晶澳科技(002459)

搜索文档
晶澳科技:关于2025年度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额度的公告
2024-12-10 20:22
授信额度 - 2025年度拟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额度不超233亿元[2] - 额度内可开展贷款等各类业务[2] 授权安排 - 董事会授权财务负责人签署法律文件[2] - 授权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2]
晶澳科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核查意见
2024-12-10 20:22
新策略 - 公司计划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规避风险,不以盈利为目的投机套利[1] - 交易品种含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等[2] - 任意时点交易最高余额不超等值25亿美元,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额度可循环使用[2] 风险与管控 -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存在市场、流动性等风险[5] - 公司制定制度控制风险,财务跟踪评估,内审监督合规[6][7] 审批进展 - 2024年12月10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尚需股东大会审议[4]
晶澳科技: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第一次会议决议
2024-12-10 20:22
会议信息 - 晶澳太阳能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2024年12月9日召开[1] - 会议通知于2024年12月6日发出[1] - 应出席独立董事3名,实际出席3名[1] 审议结果 - 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1] -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1]
晶澳科技:关于2025年度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
2024-12-10 20:22
业务计划 - 公司计划2025年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最高余额不超等值25亿美元[2][3][5] - 业务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额度可循环使用[2][3][5] 业务情况 - 交易品种含远期结售汇等业务[2][5] - 交易场所为有资质金融机构[2][5] 业务审批 - 2024年12月董事会通过议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3][6] - 保荐机构中信证券无异议[12] 业务目的与风险 - 目的是规避外汇风险,提高资金效益[2][4] - 业务存在市场等风险[8]
晶澳科技:关于2024年度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4-12-03 19:21
担保额度 - 2024年度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预计新增担保额度总计不超过670亿元[3][4] - 向资产负债率70%以上担保对象新增担保额度不超过379亿元[2][4] - 向资产负债率70%以下担保对象新增担保额度不超过291亿元[3][4] - 2023年审议通过的2024年度新增担保额度总计不超过570亿元[2] - 2024年对资产负债率70%以下担保对象担保额度增加100亿元[3] 实际担保额 - 2024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实际新增担保额为12.09亿元[5] - 2024年度公司为合并报表范围内下属公司等累计新增担保额为451.04亿元[7] - 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公司为合并报表范围内下属公司等担保余额为566.27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61.25%[8] 具体担保对象 - 2024年11月1日东台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获担保3405.08万元[5] - 2024年11月15日扬州晶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获担保10077.79万元[5] - 2024年11月为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融资提供0.5年期担保,金额806.93万元[6] - 2024年11月为鄂尔多斯市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融资提供0.49年期担保,金额529.71万元[6] - 2024年11月为内蒙古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融资提供0.49年期担保,金额1126.84万元[6] - 2024年11月为晶澳(扬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多次融资提供0.5年期担保,金额分别为978.15万元、304.35万元、2191.74万元[6] - 2024年11月为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融资提供0.76年期担保,金额5000万元[6] - 2024年11月为东台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履约提供0.25年期担保,金额180.40万元[6] - 2024年11月为晶澳太阳能国际有限公司多次履约或融资提供担保,金额分别为2281.82万元、2283.19万元、2277.01万元、35000万元[6] 其他情况 - 公司及下属公司无对外第三方担保、逾期担保、涉及诉讼的担保及因担保败诉应承担的损失[8]
晶澳科技:成本快速下降,Q3业绩扭亏
兴业证券· 2024-11-17 11:17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3][5] 报告核心观点 - 预期未来光伏产业链供需关系将逐步改善头部企业具备更强竞争优势报告调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分别为-12.94/28.85亿元给予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43.23亿元[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市场数据日期为2024-11-13收盘价17.94元总股本3309.68百万股流通股本3305.98百万股净资产31729.82百万元总资产116287.64百万元每股净资产9.59元[2] 产能与成本 - 2024年底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组件产能将达到10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占组件产能80%N型电池产能57GW2024Q3公司N型电池产能爬坡完成产品良率电池转换效率大幅提升最新的N型倍秀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6.5%受益于产能爬坡完成产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供应链采购生产和销售成本同步降低Q3整体成本大幅改善Q3毛利率8.67%环比+5.62pct[2] 出货量与回购 - 2024年前三季度电池组件出货量超过57GW(自用1GW)组件海外出货占比约52.4%N型组件出货占比63%单Q3电池组件出货18.5GWN型组件出货占比75%位于行业前列截至2024年10月29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2694.57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81%成交金额4.9亿元[2] 财务指标 - 2023 - 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81556百万元、73879百万元、93646百万元、106169百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7%、-、26.8%、13.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39百万元、-1294百万元、2885百万元、4323百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2%、-、323.0%、49.8%毛利率分别为18.1%、5.8%、9.9%、10.8%ROE分别为20.0%、-4.1%、8.3%、11.2%每股收益分别为2.13元、-0.39元、0.87元、1.31元市盈率分别为8.4、-、20.6、13.7[4]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3.48亿元同比-9.39%实现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107.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108.45%分季度来看Q1/Q2/Q3分别实现营收159.71/213.85/169.91亿元同比-22.02%/+5.02%/-11.22%实现归母净利润-4.83/-3.91/3.9亿元同比-118.7%/-117.54%/-80.0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9/-4.5/2.25亿元同比-114.81%/-116.84%/-87.97%Q3业绩环比扭亏为盈[6]
晶澳科技:Q3业绩扭亏为盈,经营彰显韧性
西南证券· 2024-11-11 11:42
报告投资评级 - 未明确给出晶澳科技(002459)的投资评级[1] 报告核心观点 - 2024年前三季度晶澳科技营业收入543.48亿元同比下降9.39% 归母净利润 -4.84亿元同比下降107.16% 扣非归母净利润 -5.94亿元同比下降108.45% 但2024Q3单季度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大超预期[1] - TOPCon电池项目达产成本明显下降带动24Q3业绩 电池转换效率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 最新n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26.5% 成本下降速度超售价下降速度经营端毛利显著修复 24Q3综合毛利率8.67%环比大幅提升5.62pp 汇率波动和电站业务盈利提升对扭亏亦有贡献[1] - 2024年前三季度电池组件出货量约57GW(含自用1GW)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52.4% N型组件出货比例约63% 24Q3电池组件出货18.5GW N型组件出货比例约75% 占比逐步提升 24Q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92亿元现金流保持流入状态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13亿元信用减值损失0.29亿元[1] - 一体化产能稳步推进 截至2023年底组件产能超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90% 其中N型电池产能超57GW 根据产能规划2024年末组件产能将超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达组件产能的80% 其中n型电池实际产能约70GW 截至2024年10月29日已完成股票回购方案累计回购0.27亿股占总股本0.81%成交总金额4.9亿元 底部回购彰显对未来发展信心[1] - 预计晶澳科技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91、24.47、34.98亿元 对应25、26年PE分别为25、17倍[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方面 - 2023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15.56亿元、789亿元、955亿元、1125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11.74%、 -3.26%、21.04%、17.8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0.39亿元、 -7.91亿元、24.47亿元、34.98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27.21%、 -111.24%、409.26%、42.94% 每股收益分别为2.13元、 -0.24元、0.74元、1.06元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8.93%、 -3.32%、5.88%、8.68% PE分别为9、 -76、25、17 PB分别为1.71、1.80、1.67、1.54[2] - 2023 - 2026年营业成本分别为667.73亿元、733.59亿元、845.84亿元、984.00亿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为4.21亿元、3.94亿元、4.77亿元、6.18亿元 销售费用分别为13.8亿元、13.41亿元、16.23亿元、21.37亿元 管理费用分别为34.87亿元、35.50亿元、44.88亿元、52.87亿元 财务费用分别为 -3.59亿元、7.57亿元、11.02亿元、12.67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 -23.06亿元、 -8亿元、 -5亿元、 -5亿元 投资收益分别为 -0.70亿元、5000万元、3000万元、0元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1.25亿元、 -5000万元、 -5000万元、 -5000万元[5] - 2023 - 2026年货币资金分别为159.88亿元、262.11亿元、251.86亿元、247.58亿元 应收和预付款项分别为122.44亿元、115.63亿元、154.20亿元、200.52亿元 存货分别为144.71亿元、137.37亿元、158.78亿元、186.04亿元 其他流动资产分别为64.27亿元、23.67亿元、38.20亿元、56.25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为8.99亿元不变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分别为466亿元、496.22亿元、467.21亿元、434.07亿元 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分别为22.62亿元、20.15亿元、17.67亿元、15.20亿元 其他非流动资产分别为76.95亿元、76.52亿元、76.10亿元、75.68亿元[5] - 2023 - 2026年短期借款分别为9.78亿元、100亿元、90亿元、80亿元 应付和预收款项分别为289.92亿元、318.09亿元、341.74亿元、368.16亿元 长期借款分别为14.76亿元、114.76亿元、114.76亿元、114.76亿元 其他负债分别为371.37亿元、249.11亿元、244.55亿元、247.14亿元 负债合计分别为685.85亿元、781.97亿元、791.06亿元、810.07亿元 股本分别为33.16亿元、33.09亿元、33.09亿元、33.09亿元 资本公积分别为137.50亿元、137.57亿元、137.57亿元、137.57亿元 留存收益分别为178.55亿元、167.12亿元、192.38亿元、223.69亿元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351.16亿元、333.83亿元、359.09亿元、390.39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分别为28.87亿元、24.87亿元、22.87亿元、23.87亿元 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380.04亿元、358.71亿元、381.97亿元、414.27亿元[5] - 2023 - 2026年EBITDA分别为115.52亿元、47.21亿元、99.96亿元、121.08亿元 PE分别为8.53、 -75.92、24.55、17.17 PB分别为1.71、1.80、1.67、1.54 PS分别为0.74、0.76、0.63、0.53 EV/EBITDA分别为4.20、11.95、5.65、4.61 股息率分别为0.94%、0.59%、 - 、0.61% 每股收益分别为2.13、 -0.24、0.74、1.06 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0.61、10.09、10.85、11.80 每股经营现金分别为3.75、 -0.28、1.21、1.59 每股股利分别为0.17、0.11、 -0.02、0.11[5] 公司运营方面 - 2024Q3公司TOPCon电池产能完成全面爬坡成本效率达行业第一梯队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业绩扭亏为盈超预期经营性现金流保持稳健[1] - 公司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电池组件出货量约57GW(含自用1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52.4% N型组件出货比例约63% 24Q3电池组件出货18.5GW N型组件出货比例约75% 占比逐步提升[1] - 一体化产能稳步推进 截至2023年底组件产能超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90% 其中N型电池产能超57GW 根据产能规划2024年末组件产能将超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达组件产能的80% 其中n型电池实际产能约70GW[1] - 截至2024年10月29日已完成股票回购方案累计回购0.27亿股占总股本0.81%成交总金额4.9亿元 底部回购彰显对未来发展信心[1]
晶澳科技:三季度业绩显著改善,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中银证券· 2024-11-10 17:18
报告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期内晶澳科技业绩有所波动,2024年前三季度盈利同比下滑107.16%,但Q3盈利由亏转盈,出货量保持增长且N型组件占比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加速推进N型电池产能爬坡成本控制效果显现,维持买入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3.48亿元,同比减少9.39%,实现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减少107.16%,20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90亿元,同比减少80.02%,环比由亏转盈 [3]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5.40%,同比下降14.49个百分点,实现综合净利率-1.58%,同比下降13.19个百分点,2024Q3盈利能力环比改善明显,三季度实现毛利率8.67%,环比提升5.62个百分点,实现净利率2.07%,环比提升4.84个百分点 [3]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电池组件出货量超57GW,N型组件出货比例约63%,2024Q3公司实现电池组件出货18.5GW,N型组件出货比例约75% [3] 成本与产能 - 报告期内,N型电池产能快速达产,生产成本明显下降,2024Q3公司电池组件销售成本约0.84元/W,环比下降约11%,根据公司产能规划,2024年末公司组件产能将超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达组件产能的80%,其中N型电池实际产能达70GW [3] 估值情况 - 将公司2024 - 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0.04/1.06/1.56元(原2024 - 2026年预测为0.70/1.16/1.47元),对应市盈率-523.4/17.4/11.8倍 [3]
晶澳科技:2024年三季报点评:业绩扭亏为盈,成本优化盈利改善
东方财富· 2024-11-07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晶澳科技“增持”评级[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晶澳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扭亏为盈成本优化盈利改善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3.48亿元同比下降9.39%实现归母净利润 -4.84亿元同比下降107.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94亿元同比下降108.45%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9.91亿元环比下降20.55%归母净利润3.90亿元环比增长199.61%扣非归母净利润2.25亿元环比增长149.90%[1] - 出货同比大幅增长成本优化盈利改善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电池组件出货约57GW(含自用1GW)组件海外出货量约占52.40%N型组件占比约63%其中Q3单季度电池组件出货约18.5GW N型组件出货13GW N型组件占比75%环比有所提升24Q3公司销售毛利率及销售净利率分别为8.67%/2.07%环比Q2分别提升5.62/4.84pct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公司电池产能全面达产生产良率及转换效率提升带动生产成本明显下降Q3汇兑损益贡献一定利润[2] - 加大研发创新力度电池组件技术保持领先水平坚持“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创新策略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最新的n型倍秀 (Bycium+) 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6.5%工艺将持续改进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的性价比同时基于硅基异质结技术的“皓秀(Hycium)”异质结高效电池研发项目中试转换效率稳步提升通过一系列工艺提升措施的导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针对多种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中心积极研究和储备保持核心竞争力[2] - “星云”系列新品发布储能业务蓄势待发10月29日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晶澳“星云”Edge controller、SCADA、Cloud三款新产品其中Edge controller为边缘侧采集控制器硬件目前具备壁挂式和机架式两种产品形态可部署在液冷一体机和控制柜中“星云”SCADA是一款轻量级现场控制、综合监控与能量管理的一体化系统内蛋在控制器中晶澳“星云”Cloud则是一款聚焦于工商业储能的能量管理云平台支持用户通过集控大屏、电脑、手机App等方式进行协同管理“星云”系列产品覆盖储能应用场景的边缘端和云端通过软硬件的高效协同为储能行业提供了一个更具经济效益、更加人性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2]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64.19/917.35/1005.24亿元同比变化 -6.30%/20.04%/9.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1/37.33/47.27亿元同比变化 -103.85%/1477.64%/26.61%EPS分别为 -0.08/1.13/1.43元2025 - 2026年现价对应PE分别为16/13倍[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方面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43.48亿元同比下降9.39%归母净利润 -4.84亿元同比下降107.16%扣非归母净利润 -5.94亿元同比下降108.45%Q3单季度营业收入169.91亿元环比下降20.55%归母净利润3.90亿元环比增长199.61%扣非归母净利润2.25亿元环比增长149.90%[1]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64.19/917.35/1005.24亿元同比变化 -6.30%/20.04%/9.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1/37.33/47.27亿元同比变化 -103.85%/1477.64%/26.61%EPS分别为 -0.08/1.13/1.43元2025 - 2026年现价对应PE分别为16/13倍[5] - 总市值60070.65百万元流通市值60003.54百万元52周最高/最低股价为24.94/8.96元52周最高/最低PE为44.55/ - 304.93 52周最高/最低PB为2.94/0.88 52周涨幅 -15.22%52周换手率505.21%[3] 业务发展方面 - 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电池组件出货约57GW(含自用1GW)组件海外出货量约占52.40%N型组件占比约63%Q3单季度电池组件出货约18.5GW N型组件出货13GW N型组件占比75%环比提升[2] - 销售毛利率及销售净利率24Q3分别为8.67%/2.07%环比Q2分别提升5.62/4.84pct盈利能力改善得益于电池产能达产生产良率及转换效率提升生产成本下降Q3汇兑损益贡献利润[2] - 研发创新上坚持“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策略n型倍秀 (Bycium+) 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26.5%“皓秀(Hycium)”异质结高效电池研发项目中试转换效率稳步提升多种前沿技术积极研究和储备[2] - 发布“星云”系列新品包括Edge controller、SCADA、Cloud三款新产品覆盖储能边缘端和云端提供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2]
晶澳科技:爬坡结束成本大幅优化,美国出货规模稳健
长江证券· 2024-11-07 14:20
报告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丨维持[4] 报告核心观点 - 晶澳科技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前三季度实现收入543.48亿元,同比下降9.39%;归母净利-4.84亿元;2024Q3实现收入169.91亿元,同比下降11.22%,环比下降20.55%;归母净利3.9亿元,环比大幅扭亏[4] - 利上,2023年下半年集中投产较大规模TOPCon产能,今年上半年处于爬坡期对经营利润有所影响,6月份产能爬坡完成,Q3成本大幅优化带动业绩超预期,单位成本环比降低,抛掉硅料降价、辅材降价影响,爬坡完成带来的成本优化仍可观,尽管组件均价环比进一步降低,但受降本影响,单瓦毛利环比提升[5] - 量上,2024Q1 - 3电池组件出货量约57GW(含自用1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52.40%;2024Q3组件出货量受行业需求影响环比有所降低,美国出货规模持平小降[5] - 财务方面,2024Q3费用控制良好,期间费用为10.8亿元,规模环比基本维持稳定,计提了存货跌价为主的资产减值损失1.13亿元,信用减值损失0.29亿元,还原后盈利更佳,2024Q3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0.92亿元,年内经营性现金流转正,资金情况良好[5] - 晶澳科技供应链管理能力优异,随着TOPCon爬坡结束以及电池自供比例提升,业绩的拖累项消除,后续单位盈利有望复刻此前perc时期达到行业最优水平,2024年末组件产能规模将达到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达组件产能的80%,2024H1出货量排名恢复至行业第二,随着盈利优势体现出货规模亦有望保持行业领先,美国组件产能三季度建设完成,四季度爬坡,保障后续出货及盈利,做为行业内优秀公司的代表,业绩大幅超预期,阿尔法优势愈加明显[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方面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543.48亿元,同比下降9.39%;2024Q3实现收入169.91亿元,同比下降11.22%,环比下降20.55%[4] - 2024Q3归母净利3.9亿元,环比大幅扭亏,2024前三季度归母净利-4.84亿元[4] - 2024Q3单位成本环比降低,组件均价环比进一步降低,但单瓦毛利仍环比提升[5] - 2024Q1 - 3电池组件出货量约57GW(含自用1GW),2024Q3组件出货量受行业需求影响环比有所降低[5] - 2024Q3期间费用为10.8亿元,规模环比基本维持稳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13亿元,信用减值损失0.29亿元,还原后盈利更佳,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0.92亿元[5] - 给出了2023A - 2026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如2023A营业总收入81556百万元,2024E营业总成本77878百万元等[10] [4][5][10] 公司运营方面 - 2023年下半年集中投产TOPCon产能,2024年上半年处于爬坡期影响经营利润,6月爬坡完成后Q3成本大幅优化[5] - 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52.40%,美国出货规模在2024Q3持平小降[5] - 供应链管理能力优异,TOPCon爬坡结束及电池自供比例提升后业绩拖累项消除,2024年末组件产能规模将达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达组件产能的80%,2024H1出货量排名恢复至行业第二,美国组件产能三季度建设完成四季度爬坡[6]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