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巨(YAGZZ)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巨石20250317
2025-03-18 09:3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玻纤行业、玻璃钢行业、电子纱行业 - 公司:中国巨石、报喜鸟、台玻、联昌、松上、泰山玻纤、重庆国际、红河科技、建滔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玻纤行业供需与价格变化 - 2024 - 2025 年供给侧产品价格波动,2024 年 3 月企业联合提价,裕山价格从 3100 元/吨提至 3700 元/吨,2025 年全国出厂均价在 3700 元基础上提升约 100 元,粗纱、电子纱和电子布同步提价[3]。 - 2025 年需求端细分领域增长,风电招标量大、装机预期高,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稳定增长,AI 技术发展推动电子级玻纤需求,预计全年量价有较大弹性[3][5]。 中国巨石经营情况 - 央企控股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拥有国内外多条生产线,截至 2024 年底,粗纱产能约 279.6 万吨,电子纱产能 27 万吨,电子布产能 9.6 亿米,国内粗纱市占率约 32%,电子纱市占率约 24%[6]。 - 2010 年以来营收基本正向增长,2023 年受需求转弱影响业绩下滑,2024 年随供给侧竞争缓解营收逐步回升,未来营收与业绩将逐步修复[7]。 - 业务结构中粗纱及制品占比超 82%,海外市场通过欧美、中东及东南亚出口增长和埃及、美国生产基地满足外需,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风险,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3][8][9]。 - 2022 - 2024 年盈利能力受行业供需关系影响,毛利率净利率承压,2024 年随产品附加值和下游需求恢复,毛利率逐步修复,经营性现金流保持净流入,现金流同比逐步改善[3][10]。 粗纱行业情况 - 库存自 2022 年快速攀升,2024 年一季度达约 90 万吨高点,后随企业提价和下游补库下降,截至 2025 年前约 80 万吨,预计 2025 年需求增长缓解库存压力[11]。 - 2024 年直接纱出厂价格显著提升,年底均价约 3800 元/吨,较年内低点提升 617 元/吨,2025 年初电子纱提价,粗纱和电子纱价格及盈利有向上弹性[3][12]。 - 下游应用包括周期型和成长型领域,预计未来新兴行业使玻璃钢行业成长属性更显著,各领域需求有不同增速[13][14]。 - 建筑建材领域预计今年玻璃钢需求增速小幅正向增长,出口或下降,今年国内加出口薄型粗纱总需求 724 万吨,同比增长 56 万吨,明年 762 万吨,同比增长 38 万吨[15]。 玻璃钢行业情况 - 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集中度特点,全球前六大企业占 70%以上产能,中国企业占三成,国内中国巨石等三家合计占 62%以上产能,不同企业在细分市场有差异化竞争优势[16]。 - 2015 至今产能复合增速接近 25%,今年延迟项目增加,总规模超 100 万吨,今年实际新增有效产能 68 万吨,明年 49 万吨,龙头企业策略转向增强盈利诉求有望缓解供应侧压力[16]。 电子纱行业情况 - 电子纱用于制作电子布,是覆铜板重要组成部分,2024 年 4 月多家企业联合提价,2025 年一季度再次提价,目前价格处于历史相对底部[17]。 - 需求端全球 PCB 产值 2013 - 2022 年持续增加,2023 年下降,2024 年上半年逐步恢复,预计 2024 - 2028 年全球和中国大陆 PCB 产值分别以 5.4%和 4.1%的复合增速增长,电子纱需求将稳步增长[17]。 - 供给侧我国玻纤池窑电子纱产能 2015 - 2024 年间快速增长,截至去年年底行业前五名市占率达 78%,预计今年基本无新增产能,需求以 4%的复合增速增长,可能存在产能缺口,提升产品盈利预期[17][18]。 中国巨石高端化产品优势及未来预期 - 高端化产品占比从 2012 年的 40%提升至 85%,热固粗纱等产品全球领先,自主研发产品可应用于海上风电领域,具有成本优势,毛利率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19]。 - 预计今年到明年总营收分别为 192 亿元和 208 亿元,同比增长 20.6% 和 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 亿元和 35.6 亿元,同比增长 47.6% 和 18.3%,整体盈利有望改善[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 4 月报喜鸟对电子纱和电子布提价,电子纱每吨涨幅 600 元,电子布每米涨幅 2 - 3 毛,台玻电子纱价格从 7400 元/吨涨至 9200 元/吨,2025 年 2 月底玻纤企业再次对电子纱和电子布提价[3][4]。 - 中国巨石期间费用率从 2010 年至 2023 年持续下降,反映费用控制有效性[10]。 - 2024 年 11 月未提价的长协风电纱及热门订单,2025 年初企业对电子纱提价[12]。 - 2024 年 11 月底中国巨石宣布对 2025 年风电纱产品提价 15% - 20%[19]。
中国巨石20250313
2025-03-13 23: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玻纤行业、建材及工程服务行业、风电行业、光伏行业 - **公司**:中国巨石、建滔集团、建滔积层板、中建材、华润、华兴、海螺水泥、濮耐股份、四川路桥、周大福控股、国检集团、中泰科技、中石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玻纤行业发展趋势 - 2020 - 2024 年玻纤行业呈下行趋势,需求端下降、利润率收缩,企业收入下滑、股价下跌,部分低端产业链公司有现金流压力 [3] - 2025 年玻纤价格持续回升,建筑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反映需求端下滑幅度收窄及企业提价意愿,提价可持续性取决于行业竞争格局 [4][5] - 预计 2026 年下半年或年底随着规划落实有新产能投放,行业供需明显改善,价格可能超预期上涨 [4][10][11] 中国巨石表现及投资价值 - 受益于市场环境改善和自身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和国企背景使其在市场反内卷化中受益,风电需求超预期增长支撑业务发展 [4][7] - 2025 年预计净利润达 35 亿元,高于 2024 年的 30 亿元,单吨净利超 800 - 900 元 [4][14] - 国内玻纤市场占有率超 40%,行业协同提价时因市场地位和规模效应成最受益者,中期趋势持续 [4][12] - 2025 年粗纱领域价格提升,电子布出货量增长,预计总销量 11 亿米,贡献净利润超五亿元 [4][13] - 当前估值相对合理,PE 接近 15 倍,PB 约 1.6 倍,若未来净利润超 50 亿元,估值更具吸引力 [4][15] 行业供需状况 - 玻纤生产线启动后需持续运行 8 - 10 年,企业调整供给谨慎,通过延后点火计划或暂缓复产冷修生产线优化供给端 [4][8] - 2025 年预计新增有效供给约 70 万吨,需求增量约 60 万吨,供需状况保持平稳 [4][9] 其他公司情况 - 中泰科技涉及高频材料,业务侧重二代电子布,与中国巨石业务不同,风电叶片方面可能超预期表现,一季度净利润预计 6 - 7 亿元 [18][20][23] - 中石科技一季度业绩预计显著增长 [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建材及工程服务板块推荐港股建滔集团、建滔积层板,水泥行业中建材、华润、华兴、海螺水泥,濮耐股份,高股息率公司四川路桥、周大福控股,新疆板块相关企业,房屋体检检测国检集团 [17] - 二代新材料市场未供不应求,国内企业扩产计划验证结果好但未广泛获下游认可,预计 2026 年后可能供应过剩 [19] - 2025 年玻纤用于光伏边框难大规模放量,大概率十来万吨,其他领域如地下管道需求显著增加 [21] - 2025 年上半年风电订单饱满,下半年视装机需求而定,风电行业需求有一定持续性增长 [24]
中国巨石20250116
中国饭店协会酒店&蓝豆云· 2025-01-17 15:41
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主要涉及风电纱、热塑纱、电子布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2][3] - 行业整体供给量较前几年有所增加,但需求也在逐步恢复 [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销量与价格趋势**: - 公司2024年销量目标达到300万吨,高于董事会预期 [1] - 价格自二季度以来保持稳定上升趋势,但仍未恢复到合理水平 [1] - 四季度销量有所回升,三季度因需求不足成为全年低点 [2] - 2025年公司计划对风电纱和热塑纱的长协订单进行进一步附加 [3][4] - **市场需求与供给**: - 风电纱和热塑纱需求持续向好,尤其是风电纱出口需求强劲 [4] - 电子布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应用领域包括PCB、工业、家居及智能化领域 [6] - 2025年电子布行业新增产能有限,最快投产时间为2026年 [7] - 2025年供给增量预计在40-50万吨,行业整体供给控制较好 [12][13] - **价格与附加策略**: - 2025年风电纱和热塑纱价格将逐步提升,但传导至下游存在一定难度 [9] - 热塑纱价格传导相对顺畅,主要得益于需求支撑 [10] - 2025年价格整体以稳定为主,风电纱和热塑纱价格有望提升 [14] - **行业竞争与供给控制**: - 行业头部企业价格稳定,部分二线、三线企业价格波动较大 [14] - 2025年新增产能有限,行业供给增量主要来自部分冷修和投产产线 [12][13] - 2026年供给增量预计较少,行业供给压力将进一步缓解 [19] - **出口与关税影响**: - 公司对2025年出口增速持乐观态度,但具体数字尚未明确 [21] - 美国关税上调对公司影响有限,公司已考虑通过埃及出口等方式应对 [20] 其他重要内容 - **电子布市场**: - 电子布价格处于底部,需求逐步恢复,但价格弹性有限 [25] - 电子布主要应用于家电、汽车电子等领域,消费电子需求相对较弱 [32] - **光复业务**: - 光复业务2025年有望突破,但增速不会爆发式增长,主要受制于下游接受度和成本控制 [27][28] - **股东增持与激励**: - 公司计划探索中长期激励方案,具体实施需等待国资委反馈 [29] - **行业未来展望**: - 行业整体供给控制较好,需求逐步恢复,价格有望保持稳定 [35][36] - 公司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强调股东增值和行业信心 [37] 数据与百分比变化 - 2024年销量目标300万吨,高于预期 [1] - 2025年供给增量预计40-50万吨 [13] - 2025年风电纱和热塑纱价格将逐步提升 [3][4] - 2025年电子布价格处于底部,需求逐步恢复 [25]
-瑞银证券-中国巨石-2025瑞银大中华研讨会:看好电子布复价
-· 2025-01-17 10:5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国巨石的评级为中性 [4][5] 核心观点 - 中国巨石管理层对2025年玻纤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粗纱市场稳定,电子布有望实现利润改善 [1] - 公司预计2024-26年分红率将稳步提升 [1] - 2025年电子布价格有望提升,目标满产10亿米,单位净利润提升0.2-0.3元/平米 [2] - 公司暂缓国内粗纱新产能建设,探索海外扩产机会 [3] 行业与公司表现 - 2024年Q4中国巨石价格环比略有提升,销量延续高增长 [1] - 2024年电子布价格因需求疲弱低于预期,但2025年有望因需求向好和渠道库存低位实现涨价 [2] - 公司对2025年风电纱、热塑产品需求持乐观态度,但玻纤产品在光伏边框领域的渗透仍需用户教育 [3] 财务数据 - 2024年预计营业收入为15,261百万人民币,2025年预计为16,286百万人民币 [6] - 2024年预计净利润为2,130百万人民币,2025年预计为2,271百万人民币 [6] - 2024年预计每股收益为0.53人民币,2025年预计为0.57人民币 [6] - 2024年预计每股股息为0.19人民币,2025年预计为0.21人民币 [6] 估值与市场表现 - 12个月目标价为11.45人民币,当前股价为11.57人民币 [5] - 52周股价波动范围为8.72-13.07人民币 [5] - 市值为46.3十亿人民币(6.32十亿美元) [5] - 2024年预计市净率为1.6x,净债务/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2.4x [5] 公司背景 - 中国巨石主要从事玻纤和制品的研发、销售、生产,产品应用于施工、基建、交通、风电、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9]
跨国巨头眼中的
国联证券· 2024-06-10 23:01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全球经济前景和跨国企业的经营亮点 [1][2][3][4][5] - 从全球100亿美元以上市值的2000家公司中选取了100多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 - 大部分跨国企业在本期业绩方面都能达成自身预期目标 [6][7] - 外资在中国的经营保持相对稳定 [8][9] 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13][14][15] - 超过一半的企业对今年中国市场持正面看法 [13] - 部分企业对中国市场仍有一些担忧,主要来自于消费者信心恢复缓慢和行业竞争激烈 [14][15] 跨国企业的经营策略 [19][20][21][22][23][24] - 多数企业仍有增加资本开支的意愿,尤其是TMT、医药等行业 [19][20] - 企业更多关注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成本管控来提升盈利能力 [21][22][23] 跨国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投入 [24][25][26][27] - 美股七大科技公司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增速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 [24][25][26] - 但增速有可能会有所收敛,更多关注AI技术的可行性落地 [26][27]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Ellie Jiang 提问** 对于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是否有一些行业或企业的表现更为突出? [13][14][15] **Jiazhen Zhao 回答** 从行业来看,单用消费品与服装、TMT、金融等行业对中国市场更为看好。个别企业如丰田和星巴克则对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信心恢复表示一些担忧。总体来说,超过一半的企业对中国市场仍持正面态度。 问题2 **Yang Bai 提问** 跨国企业在资本开支方面有什么新的动向? [19][20][21][22] **Jiazhen Zhao 回答** 多数跨国企业仍有增加资本开支的意愿,尤其是TMT、医药等行业。但企业更多关注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成本管控来提升盈利能力,少数企业提到AI技术可以帮助提升效率。整体来看,企业资本开支策略更加审慎和动态调整。 问题3 **Joyce Ju 提问** 美股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投入情况如何? [24][25][26][27] **Lei Chen 回答** 美股七大科技公司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增速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但增速有可能会有所收敛。这可能反映出这些公司正在更多关注AI技术的可行性落地,而不是无休止地大幅增加投入。这也表明AI产业可能正在从前期的高投入进入到更加注重实际效果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