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策略专题报告:PB-ROE视角下三季报有何新趋势?
中泰证券· 2024-11-08 14:03
A股整体表现 - A股三季度分化金融行业贡献主要利润[6] - 全A股ROE较二季度提升0.12个百分点[12] - 全A股除金融石油石化ROE较二季度下降0.13个百分点[12] 不同板块情况 - 主板表现相对科创板和创业板明显大盘股占优[1] - 非银金融营收和净利润三季度同比增长[15] - 地产营收同比下降但环比归母净利润上升[15] PB - ROE关系 - 申万一级行业PB分位数相较ROE分位数偏低[19] - 不同行业PB - ROE关系有正相关不明显和有时间特征三种[37][41][46] 行业配置建议 - 非银金融板块或延续增长[49] - 消费板块年底或因促销活动有所增长[49]
出版三季报总结:主业平稳,稳中前行
中泰证券· 2024-11-08 14: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Q1 - Q3出版行业营收1,030.6亿元同比减少2.0%归母净利润93.6亿元同比减少27.1%2024Q3营收319.5亿元同比减少6.9%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减少36.7%营收及利润在税收政策变化所得税费用增加教材教辅征订节奏偏慢一般图书消费复苏偏弱情况下承压出版市场景气度有望随Q4图书促销活动带动销售量上升而回暖[2] - 看好出版公司利用国有背书账上现金优势加大对外并购和资本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用教育资源优势突破智慧教育等业务为业绩增长提供新增量出版板块头部公司2024年PE处于11 - 13倍安全边际明显[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出版行业业绩短期略承压,景气度有望回暖 - 2024Q1 - Q3出版行业营收1,030.6亿元同比减少2.0%归母净利润93.6亿元同比减少27.1%2024Q3营收319.5亿元同比减少6.9%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减少36.7%营收及利润在税收政策变化所得税费用增加教材教辅征订节奏偏慢一般图书消费复苏偏弱情况下承压出版市场景气度有望随Q4图书促销活动带动销售量上升而回暖[2][6] 国有出版经营平稳,民营出版分化明显 央企出版集团经营端面临一定挑战 - 一般图书弱复苏线下渠道有压力202401 - 03央企出版集团整体收入及利润总额受一般图书大盘下行影响有所承压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因税收政策变化所得税费用增加而下降中信出版通过数智赋能等举措提升毛利率实现利润总额和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费用率稳定账上现金充足[11] 地方国企出版集团24Q1 - Q3经营整体平稳 - 202401 - 08地方国企出版集团经营整体平稳虽受教材改版教辅征订节奏滞后等因素影响业绩短期承压但经营层面整体平稳收入端山东出版因教材教辅受益于山东省K12在校学生数量增长和研学业务收入上升新华文轩教材教辅发行业务增长得益于深耕高中教育服务市场利润端利润总额较平稳归母净利润因税收政策变化所得税费用增加有所下降[13] - 地方国企出版集团稳控费用支出账上现金充沛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保持稳定浙版传媒销售费用率上升因人工及教材服务费用增加中文传媒管理费用率上升因员工薪酬支出增加地方国企出版集团整体账上现金充沛核心产品教材教辅需求旺盛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持续流入账上现金稳步向上[15] - 地方国企出版集团2023年分红金额整体稳中有增部分公司分红金额有25%及以上提升分红比例因税收政策变化一次性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归母净利润基数增加而分化但整体有提升空间预计部分公司未来分红金额有望稳中有增部分公司分红比例有提升空间及能力有望向上增长[17] 民营出版公司业绩继续分化 - 民营出版公司产品一般图书市场化程度高公司间竞争易造成业绩波动图书零售市场景气度偏弱使202401 - 03业绩承压明显读客文化随重点书推出收入正向增长中文在线收入下滑因子公司CMS不再纳入合并范围费用率方面各公司差异较大荣信文化202401 - 03销售费用率上升因促销推广费报入增加民营出版公司有一定现金储备支持经营活动[20] 投资建议 - 出版板块经过前期调整后头部公司2024年PE处于11 - 13倍安全边际明显且有高股息率优势具备较高配置性价比[23] - 建议关注教育数字化布局领先垂类内容位居前列红利优势明显区域优势显著的国有出版公司如中南传媒凤凰传媒等AI+教育布局领先的南方传媒世纪天鸿城市传媒优质IP内容储备充足IP运营变现方式成熟的民营出版公司如中文在线掌阅科技等[24]
姚记科技:游戏逐步复苏,业务调整影响收入释放
中泰证券· 2024-11-08 13: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数字营销板块业务调整和游戏流水波动影响,姚记科技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21.89%,主要因数字营销板块业务结构调整及游戏板块充值流水波动所致;游戏逐步复苏,头部捕鱼游戏《指尖捕鱼》排名回升,有望带动后续季度收入提升;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收窄,销售与管理费用率上行;此前对游戏业务测算乐观,但实际受产品更新调整和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子公司成蹊科技和芦鸣科技收入下滑,影响收入和利润兑现;适当下调利润预期,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分别为39.78亿、43.24亿、46.12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8亿、7.05亿、7.53亿,同比增长-8%、9%、7%,维持“买入”评级[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状况 - 总股本413.97百万股,流通股本332.61百万股,市价26.83元,市值11106.75百万元,流通市值8923.89百万元[1]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表与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6年货币资金分别为721、1193、1297、1524百万元;应收账款分别为700、610、631、660百万元;存货分别为417、391、828、543百万元;固定资产分别为401、761、1135、1522百万元;资产合计分别为4723、5501、6451、6718百万元;负债合计分别为1470、1677、1964、1519百万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3222、3757、4379、5050百万元[2] 利润表 - 2023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07、3978、4324、4612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0%、 - 7.6%、8.7%、6.7%;营业成本分别为2686、2471、2673、2895百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2、618、705、753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61.4%、9.8%、14.1%、6.9%[1][2]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6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450、828、446、1255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56、 - 518、 - 469、 - 409百万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94、163、127、 - 619百万元[2]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2023 - 2026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0%、 - 7.6%、8.7%、6.7%,归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1.4%、9.8%、14.1%、6.9%;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37.6%、37.9%、38.2%、37.2%,净利率分别为13.8%、16.4%、17.2%、17.2%;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1.1%、30.5%、30.5%、22.6%;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9、0.7、0.7、0.7[2] 每股指标 - 2023 - 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36、1.50、1.71、1.83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09、2.01、1.08、3.05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7.82、9.12、10.63、12.25元[2] 估值比率 - 2023 - 2026年P/E分别为20、18、15、14;P/B分别为3、3、2、2;EV/EBITDA分别为31、29、24、22[2]
创世纪:2024Q3订单和业绩保持高增,持续成长可期
中泰证券· 2024-11-08 13:53
报告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2024Q3订单和业绩保持高增长,营收与利润双双高增,订单进一步增长,增速转正后继续保持高增,有望持续成长。业绩高增的原因包括消费电子行业持续复苏使钻攻机销量大增、出海战略推动海外营收增加、五轴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和市场开拓取得成果。[1] - 2024Q3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3.50%、3.81%,同比分别提升2.46pct、9.71pct,主要是五轴产品放量带动整体盈利水平提升,且公司通过内部管控措施进一步提升经营效能。[1] - 公司是钻攻机龙头,消费电子复苏驱动业绩迎来拐点,行业持续复苏下订单有望延续高增,钻攻机在消费电子领域优势明显,市占率领跑行业,未来钻攻机持续放量有四个方面的动力。[1] - 公司五轴高端机床营收高增,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已推出多款五轴高端数控机床且实现批量销售,2024年上半年五轴产品营收近6000万元,同比大增516.21%,产品盈利水平高,在高端市场开拓上取得进展。[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76/5.14/6.86亿元(前值为:5.04/6.40/8.06亿元)亿元,同比分别+94%、+36%、+33%,对应的PE分别为36/26/20倍。[2] - 2023 - 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29、4,652、5,856、7,272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2.0%、31.8%、25.9%、24.2%;净利润分别为194、376、514、686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41.9%、93.6%、36.5%、33.5%;每股收益分别为0.12、0.23、0.31、0.41元等。[3] 财务状况 - 2023 - 2026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3.3%、28.1%、28.6%、29.0%;净利率分别为5.8%、8.1%、8.8%、9.4%;ROE分别为4.0%、7.6%、10.0%、12.5%;ROIC分别为6.7%、9.9%、11.1%、11.6%;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9%、55.9%、60.0%、63.2%等。[3] - 2023 - 2026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15、-984、49、-186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80、-30、10、10百万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61、1,804、302、601百万元。[3]
锦波生物:Q3业绩再超预期,产品获海外首证看好未来发展空间
中泰证券· 2024-11-08 13:53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2][3]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超预期,胶原赛道维持高景气,上调24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空间[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4Q3收入3.86亿,YOY + 92%,环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2.1亿元,YOY + 154% 24Q1 - Q3实现收入9.9亿,YOY + 91%,归母净利润5.2亿,同比+ 170%[1] - 盈利预测方面,上调24 - 26年归母净利润为7.1/10.1/13.0亿元,前值为6.0/8.5/10.8亿元[2] - 2022A - 2026E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呈现增长趋势,如2024E - 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1,412百万元、1,977百万元、2,570百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百万元、1,013百万元、1,304百万元[3] 公司运营 - 旗下薇旖美上市一千天,销量突破百万支,截至24H1,覆盖医美终端3,000余家,胶原赛道维持高景气且价盘稳定[1] - 获得越南主管当局颁发的D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为首个境外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注射用医疗器械,与欧莱雅达成战略合作,携手修丽可推出产品,产品迈向国际化[4] - 除4mg极纯外推出10mg至真扩展高端客群,推出3 + 17联合方案强化抗衰市场品牌势能,护肤品牌登录李佳琦直播间[4] - 在研管线丰富,建议关注后续凝胶类等多款产品拿证进展[4] 财务状况 - Q3毛利率93.6%/YOY + 2.3pct,销售费率16.6%,YOY - 5.4pct,管理费率7.1%,YOY - 3pct,研发费率4.8%,YOY - 5.2pct,财务费率0.6%,YOY - 0.8pct,整体归母净利率达到54.6%[3] - 2023A - 2026E各项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利率、ROE、ROIC等呈现一定变化趋势,如毛利率在90.2% - 91.5%之间波动,净利率在38.3% - 50.6%之间波动等[5]
周大生2024Q3业绩点评:金价抑制需求,基本面短期承压
中泰证券· 2024-11-08 13:5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周大生评级为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金价快速上涨抑制黄金首饰消费需求,公司及行业整体经营短期承压,但中长期逻辑未变,当前估值低,配置价值不改,调整盈利预测后维持买入评级[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 - 2022A - 2026E的营业收入(百万元)分别为11,118、16,290、16,438、17,536、19,631,增长率yoy%分别为21%、47%、1%、7%、12%;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分别为1,091、1,316、1,075、1,243、1,422,增长率yoy%分别为-11%、21%、-18%、16%、14%;每股收益(元)分别为1.00、1.20、0.98、1.13、1.30;每股现金流量分别为0.93、0.13、1.26、0.85、0.76;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8%、21%、16%、18%、19%;P/E分别为11.5、9.5、11.7、10.1、8.8;P/B分别为2.1、2.0、1.9、1.8、1.7[1] 基本状况 - 总股本1,095.93百万股,流通股本1,079.80百万股,市价11.43元,市值12,526.44百万元,流通市值12,342.07百万元[1] 业绩表现 - 24Q3业绩略低于预期,实现营业收入26.1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7.23%,分渠道看加盟渠道收入下滑显著,线下自营与线上展现较强韧性,分产品看镶嵌下滑仍在延续,黄金首饰受制于金价表现乏力,加盟商拓店意愿下降,公司整体拓店节奏将阶段性放缓[1] 财务状况 - 给出2023A - 2026E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数据,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项目,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2]
潮宏基2024Q3业绩点评:业绩短期承压,门店逆势扩张
中泰证券· 2024-11-07 13:50
报告投资评级 - 潮宏基评级为买入(维持)[2] 报告核心观点 - 金价快速上涨抑制黄金首饰消费属性需求,潮宏基短期业绩承压,2024Q3业绩符合预期,实现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下滑17.71%,产品、渠道结构共振使公司毛利率有所回落,净利率保持相对稳定,看好公司中期加盟展店逻辑带来的成长性,当前估值水平较低,配置价值不改[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 - 预计潮宏基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95亿元、68.86亿元、76.08亿元,同比增长6.7%、9.4%、10.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亿元、4.2亿元、4.6亿元,同比增长8.1%、15.5%、11.5%;每股收益分别为0.41元、0.47元、0.52元[2] 财务状况 - 2023 - 2026年潮宏基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3.6%、6.7%、9.4%、10.5%;EBIT增长率分别为54.2%、4.4%、14.0%、10.4%;归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7.4%、8.1%、15.5%、11.5%;毛利率分别为26.1%、23.5%、23.1%、22.7%;净利率分别为5.6%、5.8%、6.1%、6.2%;ROE分别为8.7%、8.9%、9.7%、10.2%;ROIC分别为9.3%、9.6%、11.1%、11.9%;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3.5%、28.5%、27.9%、28.4%;债务权益比分别为17.3%、11.4%、9.9%、10.4%;流动比率分别为2.4、3.0、3.2、3.3;速动比率分别为0.8、1.1、1.3、1.4;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0、1.1、1.2、1.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为17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为9天;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221天、196天、173天、159天[3] 门店情况 - 2024Q3潮宏基门店净新增31家,在行业景气度较弱背景下仍能逆势扩张,显示出公司品牌对加盟商有独特吸引力,公司最重要投资逻辑在于渠道扩张,后期随着消费复苏,单店利润提升叠加门店增长,公司利润端有望呈现较高弹性[2]
珀莱雅:Q3归母净利YOY+21%稳健增长,毛销差环比扩大
中泰证券· 2024-11-07 13:50
报告投资评级 - 评级为买入(维持)[2][4]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取得稳健增长24Q3公司收入19.7亿/YOY+21%归母净利润2.98亿/YOY+20.7%扣非归母净利润2.9亿/YOY+18%24Q1 - Q3实现收入70亿YOY+32.7%归母净利润10亿同比+34%扣非归母净利润9.7亿YOY+33.8%[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状况 - 总股本396.25百万股流通股本395.41百万股市价97.24元市值38,531.11百万元流通市值38,449.18百万元[1] 盈利预测及估值 - 2022A - 2026E期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呈增长趋势如2022A - 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6,385百万元、8,905百万元、11,675百万元、14,445百万元、17,052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38%、39%、31%、24%、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7百万元、1,194百万元、1,569百万元、1,921百万元、2,272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42%、46%、31%、22%、18%[2] 产品营收情况 - 24Q3护肤类产品营收16.5亿元YOY+21%平均售价同比提升24.6%主要为大单品占比提升彩棠品牌为代表的美容彩妆类产品营收2.3亿元YOY+19%洗护类产品营收0.75亿元YOY+47%[3] 毛销差与盈利能力 - 24Q3公司毛利率70.7%同比 - 2pct环比Q2+1.1pct销售费用率45.4%同比+2.8pct环比下滑1.3pct管理费率4.87%同比下滑1pct研发费用率2.43%同比+0.13pct归母净利率15.15%同比持平环比提升1pctQ3毛销差同比收窄4.7pct环比扩大2.4pct[3]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 预计24 - 26年归母净利润为15.7/19.2/22.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4] 财务报表相关 - 给出2023A - 2026E期间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多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数据并计算出如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多项财务比率[5]
首旅酒店:国庆RevPAR同比转正,开店结构持
中泰证券· 2024-11-07 13:50
报告投资评级 - 首旅酒店评级为买入(上调)[1] 报告核心观点 - 首旅酒店24Q3业绩报告显示,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YOY -6.4%,归母净利润3.7亿,YOY -9.5%,扣非归母净利润3.4亿,YOY -13.8%;24Q1 - Q3实现营业收入59亿,YOY -0.4%,归母净利润7.23亿,YOY +5.6%,扣非归母净利6.6亿,YOY +5.8%[1] - 业务拆分方面,三季度酒店管理业务YOY +8%,景区业务同比 -9%;24Q1 - Q3公司酒店业务营收55亿,YOY -0.5%,景区业务3.9亿,YOY +0.9%;其中第三季度,公司酒店管理业务YOY +8.4%,酒店运营业务YOY -11%,景区业务YOY -9.1%;前三季度,公司利润总额9.9亿,YOY +2.9%,其中酒店业务利润总额8亿,YOY +6.2%,景区业务利润总额1.85亿,YOY -9.1%[1] - 经营表现上,不含轻管理的公司RevPAR 170元,YOY -7.8%(Q2 RevPAR为 -6%),其中ADR、OCC分别同比 -5.6%、-7.8%;不含轻管理的直营酒店、加盟酒店RevPAR分别 -4.7%、-1%;24Q3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5%,国庆期间,不含轻管理酒店的全部酒店RevPAR同比转正;开店方面,前三季度合计新开店952家,标准品牌占比提升,其中24Q3新开店385家,标准品牌新开店232家,经济型酒店新开店142家,中高端新开店113家,截至目前共拥有6,748家酒店,pipeline1,876家;完成度约80%[1] - 费用方面,SG&A销售费用率7.2%/+1.27pct,管理费用率9.04%/-1.6pct,研发费率0.74%,财务费率3.98%/-0.5pct;24Q3毛利率43%,同比下滑1.9pct;公司有24年4月盈利预测为1.1亿,其中有约2000w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影响,预估今年业绩为8.5/9.4/10.6(24 - 26年),现价对应PE分别为19.3/17.5/15.5[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 - 2023A - 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7,793、7,809、8,433、8,939(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53.1%、0.2%、8.0%、6.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5、850、939、1,061(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36.6%、6.9%、10.5%、12.9%;每股收益分别为0.71、0.76、0.84、0.95(元)[1][5][6] 现金流量 - 2023A - 2026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4,014、2,158、2,299、2,444(百万元),现金收益分别为1,939、2,194、2,299、2,438(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728、-752、-788、-732(百万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3,107、-250、-758、-543(百万元)[4] 财务比率 - 2023A - 2026E毛利率分别为38.1%、39.1%、39.1%、39.5%;净利率分别为10.4%、11.1%、11.4%、12.1%;ROE分别为7.1%、7.1%、7.4%、7.9%;ROIC分别为22.6%、20.5%、21.0%、20.9%;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3%、54.6%、53.1%、51.8%;债务权益比分别为97.8%、95.5%、89.0%、84.2%;流动比率分别为0.7、0.9、1.0、1.2;速动比率分别为0.7、0.9、1.0、1.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20、16、16、15;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9、9、9、10;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3、3、3[6]
中泰证券:【中泰研究丨晨会聚焦】银行戴志锋:详解基金3Q24银行持仓:被动和北向资金加仓较多-20241107
中泰证券· 2024-11-07 08:3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季度银行股持仓变化中,被动和北向资金是上涨行情的主要推动力,被动基金占比首次超过北向资金,成为定价权最高的资金[1][2] - 主动基金三季度加仓银行股,主要增持优质城农商行[2] - 被动基金大幅加仓银行板块,权重较高的兴业、招商和大行获得较多增持[2] - 北向资金继续增持银行板块,股份行和大行流入较多[2] 报告内容总结 主动基金持仓变化 1) 三季度主动基金持有银行股环比上升0.09个点至2.93%,已连续三个季度增持,低配差为8.70%,较Q2有所缩小[2] 2) 主动基金持仓占银行流通股提升较多的是优质城农商行:江苏、上海、宁波、渝农的持仓占比分别提升0.76、0.33、0.30、0.27个点[2] 3) 主动基金对银行股的增减持规模:江苏、中行、宁波等获主动基金较大净流入,分别流入10.99/9.11/4.14亿元[2] 被动基金持仓变化 1) 3Q24末被动基金持有银行股总市值为1671.7亿元,较Q2大幅提高59.1%,持有银行股总市值占上市银行流通市值1.94%,较Q2环比+0.6个点[2] 2) 被动基金对银行股的增减持规模,3Q24在宽基指数规模增长的带动下ETF规模大幅增长1.03万亿,其中沪深300增4561亿元,远超其他指数,因此在沪深300中占比较高的兴业、招行以及大行增长较多[2] 3) 3Q24招行、兴业、工行、交行、农行流入规模最大,分别为122.97/73.34/55.81/43.37/40.50亿元[2] 北向资金持仓变化 1) 3Q24末北向资金持有银行股总市值为1646.4亿元,较Q2环比+7.34%,上升幅度有所加快,持有银行股总市值占整个上市银行流通股市值的1.91%,较Q2环比-4bp[2] 2) 北向资金的增减持规模,3Q24流入股份行和大行较多,其中招商、平安、工商和浦发流入规模最大,分别为27.25/16.05/15.58/15.49亿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