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成都银行2024年三季报点评:信贷稳健增长,资产质量优异
太平洋· 2024-11-12 07: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成都银行维持“买入”评级[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成都银行立足成渝经济圈信贷稳健增长单季净息差边际企稳资产质量保持优异[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前三季度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2.41亿元同比+3.23%实现归母净利润90.38亿元同比+10.81%截至2024年9月末总资产总负债规模分别达1.22 1.14万亿元较上年末+11.95% +12.22%加权ROE(未年化)13.16%同比 -0.59pct[2] - 利息净收入136.04亿元同比+1.78%增速较上季度 -0.13pct增速降幅边际收窄非息收入36.37亿元同比+9.02%总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4.51亿元同比+22.59%为业绩增长主要支撑测算投资收益率(年化)1.50%同比+0.28pct[2] 贷款存款情况 - 截至24Q3末贷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7210.97亿元较上年末+15.48%环比+2.07%其中零售贷款占比18.41%占比较上年末 -1.34pct较24年年中+0.38pct[2] - 截至24Q3末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8558.78亿元较上年末+12.08%环比+1.97%其中定期存款占比68.49%占比较上年末+12.19%较24年年中+3.75%[2] 净息差情况 - 测算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69%环比 -1bp生息率付息率分别为3.97% 2.27%环比分别持平 -2bp24Q3单季净息差为1.62%环比+2bp生息率付息率分别为3.81% 2.18%环比分别持平 -4bp负债成本调降效用显现[2] 资产质量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不良率维持在0.66%环比持平关注率0.43%环比 -2bp不良率+关注率继续保持低位拨备覆盖率高位提升截至24Q3末拨备覆盖率环比+1.38pct至497.40%拨贷比3.29%环比+1bp[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 - 2026年成都银行营业收入为227.69 245.24 269.5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8.12 141.51 158.23亿元每股净资产为20.96 24.82 29.38元对应11月8日收盘价的PB估值为0.75 0.64 0.54倍[2][3]
广联航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配套能力持续提升
太平洋· 2024-11-12 07:55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4]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24.26%在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领域着力推进项目攻克技术难题积极推进专项建设提升工装设计效率与模块化水平并加大对特种工艺研发投入为产品配套研制提供保障[3] - 公司与上海临港新片区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利于把握国产大飞机行业发展机遇满足产品需求丰富产品类别完善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助力产业集群发展[4]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1.71亿元、2.11亿元EPS分别为0.45元、0.58元、0.71元对应PE为58倍、45倍、36倍[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方面 - 2024年1 - 9月实现营业收入6.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52%基本每股收益0.2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4.35%[2]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998亿元、9.6198亿元、12.02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218亿元、1.7150亿元、2.108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45元、0.58元、0.71元[4][5] - 给出了2023A、2024E、2025E、2026E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如货币资金、营业收入、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等[8][9] 业务发展方面 - 加大研发投入在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领域推进项目攻克技术难题为批产订单取得提供支持[3] - 推进两机专项建设提升工装设计效率与模块化水平加大特种工艺研发投入保障两机产品配套研制[3] - 与上海临港新片区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签署协议把握大飞机产业发展机遇完善产品结构增强竞争力[4]
迈信林:业绩快速增长,股权变更开启转型之路
太平洋· 2024-11-12 07: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买入”评级[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绩快速增长股权变更开启转型之路[2][4]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3A - 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293.67百万元、440.50百万元、638.72百万元、926.15百万元[1] - 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61.40%[3]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4 - 2026年EPS分别为0.37元、0.52元、0.71元[4][6]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3A - 2026E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9.37%、50.00%、45.00%、45.00%[6]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3A - 2026E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2.03%、232.71%、42.81%、34.84%[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3A - 2026E毛利率分别为28.55%、32.00%、33.00%、33.00%[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3A - 2026E净利率分别为5.54%、12.29%、12.11%、11.26%[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3A - 2026E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3、0.48、0.60、0.69[8]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3A - 2026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9.02%、22.39%、34.05%、45.58%[8] 公司运营情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控股子公司从事算力相关业务并签订算力租赁服务合同[3] - 2024年7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公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4] - 2024年9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控股股东拟协议转让部分股份[4]
华大智造点评报告:销售装机量逆势微增,在手订单充足
太平洋· 2024-11-11 20:43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7]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尽管2024年前三季度受宏观环境和行业政策影响终端客户对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且采购周期拉长测序仪设备整体采购量有所减少但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逆势增长基因测序仪前三季度累计销售装机量超670台同比增长4%且中国区新增测序仪占有率较2023年有所提升截至2024年9月底累计销售装机量接近4000台中小通量测序仪DNBSEQ - G99和DNBSEQ - E25装机快速增长DNBSEQ - G99销售装机量达到210台同比增长33%DNBSEQ - E25装机量同比增长564%随着高通量测序仪DNBSEQ - T7累计装机量增长其测序试剂消耗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9%[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手订单为8.2亿元同比增长34.43%业绩驱动力充足其中中国区订单5.2亿元占比63%海外订单3.0亿元占比37%按业务线划分基因测序仪业务在手订单6.1亿元占比74%新业务在手订单1.4亿元占比17%实验室自动化在手订单0.7亿元占比9%[5] - 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72pct至61.47%但受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同比变动影响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降16.03pct至 - 24.97%[6] - 预计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61亿/ 30.09亿/ 35.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12%/17%/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5.23亿/ - 2.66亿/ 0.27亿元分别增长14%/49%/110%EPS分别为 - 1.26 / - 0.64 /0.06按照2024年11月8日收盘价对应2024年8倍PS[7]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下降15.19%归母净利润 - 4.63亿元同比下降134.28%扣非归母净利润 - 4.97亿元同比下降104.56%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0亿元同比下降13.22%归母净利润 - 1.65亿元同比下降65.54%扣非归母净利润 - 1.73亿元同比下降60.82%[3] - 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72pct至61.47%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80%、21.38%、29.61%、 - 1.18%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8.38pct、+5.41pct、+0.47pct、+2.46pct2024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58.38%、33.99%、23.36%、27.52%、 - 3.79%、 - 25.08%分别变动 - 4.66pct、+6.92pct、+6.89pct、 - 0.10pct、 - 7.70pct、 - 11.79pct[6][7]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61亿/ 30.09亿/ 35.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12%/17%/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5.23亿/ - 2.66亿/ 0.27亿元分别增长14%/49%/110%EPS分别为 - 1.26 / - 0.64 /0.06[7] - 2024 - 2026年各年的毛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收入增长率、EBIT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ROE、ROA、ROIC、EPS、PE、PB、PS、EV/EBITDA等指标均有预测数据[9] 业务情况 - 基因测序仪业务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装机量超670台同比增长4%中国区新增测序仪占有率较2023年有所提升截至2024年9月底累计销售装机量接近4000台中小通量测序仪DNBSEQ - G99和DNBSEQ - E25装机快速增长DNBSEQ - G99销售装机量达到210台同比增长33%DNBSEQ - E25装机量同比增长564%随着高通量测序仪DNBSEQ - T7累计装机量增长其测序试剂消耗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9%[4] - 在手订单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为8.2亿元同比增长34.43%业绩驱动力充足其中中国区订单5.2亿元占比63%海外订单3.0亿元占比37%按业务线划分基因测序仪业务在手订单6.1亿元占比74%新业务在手订单1.4亿元占比17%实验室自动化在手订单0.7亿元占比9%[5]
赛诺医疗点评报告:集采助力冠脉产品放量,新型药物洗脱支架随访结果亮眼
太平洋· 2024-11-11 20:4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赛诺医疗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1] 核心观点 - 赛诺医疗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30.20%,主要系冠脉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所致 [1] - 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增长83.84%,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带来的规模效益、管理费用大幅下降以及投资收益大幅增长 [1] - 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5.76%;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18.72% [1] - 冠脉在售产品持续参与集采,销量大幅提升带动业绩增长 [1] - 新型药物洗脱支架HT Supreme™在PIONEER-III临床试验研究五年期随访结果公布,显示出明显的数字优势,验证了产品在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1] - 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64pct至61.29%,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8.21pct [1]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0亿/6.99亿/10.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49%/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2亿/0.20亿元/0.50亿元;分别增长106%/742%/146% [2] 财务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30.20% [1] - 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增长83.84% [1] - 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5.76% [1] - 2024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18.72% [1] - 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61.29%,同比提升2.64pct [1] - 2024年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65.57%,同比提升5.15pct [2]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0亿/6.99亿/10.35亿元 [2]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2亿/0.20亿元/0.50亿元 [2] 产品与市场 - 冠脉产品销量大幅增长,主要系国家二轮冠脉支架带量集中采购政策落地实施 [1] - 截至2024上半年末,公司冠脉支架产品销量已超2024年集采报量,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 [1] - 2023年12月启动的京津冀28类耗材集采中,公司冠状动脉棘突球囊扩张导管、导引导管中标,推动了新产品冠状动脉棘突球囊扩张导管的进院销售工作 [1] - 新型药物洗脱支架HT Supreme™在PIONEER-III临床试验研究五年期随访结果公布,显示出明显的数字优势,验证了产品在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1]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0亿/6.99亿/10.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49%/48% [2]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2亿/0.20亿元/0.50亿元;分别增长106%/742%/146% [2] - 预计2024年摊薄每股收益0.01元,2025年0.05元,2026年0.12元 [4]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板块放量大涨,主题投资及并购预期个股值得关注(附创新药企业催化剂梳理)
太平洋· 2024-11-11 12:02
一、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君实生物买入 - 华领医药 -B买入 - 奥锐特买入 - 同和药业买入 - 阳光诺和买入 - 泓博医药买入 - 福元医药买入 - 三生制药买入 - 京新药业买入 - 共同药业增持 - 亿帆医药买入 - 诺诚健华买入 - 泰格医药买入 - 诺思格买入 - 奥翔药业买入 - 科伦药业买入 - 国邦医药买入 - 皓元医药买入 - 来凯医药 -B买入 - 百利天恒买入 [1] 二、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6.43%跑赢沪深300指数0.92pct板块内部子板块中医院及体检生命科学和医药外包表现相对较好疫苗药店和原料药则表现居后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受市场定价权资金变化所带来的增量影响尤其是阶段性布局前期超跌反弹及具有较强并购预期个股的投资策略 [3][5][16][21] - 创新药短期关注国谈中长期看好差异化+出海预期标的推荐关注卡度尼利依沃西单抗布地奈德肠溶胶囊CART等品种数据催化和BD预期将重新成为创新药的主线推荐关注来凯医药华领医药 -B诺诚健华百利天恒 [3][16] - 原料药2023 - 2026年下游制剂专利到期影响的销售额为1750亿美元相较2019 - 2022年总额增长54%多个重磅产品专利将陆续到期专利悬崖有望带来原料药增量需求结合中印两国情况原料药行业需求端边际改善明显去库存阶段或已接近终结2024年Q3 - Q4原料药板块需求端有望逐步回暖迎来β行情建议关注特定类型个股 [3][5][17][18] - CXO资金面美联储降息周期正式开启+中国经济刺激计划陆续出台A股资产性价比凸显具备市场定价权的增量资金逐渐发生转移由原先偏好高股息风格保守的险资逐渐转变为以外资ETF为主的资金对医药等高成长行业更加友好基本面随着中美降息周期开启未来医药投融资有望持续回暖从而带动CXO需求的逐步改善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分别给出关注建议 [3][5][19] - 仿制药政策端集采政策持续优化集采的边际影响有望不断减弱短期来看Q4有望迎来院内诊疗需求提升驱动相关企业业绩增长带来估值提升中长期来看板块内部分化趋势明显在集采后周期和四同等政策推出的背景下仿制药企业有望迎来加速行业整合具有不同优势的企业将不断显现或持续受益建议关注特定类型企业 [3][5][20][21] 三、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创新药企业催化剂梳理 - 总结了14家创新药企业催化剂包括百利天恒诺诚健华君实生物来凯医药华领医药等企业的产品在海外国内的临床进展销售放量BD合作以及数据更新等情况 [3][11] (二)投资建议 - 医药板块整体上涨且跑赢沪深300指数子板块表现有差异创新药关注国谈和特定标的原料药关注需求回暖及相关个股CXO关注资金面和基本面变化仿制药关注集采政策影响下的不同类型企业 [3][5][16][17][18][19][20][21] (三)行业表现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6.43%跑赢沪深300指数0.92pct医药生物行业二级子行业中不同子行业表现有差异个股方面周涨幅榜和周跌幅榜前几位企业也已列出同时给出了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以及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A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 [21][31][33] (四)公司动态 - 列举了新华制药上海医药润都股份等多家公司在2024年11月4 - 8日期间发布的公告内容包括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收到药品注册证书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等 [23][24][25][26][27][28][29] (五)行业动态 - 介绍了Supernus在研小分子疗法SPN - 820临床数据积极安进Teprotumumab在华申报临床艾伯维Epcoritamab在华申报上市赛诺菲Dupixent获欧盟批准用于治疗EoE武田突破性疗法在华启动两项3期临床等行业动态 [30] (六)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表现 - 医药板块上涨跑赢沪深300指数医药生物二级子行业表现不同个股涨跌幅有差异同时给出了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以及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A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并展示了医药生物各子行业估值变化趋势 [31][33]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新能源周报:固态电池、BC应用加速,电动车、胶膜等环节超预期
太平洋· 2024-11-11 12: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整体策略为固态电池、BC应用加速,电动车、胶膜等环节超预期,行业从大底部向上发展时新技术应用有望加速,固态、BC分别是锂电和光伏的核心,应逐步增加相关弹性标的推荐 [1]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下游新周期已开启,固态电池应用有望加速,10月销量数据继续超预期,应重视华为、小米等产业链长期机会 [1] - 光伏产业链中期底部将逐步确认,隆基绿能加速BC产能落地,光伏EVA胶膜树脂报价小幅上涨,产业链自律加强,减产、去落后产能是趋势 [1] - 风电产业链应布局海风、海外,短期零部件逻辑更好,国内海风招标和中标规模快速增长,14MW及以上机型占比快速提升,金风科技市占率领先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及投资建议 新能源汽车 - 10月11家主流新能源车企共交付83万辆,同比+45%(不包括小米),环比+11%,其中智己、小米、比亚迪环比增速超20% [2][12] - 比亚迪10月销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60%,增量来自王朝网和海洋网部分车型;小米汽车单月交付量首破2万台,预计11月提前完成10万台全年交付目标;智己汽车10月销量同比增长149%,全新LS6上市30天交付量破6000辆 [2][12] - 产业链受益标的包括格局好的龙头如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创新与弹性如华为、小米等终端创新及碳酸锂等弹性,出海与新技术如璞泰来、新宙邦等 [3][13] 光伏 - 光伏EVA胶膜树脂报价或涨至10500+元/吨,报价持续修复,胶膜报价或在11月实现成本传导,胶膜企业有望受益于库存增值,报价与盈利承压有望缓解 [4][14] - 宜宾英发德耀与隆基绿能签约16GW HPBC电池片项目,预计2025年建设完成首期6GW产能,将加快高效HPBC电池量产,推进光伏产业技术升级 [4][14] - 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一体化企业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辅材及配套企业如福斯特、阳光电源等,新成长如爱旭股份、阿特斯等 [5][14] 风电 - 2024年1 - 10月国内海上风电招标7.62GW,同比+19%,预计全年招标量达10GW以上,14MW及以上机型占比快速提升 [6][15][16] - 2024年1 - 10月国内海上风电中标6.78GW,同比+31%,金风科技中标2.95GW,占43.57%,市占率领先 [7][17] - 投资建议推荐“两海主线”&盈利反转的整机企业,包括海缆如东方电缆等,整机如金风科技、运达股份等,管桩如大金重工、天顺风能等 [7][17] 产业链价格 新能源汽车 - 碳酸锂价格环比上升,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7.545万元/吨,环比上升1.14%;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7.075万元/吨,环比上升1.22% [18][19] - 部分材料价格环比持平,如电解钴、三元前驱体、磷酸铁锂正极、人造石墨、干法隔膜、湿法隔膜、电解液、三元动力电芯、镍盐等 [10][11][19] 光伏 - 硅料价格暂稳,国产块料和颗粒硅价格范围分别为每公斤37 - 42元和36 - 37元,供应端产出量环比下降,现货库存规模上升 [27] - 硅片价格部分规格走弱,主流规格183N市场价格降至每片1元,P型M10和G12规格价格分别为每片1.1 - 1.15元和1.7元,N型硅片主流成交价格微幅下降 [28] - 电池片价格P型松动,M10和G12尺寸均价分别下降至每瓦0.275元和0.28元,N型电池片不同尺寸供需有差异,M10电池片供应紧俏厂家上调报价 [29] - 组件价格保持,部分厂家调整报价上扬,但实际成交价格需时间形成,四季度行情偏淡,预计11 - 12月晶硅组件产量稳定在53GW左右 [30] - 光伏玻璃价格本周不变,部分装置冷修或限产,局部产量稍降,多数厂家库存偏高,出货积极,部分成交有商谈空间 [30] - 胶膜本周EVA粒子价格上涨0.6%,下周供需基本面有支撑,但下游需求小幅回落或制约价格,石化库存偏低出厂价或支撑市场,预计价格僵持整理 [31] 风电 - 2024年11月8日较11月1日,10mm造船板价格上涨0.34%,废钢、齿轮钢、铸造生铁价格持平 [40] 行业新闻跟踪 新能源车 - 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发布无隔膜固态电池产品及技术,引入柔性“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替代隔膜功能,多层良率超99% [42] - 丰田汽车宣布扩大美国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电池产能,考虑建新工厂,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销量占比提高到80% [42] - 安徽天铁锂电年产5.3万吨锂电池用化学品及配套产品项目(一期)试生产,总投资12亿元 [42][43] - 镕锂能源储能系统及钠电正极材料等项目签约贵州,投资10.2亿元 [43] - 华为公布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提升电池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3] - 重庆金汇能10万吨负极材料投产,计划总投资10亿元 [43] - 10月多家新能源车企创下月度销量新高,比亚迪10月销量突破50万辆 [43][44] - 富士康在郑州成立电池公司,注册资本6亿元 [44] - 天赐材料广州厂区发生火情,预计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较小 [44] 光伏 - 华润1.5GW光伏项目多标段开工建设,规划容量1.5GWp,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容量共874MW,投资45.2亿元 [45] - 福斯特安徽生产基地局部仓库失火,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影响较小 [45] - 河南省发布第四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通知,涉及项目规模共653.91MW,其中光伏418.91MW [46] - 河北省公示2024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方案第二批拟安排项目,共25个、254.5万千瓦 [46][47] - 宜宾英发德耀与隆基绿能签约16GW HPBC电池片项目 [47] - 硅片多家企业10月末开始抱团减产,11月硅片排产大幅下降至42.4GW [47]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全文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47] 风电 - 东方电缆、起帆电缆中标海上风电项目,66kV海缆中标人起帆电缆,中标价格1.13亿元;220kV海缆中标人东方电缆 [48] 公司新闻跟踪 新能源车 - 尚太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7][8] 光伏 - 协鑫集成定增获批 [7][8] 风电 - 林洋能源、三星医疗中标海外智能电表合同 [7][8]
机械行业周报:地方化债“三箭齐发”,提振工程机械设备需求
太平洋· 2024-11-11 12: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地方化债“三箭齐发”,提振工程机械设备需求。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化债,累计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加上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仍按原合同偿还,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减轻。10月挖机销售16791台,同比增长15.1%,内销8266台,同比增长21.6%,出口8525台,同比增长9.46%,内销持续高增速。随着化债政策落地,利于工程机械项目回款、资金周转,带动实物工作量和开工率回升,拉动设备需求,叠加设备以旧换新政策和地产政策利好,看好工程机械设备需求持续改善 [1][6] - 随着化债政策落地,利好工程机械项目回款,提振设备需求,建议关注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恒立液压等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及投资建议 - 周核心观点为地方化债“三箭齐发”提振工程机械设备需求,政策使地方化债压力减轻,挖机销售数据向好,预计化债政策落地将拉动设备需求,叠加其他利好因素,看好需求持续改善 [6] - 投资建议是随着化债政策落地利好项目回款和设备需求,建议关注三一重工等企业 [7] 行业重点新闻 - 工程机械方面,2024年10月挖掘机销售16791台,同比增长15.1%,1 - 10月共销售164172台,同比增长0.47%;10月装载机销售8355台,同比增长11.1%,1 - 10月共销售90153台,同比增长5.29%。2024柳工11·26全球客户节展示多款搭载广西康明斯发动机的设备 [8][9][11] - 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星海图完成超2亿元Pre - A轮融资,月泉仿生获近亿元Pre - A轮融资;全球首款AI骨科机器人ROPA上市 [12][13][14] - 锂电设备方面,“金九银十”车企发布新车,叠加政策扶持,多家车企9月销量创新高;经济学人智库预计2025年全球新车销量达9720万辆,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约16%至1940万辆,但贸易冲突会拖累转型进度 [15][16][17] - 半导体设备方面,中国团队基于2 - 6英寸AlN单晶复合衬底制备高性能GaNHEMTs晶圆;泉州发布措施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多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18][19] - 光伏设备方面,内蒙古乌海市18GW光伏组件项目建设中,预计总投资55.8亿元,2025年3月投产;国能(河北)沿海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7亿元,业务涵盖多个新能源领域 [20][21] 重点公司公告 经营活动相关 - 双良节能中标榆能横山电厂二期项目间接空冷设备,预计中标金额14568万元,占202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比重0.63% [22] - 开山股份子公司收到肯尼亚Sosian Menengai地热项目剩余EPC合同款5700万美元,合同款项已结清 [23][24] - 曼恩斯特子公司签署储能成套设备采购合同,金额41400万元,预计对2024年度经营业绩有积极影响 [25] - 东杰智能与AESC Florence, LLC签订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合同,有助于拓展业务和提升竞争力 [25] - 华东重机收购厦门锐信图芯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增资,已支付部分款项,转让方将用后续款项买股并质押 [26][27] - 上海艾录对全资子公司艾创包装增资,已完成8000万元,剩余4000万元预计年末前出资完毕 [28] - 杰瑞股份子公司收到井场数字化改造EPC项目授标函,预估总金额9.2亿美元 [29] 资本运作相关 - 海能技术决定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股,拟回购80 - 160万股,占总股本0.95% - 1.89%,预计资金1200 - 2400万,实施期限不超12个月,截至11月8日已回购比例为3.13% [30][31] - 瀚川智能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266.42万股,占股本总额1.51%,授予价格6.01元/股,激励对象45人,占员工总数4.20%,有效期最长36个月 [32] 板块行情回顾 - 本期(11月4日 - 11月8日),沪深300上涨5.5%,机械板块上涨7.1%,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名9。细分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及工控系统涨幅最大,上涨25.6%;工程机械涨幅最小,上涨1.0% [1][33]
医药行业周报:武田突破性疗法在华启动两项3期临床
太平洋· 2024-11-11 11: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11月8日医药板块涨跌幅 -0.14% ,跑赢沪深300指数0.86pct ,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0名 [1] - 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表现居前,线下药店、医疗研发外包、血液制品表现居后 [1] - 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浩欧博、赛诺医疗、济民健康;跌幅榜前3位为漱玉平民、海思科、赛托生物 [1] - 11月8日,武田在中国启动了两项TAK861的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TAK - 861此前已被中国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1] - 众生药业子公司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视同通过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1] - 通化东宝完成一项关键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研究结果显示达到主要终点目标 [1] - 津药药业子公司二羟丙茶碱注射液批准新增规格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1] - 迪哲医药已向美国FDA递交舒沃替尼片的新药上市申请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2024年11月8日,医药板块涨跌幅 -0.14% ,跑赢沪深300指数0.86pct ,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0名 [1] - 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设备(+1.73%)、体外诊断(+0.55%)、医疗耗材( -0.22% )表现居前,线下药店( -2.93%)、医疗研发外包(-1.10%)、血液制品( -0.89%)表现居后 [1] - 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浩欧博(+20.00%)、赛诺医疗(+16.56%)、济民健康(+10.07%) ;跌幅榜前3位为漱玉平民( -7.05% )、海思科(- 5.62%)、赛托生物( -5.20%) [1] 行业要闻 - 11月8日,CDE官网公示,武田在中国启动了两项TAK861的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分别为评价TAK - 861治疗发作性睡病伴猝倒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以及在患有选定中枢性睡眠过度疾病的受试者中开展的评价TAK - 861长期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研究,TAK - 861是口服食欲素受体2(OX2R)激动剂,此前已被中国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1] 公司要闻 - 众生药业子公司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本品视同通过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1] - 通化东宝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后,完成了一项关键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研究结果显示达到主要终点目标 [1] - 津药药业子公司津药和平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二羟丙茶碱注射液《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本品新增规格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1] - 迪哲医药已向美国FDA递交舒沃替尼片的新药上市申请(NDA),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FDA批准的试剂盒检测确认,存在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成人患者 [1]
东方财富2024年三季报点评:经纪业务韧性强,自营收入高增
太平洋· 2024-11-11 11: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期内,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3.04亿元,同比 -13.96%;实现归母净利润60.42亿元,同比 -2.69%;ROE(加权)8.14%,同比 -1.02pct;EPS(稀释后)0.3826元/股,同比2.30%[1] - 证券业务整体继续承压,经纪业务具备较强韧性,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5.55亿元,同比 -5.32%,降幅较24年年中扩大1.36pct,经纪业务下行速度小于市场成交额下行速度[1] - 基金业务尚待改善,24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0亿元,同比 -22.20%,24Q3新发基金份额再度下滑,叠加公募降费改革持续,基金业务继续承压,权益市场回暖下基金发行速度加快,基金业务后续有望回暖[1] - 自营业务涨势显著,截至24Q3末,证券投资业务规模达1087.40亿元,同比 +32.48%,较上年末 +29.51%;实现自营业务收入24.02亿元,同比 +49.7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幅高达1115.46%[1] -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2.16亿元、17.06亿元、8.48亿元,同比分别 -38.54%、 -4.10%、+7.28%,销售费用大幅缩减,管理成本有效缩减,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09.03、126.20、139.6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4.95、98.82、109.70亿元,EPS为0.54、0.63、0.69元,对应11月6日收盘价的PE为49.13、42.24、38.05倍[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方面 - 2024年三季报显示,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业总收入73.04亿元同比 -13.96%,归母净利润60.42亿元同比 -2.69%,ROE(加权)8.14%同比 -1.02pct,EPS(稀释后)0.3826元/股同比2.30%[1]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09.03、126.20、139.6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4.95、98.82、109.70亿元,EPS为0.54、0.63、0.69元,对应11月6日收盘价的PE为49.13、42.24、38.05倍[1] 业务板块方面 - 证券业务整体承压,经纪业务韧性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 -5.32%,经纪业务下行速度小于市场成交额下行速度,利息净收入同比 -9.72%,两融业务降幅与市场两融余额降幅基本一致[1] - 基金业务待改善,24Q3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 -22.20%,新发基金份额下滑,公募降费改革持续使基金业务承压,权益市场回暖有望带动基金业务回暖[1] - 自营业务增长显著,截至24Q3末,证券投资业务规模同比 +32.48%,较上年末 +29.51%,自营业务收入同比 +49.7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幅达1115.46%[1] 费用与研发方面 -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2.16亿元、17.06亿元、8.48亿元,同比分别 -38.54%、 -4.10%、+7.28%,销售费用因市场推广投放减少而大幅缩减,管理成本有效缩减,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