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程技术院院士施正荣:大力推动硅基能源材料发展形成“绿电制造绿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施正荣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 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上网电量将全面进入市场化交易的新阶 段。 "在《通知》即将正式实施的契机下,建议大力推动硅基能源材料的发展应用,形成'绿电制造绿电'的 可持续发展模式。"5月10日,在"如愿智创,东方风来"院士科创行暨上市企业高管如东行活动上,澳大 利亚国家科学和工程技术院院士、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施正荣围绕光伏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主 题演讲,探讨了光伏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趋势。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程技术院院士施正荣: 大力推动硅基能源材料发展 形成"绿电制造绿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记者 刘礼文 施正荣透露,目前,高纯多晶硅生产能耗已从250kWh/kg降低至40kWh/kg;单晶硅拉晶每炉可以连续拉 制10根直径为250毫米、长度为5米的硅棒,硅片的厚度已减薄至130微米,大规模生产的电池光电转化 效率已达到26%左右,中试线的转换效率已超过27%。"正是得益于点点滴滴的技术创新,晶体硅光伏 发电的成本才能不断下降,正在成为能源转型的主力技术"。 在全球积 ...
“空间主体论”视角下长三角与粤港澳战略联动发展的思考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0000 (0) 2 @87 are prop @9) = 0 (作者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 段进军 长三角与粤港澳作为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6.7%,GDP占全国GDP的 38%,在全国整体发展格局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两大区域发展依旧相对独立,融合 联动有待深化。进入新发展阶段,长三角和粤港澳战略联动发展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的战略选择。 首先,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了我国关键城市群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功能定位的变化。在当 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情况下,长三角和粤 港澳应成为两大带动中国创新发展的战略创新极,应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两大创新节点,以及疏通"内 循环"和"外循环"的战略节点。同时,长三角、粤港澳应该实现联动发展,要在"双循环"大格局下,实 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产生"1+1>2"的创新效应。 其次,长三角和粤港澳的战略联动发展,必须建立在微观主体跨界合作的基础上。长三角与粤港澳的战 略联动发展是中国深化改革和开放的必然结果,如果将其定位为疏通"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战略创新 极,就必须要考虑到 ...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 @ @ @ @ o 曾凡银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 曾凡银 (作者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教授) 一是高铁"超级环线"经济。2024年6月,"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首条环线正式开通运营,串联起上海、 南京、合肥、杭州等4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沪苏浙皖首次借由环线列车产品连线成"圈",轨道 上的长三角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高铁"超级环线"以区域内人流带动物流、信息流、技术 流、资金流、项目流、商流、文旅流的畅通,促进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由地理上的"空间一体化"向跨 越时空的区域内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功能一体化"迈进,从"跨界"到"无界"的同城化协同发展,给区域 经济发展带来多重效益。同时,高铁"超级环线"还串联起沪宁、宁蓉、京港、宁安、池黄、杭昌、沪昆 等7条高铁线路,将促进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区域融合发展。 二是科创(产业)"超级环线"。它由G60科创走廊与沪—宁—合(武)产业创新带由都市圈、产业创新 带、科创走廊演变构成。目前,上海市松江区与杭州、合肥等8市签约共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上 海市普陀区牵头的南京、泰州等"七市一区"打造沿沪宁 ...
深化长三角与粤港澳合作联动促进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deco Page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 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为区域经济高质 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长三角与粤港澳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开放程度的两大引擎,承担着 引领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推动长三角与粤港澳两大战略区域深度合作联动,不仅是畅通国内 大循环、联通国际大循环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对于 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合作基础扎实且稳固。根据我们团队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数据局合作并联合 发布的上海与全国城市间区域联动指数,广东省与上海市的区域联动指数排名全国第4位,仅次于江 苏、浙江、北京。其中,深圳、广州与上海合作联动的综合排名在所有城市中分别位于第5和第9。以中 心城市强强合作为依托,长三角与粤港澳区域间联动水平日益增强,珠海、中山、惠州等与上海的联动 指数排名不断提升。2024年,广东省来沪投资占总国内企业来沪投资总额的15.08%,较上年增长 8.85%。其中,深圳与上海的 ...
金融政策加力提振市场情绪 短期科技行情仍受关注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机构展望 ◎记者 汪友若 5月首个交易周,A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势,日均成交额较4月底改善,情绪面显著回暖。消息面上,5月7 日,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机构观点认为,一揽子金融政策的出台节 奏超出市场预期,显著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市场风格演绎方面,机构称,短期科技板块的景气度高企,A股"科技叙事"逻辑有望伴随着产业突破得 到进一步强化。中长期来看,中国证监会5月7日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 条措施督促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公募新规或推动A股市场风格向大盘权重股、红利资产等 方向演变。 一揽子金融政策提振市场信心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称,上周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一揽子政策,其政策落地的全面性、集中性、一致性显著 超出市场预期。招商证券认为,央行降准、降息、新设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多项政策落地,对市场 信心的提振较明显。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进一步稳增长 稳市场稳预期,在外部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助力促进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结合当前A股市场 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具备较好投资吸引力,以及科技叙事和 ...
“风景地”开出“创新花” 湖州:在绿水青山间加速布局新经济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蓝箭航天湖州动力制造基地 西塞科学谷 "风景地"开出"创新花" 湖州:在绿水青山间加速布局新经济 ◎记者 严晓菲 陈佳怡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这里的清丽山水让苏东坡流连忘返;"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 水鳜鱼肥",这里的田园牧歌让张志和、颜真卿唱和出千年余韵……这里的绿水青山绵延着唐宋文脉, 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描绘着诗画江南的绝美风景。 湖州,这座唯一以"湖"命名的环太湖城市,如今正不断在这片"江南清丽地"开出"科技创新花",不仅守 护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底色,更通过营商环境革新、创业生态培育和区位优势升级,加速 展开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画卷。 以"创谷经济"激发新动能 西塞山麓这片湖光山色的好风景里,正加速长出新经济的"大树"。俯瞰西塞科学谷,山峦叠翠,科研院 所密布,绿水青山间"新"潮澎湃。 作为湖州"创谷经济"的首位谷,西塞科学谷是湖州市重点打造的"生态+科技+产业"高能级战略科创平 台。在产业定位上,西塞科学谷围绕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湖州市八大新兴产业链布 局。2023年10月,重组后的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驻西塞科学谷,标志着湖州首个"国字号"科 创平台实现 ...
专家建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聚焦上市公司、生态体系与市场流动性 专家建言中国资本市场 改革与发展 ◎闫刘梦 5月10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暨《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 行。多位专家围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展开探讨,在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完善市场生态体 系、提供充分流动性等方面建言献策。 资本市场改革需强化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研讨会上表示,资本市场是现代 金融的枢纽,在经济发展、金融改革中将逐渐占据战略地位。 "发展资本市场的一个关键点是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吴晓求说。在他看来,大幅度提高上市公司竞争 力,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科技水平、改善上市公司结构,让科技型企业占据重要位置。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莉亚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回购行为已产生积极影 响,推动市场流动性提升及主动式回购显著增加。同时,当前政策在引导企业规范操作方面仍存改进空 间。对此,她建议,优化政策设计机制,将再贷款利率与企业实际回购表现动态挂钩,通过差异化利率 分层遏制道德风险。此外,可构建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体系,优先向治理规范、履约记录良好的企业提供 ...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上线债市“科技板”奋楫远航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债市"科技板"扬帆 ◎记者 常佩琦 随着首批科技创新债券火速上线,债市"科技板"正式扬帆启航,由此开启我国科技金融新征程。 短期而言,科技创新债券既为优质科技主体点亮"聚光灯",也为债市资金流向科技领域启动"直通车"; 长期来看,债市"科技板"为科技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一项新选择,将进一步激发多元化金融资本 对科技企业的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上线 债市"科技板"从政策推出到正式落地,用时仅短短两个月。 3月5日,《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发布,其中提出"发展科技创新债券""完善科技创 新债券发行管理机制";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中国证监会、科 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 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7日傍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明确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 5月9日,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包香明在科技创新债券上线暨集中路演活动上介绍,已有首批36家企业公 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合计210亿元,包括京东方、科大讯 ...
看好A股配置价值长线资金积极行动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记者 赵明超 A股优质资产正在被社保基金、养老金、QFII等长线资金持续加码,截至一季度末持仓市值已经超过 6000亿元。从最近一个月来的调研情况看,外资机构频频出动,密集调研上市公司。从机构观点看,当 前权益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有较多投资机会可以挖掘。 长线资金密集调研 进入二季度以来,在市场波动行情中,长线资金持续加码。4月8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公告称, 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坚定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在积极开展股票投资的同时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从机构调研情况看,外资机构也在加紧调研上市公司,积极寻找投资机会。Choice数据显示,二季度以 来,超300家外资机构调研了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盛、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 司、花旗、摩根士丹利等知名外资机构。 从机构持仓情况看,以社保基金、养老金、QFII为代表的长线资金一直是A股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述机构的持仓市值合计达到6224.14亿元。从整体来看,长线 资金重点布局绩优龙头公司。 数据显示,社保基金 ...
股债协同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股债协同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 ◎记者 张雪 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正通过股债协同机制解决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 求。 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围绕"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核心目标,系 统阐述了股债协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路径,并强调要"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重要着力 点",通过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与债券市场的产品创新,形成互补性金融支持网络,为科创企业提供全 方位、"接力式"的金融服务。 从股票市场看,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持续推进,制度包容性显著增强。吴清表示,近期将出台深化两大 板块改革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同 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这一改革方向旨在吸引更多"硬科技"和成长型创新企业上市,为新质生产力 提供直接融资平台。从过往来看,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将强化并购重组的市场 化导向,支持企业通过横向整合或纵向延伸实现技术升级。 数据显示,自去年"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深两市披露重组项目近1400单、同比增长40%,其中重大资 产重组超160单、同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