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产能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欠车王雷军:还欠大家30多万辆车,没有交付
搜狐财经· 2025-10-04 10:4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25万辆,行业渗透率达到58.1%,创下历史新高[1] - 9月份为传统销售旺季,绝大多数车企当月交付量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大幅增长[1] 主要车企交付数据 - 比亚迪9月交付量为396,270辆,环比8月的373,626辆增长6.1%[2] - 零跑汽车9月交付66,657辆,环比增长16.8%[2] - 鸿蒙智行9月交付52,916辆,环比增长18.7%[2] - 小鹏汽车9月交付41,581辆,环比增长10.3%[2]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663辆,环比增长19.0%[2] - 深蓝汽车9月交付33,626辆,环比增长19.1%[2] - 极氪汽车9月交付16,074辆,环比大幅增长52.3%[2] - 智己汽车9月交付11,107辆,环比大幅增长81.8%[2] 小米汽车市场表现 - 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超过40,000辆,较8月的30,000+辆迈上新台阶[2] - 具体交付数据市场传闻在42,000至44,000辆之间,在新势力品牌中排名进入前四[3] - 小米SU7最短交付周期为32周,YU7最短交付周期为35周,均长达8个月以上[5] - 以当前月交付4万辆和8个月交付周期计算,小米汽车积压订单至少达32万辆,远超其他新势力[5][7] 小米汽车产能与订单分析 - 制约小米汽车交付量的核心因素是产能而非订单,产能提升将直接推动月度交付量增长[7] - 公司需平衡产能扩张与订单稳定性,避免在消化现有积压订单后出现产能过剩[9] - 公司未来产能规划将基于每月新增订单量,例如若月新增订单稳定在6万辆,则总产能将按此水平匹配[9] - 预计小米汽车有望在年底成为新势力品牌中的交付量第一名[9]
理想i6今年保守产能4.5万~5万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7:16
理想i6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理想i6于9月26日正式上市,是公司旗下最小纯电车型,全系一款车型,售价24.98万元 [1] - 首销期(10月31日前)价格直减1万元至23.98万元,并标配后驱、空悬、VLA和冰箱,续航720公里 [1] - 车型长4.95米,轴距3米,空间超越特斯拉Model Y,且价格比Model Y便宜1.37万元 [1] - 公司采用新型发布方式,跳过小订阶段直接上市,用户有7天时间决定锁单 [1] 市场热度与初期销售表现 - 在官宣品牌代言人之前,全国关注i6的用户已超过10万名,是理想汽车热度攀升最高的车型 [1][3] - 内部消息称,i6上市初期的销量已超过当年L9首次上市的表现,外部用户和内部员工均在抢购 [2] - 公司销售体系目标是在10月底前消化掉i6今年的全部产能 [3] - 用户锁单后交付率能达到98%以上,因交付快且不刷单,跑单情况很少 [3] 产能规划与交付挑战 - 公司为i6预备的今年总产能预计在4.5万至5万台 [2] - 具体排产计划为:9月有现车7000台,10月产能爬坡至1.3万台,11月规划2.3万台,12月规划2.5万台 [2] - 交付的主要卡点在于供应端而非工厂,公司正积极争取更多产能以在年内完成更多交付 [2] - 内部对i6的长期目标是稳定后月销量达到9000至10000台 [5] 营销策略与销售执行 - i6的发布节奏推崇行稳致远,从预热到展车到店安排紧凑,市场声量顶点依赖后续订单滚动和及时交付 [4][5] - 公司要求一线销售在9月26日至10月8日上“通班”(早9:30至晚10点),以接住意向用户 [4] - 此种节奏下不会追求炸裂的大定数据海报,关键看订单平稳期的表现 [5] 产品战略调整与行业背景 - 公司原规划的i系列4款车型(i9, i8, i7, i6)中,i7已被砍掉,在30万元以下纯电市场仅保留i6一款车 [6][7] - 产品线调整于2024年9月敲定,核心原则是资源高度聚焦,源于对过去不成功发布会的复盘 [8][9] - 复盘结论为一次无法讲两个故事,同时发布多款产品会导致用户信息过载,因此选择先发i8和i6 [9] - 决策依据是价格战下消费者趋于保守,i6和i8覆盖的价格段人群规模更大,且纯电架构使i6可实现i7的空间 [10] - L6在近7个月内累计销量接近15万辆,公司希望i6能复刻其成功,为纯电业务打赢翻身仗 [5]
未验车先交几十万 小米被曝催收尾款:否则取消订单定金作废 车主炸锅:又不是买白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1:33
小米汽车交付争议 - 多个车主反映车辆未下线就被催7天内付清尾款 公司将该条款写入《购车协议》[2]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群体遭遇最严重 支付50万元却面临新车无踪影和紧急催收[3] - 公司交付量表现亮眼 上市15个月交付31.17万台 超越蔚来同阶段用时(四年零七个月)[3] 行业对比与协议差异 - 行业惯例为"提车时付尾款" 蔚来等车企在满足交付条件后通知付款[4][6] - 公司采取差异化策略 在两种情况下要求提前付款:客户推迟提车或存在不提车风险[7][8] 黄牛问题与应对措施 - 公司通过两种方式判定"不提车可能性":客户拒不配合金融手续或流露弃车意向[10] - 协议规定异常订单可取消且不退定金 社交平台出现打击黄牛截图[11] - SU7 Ultra订单曾被炒至65万元 现二手价最高59.8万元(较峰值降5.08万元) 平均保值率86.07%[13][15] - YU7订单价格从2万元降至5000元以上 二手YU7均价36.81万元(高于新车Max版32.99万元)[15] 车主权益与误伤案例 - SU7 Pro车主遭遇提车半年前被催款 部分车主付款后交付仍延迟[18][19]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因产能调整被催款 公司解释为"确认提车意向"[21] - 法律专家指出协议条款或违反《民法典》 未合理提示重大利害关系条款[24] 产能与交付挑战 - 一期工厂三班倒日产700-1000台YU7 但7月销量仅6042台(SUV排名第48)[25] - SU7与YU7产线复用困难 90%零部件需重新开发 YU7标准版交付最长需60周[26] - SU7积压订单导致部分配置下架 公司称优化生产流程[26] - 友商趁机争夺客户 小鹏P7、乐道L90等产品形成竞争压力[26] 市场反馈与品牌影响 - 13年老米粉发布告别信 反映用户信仰褪色[24] - 问界M8采取延迟交付补偿策略(超70天每日发200元) 可供借鉴[24] - 公司处于全球Top5目标冲刺期 需解决交付与信任危机[28]
太夸张!雷军卖车15个月,小米汽车收入已超700亿
搜狐财经· 2025-07-12 10:20
交付表现 - 小米汽车在2024年4月3日开启首批交付后,仅用七个半月时间达成首个10万辆交付 [1] - 从10万到20万交付仅花费4个月,于2025年3月份实现 [1] - 上市15个月后累计交付达30万台,意味着从20万到30万台同样仅花费4个月 [3] 财务表现 - 小米汽车均价为23万元/台,15个月内通过卖车实现收入超过700亿元 [3] - 公司市值从去年4月的3800亿港元增长至1.5万亿港元,15个月内增长1.1万亿港元,增幅近300% [5] - 目前市值达1899.2亿美元,在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超过比亚迪、法拉利等传统车企 [4][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目前仅依靠一款SU7车型就实现上述业绩 [7] - 新推出的SUV车型YU7市场反响更为火爆,预计交付量将超过SU7且售价更高 [7] - 若保持当前势头,下一个15个月汽车业务营收可能达到当前700亿元的3倍,即2000多亿元 [7] 产能挑战 - 公司原计划2025年交付35万辆,但当前产能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9] - YU7车型的等待提车时间已超过1年 [9] - 产能扩张面临建设周期长的挑战,需尽快解决"产能地狱"问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