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

搜索文档
高盛交易台:中国市场大涨的一些看法
高盛· 2025-08-25 22:36
行业投资评级 - 新兴市场基金(1400亿美元)中印度获最大增持(65个基点)而中国遭最大减持(265个基点)[8] - 台湾地区减持幅度达295个基点 印度尼西亚获35个基点增持[8] 板块表现分析 - 澳门博彩板块单月涨幅最高达5.32%[11] - 中国白酒板块单月上涨4.91% 三个月累计涨幅10.36%[11] - 阿里巴巴供应链板块单月涨幅4.63% 三个月暴涨37.31%[11] - 人工智能医疗板块三个月涨幅达17.57%[11] - 智能手机供应链板块三个月上涨17.60%[11] - 人形机器人板块三个月累计上涨14.70%[11] - 中国半导体板块三个月涨幅12.97%[11] - 国防板块三个月上涨13.33%[11] - 生物科技出海板块三个月涨幅13.72%[11] 重点行业表现 - 房地产板块表现分化 A股房地产上涨3.85% H股房地产上涨3.42%[11] - 新能源汽车板块单月上涨1.99% 三个月累计涨幅9.03%[11] - 太阳能板块单月上涨2.90% 三个月涨幅10.16%[11] - 电网板块单月上涨3.00% 三个月涨幅10.06%[11] - 数据中心板块单月上涨2.99% 三个月涨幅11.64%[11] - 银行板块表现疲软 单月仅涨0.85% 三个月下跌1.51%[11] - 煤炭板块单月上涨1.81% 三个月涨幅0.77%[11]
美国人越来越不恨中国了?皮尤最新调查曝光:年轻人不买政客账,关税反成政治笑话
搜狐财经· 2025-08-21 03:14
美国公众对华态度变化 - 将中国视为敌人的美国成年人比例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 对中国非常反感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 为5年来首次明显降温 [3] - 30岁以下年轻人仅21%对中国非常反感 30-49岁人群为27% 50-64岁人群达37% 显示年龄差异显著 [4] - 52%美国人认为对华关税政策对美国整体不利 53%认为对个人有负面影响 较2021年显著提升 [3] 信息渠道与认知差异 - 年轻一代通过社交媒体 YouTube TikTok等渠道获取信息 并通过旅游留学方式亲身了解中国 更相信 firsthand 体验 [4] - 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持续影响老年群体认知 导致代际间对中国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4] 企业界对华务实态度 - 英伟达CEO公开强调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 认定中国是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 尽管面临美国政府芯片出口限制 [5] - 科技界与商界普遍视中国市场为重要发展机遇 而非政治宣传中的威胁 [5] 消费市场实际影响 - 中国电商平台在美国社交媒体引发关注 美国网红发现同类商品中国价格仅为美国十分之一 质量相当 [5] - 中国进口商品有助于抑制美国通胀压力 通过低成本生产提升美国家庭消费实惠程度 [6] 政策与商业现实背离 - 彭博社指出民调结果与政府对华关税战预期背道而驰 [3] - 加州政府起诉联邦关税政策 指控其造成美国民众经济利益受损 [6] - 产业界认知与政治叙事存在明显割裂 企业更注重实际商业利益 [5][6]
项目集中签约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峰会成果与投资规模 - 186家世界500强企业及290家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峰会 [1] - 99个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额达156亿美元 较上届增长31.4% [1] 外资企业投资动态 - 阿斯利康、劳埃德、三井物产、采埃孚等跨国公司公布新投资计划 [2] - 投资领域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高端化工 [2] - 空气产品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35年 计划深化政府及客户战略合作 [3] - 陶氏公司每18个月新建1条生产线 将中国视为核心战略市场 [3] - 高通公司成立XR产业投资联盟 已有23家机构加入 聚焦扩展现实生态 [6] - 捷豹路虎推动全球核心供应商在华建厂 并寻求本土供应商合作 [6] 中国市场吸引力要素 - 中国GDP全球占比达18%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3] - 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中国上榜企业达399家且呈上升趋势 [3] - 完整工业体系与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创造新市场空间 [1][5] - 供应链优势包括巨大市场空间、产业链配套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 [5] - 5G商用部署在"适度超前"政策下取得瞩目成绩 [5] 政策与营商环境优化 - 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聚焦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及中西部投资 [4] - 编制《中国外商投资指引》 简化境外投资者入市程序并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 [4] - 中国经济重心转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 [4] - 液化空气公司认可中国在经济转型中注重技术创新与低碳环保 [5]
黄仁勋谈中国市场:既有活力 又有创新能力
快讯· 2025-07-21 01:51
公司观点 - 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市场,具有活力、创新能力和发展势头 [1] - 中国市场拥有全球最多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唯一能与之比肩的只有美国 [1] - 中国市场拥有极其庞大的终端消费者群体,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市场 [1] - 公司在中国市场已有30年历史,早于大多数高科技公司进入中国 [1] - 作为技术供应商,公司需要客户,而中国市场非常独特,不能掉以轻心 [1] - 不参与中国市场的意外后果和长期影响难以预测,但结果不会乐观 [1] 行业观察 - 中国市场的产业发展速度绝无仅有 [1] - 中国市场既有活力,又有创新能力卓越的优秀工程师 [1] - 中国计算机科学家数量是全球最多的之一 [1]
沪指连续站上3500点,外资看好中国市场上行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7-20 20:37
市场表现 - 沪指连续7个交易日站稳3500点 最新报收3534 48点创年内收盘新高 当日涨幅0 5% [1][3] - 7月11日两市成交额达1 71万亿元 创近4个月新高 近期维持在1 4万亿元以上 上周日均成交额1 55万亿元 环比上升500 95亿元 [1][4] - 创业板周涨幅3 17%领涨 深成指涨2 04% 沪指累计涨0 69% 中证1000指数周涨1 41%优于沪深300的1 09% [3] 外资机构观点 - 景顺亚太区策略师指出 投资者情绪受国内政策支持及AI领域进展推动日益乐观 [1] - 威灵顿投资认为中国股票估值具吸引力 企业基本面改善体现在股息支付率提高 股票回购升温及债务管理严格化 [5] - 高盛维持A股港股超配建议 预计沪深300目标4600点 MSCI中国指数目标84点 对应10%上行空间 [7] - 瑞银预计A股盈利逐季温和回升 极端情况下"国家队"持股规模可能提升以稳定市场 [7] 行业与板块机会 - 通信 医药生物 汽车为上周涨幅前三行业 传媒 房地产 公用事业跌幅居前 [4] - 科技板块涨势涵盖AI 电动车及机器人领域 富达国际认为中国科技股增长潜力将随转型全球创新者释放 [9][10] - 新兴市场股市估值偏低 中国AI突破将支撑股票市场并带动整体新兴市场向好 [10] 支撑因素分析 - 房地产市场去杠杆化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消费信心恢复且家庭储蓄率高提供资金支持 [5] - 国际长线资金兴趣提升 外资持股比例低可能成为上涨催化剂 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市场兴趣明显回升 [11] - 政策环境推动创新技术快速规模化 全球投资者将中国投资视为资产配置支柱 [11]
中国市场,为何让黄仁勋惊叹?
搜狐财经· 2025-07-18 20:47
中国市场吸引力 - 英伟达CEO黄仁勋高度评价中国市场,称其"非常神奇且有活力",并首次在链博会开幕式上用中文演讲彰显重视[1][3]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2025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3] - 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美国的1.6倍[4] 外资投资表现 - "十四五"期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增加2.5万家[4] - 中国持续优化外资环境,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已全部"清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12] - 22个自贸试验区开展先行先试,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建交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13] 中国市场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产业体系、稳固的供应链产业链和持续释放的人才红利,被黄仁勋称为"供应链奇迹"[7][8] - 创新动能爆发式增长,形成"研发在中国、应用在中国、迭代在中国"的独特模式[8] - 长期稳定的政局与社会环境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安全国家之一[9] 开放政策 -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有序开展[13] - 在单边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市场的开放与活力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器[14] - 中国明确表示开放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7]
黄仁勋:对英伟达而言 中国市场独一无二
快讯· 2025-07-17 13:24
公司观点 - 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中国市场对公司具有独特重要性 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1] - 黄仁勋评价中国市场非常神奇且有活力 拥有阿里巴巴等实力雄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1] - 黄仁勋指出中国合作伙伴能够通过使用英伟达产品创造令人惊叹的服务 [1] 市场评价 - 英伟达CEO将中国市场描述为"令人难以置信、独一无二的市场" [1]
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快讯· 2025-07-14 11:58
政策变化 - 周期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 [1] - 强调民营经济重要作用 [1] - 对外政策表现出更大灵活性 [1] 外资态度转向 - 负面情绪明显减少 [1] - 对中国市场关注程度提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