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搜索文档
武汉重工产改工作获评市级示范,多措并举锻造“产业铁军”
长江日报· 2025-10-11 21:41
在当今产业深刻变革的时代,什么是重型装备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冰冷的机器, 也不是庞大的厂房,而是一支身怀绝技、能打硬仗的"产业铁军"。 近日记者从中船集团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重工")工会第三次会 员代表大会上获悉,该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下简称"产改")成效显著,获 评"武汉市产改示范项目",有效将工人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 这套组合拳,打通了从"工人"到"工匠"的成长通道。五年来,公司成功推评湖北"荆楚 工匠"2人、武汉"大城工匠"2人,一批年轻职工通过"导师带徒"制度技能等级显著提升。 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目前已拥有1家省级示范性工作 室、2家市级系统示范工作室,并新创建2个专项技术攻关创新工作室,形成各有侧重、协同 作战的发展格局。在班组建设方面,公司以基层班组为载体,推动管理下沉,成果丰硕:1 个班组获评集团公司先进班组,1个获省级班组示范竞赛认定,3个被授予省市级工人先锋 号,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层、管理和人才基础。 武汉重工的实践表明,产改并非口号,而是通过精密的制度设计、鲜活的平台载体和温 暖的人文关怀,将其转化为每一位 ...
变“人口红利”为“人才优势”!佛山“产改”如何提质增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9-30 21:21
文章核心观点 -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面临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以适应产业变革的时代命题,并通过系统化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来应对这一挑战 [1][3][7] 佛山制造业基础与产业升级 - 佛山规上工业产值约3万亿元,拥有超10万家工业企业 [1] - 城市锚定"再造一个新佛山"目标,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 [2] - 近期市政府印发《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彰显产业升级决心 [2] 技能人才结构性矛盾 - 佛山技能人才总量128.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1万人,占比35.02% [2] - 新兴产业所需的数字技能、智能装备操作等人才依然紧缺 [2] - 高新技术企业急需既懂技术又具备创新能力的"新蓝领" [2] - 新生代工人培养跟不上新技术需求,年长工人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形成"青黄不接"的人才困境 [2]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 - 打造思想政治引领体系,2024年46名优秀职工和集体获全国和省级荣誉,10名"大城工匠"受表彰 [4] - 各级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宣讲超600场次,参与职工近3万人次 [4] - 筑牢基层工会组织,2024年新建基层工会266家,新发展会员超2万人,推动19个镇街新业态工联会实体化运作 [5] - 投入3811万元建设补助经费支持工人文化宫建设 [5] - 构建技能培育生态系统,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160多项,聚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5] - 连续八年实施工匠式职工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发放技能晋级补贴超170万元、学历提升补贴199.6万元 [5] - 顺德区构建"1+10+N"工匠学院体系,区镇两级投入500万元,形成"政、校、企、协"四方联动机制 [5] 职工服务与权益保障 - 通过民俗体育活动、健康体检礼包等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 [6] - 2025年上半年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726.9万元,通过法律援助帮职工挽回数亿元损失 [6] - 发放百万消费券,联动近2000家企业提供消费优惠 [6] - 推出20条市级、38条区级职工乡村疗休养线路,惠及职工1.3万人次 [6] 未来改革方向与挑战 - 需理顺市级层面产改工作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壁垒 [7] - 改革需紧紧围绕"人的需求",满足产业工人在收入分配、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多样化特征 [7] - 应推动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上的协同 [8] - 探索建立更开放、市场化的人才评价互认体系,促进技能人才自由流动 [8] - 推动产业工人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实现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转变 [8] - 未来需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精准服务 [8]
一纸“创新合同”,引领万众革新
新华日报· 2025-09-30 05:23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激发一线工人创新动力 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并构建适应现代产业转型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2][3][4][5][6][7] 企业层面创新实践 - 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多索茶碱注射液产能从每天2批提升至3批 产能提高50% 年节省人工和能源成本超过80万元 [1] - 公司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 2023年有15个攻关课题 其中9个已完成 并按利润比例给予长效激励和创新奖项 [1] - 紫龙药业签订全国首份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 通过集体协商将创新成果转化由企业"单决"调整为行政方与职工方"双决" [2] - 合同实施后 5名职工凭借创新成果实现平均21%的涨薪 并打通32个岗位的横向流动通道 突破单一管理晋升路径 [2] 省级政策与制度设计 - 江苏省2.08万家企业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 覆盖职工200万名 实践被写入《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和政策文件 [2] - 2024年8月省总工会等18家单位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方案》 以"五大行动"推出19条举措 [3] - 方案目标到2035年培养200名左右大国工匠 1000名左右省级工匠 5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3] - 方案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体系 组织企业开展特级技师 首席技师评聘 并提高技能 创新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权重 [3] - 产改企业超万家 覆盖产业工人732万人 构建知识型 技能型 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5] 改革方向与重点 - 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和科技素养 [6] -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拓宽发展通道 推动深层次改革 [6] - 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促进共同富裕 [7] - 通过凝心铸魂 赋能成才 匠心奉献 暖心关爱和强基固本五大行动系统化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难题 [4]
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金刚钻”
新华日报· 2025-09-22 05:21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政策推进 - 江苏作为实体经济大省和产业工人集聚大省 深化产改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 - 江苏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目前全省实施产改企业超万家 覆盖产业工人732万人 [3] - 省级层面出台60多项产改政策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单列写入新修改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5]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明确到2035年培养200名左右大国工匠 1000名左右省级工匠 5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5] - 27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3个设区市 培养学徒超10万人 [5] - 每年组织竞赛超600项 近万人通过竞赛晋升技能等级 [5] - 全省首批数字技术人才"技能+职称"双认证在镇江落地 30人通过认证 [6] 职工技能提升与学历教育 - "求学圆梦"行动开展9年来 今年发放7500万元补贴 助力7.5万名农民工和一线职工提升学历与技能 [5] - 高技能人才增加65.1万人 [3] - 各级工会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组织6479名劳模工匠和思政教师进入14903家学校和企业宣讲 线上线下受众超9300万人次 [5]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鼓励职工科技创新 熊星团队攻克精密制造测量难题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7] - 省劳模袁步华帮助江苏格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攻克氟化工装置技术难题 实现单台产能提高10倍 维修周期延长至2年以上 年节电超亿千瓦时 [8] - 全省共有各级创新工作室1万家 其中全国示范性工作室14家 省级175家 [8] 创新激励机制与成效 - 截至2025年6月 1.2万人次劳模工匠组织开展活动5200多次 解决技术问题1.1万个 帮助职工提升技能水平超11万人次 [8] - 常州强力先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职工董书茂因工艺优化项目获得13.3万元创新奖励 2024年创新实施项目为企业增效267万元 [9] - 江苏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体系 截至今年8月评聘特级技师252名 首席技师26名 [9] 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 - 董邦亮成为技能等级与学历待遇"并轨"受益者 每月增收300元并晋升为班组长 [4] - 南钢集团80后炼钢工张红军获评江苏首批首席技师 月津贴8000元 待遇比肩管理层 [9] - 江苏美申美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操作工张庚获评六级"工人工程师" 每月津贴1000多元 [9] 企业创新机制建设 - 2.08万家企业 200多万名职工签订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 实现多劳者多得 技高者多得 创新者多得 [9] - 群众性创新纳入地方和企业研发体系 推动创新成果与晋升 薪酬激励挂钩 [8] - 苏州市总工会打通技术骨干与党员队伍双向转化通道 锻造"红色工匠" [10]
2025年“轨道上的京津冀”铁路职工技能竞赛(机车司机)北京赛区决赛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18:35
竞赛活动概况 - 北京赛区决赛于9月16日至18日在国铁北京局丰台机务段举办 [1] - 决赛包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考试 理论内容涉及多项铁路规则和专业知识 实作考试包括机车静态检查等项目 [1] - 来自丰台机务段 北京机务段 怀柔北机务段等相关单位的30名选手入围决赛 同时组织100名电力机车司机观摩比赛 [1] 竞赛组织与范围 - 2025年技能竞赛选定工种为铁路机车司机 河北省地区决赛于9月9日至12日在石家庄举办 天津地区决赛将于9月22日至24日举办 [2] - 竞赛由京津冀三地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 旨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提升铁路运营安全能力和服务水平 [1][2] - 竞赛范围涵盖京津冀区域铁路系统运输 客运 货运 机务等主要工种 包含国铁北京局和中国中铁 中国铁建 中国中车 中国铁设 中国通号五大公司职工参与 [2] 战略意义与目标 - 活动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 旨在助力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取得新成就 [2] - 通过竞赛激励职工提升技能 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1][2]
2021年至2024年,我国新建基层工会37.6万家
新京报· 2025-09-13 16:36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郑建邦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 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工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至2024年,全国新建基层工 会37.6万家,发展工会会员3389.6万人。 报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持续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取得明 显成效。 截至2025年6月15日,24个省(区、市)完成实施工会法的地方性法规修改,14个省(区、市)出台工会劳动 法律监督地方性法规,29个省(区、市)出台36部民主管理地方性法规,30个省(区、市)出台41部集体协 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17个省(区、市)出台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其中,工会组织覆盖面显著扩大。工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至2024年,全国 新建基层工会37.6万家,发展工会会员3389.6万人。开展工会维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三年行动,12 家头部平台企业总部及省级分支机构建会基本实现全覆盖,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 者会员2095万人。 从检查情况来看 ...
第八届河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
郑州日报· 2025-09-12 08:45
大赛概况 - 第八届河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郑州高新区举行 [1] - 大赛决赛由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两部分构成 [2] 赛事组织与战略意义 - 赛事旨在落实推进技能河南建设、打造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部署 [1] -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模式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1] - 目标是形成产业和技能人才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的良性发展格局 [1] 赛事项目与阶段 - 大赛聚焦六大前沿工种: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数据安全管理、无人机装调检修、互联网营销、装配钳工、电工 [2] - 比赛分网上练兵、初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2] - 决赛开幕式和数据安全管理、互联网营销两类赛事决赛在郑州举办 [1] 地方发展机遇 - 大赛是郑州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战略人才支撑的机遇 [1] - 郑州将以此为契机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培养更多高素质产业工人和技术技能人才 [1]
报告:2021年至2024年中国新建基层工会37.6万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9:23
工会组织建设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新建基层工会37.6万家 [1] - 同期发展工会会员3389.6万人 [1] - 12家头部平台企业总部及省级分支机构建会基本实现全覆盖 [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 开展工会维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三年行动 [1]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2095万人 [1] - 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机制,累计办理纠纷2万余件 [2] 维权服务与争议处理 - 2024年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办理争议案件425.7万件,涉及劳动者454.9万人 [2] - 2024年工会参与办理职工争议案件80.7万件 [2]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 全国总工会搭建产业工人线上技能学习平台 [2] - 平台上线技能学习课程3万多节、职工成果3.1万项 [2]
聚力产改新征程 共筑联盟新篇章 大港街道开展智能智造产业培训
镇江日报· 2025-09-03 07:23
核心观点 - 镇江经开区总工会联合大港街道总工会开展智能智造产业培训活动 旨在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路径 通过培训凝聚职工力量 促进企业行稳致远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 培训内容与形式 - 培训涵盖集体协商专题培训 职工互助保障业务宣讲 健康养生讲座等多方面内容 [1] - 镇江市委宣讲团围绕"两个健康"重要思想开展专题党课 呼吁工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1] 产业联盟建设进展 - 大港街道推动辖区内十余家企业加入镇江经开区新能源产改联盟与新材料产改联盟 [1] - 联盟在产教融合 技术创新 服务发展等改革实践中创新探索路径 [1] 培训成效 - 参训人员表示收获颇丰 学到实用知识和技能 拓宽工作思路 明确发展方向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 深入推进工会法全面有效实施
人民日报· 2025-08-28 07:23
工会法实施成效 - 工会法历经1992年公布施行及2001年、2009年、2021年3次修改,为工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1]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今年5月至6月深入19个市(区),实地检查35家企业和21家职工服务站点,组织召开7场座谈会 [1] - 各地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工会组织覆盖面显著扩大,维权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1] 工会桥梁纽带作用 - 长安汽车各级工会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两比"(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 [2][3] - 全国劳动模范唐跃辉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有成员100余人,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 [3] - 浙江义乌李祖村组建国际创客村联合工会,依托创客工会开展创客培训 [3] - 职工技能等级实现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增强 [3] 维权服务机制创新 - 河南新乡卫滨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维权服务平台,提供从咨询、调解、仲裁到法律援助的全流程服务 [5][6] - 工会融入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网格化调解,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 [5] - 全国总工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三年行动,支持职工通过线上入会、指尖入会等便捷方式入会 [6] - 重庆九龙坡区民主村红心蚂蚁驿站为外卖小哥提供休息充电服务 [6]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90后全国劳动模范郑建文在车间一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8]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金蓝领"工程,设立11个阶梯式技能等级,54名职工通过"求学圆梦计划"实现学历提升 [8] -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建设重庆市现代制造工匠学院,年均培训1.5万余名产业工人 [9] - 学校深化"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打造产教融合共建实训基地 [9]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 部分省份尚未完成地方性法规修改,部门间协同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4] - 随机抽查中一些职工对工会的认知停留在文体活动层面 [4]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后服务、维权的针对性和广泛性不足 [6] - 少数工会阵地服务内容不够接地气,功能布局与职工需求不匹配 [6] - 部分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