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计算
搜索文档
行情结束?明天A股怎么走?预测出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30 23:25
来源:股市你金哥 一、今日行情解读: 今天A股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主要指数普遍下滑,创业板指数跌幅接近2%,上证指数跌破4000点大关。沪深两市成交额高达2.42万亿,较前一交 易日增加1656亿。 盘面显示,市场热点分散,超4000只个股下跌。板块方面,锂矿板块表现强劲;量子科技板块活跃;电池板块震荡上扬;储能板块部分个股表现 突出。与此同时,算力硬件板块个股普遍走低;游戏板块遭遇重挫。最终,上证指数收跌0.73%,深证成指下跌1.16%,创业板指数跌幅达 1.84%。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造成A股下跌的原因:1、4000点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和技术关口。指数运行至该位置附近,投资者情绪本就相对敏感和脆 弱。尽管存在美国双方贸易磋商取得进展、美联储降息等利好,但市场反而出现了"利好出尽是利空"的反应,部分投资者选择在消息明朗后离 场。 2、三季度公募基金在TMT(科技、媒体、通信)等人工智能方向的整体持仓比例已达到较高水平。当板块拥挤度较高时,机构可能会进行仓位 调整,这加剧了相关热门板块的波动。 3、人民币汇率出现短线异动:在午后13:00左右,人民币汇率出现短线波动。这对汇率较为敏感的资金(尤其是北向资金等外 ...
DeepSeek“悄悄”上线全新模型,或触发硬件光计算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3:54
日前,DeepSeek在人工智能开源社区Hugging Face上发布了一个全新的多模态模型DeepSeek-OCR。 这一成果迅速在产业界引发热烈讨论。 在华为旗下的学术平台"黄大年茶思屋"上,有技术专家甚至指出,该模型的核心构件视觉encoder的高 效解码,为光计算和量子计算在LLM(注:大语言模型)领域的引入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径。 10月29日,图灵量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DeepSeek-OCR技术能更有效 地将光计算高并行性和低功耗优势发挥出来,相信很快便会有光计算芯片结合大模型的应用出现。 光学压缩破局 一直以来,上下文的长度是困扰大模型性能的重要瓶颈。比如,上下文窗口过小,会导致模型无法一次 性阅读用户之前的输入信息(比如文章),影响推理的准确性。 针对这个痛点,业内提出了稀疏注意力、检索增强生成等多种技术来应对。这一次,DeepSeek首次提 出"上下文光学压缩"(Contexts Optical Compression)技术,通过将文本作为图像来处理,实现信息的 高效压缩,理论上甚至可以实现无限上下文。 上述图灵量子负责人也表示,"DeepSeek-OCR技术将 ...
AI算力饥渴和高能耗困局谁来解?两位95后创始人用相变材料光计算构建新范式
机器之心· 2025-10-28 12:31
机器之心发布 机器之心编辑部 光本位两位联合创始人,左为熊胤江、右为程唐盛 数字化浪潮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进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构生产力边界,而算力作为支撑这一变革的核心基础设施,其供需之 间的紧张关系正逐渐成为影响产业持续升级的重要瓶颈。 传统电芯片在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背景下,性能提升速度显著放缓,与之相对的是 AI 算力需求每 3.4 个月便实现翻倍,这种供需失衡直接导致数据中心能耗 激增,国际能源署发布的《能源与 AI》报告显示:以 OpenAI 的 GPT-4 为例,该数据模型在持续 14 周的数据模型训练中消耗了 42.4 吉瓦时电力,日均耗电 0.43 吉瓦时,这堪比 2.85 万户欧美家庭的日均用电量。放眼全球,2024 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已达 415 太瓦时(占全球用电量 1.5%),预计到 2030 年这一数据将翻 倍至 945 太瓦时。 128*128 矩阵规模光计算芯片 在此局面下,光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范式逐渐进入产业视野。以光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方式,凭借光速传输、大算力、低功耗等固有优势,成为破解算力困境的 重要方向。在这场算力革命的关键节点,光本位科 ...
引领边缘AI新时代——湾芯展“边缘AI赋能硬件未来创新论坛”成功落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1 08:51
边缘AI产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正重塑产业格局,边缘AI崛起推动智能计算从云端走向终端设备,催生个人智能体、端侧大模型等创新应用场景[1] - 深圳凭借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供应链体系,正加速成长为全球AI产业重要增长极,2025年以来密集出台全方位AI产业扶持政策,目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1] - 2025年10月15日举办的"边缘AI赋能硬件未来创新论坛"吸引了学界、产业界和政策研究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技术前沿与政策红利下的发展机遇[2][3] 端侧AI芯片技术创新 - 深港微电子学院余浩教授团队开发面向个人智能体的端侧大模型芯片,基于28nm国产工艺集成3D-DRAM,实现93mm²单元面积、5W典型功耗,带宽400GBps、利用率80%,7B模型token速度超80token/s,售价为同类产品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5][6] - 安谋科技即将推出新一代"周易"NPU IP,支持AI算力灵活配置和多种精度融合计算,针对大模型硬件支持W4A8/W4A16加速模式,配套软件平台已实现对多种主流模型的成熟支持[8][9] - 知合计算推出"通推一体"RISC-V CPU A210,采用8核大小核架构,主频2.5GHz,AI推理算力达12 TOPS@Int8,定位端侧性价比之王,能效比优于同价位竞品[26][27] AI计算架构与生态发展 - 阿里巴巴达摩院玄铁RISC-V处理器覆盖E、R、C三大系列,其中玄铁C930性能SpecINT2K6超过15/GHz,玄铁C908X聚焦边缘AI,单核算力达1TOPS/Core/GHz,基于玄铁内核的芯片累计出货超45亿颗[20][21] - 光本位智能科技开发光计算芯片,采用"相变材料+CrossBar架构",突破传统MZI路线局限,实现256*256以上矩阵规模,算力密度更高,零维持功耗、无热电串扰,已完成128*128光计算芯片流片[29][30][31] - 云天励飞推出GPNPU架构,兼具GPU通用性与NPU高能效特性,通过自研"算力积木"架构实现芯片灵活组合,覆盖8T至256T算力区间,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算力需求[11][12] 全球算力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 - 中国联通国际构建全球算力网络,拥有300+全球骨干云、100+PELOPS海外自建算力、138个境外城市数据中心,配合204T海缆容量,实现香港到深圳1ms、到广州2ms的低时延协同[14][15] - 浪潮云以香港为战略支点辐射"一带一路"市场,创新提出"AI工厂"模式,构建城市级、行业级、企业级三级形态,信创服务器出货量全国第一,ARM架构性能全球第一[17][18] - 中国电信国际构建"全球云网智算"底座,拥有53条海缆、超162T国际传输带宽、251个国际网络节点和15个海外智算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从海外公有云到AI智能体的全栈服务[23][24] 半导体产业链支撑技术 - 联想凌拓专注EDA存储解决方案,Data ONTAP系统服务全球65%以上Top 300 EDA企业,全闪存储AFF系列高效处理占比90%的<32KB海量小文件,FlexGroup技术使元数据访问效率提升23倍[33][34] - 智现未来推出"灵犀"垂直大模型,构建从设备智能到系统智能的工程智能体系,在晶合集成客户实现单wafer缺陷下降1000倍,团队工作时长减少60%,晶圆溯因时间从2-3天缩短至1-5分钟[36][37]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推动AI芯片测试标准制定,计划至2027年制定45项国家/行业标准,已构建面向大模型的稳定性测试体系,为紫光国芯、景嘉微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39]
仕佳光子(688313):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净利润显著高增,有源、无源产品多场景协同发展
华鑫证券· 2025-09-25 16:3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7] 核心观点 - 净利润显著高增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2%至2.17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667%至2.14亿元 [3] - 受益AI算力需求驱动 数通市场快速增长 三大类产品光芯片及器件 室内光缆 线缆高分子材料均实现显著增长 [3] - 光芯片和器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90.92% [3] - 有源产品形成全面功率序列 无源产品业内领先 多场景协同发展 [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93亿元 同比增长121.12% [3]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0.02亿元 28.35亿元 37.43亿元 [6]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1.02元 1.47元 1.94元 [6]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2倍 50倍 38倍 [6]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4.67亿元 同比增长619.6% [9] 产品技术优势 - 2.5G 10G DFB激光器芯片在接入网应用持续稳定批量供货 [4] - 硅光模块用CW DFB激光器芯片获得客户验证并实现小批量出货 [4] - CW DFB激光器芯片在50℃下实现功率大于1000毫瓦突破 形成75mW至1000mW产品序列 [4] - 数据中心用100G EML完成初步开发 正在客户验证中 [4] - 50G PON用EML相关产品正在客户验证中 [4] - 在激光雷达 激光传感 测试测量 光电计算与微波光子领域具备全链条技术能力 [4] - PLC光分路器 AWG芯片及组件 MT-FA系列组件 VOA芯片 OSW芯片 MEMS光器件 WDM与OADM及VMUX模块自主开发及制造能力领先 [5] - CWDM AWG和LAN WDM AWG组件广泛应用于全球主流光模块企业 在100G至800G高速光模块器件供应中占据主要地位 [5] - 在1.6T AI光计算 边缘计算 工业医疗等前沿应用领域持续推出产品并实现小批量供货 [5] - DWDM AWG产品成功导入国内外主流设备商供应链并实现量产 [5] 行业前景 - AI大模型和算力需求规模化增长推动光通信相关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6][7] - 公司光芯片与器件 光纤光缆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 [7]
光计算技术加速迈向商业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08:26
光计算技术发展背景 - 人工智能训练等复杂任务规模持续扩大 行业对算力提升需求与日俱增 [1] - 传统电子计算受冯诺依曼瓶颈限制 量子计算仍处于发展初期 [1] - 光计算技术应运而生 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应用 [1] 光计算核心优势 - 以光子替代电子作为计算载体 光传播速度极快且能耗极低 [2] - 天然支持并行计算 特别适用于科学计算和机器学习等高密集型任务 [2] - 光子运行几乎不产生热量 能耗优势显著 [2] - 具备更宽带宽 处理宽带模拟信号性能远超电子器件 [2] - 运算响应迅捷几乎无延时 显著提升计算时效 [2] 主要技术架构 - 自由空间光学(FSO)为最早出现形式 借助透镜和光掩模等元件在空气/真空中操控光 [3] - FSO面临耐用性与可靠性挑战 需优化光机械工程 集成固态光学模块或采用光子超材料 [3] - 光子芯片整合激光器和干涉仪等微型光学元件 可便捷融入现有电子架构 [3] - 部分公司转向开发光学互连设备 利用光在电子组件间高速传输数据 [3] - 光纤系统依托成熟光纤通信基础设施 特别适用于求解优化问题和人工智能难题 [4] - 相干伊辛机通过光纤环路发送光脉冲执行运算 但关键功能仍依赖电子设备 [4] - 多芯特种光纤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可通过不同纤芯同步处理多项计算 [4] 发展路径与瓶颈 - 全光学自由空间系统短期最具可行性 光电子混合系统和内存计算架构也极具潜力 [5] - 结合空间与时间维度的新型处理架构中期或表现更卓越性能与能效 [6] - 光学系统易受元件错位和温度波动干扰 需通过闭环反馈系统和实时自动校准提升稳定性 [8] - 光学数据存储存在难题 基于光学腔的系统可避免处理器与内存间数据迁移损耗 [8] - 集成与封装存在挑战 3D封装技术和新材料创新或提升可扩展性并降低成本 [8]
多架构齐头并进 光计算技术加速迈向商业化
科技日报· 2025-09-08 08:18
光计算技术发展背景 - 人工智能训练等复杂任务规模持续扩大,各行各业对算力提升需求与日俱增 [1] - 传统电子计算架构受冯·诺依曼瓶颈限制,量子计算处于发展初期,光计算技术应运而生 [1] - 光计算呈现加速发展趋势,部分技术路线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应用 [1] 光计算核心优势 - 光传播速度极快、信息维度丰富且能耗极低,以光子替代电子作为计算载体 [2] - 天然支持并行计算,特别适用于科学计算和机器学习等高密集型任务 [2] - 光子运行几乎不产生热量,能耗优势显著,具备更宽带宽且处理宽带模拟信号性能远超电子器件 [2] - 光学器件运算速度出色,响应迅捷几乎无延时,显著提升计算时效 [2] 光计算架构发展现状 - 自由空间光学(FSO)是最早出现的光计算形式,借助透镜和光掩模等元件在空气或真空中操控光 [3] - FSO需提升系统耐用性与可靠性,需优化光机械工程并集成固态光学模块 [3] - 光子芯片整合激光器和干涉仪等微型光学元件,可便捷融入现有电子架构但难以扩展至复杂计算任务 [3] - 部分公司转向开发光学互连设备,利用光在电子组件间高速传输数据 [3] - 光纤系统依托成熟的光纤通信基础设施,尤其适用于求解优化问题和人工智能难题 [4] - 相干伊辛机通过光纤环路发送光脉冲执行运算,但关键功能仍依赖电子设备导致光-电转换降低速度 [4] - 多芯特种光纤借助不同纤芯同步处理多项计算,多数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4] 技术发展路径与瓶颈 - 全光学自由空间系统短期内最具可行性,光与电混合系统及内存计算架构也极具潜力 [5] - 结合空间与时间维度的新型处理架构中期或表现出更卓越性能与能效 [6] - 光学系统易受元件错位和温度波动干扰,需通过闭环反馈系统和实时自动校准提升抗干扰能力 [8] - 光学数据存储难题可通过光学腔系统避免处理器与内存间数据迁移损耗 [8] - 集成与封装存在挑战,但3D封装技术和新材料创新可能提升可扩展性并降低成本 [8]
超透镜制造厂获小米领投数千万融资,为全球首家突破红外技术量产难关公司|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06 09:51
公司融资与业务进展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小米战投 顺为资本 诚美资本 上海天使会联合投资[6] - 融资将主要用于超透镜量产产线持续建设 红外镜头扩产及可见光研发量产[6]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是全球首家在远红外 近红外领域均实现量产并在可见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超透镜企业[6] 技术优势与产品布局 - 超透镜采用半导体芯片工艺 具有高产能 高良率和高稳定性特点[6] - 已量产商用红外镜头产品 包括远红外领域的红外测温 安防监控以及近红外领域的人脸识别 3D扫描[7] - 可见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完成消费电子镜头和车载镜头研发 预计明年实现量产[7] - 布局颜色路由产品 能将图像传感器光效提升1-2倍 已有行业终端产品应用该技术[7] - 开始布局光计算领域 应用可调超表面技术设计光计算芯片 预计明年推出初代产品[7] 产能建设与规模 - 2025年1月在湖州建成全球首条超透镜量产交付产线 厂房面积达6000平方米[8] - 产线已正式投产运营 月产能可支撑数百万颗镜头需求[8] 行业应用前景 - 超透镜具有"薄 轻 简 廉 高 稳"特点 可实现对入射光振幅 相位 偏振等参数的灵活调控[6] - 可广泛应用于手机摄像头 汽车电子 传感器等领域[4][6] - 能弥补传统透镜在轻量化 小型化 低成本方面的劣势[6]
超透镜制造厂获小米领投数千万融资,为全球首家突破红外技术量产难关公司|36氪首发
36氪· 2025-09-05 10:33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小米战投 顺为资本 诚美资本 上海天使会联合投资 [1]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超透镜量产产线的持续建设 红外镜头扩产及可见光研发量产 [1]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主要从事超透镜设计及制造 [1] - 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在远红外 近红外领域均实现量产 并在可见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 [1] - 公司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包括自主研发超透镜设计软件 整合镜头光学设计 建立产线自主量产超透镜镜头 [1] - 超透镜是二维平面透镜 通过特殊纳米结构排列实现对入射光振幅 相位 偏振等参量的灵活调控 [1] - 超透镜具有"薄 轻 简 廉 高 稳"的特点 采用半导体芯片工艺 保持高产能 高良率和高稳定性 [1][2] 产品与市场应用 - 商用超透镜镜头主要集中在红外领域 包括远红外领域的红外测温 安防监控以及近红外领域的人脸识别 3D扫描 [2] - 红外镜头已实现量产并持续交付行业客户 [2] - 可见光领域已完成消费电子镜头和车载镜头研发设计 具有体积和成本优势 预计明年实现量产 [2] - 公司布局分光器件产品 特别是颜色路由产品 能将图像传感器光效提升1~2倍 [3] - 已有行业终端产品使用颜色路由技术 [3] - 公司开始布局光计算领域 应用可调超表面技术设计大规模光计算芯片 预计明年推出初代产品 [3] 产能建设 - 2025年1月在湖州建成全球首条超透镜量产交付产线 厂房面积达6000平方米 [3] - 产线已正式投产运营 月产能足以支撑数百万颗镜头的需求 [3]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兴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及无人机等应用场景快速发展 对光学镜头提出更轻量化 小型化 低成本要求 [2] - 传统光学材料受限程度加剧 竞争激烈 超透镜弥补了传统透镜的劣势 [2] - 超透镜被预测将在手机摄像头 汽车电子 传感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1]
深圳先进数字能源技术研发基地及技术交付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02 13:08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 公司现有研发用房面积严重不足,制约研发创新能力和速度,需在深圳建设研发基地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3] - 公司致力于推动数字电网技术革新和产业生态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AI驱动的电力能源数字化领域领军企业 [3] - 公司存在科技创新基础能力薄弱劣势,面临高新行业竞争加剧挑战 [3] - 项目建设可解决办公研发场地不足问题,为未来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3] 战略发展需求 - 公司是能源行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致力于通过量子传感、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重构电网信息化生态 [4] - 需布局物理电网数字化技术研发环境,加强先进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发展 [4] - 通过项目建设可加强技术研发体系化布局,整合分散研发资源,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场景验证"全链条体系 [4] - 项目有利于推进公司战略目标落地,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4] 研发环境与人才建设 - 面对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新技术应用和新需求,需要更强大研发团队和配套设施 [5] - 在深圳建设集中研发中心可建设先进研发环境,提供更好研发平台 [5] - 有助于利用深圳科研机构资源丰富、高技术人才集中优势,吸引和凝聚高素质人才 [5] - 可形成"技术—人才—场景"正向循环,解决业务快速发展人才需求 [5] 技术储备战略意义 - 前瞻性技术储备是IT公司在激烈竞争与快速迭代中生存与发展核心战略 [6] - 技术储备是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关键,通过提前布局AI、光计算、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可形成技术代差优势与先发红利 [6] - 面对技术突变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储备多领域技术能构建风险防御机制 [6] - 技术储备不仅吸引顶尖人才形成"创新飞轮",还能通过开源体系或标准制定掌握话语权 [7] 公司技术实力与研发体系 - 公司深耕电力信息化领域8年,已形成从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到运维服务全链条能力 [8] - 业务覆盖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环节,主导完成"数字电网关键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8] - 拥有全国产化MEMS传感芯片从设计到制备的全链条核心技术能力,自主研发磁场、电场、气体组分、压力、温度等全国产化MEMS传感芯片 [8] - 成功获批国家能源数字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数字电网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9] - 构建"一体三环"研发组织体系:内环负责顶层设计和底层共性技术开发,中环负责专业公司具体课题研发,外环负责产业化落地 [10] - 牵头承接5项国资委"1025"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0] 研发课题内容 -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新型局部放电检测设备:研发亚微伏/厘米级分辨率、宽频响应局放监测传感器 [13] - 油中溶解气体高效分离及比色阵列检测技术:开发高柱效复合分离填料设计、微型高效分离柱研制、高灵敏度半导体比色阵列气体检测器 [13] - 模块化智能架构设计软件研发:建设智能化、可装配软件研发管理与运营平台 [13] - 适应新一代电力本质安全体系:国产化密码技术筑牢设备身份认证与通信加密基础,AI驱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 [14] -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算力需求的光计算技术研究:攻克电力光计算底层物理机理和专用架构设计核心技术 [14] - 数字化构网型电力电子设备:开发兼容多种新能源的频率自持与电网电压支撑控制技术 [14] 项目投资与建设规划 - 项目预计投入78,040.00万元,其中建设工程投资53,988.30万元,设备投资7,616.53万元 [16] - 项目建设期为3年 [16] - 项目选址深圳市宝安区和广州市黄埔区,意向地块为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宝安客运中心城市更新单元02-01地块 [17] -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2,095.5平方米,总计容面积约74,990平方米 [17] - 项目建设主体已通过宝安区重点产业项目供地相关政策要求遴选 [17] 环保与经济效益 - 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污染物主要为少量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均按相关要求排放处理 [18] - 不产生实验废气、废水、危险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18] - 项目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有助于提升公司研发技术实力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