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互连
icon
搜索文档
长飞光纤光缆早盘涨超20%创新高 英伟达发布Scale-across网络
智通财经· 2025-08-25 13:50
股价表现 - 长飞光纤早盘涨幅超20% 盘中最高价达44.86港元创历史新高 [1] - 截至发稿时股价上涨19.07%至43.96港元 成交额12.22亿港元 [1] 技术突破与行业机遇 - 英伟达推出NVIDIA Spectrum-X以太网技术 支持跨区域分布式数据中心组合成十亿瓦级AI超级工厂 [1] - 现有商用以太网因高延迟/高抖动及性能不可预测无法满足AI算力扩展需求 [1] - scale-across技术被开源证券视为AI计算"第三大支柱" 将拉动光互连等产业发展 [1] 公司技术优势 - 空芯光纤以空气为传输介质 具备低时延和低损耗特性 是AI数据中心互联主要品种 [2] - 长飞光纤作为中国移动首条空芯光纤商用项目唯一中标人 中标价约3.6万元/芯公里 [2] - 空芯光纤商用化进程因2025年7月中国移动项目有望加速 [2] - 长飞光纤在空芯技术产能和项目中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
港股异动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早盘涨超20%创新高 英伟达发布Scale-across网络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0:50
智通财经APP获悉,长飞光纤光缆(06869)早盘涨超20%,盘中高见44.86港元创历史新高。截至发稿, 涨19.07%,报43.96港元,成交额12.22亿港元。 消息面上,英伟达近日宣布推出 NVIDIA® Spectrum-XGS 以太网。这项跨区域扩展(scale-across)技 术可将多个分布式数据中心组合成一个十亿瓦级 AI 超级工厂。随着 AI 需求的激增,单个设施内的数 据中心功率和容量已达到极限。为了实现数据中心的扩展,必须打破建筑物的限制,而现有的商用以太 网网络基础设施因高延迟、高抖动及性能的不可预测而无法满足需求。开源证券指出,scale-across技术 有望成为继纵向扩展(scale-up)和横向扩展(scale-out)之后的AI计算"第三大支柱",并进一步拉动AI 算力互联产业发展,需高度重视光互连等相关板块产业机遇。 中泰证券此前研报指出,空芯光纤以空气为传输介质,其具备更低时延和更低损耗两种主要特性,是未 来AI数据中心互联的主要品种。2025年7月中国移动首条空芯光纤商用或标志商用化进程有望加快,长 飞光纤唯一中标人,实际中标价约3.6万元/芯公里。该行称,重点关注长 ...
长飞光纤光缆盘中大涨逾20%,股价创历史新高年内涨逾265%!A股长飞光纤一字涨停,机构预期Q2实现营收32.09亿
格隆汇· 2025-08-25 10:36
开源证券报告称,8月24日,NVIDIA宣布推出NVIDIA Spectrum-XGS以太网。随着AI需求发展, 单个设施内的数据中心功率和容量受到挑战,在数据中心拓展方面,传统商用以太网网络基础设施存在 高延迟、高抖动及性能的不可预测等限制,Spectrum-XGS以太网是NVIDIA Spectrum-X以太网平台新增 的一项产品,通过引入跨区域扩展(scale-across)基础设施。我们认为scale-across技术或可将多个分布式 数据中心组合成一个十亿瓦级AI超级工厂,有望成为了继纵向扩展(scale-up)和横向扩展(scale-out)之后 的AI计算"第三大支柱",并进一步拉动AI算力互联产业发展,需高度重视光互连等相关板块产业机遇。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8月25日消息,长飞光纤(601869)光缆盘中大涨逾20%,股价最高触 ...
通信行业周观点:GPT-5延续商业化正循环,多模光纤加速渗透-20250812
长江证券· 2025-08-12 16: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该评级 [10] 核心观点 - 通信板块2025年第32周上涨1.57%,年初以来累计上涨22.42%,在长江一级行业中排名第4位 [2][5] - GPT-5与Genie 3等模型迭代带动ARR与付费用户高增长,驱动AI商业化与基础设施投入提速 [2][6] - Scale-up架构趋势确定,多模光纤技术升级持续催化光互连与高速光模块需求 [2][7] 板块行情 - 通信板块2025年第32周涨幅前三的个股为科思科技(+22.3%)、东信和平(+17.1%)、七一二(+16.9%),跌幅前三为天孚通信(-6.7%)、萤石网络(-4.3%)、联特科技(-3.5%) [5] AI商业化进展 - GPT-5的幻觉率较GPT-4o降低26%,重大事实错误率降低44%,欺骗性行为比例由4.8%降至2.1% [6] - ChatGPT周活跃用户逼近7亿,同比增长逾4倍;付费企业用户达500万,较6月增长超60%;ARR升至约130亿美元,年底前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6] - Anthropic的ARR在7个月内增长约300%,25H1已达40亿美元 [6] 光互连与多模光纤技术 - AI集群架构由Scale-out向Scale-up演进,高密高速互连需求快速攀升 [7] - 烽火通信计划于2026年实现400万芯公里多模光纤年产能目标 [7] - 亨通光电启动AI先进光纤材料研发制造中心扩产项目,重点研发超低损空芯光纤、超低损多芯光纤及高性能多波段多模光纤 [7] 投资建议 - 运营商:重点推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8] - 光模块:重点推荐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仕佳光子 [8] - 国产算力:重点推荐烽火通信、华丰科技、英维克、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光迅科技、中兴通讯、紫光股份 [8] - AI应用:推荐和而泰、拓邦股份、移远通信、美格智能、广和通、博实结、翱捷科技 [8] - 卫星应用:重点推荐海格通信、华测导航 [8] 重点公司业绩 - 中国移动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1,456.31亿元,PE估值为16.3倍 [17] - 中国电信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351.13亿元,PE估值为19.2倍 [17] - 中际旭创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76.61亿元,PE估值为30.4倍 [17] - 新易盛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65.54亿元,PE估值为27.6倍 [17]
初创公司,创新光互连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7 09:26
数据中心光互连技术趋势 -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面临铜互连在空间和带宽上的限制,行业正转向更大尺寸、更多处理器的芯片,推动更密集、更长距离的光纤连接替代铜线[2][5] - 共封装光学器件(CPO)成为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技术,英伟达已量产集成光子调制器的网络交换机,将光子技术引入机架内部[2][5] - 初创公司挑战传统观点,将光学互连直接连接至GPU和内存封装,解决一米链路内铜缆带宽不足的问题[5][6] 初创公司光互连创新 - Ayar Labs推出业界首个GPU间光学互连方案,采用UCIe接口和波分复用技术,实现256通道、8 Tbps总带宽,支持2公里通信距离[4][8] - LightMatter的Passage系列产品通过3D堆叠技术集成光学电路,L200为模块化设计,M1000则实现完全集成的光学中介层,直接连接GPU与内存[8] - Xscape Photonics集成频率梳激光器至芯片,解决"逃逸带宽"问题,其ChromX平台获4400万美元融资加速量产[8] 技术路径与竞争 - 微环谐振器和多波长激光器成为主流方案,但面临成本与灵活性挑战,例如512个GPU集群需超3万个连接,多波长可能降低粒度[10] - Avicena采用MicroLED成像光纤技术,以300个MicroLED实现3 Tbps传输,无激光器设计降低5倍能耗,被看好为未来技术方向[11] - 行业分歧明显:LightCounting预测CPO将先限于交换机,GPU集成或需至2030年,而Sindhu强调解决GPU互连是"时代最重要的封装难题"[11] 商业化进展 - 曦智科技推出全球首款片上光网络处理器Hummingbird,通过光子-电子垂直堆叠封装实现全对全数据广播网络,显著降低延迟与功耗[5] - 英伟达CPO交换机量产引发行业震动,但初创公司正推动光学技术更靠近数据源,从芯片封装层面直接传输带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