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改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医改深化“公益性”导向:群众就医更便捷,医护更有归属感
扬子晚报网· 2025-11-14 07:28
医改政策推广与成效 - 国家卫健委以地市为单元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动医改举措在全国落地见效 [1] - 江苏省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4个设区市获得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1] - 随着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群众感受到"看病更便捷、治病更放心、健康更有保障"的医改温度 [1]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四大举措 - 财政投入方面,"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300亿元,公立医院运营补助资金年均增长9.6%,2023年省级净增加125亿元 [3] - 价格调整方面,"十四五"以来新增医疗服务项目269项,调整项目价格1411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 [3] - 编制使用方面,"十四五"以来核增公立医院事业编制4.9万个,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 [3] - 薪酬结构方面,全省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人员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儿科、产科等科室医务人员薪酬基本达到本单位平均水平 [4]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 围绕"大病不出省",2023年省政府投入41亿元支持16家高水平医院建设,新增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6个,取得首创技术攻关成果35项 [7] - 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建设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组建136个县域医共体,县域就诊率达95% [7] - 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全省基层卫生人员突破35万人占全省37.5%,下沉医务人员达8万人次,建成565家社区医院、20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8] 数字化与智慧医疗建设 - 建成省卫生健康云,搭建影像、检验平台,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实时调阅、共享互认 [8] - 建成互联网医院256家,三级医院应建尽建,今年以来服务量同比增长52% [8] - 苏州市建设公立医院治理管理平台,实时监测200余项运行指标,将公立医院管理费用占比降至7.6% [9] - 开发"AI个人健康助手"和"AI全科医生",在张家港全域试点推进 [9] 医院运营与服务优化 - 南京鼓楼医院2021年以来引培国家级人才29人,2025年四级手术占比达40.5%较2021年增长3.6个百分点,年救治急重症患者32万余人次 [10] - 设置无陪护病房、儿童夜门诊,建设一站式预约中心,就诊等候时间平均缩短6分钟 [10] - 互联网医院覆盖全院所有学科,1300余名医务人员在线提供服务,开通医保线上结算 [10] - 盐城市滨海县"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近30亿元推动公立医院提档升级,每年设立1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升医院内涵 [11]
从AI诊疗到“家门口透析”,深化医改中的“江苏经验”
北京商报· 2025-11-13 20:07
1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及苏州、扬州、盐城滨海县等地相 关负责人,围绕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作为全国 公立医院改革的积极探索者,江苏通过构建"三医"协同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创新服务模式等,推动改 革向纵深发展。从全省统筹到地方深耕,通过政策协同、资源下沉、技术赋能,不仅着力破解公立医院 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更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便捷、可及的医疗服务。 全省统筹,多维发力 江苏始终将公立医院公益性置于首位,从财政投入、价格调控、编制管理、薪酬分配等关键环节入手, 系统性破解改革难题。 在财政保障方面,江苏省"舍得投"。 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介绍,"十四五"以来江苏全省各级 财政累计投入2300亿元支持公立医院发展,运营补助资金年均增长9.6%,2023年省级净增加投入125亿 元,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完善。"十四五"以来,江苏全省累计新增医疗服务项目269项,调整价 格项目1411项,通过"有升有降"优化收入结构,适当降低检验检查类价格,提高诊查护理类价格,让医 务人员技术 ...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家门口也能看大病
人民网· 2025-10-21 15:33
改革背景与目标 - 解决群众看病倾向于挤占大医院资源、加重医保负担及导致患者劳心伤财的痛点 [1] - 通过改革提升本地医疗水平,扭转患者小病外治的习惯,减轻医保压力 [1] 核心举措与实施 - 于2023年6月在全市16家公立医院(含2家省属医院)设置会诊转诊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会诊、转诊、医保业务 [1] - 2024年4月升级成立市级会诊转诊管理中心,实行专班集中办公、统一调度,通过智慧系统实时监控数据 [3] - 服务中心提供电话咨询与住院患者上门服务,帮助联系外地专家手术并给予费用补贴 [3] - 建立覆盖全国200多家医疗机构的专家资源库,签约市外专家800余名,实现专家送医上门 [7] 政策支持与激励 - 推出政策组合拳,包括给予来芜手术专家补助、患者留芜医保奖励、域内转诊医保结余留用等 [8] - 2024年累计兑现外请专家手术奖励2600多例,金额近1500万元,基本免除患者承担相关费用 [8] 实施成效与影响 - 2024年全市参保患者转外就医人数同比下降17.6%,留芜治疗大病患者显著增多 [3] - 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已接通超过13万通电话,显著提升患者就医便利性 [7] - 改革为患者家庭减负,避免外地就医的交通住宿成本,转去外地看病反而要多花10%-20%的费用 [3][7] - 外埠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了本地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水平 [7]
医疗与消费周报:处方药销售洞察:精准把控灵活应对-20250825
华福证券· 2025-08-25 14:18
核心观点 - 医药板块近期表现良好 重点关注6个子行业中有5个录得正收益 [2] - 处方药市场呈现区域差异显著 东部沿海及人口密集省份订单量高 河北省订单量占比达9.2% 西藏仅0.1% [3][8] - 慢性病用药需求突出且稳定 西药中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药物需求分别占9.7%和4.3% [3][9] - 药企需精准把握市场动态 优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策略以应对复杂市场环境 [3][9] 医疗新观察 - 处方药消费者女性占比提升 购药时段集中在上午9-11点 西药上午更突出 中药下午14-17点也有高峰 [8] - 药品规格采购出现变化 如阿莫西林胶囊0.25g*50粒规格占比上升 [9] - 线下药店订单量呈现东多西少趋势 东部沿海省份和人口密集的四川订单量较高 [8] 医药板块行情回顾 - 医药生物二级行业中 中药Ⅱ和医疗器械表现最佳 涨跌幅分别为+2.86%和+2.37% [12] - 化学制药和医疗服务表现相对较弱 涨跌幅分别为+0.29%和-1.58% [12] - 估值水平方面 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较高 分别为94.25倍和84.57倍 中药Ⅱ和医药商业较低 分别为33.76倍和22.19倍 [12] - 三级行业中 医疗设备 疫苗和中药Ⅲ涨跌幅居前 分别为+4.49% +4.41%和+2.86% [14] - 疫苗 化学制剂和其他生物制品估值水平最高 分别为209.82倍 102.00倍和100.59倍 [14] 医疗产业热点跟踪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研发更多优质药物 [18] - 2025西普会聚焦人工智能 生命科学 医改 银发经济和国际化五大新动能 AI可压缩研发周期成本 银发市场预计破10万亿 [21] - 诺和诺德Wegovy获FDA批准新增适应症 用于治疗伴中重度肝纤维化的非肝硬化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成人患者 治疗72周时36.8%的患者实现肝纤维化改善且脂肪性肝炎无恶化 [22] - GLP-1药物首次进入脂肪肝治疗领域 全球约三分之一超重或肥胖人群患MASH 仅美国就有约2200万患者 [22]
健康产业新旧引擎交替 中康科技吴瀚:聚焦五大新动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2:47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革命、生命科学突破、医改深化、银发经济崛起、国际化加速将成为驱动健康产业未来十年发展的五大元动力[1] - 产业正迎来从被动增长向主动进化的历史转折点[3] - 旧格局打破已成定数,新格局形成仍需时间,但健康需求持续增长、支付结构秩序合理、药品供给端创新升级,市场长期看好的趋势不变[1] 市场数据 - 预计全年药品终端市场规模将下降2.9%,其中医院渠道和药店渠道销售数据预计分别同比下降5.7%和0.4%,电商渠道增速从两位数下滑到5.8%[1] - 至2035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3.5万亿元,占全球15%左右,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超40%[2] - 2025年中国银发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其中健康医疗占比35%[2] 技术创新 - AI对创新药研发效率提升、疾病精准诊疗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带来根本性改变[2] - 通过AI药物研发平台应用,创新药研发周期从15年压缩到1.5年至3年,成本降至传统1/100[2] - 健康管理领域,分钟级实时响应将成为现实[2] 创新药发展 - 原研药覆盖754个靶点,TOP20靶点管线全球占比超50%,中国已跻身全球创新药"两极"[2] - 中国将完成从"制药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跃迁[2] - 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成为创新药海外拓展关键目标[2] 市场结构变化 - 医保外市场将成为增长新引擎,创新药将成为药店重要品类[2] - 医保外药械、健康商品将大量涌入药店,重构终端市场格局[2] - 3亿"新退休人群"推动健康需求从"生存型"向"品质型"跃迁[2] 会议概况 - 西普会以"快蜕变,穿越新周期"为主题[1] - 会议包含主论坛、前瞻论坛、AI峰会等十余场平行论坛,百余场卫星会[3] - 总参会人数将超过6万人[3]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日报· 2025-08-10 10:34
民生保障政策 - 提出10项重点举措包括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1] - 对生育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发放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 [1] - 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较"十二五"期间每5年增长1岁 [1] 就业支持措施 - 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每年1200万人以上支撑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2] - 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2] - 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2] - 技能人才总量超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 [2] 教育医疗保障 - 2024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5%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3] - 医保报销案例显示患者15.55万元医疗费个人仅支付1.72万元 [3]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3] - 2021年以来新增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3] 养老托育服务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升至64.6% [5]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约1.9亿人 [5] - 300多个地级市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5] - 探索"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模式如社区托育园与养老驿站结合 [3]
北京医改“组合拳”:薪酬向紧缺学科倾斜 资源布局“疏解补缺”
中国经营报· 2025-07-29 06:14
北京医改成果 - 北京市通过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取得显著成效,包括调整88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12 8个百分点、疏解中心城区床位2700余张 [1] - 改革采用"组合拳"策略,包括"三医"协同治理、薪酬制度改革和医疗资源优化布局 [1] 高效协同的"三医"联动治理 - 北京市建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统一分管"三医"的机制,并实施月度调度和年度工作会制度 [2] - 16个区均建立政府主导的深化医改推进机制,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2] -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已规范8800余项价格项目,常态化调整近400项,新增134项 [2] - 财政投入重点向承担公共卫生任务重、公共服务属性强的医院倾斜 [2] 薪酬制度改革激发活力 - 北京市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机制,儿科医务人员薪酬不低于单位平均水平的1 2倍 [3] - 北京天坛医院将绩效分配向儿科、精神心理科等紧缺学科倾斜,医务人员固定薪酬占比超50% [3] 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十四五"期间通过疏解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建成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9个项目,平原新城千人口床位数从4 6张增至5 3张(增长14%) [4] - 加快儿研所通州院区等项目建设,补齐儿科、精神卫生等专科资源短板 [4] - 已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覆盖600多家机构)和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覆盖200多家机构) [4]
北京医改:从三明模式到北京方案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47
医改模式升级 - 北京市系统复制三明医改五大机制并升级为"党委统管+财政兜底+数据联动+基层强网底"的北京方案 [1] - 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动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每月调度重点工作 [1][2] - 建立"京智"三医联动信息平台,59个应用场景实时共享数据,破解部门信息孤岛 [2] 资源均衡布局 - 北京市通过疏解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补缺平原新城资源短板、建设医联体破解资源失衡 [4] - "十四五"以来政府累计投资超184亿元,建成9个重大项目,疏解中心城区床位2700余张 [4] - 平原新城千人口床位数从2020年4.6张增至5.3张,增长14% [4] - 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覆盖600多家机构)和122个专科医联体(覆盖200多家机构) [5] 财政与价格改革 - 海淀区2022-2024年年均财政投入60余亿元,占全市基层机构财政拨款25.6% [6] - 分五批次调整88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近400项,新增134项 [7] -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比改革前提升12.8个百分点 [7] - 儿科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不低于本单位平均薪酬1.2倍 [7] 基层能力建设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2024年比2020年增加6400多名,年均增长4.5% [8] - 2023年以来政府投入超23亿元,完成900余家基层机构硬件改造,新增3万余件医疗设备 [8]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服务全覆盖,口腔科、康复医学科覆盖率分别达77%和64% [8] - 三级医院50%号源下放基层,152家医院实现181项检验、300项影像结果互认 [9] 信息化支撑 - 全市互联网医院达102家,307家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54家入驻统一服务平台 [9]
通辽跻身国家级示范项目城市之列 未来3年将获5亿元中央财政支持
内蒙古日报· 2025-07-23 10:09
中央财政支持 - 通辽市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获得5亿元资金支持 为期3年 [1] - 资金将集中投向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 提升市县医疗服务能力 [2] 医改措施与成效 - 以三明医改为蓝本 构建党政主导 部门协同 各方参与的管理体系 [1] - 药品耗材集采节约医保基金 减轻患者负担 [1] - 支付方式从按项目付费改为按病种付费为主 患者住院平均自付费用下降13.02% [1] - 争取到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实现疑难危重症诊疗省级同质化 [1] - 组建9个紧密型医联体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 - 构建中医药(蒙医药)四级特色服务网络 实现中医(蒙医)诊疗基层服务全覆盖 [1] - 创新医防融合模式 开展两癌筛查和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 [1] 示范意义与认可 - 探索出深度契合边疆欠发达地区的医改模式 成为全国9个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双年度合作项目试点城市之一 [2] - 医改实践得到国家高度认可 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经验 [1][2]
珍宝岛回复年报问询 阐释一季度收入明显较高合理性
证券时报网· 2025-06-29 19:2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4亿元,同比下滑13.84% [1] - 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下滑7.3% [1] - 扣非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365.5%,主要系医药工业板块收入、利润增加且整体费用下降 [1]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92亿元,同比下降56.36%,明显高于营业收入降幅 [1] 季度收入分布 - 2024年一至四季度收入分别为11.17亿元、5.43亿元、3.67亿元、6.77亿元 [1] - 第一季度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季度,主要因主要产品用药需求集中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 [1][2] - 2024年第一季度甲流、乙流等病毒性流感疾病爆发式增长,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量大幅增加 [2] - 春季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重要时期,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需求量增长 [2] 业务板块分析 医药工业板块 - 核心品种包括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血栓通胶囊等心脑血管类产品 [2] - 复方芩兰口服液、注射用炎琥宁属于感冒、流感、抗病毒等呼吸疾病用药 [2]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天气寒冷季节发病率远高于平时 [2] - 冬季和春季属于感冒、流感、抗病毒等呼吸疾病高发期 [2] 医药商业板块 - 国家集采、省际联盟采购品种数量和金额占比不断提高,产品价格下调影响收入 [2] - 医改持续推进"药占比"控制,医院主动缩减采购规模和金额 [2] - 医疗机构资金紧张,回款账期逐年延长,导致经营现金流承压 [2] - 采购资金紧张,无法足量采购药品满足医院用药需求 [2] - 战略调整了配送规模,2024年度营业收入逐步缩减 [3] 中药材贸易板块 - 基于对中药材价格波动历史周期规律、产能恢复情况等分析,预判价格将回落 [3] - 缩减非生产性贸易业务,规避高位风险 [3] - 2024年中药材贸易业务规模整体缩减 [3] - 二季度末预判下半年价格可能回落,择机出售部分库存中药材 [3] - 二季度营业收入增加,三、四季度营业收入下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