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怖融资

搜索文档
杭州硕丰自有资金投资有限公司:央行: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搜狐财经· 2025-07-05 16:15
行业监管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范行业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行为 [1] - 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中间产品和精炼后的原材料 [1] - 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各类原材料及首饰、制品实物形态 [1] 交易监管要求 - 从业机构需对人民币10万元以上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 [3] - 客户单笔或日累计金额达人民币10万元以上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时,从业机构需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3] - 从业机构需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3] 政策实施安排 - 《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4] -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分支机构、行业协会和交易所将《办法》通知到相关从业机构 [5] - 执行过程中如遇问题需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 [6]
反洗钱剑指黄金珠宝,现金交易超10万将上报
搜狐财经· 2025-07-04 12:00
核心观点 - 央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将黄金、宝石等贵重物品列为监管对象,提高洗钱难度和成本 [2] - 新规将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纳入反洗钱监管,建立"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立体监测网络,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 [8] - 监管范围扩大至所有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机构,包括中小商户、金店、批发商等,即使贵金属交易仅为辅营业务 [4] 监管政策调整 - 现金购买黄金达10万元及以上需上报,报告起点金额从2017年的5万元上调至10万元,可能与金价上涨有关(当前上海金价约770元,为2017年的三倍) [3][6] -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保存期限从五年延长至十年,增强追溯能力 [6][7] - 客户尽职调查机制升级,除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外,若存在"合理怀疑洗钱"或"身份信息存疑",从业机构需强制开展调查 [5] 行业现状与案例 - 贵金属交易金额大、现金交易占比高,国际社会普遍视为洗钱和恐怖融资高风险领域 [2] - 电信网络诈骗人员通过黄金、珠宝"洗白"电诈资金的案例频发,例如江苏南京公安机关侦办的案件中,诈骗分子诱骗受害人用涉诈资金购买黄金转移赃款 [9][10] - 移动支付普及背景下,提高报告起点金额使监管更精准聚焦于真正具有洗钱风险的大额交易 [10]
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超10万元需上报
新浪财经· 2025-07-03 09:15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要求现金交易超过10万元需上报 [1][3] - 新规将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纳入反洗钱监管,覆盖黄金、白银、铂金、钻石、玉石等原材料及制品 [4] - 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强化行业监管 [4][5] 监管范围 - 适用对象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上海钻石交易所等会员单位 [4] - 贵金属定义为黄金、白银、铂金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等 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原材料及首饰 [4] 监管要求 - 从业机构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对单笔或日累计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进行尽职调查 [4][6] - 客户身份资料需保存至少10年 大额交易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报告 [6] - 采取风险差异化策略 高风险机构强化监管 低风险机构可简化或豁免 [4] 监管演变 - 2007年《反洗钱法》首次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义务主体 2018年明确贵金属交易商属于此类机构 [5] - 2025年新版《反洗钱法》重新定义特定非金融机构 贵金属现货交易商需参照金融机构履行义务 [5] - 2017年《通知》规定5万元现金交易需报送 新规提升至10万元 [5]
财经早报:7月3日
新华财经· 2025-07-03 08:00
资本市场政策与改革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呼吁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和气候资金义务,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架构中的话语权,推广本币融资工具,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 [1] - 证监会强调维护市场稳定为首要任务,推动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防控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深入推进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的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1] 金融市场数据与表现 - 6月A股新开户165万户,上半年累计新开1260万户,同比增长32.77% [1] - 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8%,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业务总量指数连续四个月处在扩张区间 [1] - 上海房地产市场1-6月一、二手住房累计成交1311万平方米,为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同比增加17%,其中二手住房成交985万平方米(11.6万套),同比增加24% [1] 行业监管与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明确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需履行反洗钱义务 [1] - 广州拟实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当住房公积金个贷率低于75%时启动商转公贷款,达到90%及以上时暂停 [1] - 四川省发布提振消费举措清单,强化省属监管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将市值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1] 国际金融市场动态 - 美国6月ADP就业人数减少3.3万人,自2023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服务业就业减少6.6万个岗位 [2] - 美国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下降9个基点至6.79%,15年期利率降至6.06%,抵押贷款再融资指标上升6.5% [2] - 欧盟委员会提出《欧洲气候法》修订案,设定204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90%的目标 [2] 公司公告与事件 - 新希望、苑东生物、神州数码公告独立董事彭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公司表示不影响生产经营 [2] - 长春高新子公司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在境内获批上市 [4] - 贝达药业申报的酒石酸泰瑞西利胶囊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4]
下月起10万元及以上贵金属现金交易需报告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监管新规概述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 [1] - 新规针对贵金属和宝石行业,涵盖黄金、白银、铂金、钻石、玉石等及其制品 [1][2] - 监管范围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等集中交易场所 [2] 大额交易监管要求 - 单笔或日累计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需履行反洗钱义务 [1] - 从业机构需在交易发生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2] - 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因高价值密度、现金交易传统等特点被视为洗钱"重灾区" [2] 客户尽职调查规定 - 对单笔或日累计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客户需开展尽职调查 [3] - 发现客户使用失效身份证明文件应立即中止交易并重新调查 [4] - 对不配合调查的客户可采取限制交易等措施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4] 风险管理要求 - 从业机构需定期评估洗钱风险,最长周期不超过3年 [4] - 经营环境重大变化时需及时重新评估风险 [4] - 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前需评估并降低相关洗钱风险 [4]
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登记 正常消费无需多虑!
广州日报· 2025-07-02 23:58
反洗钱监管升级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将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1] - 新规适用于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从业机构,包括黄金、白银、铂金及其制品,以及钻石、玉石等宝石原材料及首饰 [2] - 新规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1] 大额交易报告标准调整 - 需要提交大额交易报告的情形包括:单笔或日累计金额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或等值外币交易 [2] - 2017年规定的大额交易报告标准为单日单笔现金交易5万元或等值1万美元 [2] - 标准上调与近两年黄金价格上涨有关 [2] 从业机构范围与义务 - 从业机构包括所有经营范围覆盖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企业,即使相关业务规模较小 [3] - 从业机构需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包括登记客户身份信息、留存资料、了解交易目的等 [4] - 大额交易报告需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交 [4] 对行业的影响 - 各类黄金、宝石销售门店和典当行均需遵守新规 [3] - 目前部分门店尚未接到通知,且大额现金交易在实际业务中占比不高 [3] - 此前已有类似客户信息登记要求,如防范电信诈骗和信用卡购金等情况 [4]
三问10万现金买金需上报:个人受何影响、为何设限、怎么限定
贝壳财经· 2025-07-02 22:51
核心观点 - 央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超10万元需履行反洗钱义务,2025年8月1日施行 [2] - 个人消费者使用现金超10万元购买贵金属或珠宝需配合尽职调查,但刷卡交易不受影响 [3][4] - 贵金属和宝石行业因高价值密度、现金交易传统等特点成为洗钱和恐怖融资"重灾区",新规填补监管空白 [8][9] 监管政策内容 - 适用机构包括贵金属和宝石开采、加工、中间交易、零售、回收等现货交易商 [2] - 现金交易限额设定为10万元人民币(约1.5万美元),与国际标准(FATF建议的1.5万美元/欧元)基本一致 [6][7] - 从业机构需通过身份证件核实客户身份,并保存交易记录 [4] 行业影响分析 - 典当机构在回收贵金属时已执行严格来源核查和公安备案流程,新规对其业务模式影响有限 [5] - 新规主要针对现金交易,当前黄金价格高位下10万元交易额较常见,但实际现金支付场景占比低 [3][4] - 行业需加强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交易监测效率 [10] 国际监管背景 - FATF将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商列为"特定非金融机构",要求履行反洗钱义务 [8] - 中国新《反洗钱法》同步将贵金属交易商纳入监管范围,新规是落实法律的具体举措 [9]
8月1日实行!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0:26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 北京报道 "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登上热搜。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 法》)提出,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当根据本办法 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 的,从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 告。 为了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加强和规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 怖融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近年来洗钱犯罪手段日益隐蔽复杂。贵金属交易具有交易金额大、流通性强等特点,国际社会普遍将 其视为洗钱和恐怖融资高风险领域。通过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尤其是黄金转移赃款的行为因隐蔽性强、 变现快,逐渐成为洗钱犯罪的新手段。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洗钱监管体系,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活 动,加强对贵金属和宝石行业 ...
公安部最新通报:是谣言!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0:21
涉民生领域网络谣言案例 - 上海男子陈某为博眼球吸粉编造"工行假金条"谣言被依法追责 [1] - 陈某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工行假金条"谣言信息误导大量网民关注讨论 [3] - 公安机关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需谨言慎行 [3] 工行金条质量事件 - 5月有网友爆料工行购买金条熔金时发现疑似非纯金 [7] - 工行上海嘉定支行声明经检测金条金含量为99.99%无质量问题 [7] - 涉事金条生产厂家为招金集团与工行合作生产"如意金"系列 [7] 贵金属交易新规 - 央行发布《管理办法》规定10万元以上现金买黄金需上报 [8] - 新规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旨在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10] - 提交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由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10] 贵金属行业监管 - 新规将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纳入反洗钱监管 [10] - 从业机构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开展尽职调查 [11] - 监管对象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等机构 [10]
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超10万元需上报!专家:对个人正常消费无实质影响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20:17
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实施,要求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等值外币的从业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 [1] - 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2017年的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1] -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办法》将"贵金属开采企业"排除在从业机构范围之外,与《反洗钱法》保持一致 [1] 监管范围 - 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中间产品和精炼后的原材料 [2] - 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各类原材料及首饰、制品实物形态 [2] - 金融机构开展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业务适用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2] - 监管对象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上海钻石交易所等会员单位,但不包括提供期货交易的上海期货交易所 [2] 行业影响 - 贵金属、宝石行业因交易隐蔽、现金占比高,长期是洗钱高风险领域 [2] - 《办法》补全特定非金融行业监管细则,助力中国对标国际反洗钱标准 [2] - 规范客户信息管理、留存交易记录,遏制通过珠宝设计、黄金转移赃款等隐蔽洗钱手段 [2] - 对普通消费者正常消费行为无实质阻碍,仅单笔或日累计现金购买超10万元需登记身份信息,此类情况占比低且刷卡支付不受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