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极化格局
icon
搜索文档
有色板块走低,赣锋锂业跌9%,有色50ETF(159652)跌2%,盘中继续获资金涌入,最新单日净申购1.83亿元!国内稀土材料科研最新突破
搜狐财经· 2025-11-24 11:53
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指数及有色50ETF表现 - 截至2025年11月24日,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指数下跌1.95%,成分股中华锡有色领涨6.95%,国城矿业领跌10.00% [1] - 有色50ETF下跌1.94%,报价1.41元,近3月累计上涨22.97% [1] - 有色50ETF盘中换手率1.68%,成交4844.55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1.79亿元 [1] - 有色50ETF获资金净申购500万份,净申购金额超700万元 [1] - 有色50ETF近2周规模增长1.20亿元,份额达20.25亿份创近1月新高 [3] - 有色50ETF最新资金净流入1.83亿元,近5个交易日有3日净流入,合计2.71亿元,日均净流入5420.25万元 [3] 稀土材料技术突破 - 黑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攻克绝缘性稀土纳米晶高效电致发光难题 [3] - 该技术使电致发光器件效率提升76倍,并可在单一器件中通过稀土离子调控实现全光谱发光 [3] - 技术突破为稀土资源从"原料出口"向"高附加值技术输出"转型提供支撑,应用于超高清显示、近红外通信、生物医疗等领域 [3] 宏观经济与美联储政策 - 美国9月新增非农就业11.9万人,远超预期的5万人,失业率升至4.4%创2021年11月以来最高 [4] - 数据强化劳动力市场疲软但未崩溃的看法,12月降息可能性下降 [4] - 美联储官员威廉姆斯称有进一步降息空间,与谨慎态度形成对比,市场降息预期回暖 [4] - 市场反应积极,美股期货拉升,美债上涨,现货黄金短线上扬近10美元 [4] 贵金属与工业金属展望 - 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及对黄金的传统偏好为金价提供支撑,中长期黄金具配置价值 [5] - 2026年铜供需矛盾凸显支撑价格上行,电解铝企业提高分红比例,锡基本面强劲支撑高价 [6] - 黄金牛市有望延续,白银弹性更大,受降息周期、美债信用弱化及贸易摩擦风险影响 [6] 能源金属与小金属前景 - 碳酸锂价格跌破部分高成本产能线,导致全球部分高成本矿停产减产,国内政策收紧矿权审核扰乱供应 [6] - 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但仍增长,储能领域成锂盐需求第二增长极,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一步拉动需求 [6] - 国内钴原料短缺预期增强,钴价重心有望上移 [6] - 钨作为战略金属,供应受资源枯竭、环保及总量控制制约,需求受新兴领域拉动,供需偏紧支撑价格向上 [7] 有色50ETF产品优势 - 有色50ETF铜含量33%,金含量13%,金铜含量合计46%同类领先 [7] - 前五大成分股集中度高达38%,聚焦铜、金、铝、锂、稀土等核心品种 [7] - 2022年至今标的指数累计收益率同类领先,最大回撤更低 [8] - 标的指数PE为23.74倍,较5年前下降61%,同期指数累计涨幅131%,涨幅由盈利驱动 [9]
中俄欧专家:美国三大垄断,中俄各打破一个,只剩美元霸权
搜狐财经· 2025-11-03 20:28
技术领域格局变化 - 美国过去几十年在芯片制造、航空航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其他国家依赖其技术和设备 [3] - 中国近十年技术研发投入显著增加,通过鼓励自主创新和产业链本土化,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3] - 美国通过技术封锁掌控全球供应链的策略效果下降,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6] 军事领域格局变化 - 美国依靠全球军事部署、北约战略布局和庞大军费支出维持强大国际影响力 [8] - 俄乌冲突中,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封锁和金融制裁未立刻奏效,打破了美国长期主导的军事干预模式 [8] - 面对具有一定军事能力的对手时,美国军事干预伴随巨大不确定性,已无法像过去那样轻松达成目标 [10] 金融领域格局变化 - 美元是全球贸易、投资和结算体系的基石,美国掌控SWIFT系统,拥有极大的国际事务主动权 [10] - 中国通过建设跨境支付系统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俄罗斯在能源出口中增加卢布结算比例,挑战美元主导地位 [12] - 美国频繁使用金融制裁作为外交手段,加速其他国家寻找替代结算方案和工具的进程 [14] 全球格局总体趋势 - 美国在技术、军事和金融领域的三大优势面临实质性挑战,单极世界结构松动,多极化趋势明显 [16] - 中国在巩固技术优势的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16] - 美国的三大垄断逐步瓦解,但过程不会迅速完成,未来国际秩序将趋向更加多元和平衡 [18]
中美会晤落地后,特朗普宣布全球进入G2时代,俄欧日得坐另外一桌
搜狐财经· 2025-11-02 19:08
全球格局主导力量 - 全球格局已转变为由中美两国主导的G2时代,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等其他力量处于次要地位 [1] - G2格局的形成是基于中美两国显著的经济实力,两国GDP总和几乎占据全球总量的一半 [2] - 中美两国在政治和外交上拥有高度自主性,这是其能够维持主导地位的关键,其他国家在此方面无法比拟 [6] 经济实力对比 - 根据GDP数据,美国从2015年的23.7万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30.3万亿美元,中国从2015年的11.2万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9.5万亿美元 [12] - 其他主要经济体如德国、日本、印度等国的GDP规模与中美两国存在巨大差距,2025年GDP均低于5万亿美元 [12] - 中美作为全球经济的双引擎,其经济举措和互动(如关税战)会引发全球经济的波动 [4] 其他主要经济体局限性 - 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在面临战争或制裁时显得脆弱,其2025年GDP预计为2.2万亿美元,经济实力有限 [6][12] - 欧盟和日本虽具备经济实力,但在政治独立性上不足,需要看美国脸色行事,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受限 [7][9] - 日本在对美关系中处于附庸地位,例如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主权受到限制 [9] G2格局的持续性与影响 - 在未来几十年内,没有其他经济体能够撼动中美的G2地位,唯一的变量是中国反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时间 [6] - G2格局是逐步形成的,从苏联解体后的“一超多强”演变而来,多极化进程因其他力量表现未达预期而未能实现 [11][13] - 中美会晤备受关注,各国期待两国能达成共识以结束关税战僵局,从而使全球经济受益 [4]
再次超越美国,中国GDP40万亿全球第一,比美国还多10万亿
搜狐财经· 2025-10-20 21:28
全球GDP格局变化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25年GDP将突破40万亿美元,美国为30.51万亿美元,中国位居世界第一[2] - 全球前十大经济体按PPP排名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17.65万亿美元)、俄罗斯(7.19万亿美元)、日本(6.74万亿美元)、德国(6.16万亿美元)、印度尼西亚(5.01万亿美元)、巴西(4.96万亿美元)、英国(4.50万亿美元)、法国(4.45万亿美元)[8] - 中美两大经济体总量超过全球三分之一,亚洲GDP全球占比预计升至48.6%,经济增长重心向东方倾斜[8][10] 购买力平价(PPP)评估方法 - PPP通过剔除汇率波动和物价差异,衡量一国真实产出和服务能力,采用“菜篮子”法比较不同国家购买同样商品所需本地货币[4] - 该算法对以实体产业为根基的经济体更为公平,能更接近真实地呈现实体财富价值,剥离金融市场影响[6][8] 中国经济结构优势 - 中国实体产业根基雄厚,钢铁产量占全球六成以上,水泥产量占据半壁江山,家电产量约占全球三成,粮食和蔬菜等基础物资产出稳居世界首位[6] - 在科技领域,澜起科技的内存接口芯片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5%,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00亿美元,占全球三成份额[12] - 贸易多元化成效显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外贸总值42.2%,对东盟、中东、非洲出口分别增长12.5%、15.8%和10.3%[14] 美国经济面临挑战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每年债务利息支付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日均利息支出约27亿美元[14] - 通货膨胀侵蚀民众购买力,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2%,汽油价格飙升15%,尽管消费支出占GDP超过70%,但零售销售额和耐用品消费出现环比下滑[16] 新兴经济格局与发展模式 - PPP预测预示以实体经济、产业韧性和普惠增长为核心价值的衡量标准正在形成,强国定义将更侧重于提供稳定、有形价值的能力[18][20] -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5.34%,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体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紧密相连的发展模式有效性[20]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自贸区,亚洲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基石和压舱石[18][19]
联合国举行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3 11:31
联合国当前面临的挑战 - 联合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包括在加沙、乌克兰和苏丹的平民遭受袭击,世界多地贫困与饥饿蔓延,以及气候危机导致的火灾、洪灾和高温 [3] - 联合国秘书长警告,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多边机制,多极化格局将面临巨大风险 [3] 加强联合国的核心倡议 - 联合国秘书长强调不仅要捍卫联合国,还要加强联合国,核心是重塑国际合作的根基 [3] - 加强联合国的努力聚焦于《2030年议程》、《未来契约》和联合国八十周年倡议,旨在为各国人民创造福祉 [3] 联合国大会的主题与呼吁 - 本届联合国大会以“同心协力”为主题,传达代代相传的真理 [3] - 联合国大会主席呼吁各国在危机面前选择对话而非分裂,选择行动而非自满 [3] - 联合国大会主席指出当前是铭记教训、选择希望的时刻,而非庆祝的时刻 [3]
美国单边主义做法给各方发展带来挑战(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26
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多个贸易伙伴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引发国内和国际反对质疑[1] - 美国单边主义做法给各方发展带来挑战 依赖举债消费和美元霸权维系国内发展[1] - 美国通过产业链转移至低成本国家塑造高购买力消费型模式 导致财政赤字严重和基础设施更新滞后[1] 中国应对措施与发展态势 - 中国对美国以外市场出口占比上升 国内消费市场蓬勃发展[2] - 中国对美出口部分由美企在华生产 加征关税实际损害美企利益[2] - 中国加强自主创新 具备稳定制度能力和巨大市场潜力推动转型发展[2] 中欧合作机遇 -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欧洲出口 引发产业资本外流和就业岗位流失[3] - 欧洲需深化与中国在绿色转型、科技创新及数字经济领域合作[3] - 合作有助于欧洲构建韧性发展能力 推动形成均衡多极化格局[3]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 中国推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更公平反映发展中国家声音[2] - 反对保护主义与强权政治 构建公正合理国际秩序[2] - 美国通过制造冲突掌控关键资源与贸易通道 反映维系霸权意图[1]
中美贸易战终于发力!7月14日,今日五大消息搅动全球经贸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7-15 08:30
全球贸易战爆发 - 美国对14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日本韩国等10国面临25%基础税率 老挝缅甸被施以40%极限税率 南非波黑等国处于中间水平[1][3] - 山东临沂胶合板厂因美国加征504%关税导致沃尔玛订单取消 600吨桦木板材库存积压[3] - 马来西亚官方警告此举将严重扰乱商业活动、供应链和投资流动[4] 金融市场剧烈反应 - 道琼斯指数暴跌422点跌幅094%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紧随其后[6] - 在美上市日本车企受重创 丰田本田股价双双重挫[6] - 特斯拉股价盘前暴跌超过7% 因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引发市场担忧[6] 行业连锁反应 - 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25%关税将使每辆进口车成本增加4200美元 可能导致12万汽车工人失业[6] - 韩国现代汽车推迟佐治亚州工厂扩建计划[6] - 东南亚纺织企业将订单转移至墨西哥以规避关税[6] - 洛杉矶港口5月货物吞吐量较预期暴跌25% 1575名工人竞争733个岗位[6] 大美丽法案影响 - 废除800美元以下邮递包裹免税待遇 中国跨境电商物流成本骤增30%[8] - 提高半导体企业赴美建厂税收抵免比例 加剧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去亚洲化"[8] - 取消储能项目独立申请投资税收抵免资格 禁止使用中国材料的风电光伏项目享受税收抵免 隆基晶科等中资光伏企业面临退出美国市场压力[8] - 将于2025年9月30日终止新能源汽车补贴[8] 稀土贸易博弈 - 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精准打击美国军工产业链 影响F-35战机和核潜艇生产[8] - 通用汽车电动皮卡生产线暂停 英特尔亚利桑那芯片工厂建设推迟[8] - 美国MP材料公司依赖中国进行稀土精炼 暴露西方在稀土精炼技术短板[9] 全球反制措施 - 欧盟将对价值72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9] - 韩国加速推进《韩中半导体合作协议》[9] - 东南亚国家联盟集体向WTO起诉[9] - 金砖国家加强本币结算减少美元依赖[9] 贸易战实际影响 - 2025年5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暴跌345% 创疫情以来最大跌幅[11] - 河北钢栅栏工厂因加征反补贴税面临订单骤减[11] - 全球贸易总量下降有限 亚洲拉美中东贸易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1] - 比亚迪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份额突破18% 长江存储芯片产能跻身全球前三[11]
日本遭美 25% 关税重锤,日外相与王毅会面时表态,将认真对待历史
搜狐财经· 2025-07-14 12:51
日本对华政策转变 - 日本外相岩屋毅在吉隆坡明确表态坚持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立场,承认需"认真对待历史",与3月份国会声明形成180度转变 [3][5] - 转变发生在4个月内,7月10日表态恰逢美国宣布对日本加征25%关税(8月1日生效)的关键时点 [3][5] 美国关税冲击 - 美国对日本加征25%关税针对汽车、电子设备、精密机械等核心产业,这些领域占日本对美出口60%以上 [5][7] - 预计年损失达320亿美元,直接影响日本经济命脉 [7] 日本反制措施 - 持有1.103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作为谈判筹码,潜在抛售可能冲击美国金融市场 [11] - 稀土供应链合作转为谈判工具,6月提出的合作项目现成为制约手段 [13] - 产业撤资威胁(如丰田美国工厂)形成战略威慑,虽实施可能性低但已产生效果 [15] 区域经济合作动向 -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重现活力,可能形成覆盖1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19] - 日韩代表表现出罕见积极性,推动"高质量、互利共赢的自由贸易安排" [19] 行业影响 - 汽车行业首当其冲,丰田等车企面临直接关税冲击 [5][15] - 电子设备和精密机械等出口导向型产业受关税影响显著 [5][7] - 稀土供应链可能成为日美博弈关键领域 [13] 国际经贸格局 - 美国盟友体系出现松动,日本转向引发连锁反应 [17][21] - 东盟国家观望态度可能引发亚洲经贸格局重组 [21] - 多元化合作网络趋势显现,单边主义面临挑战 [25][28]
最终对决将开启,马克龙向美国放狠话,王毅将访欧,信号强烈
搜狐财经· 2025-07-01 19:10
美欧贸易争端 - 美国政府确定7月9日为对欧盟商品实施"基准关税"的关键节点 [3] - 欧盟委员会准备总额高达1160亿欧元的反制性关税清单 [3] - 争端涉及汽车、农产品等多个核心产业 [3] - 德国倾向通过谈判寻求关键产业关税豁免以保护汽车产业 [3] - 法国坚持强硬回击美国以维护欧洲战略自主性 [3] - 法国农业与航空产业受美国关税冲击相对有限 [3] 欧盟内部战略分歧 - 德国汽车产业对美出口依赖度高,大众、宝马等车企需要保住美国市场份额 [3] - 法国更关注欧洲长远利益,试图重塑欧盟国际话语权 [5] - 马克龙主张构建独立贸易与安全体系以应对多极化格局 [5] 中欧关系发展 - 202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突破9000亿欧元 [5] - 合作涵盖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5] - 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议题上拥有共同利益 [5] - 中方推动欧盟接纳"三不原则"以防止欧洲倒向单边主义 [5] 全球格局影响 - 美欧关税争端折射全球治理体系深层矛盾 [5] - 中欧合作有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经济复苏 [5] - 未来中欧合作与美欧分歧化解将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7]
金刻羽:新技术时代,告别旧的“权力剧本”
财富FORTUNE· 2025-05-29 19:44
中美科技竞逐格局 - 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已不适用新技术时代 权力不再取决于国家体量和规模 而取决于能否成为协调各方支持的枢纽 [1] - 美国压制中国半导体技术反而刺激中国加速自主创新 [1] - 试图胁迫别国选边站的国家面临被孤立风险 [1] 中立国家的战略机遇 - 中美与中立国家贸易往来急剧上升 非结盟国家可采取差异化合作策略 [1] - 马来西亚等国家通过成为网络枢纽或物流节点获取超越自身规模的影响力 [2] - 马来西亚选择同时与中美合作 寻求最适合本国需求的AI工具 [2] 行业发展趋势 - 马来西亚柔佛州AI数据中心容量从10兆瓦飙升至1500兆瓦 五年内有望超越美国北弗吉尼亚成为全球最大数据中心走廊 [2] - 小鹏汽车表达对中美技术脱钩的担忧 中国软件被禁止在美国电动汽车上使用 [3] - 东盟和海合会国家为中美技术共存提供缓冲空间 [4] 区域经济合作 - 东盟-海合会经济论坛聚焦10个东盟成员国与6个海湾国家合作 [4] - 东盟-中国-海合会三方经济论坛同期举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出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