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格局

搜索文档
最终对决将开启,马克龙向美国放狠话,王毅将访欧,信号强烈
搜狐财经· 2025-07-01 19:10
美欧贸易争端 - 美国政府确定7月9日为对欧盟商品实施"基准关税"的关键节点 [3] - 欧盟委员会准备总额高达1160亿欧元的反制性关税清单 [3] - 争端涉及汽车、农产品等多个核心产业 [3] - 德国倾向通过谈判寻求关键产业关税豁免以保护汽车产业 [3] - 法国坚持强硬回击美国以维护欧洲战略自主性 [3] - 法国农业与航空产业受美国关税冲击相对有限 [3] 欧盟内部战略分歧 - 德国汽车产业对美出口依赖度高,大众、宝马等车企需要保住美国市场份额 [3] - 法国更关注欧洲长远利益,试图重塑欧盟国际话语权 [5] - 马克龙主张构建独立贸易与安全体系以应对多极化格局 [5] 中欧关系发展 - 202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突破9000亿欧元 [5] - 合作涵盖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5] - 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议题上拥有共同利益 [5] - 中方推动欧盟接纳"三不原则"以防止欧洲倒向单边主义 [5] 全球格局影响 - 美欧关税争端折射全球治理体系深层矛盾 [5] - 中欧合作有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经济复苏 [5] - 未来中欧合作与美欧分歧化解将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7]
金刻羽:新技术时代,告别旧的“权力剧本”
财富FORTUNE· 2025-05-29 19:44
中美科技竞逐格局 - 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已不适用新技术时代 权力不再取决于国家体量和规模 而取决于能否成为协调各方支持的枢纽 [1] - 美国压制中国半导体技术反而刺激中国加速自主创新 [1] - 试图胁迫别国选边站的国家面临被孤立风险 [1] 中立国家的战略机遇 - 中美与中立国家贸易往来急剧上升 非结盟国家可采取差异化合作策略 [1] - 马来西亚等国家通过成为网络枢纽或物流节点获取超越自身规模的影响力 [2] - 马来西亚选择同时与中美合作 寻求最适合本国需求的AI工具 [2] 行业发展趋势 - 马来西亚柔佛州AI数据中心容量从10兆瓦飙升至1500兆瓦 五年内有望超越美国北弗吉尼亚成为全球最大数据中心走廊 [2] - 小鹏汽车表达对中美技术脱钩的担忧 中国软件被禁止在美国电动汽车上使用 [3] - 东盟和海合会国家为中美技术共存提供缓冲空间 [4] 区域经济合作 - 东盟-海合会经济论坛聚焦10个东盟成员国与6个海湾国家合作 [4] - 东盟-中国-海合会三方经济论坛同期举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出席 [4]
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马克·乌赞答每经问:当前正是重塑全球经济平衡的关键时机 中国需推动经济向内需驱动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8 02:24
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背景 -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今年是其成立80周年 当前该体系框架引发紧张和担忧 亟需改革[1] - 世界经济权力主体转移 中国崛起为全球主要经济体 巴西 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 但国际机构话语权分配未能反映这一变化[5] - 新兴市场长期要求增加在国际机构中的代表性 但改革进展缓慢 导致"全球南方"国家不满 例如IMF总裁由欧洲人担任 世行行长由美国人担任的垄断现象[5] 国际治理体系重塑动因 - 现有国际金融机构运作存在局限性 未能随新兴国家崛起提升合法性 例如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反映了这一局限[5]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开始探索建立新型治理模式 通过成立多边金融机构和签署央行协议等实际行动推动改革[5] - 美国作为最大经济体质疑二战后国际秩序 加剧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不确定性 需重新平衡全球经济治理结构[6] 全球经济再平衡路径 - 全球贸易体系存在根本性问题 过度依赖美国市场 需进行"大调整" 中国需转向内需增长 美国需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欧洲需重振竞争力[7] - 多边机构应推动主要经济体(欧元区 中国 美国)寻求再平衡 这将影响美元 人民币和欧元汇率[8] - 近年全球经济遭受疫情 战争 能源危机 关税战等多重冲击 需客观评估通胀性质 避免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破坏[8] 美元与多边主义前景 - 美国全球金融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其呼吁的全球经济重新平衡将影响美元地位和中美关系[6] - 维护多边主义对中国有利 需确保贸易和金融领域的规则普惠性 但需为多极化格局制定新规则[6] - 全球金融贸易秩序重构可能通过危机实现 但不应依赖贸易战施压 因其将导致全球受损[8]
突然翻脸!特朗普全面封锁伊朗石油,现在看来中国才是最明智的
搜狐财经· 2025-05-06 12:12
国际石油贸易与地缘政治 - 伊朗2024年石油出口收入达540亿美元,占其财政收入近50% [7] - 中国是伊朗石油主要买家,双方采用人民币结算避开美元体系 [7][24] - 美国全面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引发国际能源市场紧张,涉及中美能源与地缘政治博弈 [5][22] 伊朗经济与社会现状 - 伊朗货币里亚尔兑美元贬值超90%,官方通胀率40%但民生感受更严峻 [13] - 2025年初伊朗基本生活用品价格上涨超40%,超25%人口陷入基本生活困境 [15] - 2025年2月伊朗境内爆发216起示威活动,社会矛盾持续加剧 [17] 中美战略博弈 - 美国制裁伊朗旨在遏制其核计划,同时限制中国能源进口并维持美元霸权 [21][22][24] - 中国通过多元化能源进口(俄罗斯、伊朗)及非美元结算降低对美依赖 [40][45] - 美国对伊朗实施"长臂管辖"引发国际社会质疑,多国寻求与中国合作应对制裁 [28][34] 伊朗应对策略 - 伊朗在核协议谈判中尝试让步,包括撇清与胡塞武装关系以缓和美伊紧张 [19] - 伊朗总统莱希表示若美取消制裁愿停止对俄军事援助,但遭美加码制裁回应 [20] - 伊朗保留核技术作为谈判"红线",认为石油制裁削弱美方谈判严肃性 [47] 国际能源格局演变 - 中俄能源合作深化,石油天然气项目增加冲击美元在能源贸易主导地位 [40] - 多国私下联系中国寻求合作应对美单边制裁,形成反制美国霸权的潜在联盟 [34] - 若美持续施压,中国或加速与伊朗俄罗斯合作,推动国际能源贸易去美元化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