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搜索文档
民营力量崛起!西南油气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cippe成都石油展助力企业抢占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19 12:50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 国家"双循环"战略和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动民营企业在石油化工及装备制造领域活力增强 [1]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升级、新能源技术研发等领域 [1] - 西南地区作为国家能源战略重要支点,页岩气、天然气资源富集,已探明页岩气储量超万亿立方米 [3] - 国家放宽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非常规能源开发 [3] 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 - "双碳"目标推进带动西南地区天然气消费量持续攀升,油气勘探、储运、炼化及环保技术需求快速增长 [4] - 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转型背景下,高效节能装备、智慧油田技术、CCUS等新兴领域成为行业热点 [4] - 民营企业凭借灵活创新优势,在高端装备、数字化解决方案、环保技术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4][10] 产业集群与企业表现 - 西南地区涌现四川宏华、杰瑞股份、通威集团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7]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广阔市场空间 [7] - 民营企业成为推动西南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14] 行业展会与平台价值 - 2025成都国际石油和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将于9月11日至13日举办,聚焦"民营力量崛起" [8] - 展会覆盖页岩气开发、炼化升级、智慧油田、低碳技术等热点领域,促进政企对接和商贸合作 [8][10] - 同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页岩油气发展大会"等论坛,解读政策并分析投资机会 [8] - 400余家领军企业参展,展示近万件创新产品和技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10] - 展会提供融资、项目落地等一站式服务,助力民营企业拓展西南市场 [10][11][12][13]
成都两大银行互换“掌门人” 75后黄建军回归成都银行
南方都市报· 2025-08-18 14:20
人事变动 - 成都银行原董事长王晖调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书记并获董事长提名 成都农商银行原董事长黄建军调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并获董事长提名 [2] - 此次人事对调被视为成都优化地方金融资源配置 强化城商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关键举措 [2] 黄建军履历 - 黄建军1975年11月出生 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博士 正高级经济师 [3] - 曾历任成都银行多个部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 2020年6月起任职成都农商银行 2022年8月升任董事长 [3] - 成都农商银行2020年完成股权结构调整 市区两级国资合计持股79.58% [3] 成都农商银行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3.50亿元(同比+5.86%) 净利润64.71亿元(同比+11.46%) 总资产9142.63亿元(同比+9.72%) [4]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02% 创近9年最优水平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5.37亿元(同比+8.45%) 归母净利润42.31亿元(同比+7.63%) 总资产9836.78亿元(较年初+11.8%) [4] 王晖履历 - 王晖1967年10月出生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 正高级经济师 [5] - 2005年加入成都银行任行长 2018年起任董事长 在任20年 [5] - 成都银行2018年1月A股上市 截至2024年末员工7800余名 分支机构256家 [5] 成都银行业绩 - 王晖任内推动"三大转型"与"七大管理能力建设" 不良贷款率0.66% 连续两年居A股上市银行最优 [6]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12500亿元 存款8800亿元 贷款7400亿元 较上市前分别增长2.8倍 2.8倍和5倍 [6] 政策背景 - 人事调整契合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 专家认为将形成组织优化共振效应 [7] - 2025年上半年四川省GDP达31918.2亿元(同比+5.6%) 重庆市GDP15929.58亿元(同比+5.0%) [7] 行业竞争 - 成都银行当前市值772亿元 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七 面临国有大行 股份行与本地法人银行激烈竞争 [8] - 新管理层需深化数字化与大零售转型 突破同质化竞争 [8]
新疆西藏之外,还有哪些重点区域值得关注?
长江证券· 2025-08-17 22:51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丨维持" [9] 核心观点 - 近期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和新疆新藏铁路工程加速推进,引发市场对重大基建项目及重点区域的关注 [2][6] - 报告梳理了除新疆、西藏外值得关注的重点区域,包括重庆、四川、陕西等 [2][6] 重点区域分析 重庆 -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推进,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区域建设潜力充足 [7] - 重点关注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静态总投资约766亿元,总工期100个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总投资逾700亿元) [7] - 多个区县国企退出融资平台,显示区域化债进程加速,建议关注重庆建工龙头企业 [7] 四川 - 定位为国家战略腹地,基建潜力大,三季度施工进度有望加速 [11] - 谋划4个总投资达7360亿元的"重大项目包",高速公路2035年预计总规模达2万公里 [11] - 推荐四川基建龙头四川路桥,2025年分红比例提升至60%,对应股息率约6.5% [11] 陕西 - 基建投资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四川相邻有望受益战略腹地建设 [11] - 2025年1至6月,陕西600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08.1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54.78% [11] - 西康高铁桥梁架设任务全面完成,抽水蓄能、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密集落地,建议关注陕西建工龙头企业 [11]
投资眉山(广东)招商大会在深圳召开:签约合同金额达476.9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23:21
招商成果 - 眉山在深圳招商大会签约36个项目,其中招商引资项目31个,合同金额476.9亿元,现场集中签约15个项目,含10个招商引资项目,合同金额190.6亿元 [1] - 招商引资项目中超5亿元项目28个,其中超20亿元项目6个,"三强"企业、央国企、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企业项目超10个 [1] 产业优势 - 眉山已吸引3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量居全省第二 [2] - 锂电产业构建从锂盐到锂电池全产业链,氢氧化锂、电解液产能全省第一 [2] - 晶硅光伏产业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电池片生产基地,电池片销售规模全球第一 [2] - 化工新材料产业建成全球最大氰胺材料制造基地,三聚氰胺产能占全球1/3 [2] - 电子信息产业建成全国最大中小尺寸新型显示生产基地、西南最大湿电子材料聚集区 [3] - 装备制造产业汇聚全球最大传动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木工机床生产基地 [3] 未来布局 - 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三大新赛道 [3] - 新型储能领域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产能居全国前列,磷酸铁锂技术领跑全国 [3] 投资环境 - 拥有7个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9.35平方公里,储备工业用地超1.3万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00余万平方米 [4] - 去年电网建设投资规模相当于"十三五"时期总和 [4] - 拥有高校13所、产业学院5所,每年定向输送2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 [4] - 开工前事项审批时间压缩40%以上,部分企业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4] - 构建总规模超16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矩阵 [4] - 今年制造业发展大会拿出1.14亿元奖补资金 [4] 投资机遇 - 发布《眉山市投资机遇清单》,包装项目129个,拟投资额1614.96亿元 [5] -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36个,拟投资额635.27亿元 [5] - 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4个,拟投资额144.2亿元 [5] - 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5个,拟投资额173.6亿元 [5] - 低空经济产业项目17个,拟投资额143亿元 [5] 区域协作 - 眉山与深圳形成"研发在深圳、制造在眉山""市场在深圳、配套在眉山"的协作模式 [6] - 广州天赐在眉山的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占据行业重要地位 [6] - 深圳研一新材料在眉山的锂电池核心材料项目为比亚迪、欣旺达等提供材料 [6] - 深圳企业将显示模组封装、智能终端组装等环节转移至眉山 [7] - 眉山企业为深圳半导体制造提供碳化硅、光刻胶等关键材料 [7]
世界最快高铁,为什么开在成渝?
36氪· 2025-07-31 21:08
高铁技术发展 - 成渝中线高铁将于2027年开通,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成渝之间50分钟通达,成为全球最快高铁[4][5][10] - 时速400公里高铁技术被视为我国高铁技术进入"无人区"的标志,未来时速600公里、1000公里高铁也有望实现[5] -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首条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的高速铁路,也是CR450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验证项目[10][11] 成渝高铁布局 - 当前成渝之间有两条高铁线路,最快通行时间1小时7分钟,日均往来人员超100万人次[7][8] - 成渝中线高铁正线全长292公里,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10] - 时速400公里高铁落地成渝的原因包括:站间距离适中(约300公里)、线路平直条件好、客流量大保障运行效益[11][12] 区域经济影响 - 成渝中线高铁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加速,强化"双核"联通(重庆、成都1小时可达)[13][14][16] - 成渝地区战略地位提升,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起点,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14] - 时速400公里高铁将成为我国高铁出海的"金字招牌",有助于打开全球高铁建设市场[17][18] 川渝高铁建设 - 川渝高铁里程近年显著提升:重庆2024年高铁运营里程1170公里(2020年896公里),四川2024年2497公里(2020年1577公里)[24] - 四川高铁里程从全国第13跃升至第5,但仍有7个市州未通高铁,主要集中在川西地区[24][26] - 到2027年四川有望实现20个市州通高铁或动车,川西地区因地形复杂可能更适合发展航空和高速公路[26]
人民日报头版刊文:这家新央企如何塑造新优势
人民日报· 2025-07-30 10:01
公司成立与规模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 [1] - 公司由长安汽车等117家分公司和子公司重组而成 [1] - 总部位于重庆,为中央企业 [1] 产业基础与集群优势 - 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32万辆 [2] - 成渝汽车产业集群产量约占全国12%,年产值超6000亿元 [2] - 两地拥有45家整车企业,1600多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 [2] - 重庆两江新区5公里半径内可配齐90%的汽车零部件 [2] - 重庆上半年汽车出口21.4万辆,出口额178.4亿元,其中电动汽车出口55.5亿元(同比增长53.3%) [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通过40余项自主研发技术使制造效率提升40% [3] - 研发团队近3年日均申请专利19件 [3] - 超级电驱系统效率达95%,电池低温衰减技术超越零下30摄氏度极限 [3] - 2.4万名科技人才推动67项核心技术攻关(包括固态电池) [3] - AEB系统使用次数超40万次 [3] 产业链与产能规划 - 本地配套率从2023年38%升至2024年45% [4] - 预计2024年带动全市汽车零部件产值突破3500亿元 [4] - 2025年目标:在渝生产汽车150万辆,拉动1600亿元产值 [3] - 时代长安动力电池工厂每分钟下线一套电池包,创造5000个高技能岗位 [3] 国际化布局 - 长安新能源汽车已销往103个国家和地区 [6] - 泰国罗勇工厂每60秒下线一辆新车 [6] - 欧洲航线月均发运量突破8000辆 [7] - 2027年海外销量占比目标达30% [7] - 在德设立欧洲创新中心,在墨西哥布局生产基地 [6] 区域协同发展 - 成渝氢走廊规划落地年产15万吨制氢项目 [6] - "重庆研发+成都软件"产业协同模式涉及680家核心供应商 [6] - 规划宜宾电池材料基地、绵阳智能座舱研发中心等节点 [6] - 2030年在渝新能源产能目标突破300万辆,创造万亿级汽车产业生态圈 [6]
高质量发展看海关|“渝”见“广大”机遇,“8D”魔幻城市“立体”联通世界
央视网· 2025-07-01 15:12
重庆城市形象与旅游吸引力 - 重庆以"8D"魔幻山城风貌和赛博朋克式城市景观吸引全球游客 包括轻轨穿楼 洪崖洞夜景 高楼灯光等特色场景 [1] -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成为标志性旅游打卡地 [3]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 使重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枢纽 [4] - 重庆构建"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突破内陆地理局限 服务全面开放格局 [4] 国际物流联运创新 - "东盟快班"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 采用"一单制"和"一箱到底"模式 东南亚至欧洲运输时间比传统方式节约5-10天 [5] - 重庆海关优化"铁铁联运"监管流程 包括转关审放 施封验封等环节 目前"东盟快班"已实现每周1列常态化开行 [5] - 2024年1-5月重庆海关监管中欧班列进出口货物达10.9万标箱 [6] 开放平台建设 - 2024年4月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获批 为临铁外向型产业提供"保税+"服务 [6] -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从普通小站发展为开放标志地 先后首发中欧班列"渝新欧"(2011)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2017) [6] 果园港枢纽功能 - 果园港实现全球100余国300多个港口通达 形成"海铁—铁江"双换装模式 2025年1-5月水路进出口货值378.3亿元(同比+18.5%) [10] - "沪渝直达快线"通过快速安检 离港确认等措施 往返运输时间压缩40%以上 [10] 跨境公路运输发展 - 跨境公路班车成为小规模散货出口首选 2024年前5月开行超6000车次(同比+3倍) 货值57亿元(同比+4.3倍) 已超2023年全年 [12][13] - 班车运输品类从通用机械扩展至汽摩 电子等500余种 形成"3向12线25口岸"跨境公路网络 [12][13] 物流枢纽地位 - 重庆成为全国唯一兼具港口型 陆港型 空港型 生产服务型 商贸服务型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14] - 2024年1-5月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193亿元(同比+179.5%) 形成中欧班列 长江水道 陆海新通道立体联通格局 [14]
成都邛崃500千伏变电站投运 四川电网一月内再添“新引擎”
中国能源网· 2025-06-27 16:10
电网建设进展 - 成都邛崃500千伏变电站于6月26日正式投运,这是四川电网6月投运的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为迎峰度夏和成都世界运动会提供电力保障 [1] - 该站投运后四川电网500千伏变电站总数增至68座,成都"立体双环"网架规划中的15座变电站已建成13座 [1] - 工程新增变电容量240万千伏安,将有效满足成都西南片区(邛崃市、大邑县、崇州市、新津区等)的用电需求 [1] 工程建设挑战 - 变电站建设面临9个月紧迫工期,通过优化施工组织、强化物资保障、精细会审施工方案等措施大幅压缩建设周期 [1] - 配套输电线路工程需跨越铁路2次、高速公路6次、电力线路266次,施工组织难度极大 [2] - 采用机械化封网、可视化放线等新技术,仅用9个月完成274处交叉跨越施工,建成160公里输电线路 [2] 政企协作与技术创新 - 建立"政企协同、疏民解忧、运行共保"协调机制,确保站址、塔基及线路通道提前交付 [2] - 采用"随工验收"模式对GIS设备安装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30余名技术骨干进驻现场 [2] - 运用"人工走线+无人机飞巡"立体化方式对新建线路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工程"零缺陷"投运 [2] 区域影响 - 显著优化四川骨干电网结构,大幅增强成都负荷中心的电力保障能力 [1] - 为成都电网年底建成500千伏"立体双环"骨干网架打下坚实基础 [1] - 强化区域能源支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
重点工程建设“加速跑” 铁路网不断织密带动区域经济迸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27 11:23
高铁开通运营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6月27日正式开通运营,首发列车10时12分从重庆东站开出 [1] - 该段高铁正线全长2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重庆东站与黔江站 [1] - 渝厦高铁全线途经重庆、湖南、江西、福建,终至厦门,重庆东至长沙段贯通后与已开通的赣州至厦门段、待建的长沙至赣州段共同形成重庆至厦门高铁大通道 [3] 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 - 渝东南地区结束无高铁历史,为沿线经济建设、文化旅游注入新活力 [4] - 高铁串联沿线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天生三桥、濯水古镇等景区将吸引更多游客 [4] - 沿线推出惠民套票,如武隆155元畅玩五大核心景区套票 [6] 交通效率提升 - 重庆东至黔江段每日开行动车组最高达54列,重庆东至黔江最快61分钟,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 [8] - 首开成都、重庆至张家界动车组,最快分别3小时58分、2小时2分可达 [8] 铁路建设进展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铁路建设加速,截至5月完成铁路基建投资近3800亿元 [9] - 渝万高铁蔡家沟双线特大桥进入主跨连续梁合龙施工冲刺阶段 [9] - 成渝地区铁路营业里程9000余公里,其中高铁3400多公里 [15] - 2024年成都和重庆两地全年累计发送旅客近5500万人次,日均开行动车组117对 [15] 重庆东站投入运营 - 重庆东站27日投入运营,站房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初期办理46列客运业务 [16] - 车站采用智能绿色设计,太阳能发电满足日常照明,空调设计降低20%以上电能损耗 [16] - 重庆东站进一步完善重庆"米"字形高铁网,与重庆西站、重庆北站等形成西南地区铁路客运枢纽群 [18] "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 - "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规划总规模约4.5万公里,已建成投产81.5%,开工在建约14% [19][23] - 京沪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等多条通道已实现贯通 [19] - 沿海通道深圳至江门段、京港(台)通道雄安至商丘段等多条通道正在加快建设 [21] - 沿江通道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京兰通道包头至惠农段等预计年内通车 [21]
高质量发展看海关 共谋“一盘棋” 川渝唱响“双城记”
人民网· 2025-06-25 15:30
成渝地区经济表现 -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193亿元 占西部地区比重30 3% [1] - 2025年前5个月川渝两地外贸进出口总值7236亿元 [1] 物流与贸易发展 - 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成渝)作业繁忙 重庆"关银—key通"川渝一体化业务促进外贸企业电子口岸卡共享 [1] - 重庆海关监管中欧班列运输进出口货物10 9万标箱 同比增长3% [3] - "铁路快通"模式在中欧班列应用超九成 单趟班列节省通关时间24小时 单箱节约费用逾200元 [4] 国际航空与消费活力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1至5月进出境旅客256 4万人 同比增长16% 其中进境128 5万人(+16 2%) 出境127 8万人(+15 7%) [2]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55条 覆盖五大洲 [2] - 1至5月成都海关验核离境退税4160票(+2 1倍) 金额1885万元(+2 4倍) 天府机场免税店销售10 7万票(+34 8%) 金额8100余万元(+25 1%) [2] 产业升级与出口结构 - 中欧班列从初期监管数种货物到如今运输"重庆造"笔电 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 [4] - 中欧班列从日均少量开行到如今稳定日均十余列 业务量倍增反映通道辐射力增强 [4] 区域协同与开放合作 - 成渝地区从"巴蜀一家亲"到"川渝一盘棋" 两地海关协作提升通关效率 [4]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与中欧班列形成双向开放格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