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网龙(00777)与马来西亚开放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共同探索AI赋能下的开放教育新模式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10:21
合作概述 - 公司与马来西亚开放大学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整合双方在开放教育与数字技术领域的优势 [1] - 合作将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 [1] - 此次合作是公司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成果,旨在加速AI技术在全球多元教育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 [6] 合作具体内容 - 合作聚焦AI与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包括AI与数字内容创新、前沿技术认证与实验室建设、技能提升与课程开发以及数字教育生态构建 [3] - 双方将共同开发AI驱动的数字教学内容,并研究将智能学习分析功能集成至OUM的学习管理平台 [3] - 合作将探索数字证书与微认证系统,并计划联合建立"人工智能研究与创新实验室",专注于教学设计、游戏化学习以及AI教育伦理等课题 [3] - 双方将共同开发微证书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项目,并联合提供语言认证等服务 [4] - 合作将以OUM及其战略合作伙伴网络为基础,共同推进联合数字教育项目的落地,并构建思想领导力合作 [4]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合作标志着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AI+开放教育'合作范式,未来可灵活适配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合作 [6] - 公司希望将数字教育理念、技术工具和运营模式开放给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育机构 [6] - 合作被视为推动数字教育、AI融合及创新学习解决方案的重要一步,旨在塑造未来开放大学的创新发展形态 [4][6] - 公司作为中国"教育出海"的代表性企业,教育业务已覆盖190多个国家 [6]
通讯|用代码编织未来——探访黎巴嫩“全女生编程”项目
新华社· 2025-10-25 17:12
项目背景与创立 - 项目由黎巴嫩青年阿娅·穆阿利姆和马娅·穆萨于2017年在贝鲁特美国大学共同创立 [1] - 创立背景是全球STEM毕业生中女性仅占35%,黎巴嫩及阿拉伯地区女性在STEM领域的参与度更低 [1] - 项目完全由志愿者运营,面向不同社会背景的女孩,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和难民 [1] 项目规模与影响 - 项目迄今已惠及9个国家、2500多名女孩 [1] - 项目影响力正逐步向整个阿拉伯地区辐射 [1] - 项目在2025年9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度女童和妇女教育奖 [2] 项目内容与目标 - 项目为女孩提供免费编程、科技与领导力培训 [1] - 项目目标是让更多女孩在科技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用技术改变社区和未来 [2] - 数字教育被视为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数字化工具能帮助女孩获得教育、创业机会并建立自信与独立 [2] 项目成效与参与者反馈 - 项目帮助参与者发现兴趣、学会表达自己并建立自信 [1] - 项目为参与者打开科技与领导力大门,帮助她们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专家建立联系 [2] - 项目不仅教授编程,还帮助学员融入大学生活,提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2] - 项目鼓励学员结业后担任导师,形成良性循环 [2]
构建数字教育体系,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齐鲁晚报网· 2025-10-24 13:31
核心观点 - 青岛市发布《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通过构建“双线贯通、双轮驱动、两项保障”的数字教育体系,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开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1][8] 集成化体系建设 - 实现国家、省、市教育平台全面融通,教育管理、资源、服务“一网统管” [2] - 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全面汇聚教学与管理数据,打造100个“层次性、多样化”数据应用场景 [2] - 建立数字资源融通和评价审核机制,打造“青快学”等优质资源品牌,支撑“五育”融合与个性化需求 [2] 智能化应用布局 - 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应用,推出“智能问数”、“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智能应用 [3] - 研制人工智能创新课堂标准,推出300个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智能教学案例 [3] - 优化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全市中小学高质量开齐人工智能课程 [3] 数字化应用场景 - 赋能教学变革,评选600节数字技术融合优质课,遴选300节数字化融合优秀课例,新增3000项在线数字资源 [4] - 推动数字技术与体育、美育、德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拓展网络育人空间 [4] - 实现数据驱动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教师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等精准评价,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4] - 推动入学报名、招生录取、学籍管理等“一网通办”,实现校园安全、财务、校舍、后勤管理等业务智慧化升级 [4] 数字化人才培养 - 实施“151”数字化人才培养工程,新增培育300名数字化领航校长、200名首席信息官、20个数字化领航工作室,培育3-5名全国教育数字化专家 [5] - 构建数字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创建人工智能学生素养培育体系,承办2026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5] 基础环境保障 - 提升网络环境,推动学校10G接入和无线网全覆盖,建设不低于1000间智慧同步课堂 [7] - 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80%的学校形成智慧校园应用场景 [7] - 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实施数据安全治理,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7] 政策机制保障 - 完善数字教育研究院、教育大数据中心和领航工作室运行机制,推出数据与智能应用案例 [8] - 健全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激励引导机制,定期开展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优质课、教育课题评选 [8]
浙港澳中小学校数字教育联盟在杭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22:20
联盟成立与成员规模 - 浙港澳中小学校数字教育联盟于10月15日在浙江杭州正式启动 [1] - 香港协和小学 澳门东南学校 杭州外国语学校等三地106所学校成为联盟首批成员 [1] 现有合作基础 - 浙江省中小学已与港澳学校建立390对姊妹学校关系 [2] - 合作形式包括暑期学校项目 浙港青年话亚运 师生互访 学术研讨及在线课堂等 [2] 未来合作方向与目标 - 未来将以姊妹学校为基础 深化数字校园建设 智慧课堂构建 在线课程共享及虚拟实验实训等方面的对接 [2] - 联盟致力于建立常态化 制度化的数字教育交流机制 共同探索人工智能 大数据 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 联盟旨在系统提升师生的学习能力 创新素养与协作精神 培育兼具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与数字胜任力的未来公民 [2] - 香港教育界代表希望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有效路径 提升教学效能 激发学生创造力 并建立跨区域教研协作机制 [3] - 澳门教育界代表愿携手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 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3]
2025年中国数字教育行业政策、产业链、发展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中国巨大的学生和在职人员数量为数字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14 08:57
数字教育行业定义与特征 - 数字教育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系统性变革,实现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学习场景的全面数字化升级 [1][2] - 其核心是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开放、灵活、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2] - 从技术层面看,数字教育具有数字化、集成性、超文本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 [4] - 从教育层面看,数字教育体现为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终身性 [4] 数字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数字教育用户规模为3.55亿人,较2023年增加0.06亿人,预计2025年用户规模将达到3.68亿人 [1][5] - 2024年中国数字教育市场规模为4685亿元,较2023年增加55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280亿元 [1][5] -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学生和在职人员数量巨大,为数字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1][5] -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数字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5] 数字教育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创作、版权管理、核心技术提供商(算力平台、AI芯片、数据服务) [5] - 产业链中游为数字教育服务平台与服务集成服务商 [5] - 产业链下游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进行销售,终端客户包括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大学、政府单位、学生与家长等 [5] 数字教育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头部企业主导、细分领域竞争多元化以及跨界竞争加剧等特点 [9] - 主要企业包括高途教育、猿辅导、作业帮、VIPKID、51Talk、粉笔科技、编程猫、火花思维、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 [2][9] -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数字教育公司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489家)、北京(478家)、上海(159家)等地 [9] 数字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在科技进步、社会转型和教育变迁相互作用下,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驱动,以满足职业提升和素质养成的终身学习需求为核心 [9] - 未来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走向更加个性化、公平化和高效化的新阶段 [9] - 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1][5]
山东出版(601019):具备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 创新业务有看点
新浪财经· 2025-10-09 22:34
行业概况与投资逻辑 - 出版子板块具有高分红属性,在传媒板块中稳定性突出 [1] - 行业为牌照行业,龙头公司毛利率整体在30%-40%之间,净利率为10%左右,ROE普遍在8%以上 [1] - 行业竞争格局清晰,各省基本有1家或以上兼具出版、发行功能的出版集团,教材教辅出版发行为普遍主营业务 [1] - 2023年股价变化源于ChatGPT引发的估值重估逻辑,出版公司的系统性、规整性内容版权被视为AI数据语料库的重要来源 [1] - 2024年市场偏好高分红板块,出版板块主要龙头的股息率在传媒板块中相对较高 [1] 公司核心优势与业务 - 公司是出版板块最大的六家龙头之一,具备独特的儒家文化、兵家文化、泰山文化等文化资源禀赋 [2] - 公司深耕文化“两创”工程,推出《儒典》《齐鲁文库》等大型重点文化工程项目,系统梳理齐鲁文化 [2] - 公司实施“育名编、聚名家、出名作、创名社”的“四名”工程,建设“鲁版品牌”,并通过“走出去”工程提升国际传播力 [2] - 出版主业打造鲁版图书品牌矩阵,教育出版构建“研发-出版-发行-服务”全产业链条 [2] - 公司充分发挥书店集团发行主渠道作用,打造特色阅读品牌,并定制化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研学产品 [2] 科技赋能与未来发展 - 公司融合出版社和书店集团新媒体营销力量,打造新媒体营销矩阵 [3] - 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出版”新模式,有序推进出版产业大脑项目优化 [3] - 公司延伸产业布局,推动数字教育平台建设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74亿元、17.81亿元、18.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倍、9倍、9倍 [3]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澳门专区正式上线
新华网· 2025-09-29 19:42
平台上线与功能拓展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澳门专区正式上线,面向澳门师生进行定制化开发,设置“两专栏三服务”五个板块 [1] - 平台启动澳门试点,并同步上线国家平台教师中心和数字鲁班工坊,发布国家平台APP鸿蒙版 [1] - 平台通过优选国家平台资源、汇聚广东平台资源及人民教育出版社面向澳门的资源等方式持续更新,并将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开发STEM课程包等精品课程,实现资源流通共享 [1] 数字教育发展战略 - 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对教育方法和能力提出新要求,需加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与制度保障,推动教育数字化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2] - 战略坚持集成创新以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并坚持应用导向,依托国家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以服务终身学习 [2] - 目标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增强数字教育国际合作能力,使数字教育、智能教育成为中国品牌和中国名片 [2]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数字教育已实现扩容升级,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2] -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实现“全网好课、尽在掌中” [2]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面深化应用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5:45
行业战略方向 - 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正在重构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对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提出新要求[1] - 需加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与制度保障,推动教育数字化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1] - 需坚持集成创新,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1] 平台应用与发展 - 坚持应用导向,依托国家平台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服务终身学习[1] - 需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增强数字教育国际合作能力[1] - 目标是使数字教育、智能教育成为中国品牌和中国名片[1]
诗琳通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奠基25周年暨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在泰国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8 11:11
人民网清莱9月27日电(记者简承渊)当地时间26日,诗琳通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奠基25周年暨皇太 后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在泰国北部清莱府皇太后大学举行。清莱府政府官员、皇太后大学师生 代表、厦门大学校领导及中泰各界嘉宾逾200人出席相关活动。 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表示,诗琳通公主在 25 年前播下的文化种子,以及 20 年前两校共同孕育的孔 子学院,如今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孔子学院成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标杆,构建起"孔子学院— 汉学院—诗琳通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育人大平台,培养出一大批精通中文、理解 文化、传递友谊的青年才俊,成为中泰文明互鉴中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对于未来合作展望,张校长希 望在共筑文明互鉴之桥,扩大青年双向交流;共筑数字教育之桥,构建智慧学习生态;共筑创新发展之 桥,拓展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前沿领域加强合作。继续以教育厚植信任,以青年汇聚力量,以创新激 发可能,共同助力泰友谊之桥历久弥坚,推动世界文明之花灿烂绽放。 皇太后大学校长玛其玛·纳拉迪实致辞。人民网记者 简承渊摄 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授予泰国皇太后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牌匾,并捐赠教育资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12
教育体系建设进展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2]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升至60.8% [3]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包含中职学校9302所、高职1562所、职业本科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 [5]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 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2] - "十四五"期间推动优质均衡,截至2024年底已有246个区县实现优质均衡 [2] - 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及享受政府补助学校就读比例超过97%,较"十三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 [2] 县中振兴与公平教育 - 实施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系列举措,健全县中发展长效机制 [3] - 通过优质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计划及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123.5万人 [3] 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4] - 高校获得超过75%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以及超过50%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4] - 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中心对接成果4800多项,近180项落地转化 [4]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 - 职业教育供给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5] - 专业设置涵盖19个大类、97个专业类、1434个专业、12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 [5] - 五年新增专业点1.2万个,年均调整达10%,其中50%为工程、技术类专业 [5] 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 -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优化建设评价方式并强化多元投入保障 [6] - 推进工程硕博士评价改革,允许以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学位 [6]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7亿多学习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