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

搜索文档
海南学魁榜教育引领智能教育新风尚,学魁平板成为学习利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4 09:42
行业背景 - 智能学习硬件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主要受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和教育智能化浪潮推动 [1] - 数字技术日益成熟使智能助学工具在教育领域影响力日益凸显 [8]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教研团队由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学霸组成 具备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考场实战经验 [2] - 学霸团队刚脱离学生身份不久 对学生学习困惑有深刻理解 能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教学内容 [2] - 创新推出"人工+智能"双师伴学模式 解决行业"重销售 轻服务"痛点 [5] 核心产品学魁平板 - 内置超过7000节学习视频 全面覆盖初高中全学科知识章节 细分为专题课 技巧课等多种类型 [4] - 内容根据教材变化及时更新迭代 确保学习资料最新最准确 [4] - 采用定制化学习系统 集成绿色护眼模式 错题本打印 题库测评等实用功能 [7] 商业模式创新 - 独特"顶尖学霸团队+智能硬件+全方位伴学服务"模式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1] - 购买平板后提供VIP专属伴学服务 包括学情规划 试卷分析 个性化提分计划等 [5] - 助教老师按学业节点提供干货资料 清北老师视频讲解支持二次学习 [5] 社会价值 - 将清北优质教学经验传播至更广泛地区 打破教育地域性壁垒 [8] - 为偏远地区孩子提供高质量学习资源 有效缩小教育公平性差距 [8]
规模化落地校园的AI大模型“天立启鸣AI学伴”在京发布
环球网资讯· 2025-07-01 16:43
产品发布 - 天立国际集团发布"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 这是首个在校园教学中实现规模化应用的AI大模型 [1][3] - 该产品已在全国107所学校25万师生中应用 [3] - 产品以教研体系为根基 生成式AI技术为引擎 构建"教、学、管、评、测、练"全场景智慧生态 [9] 技术特点 - 采用"4A训练法"显著提升学习效率 实现"一生一案"个性化训练 [9] - 在语文教学中以可视化光影解析诗词意象 在数学课堂用三维建模展示立体几何 英语学习采用游戏化设计 [11] - 计划于今年9月试点"会共情的AI教师" [9] 行业合作 - 与人大附中经开校区等8所先锋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3] - 未来将联合百校千企共建教育数字共同体 [9] -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表示愿意加强合作 联合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研究 [11] 行业影响 - 产品让因材施教从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13] - 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系统性变革与创新方面作用日益重要 [11] - 该产品被认为是"科技向善"的生动体现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留师生情感互动空间 [9]
豆神教育信披违规案落地:隐瞒5起诉讼收560万元罚单 ,董事长窦昕领罚110万
深圳商报· 2025-07-01 09:21
豆神教育行政处罚事件 - 公司因未按规定披露5起诉讼仲裁案件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被处以230万元罚款 [1][2][3] - 未披露案件包括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期间发生的察布查尔锡伯案、张莹案、德峰广告案、张家口案、寓乐湾案 [2] - 公司时任董事长窦昕等多名高管被认定未勤勉尽责,拟被处以55万至110万元不等罚款 [3][4]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下降0.6%,归母净利润3737万元同比上升68% [5] - 扣非归母净利润3385万元同比上升86.1%,经营现金流净额-8856万元同比改善12% [5] - 截至一季度末总资产23.0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归母净资产16.81亿元增长3.6% [5]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涵盖艺术类学习服务、直播电商、文旅游研学、智慧教育服务和人工智能教育业务 [4]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4] - 承诺强化内部治理规范性和信息披露质量,已对违法行为进行主动更正 [3][4]
北京中小学将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多家上市公司躬身入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08:47
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已有盛通股份(002599)、科大讯飞(002230)、豆神教育(300010)等多家上 市公司参与布局。 其中,盛通股份作为国内科技教育行业头部企业,已构建了完备的"产品+内容+平台"的青少年科技教 育体系和全产业链生态,可为3—18岁的青少年提供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科学实验、人工智能等科 学教育课程。同时,盛通股份研发并搭建青少年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及平台,提供多样化且充足的内容, 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近日,《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正式发布,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 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 这份文件不仅设定了各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还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测试、项目汇报、 作品展示、主题辩论等,旨在深度考察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文件还 提出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教联体"。 与此同时,不同学段的侧重点不同。小学阶段重在通过体验式课程,初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特 点,感知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深远影响。初 ...
讲得了课、押得中题、学习规划还能量身定制,真卷到点子上的只有它
机器之心· 2025-06-24 22:07
核心观点 - 讯飞AI学习机通过"模型+教育体系"组合拳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其核心竞争力来自20年教育信息化积累[2][55][66] - 讯飞星火X1大模型在高考测试中表现优异,语文作文53分、英语作文19.5分均获国产AI第一[7][8] - AI学习机三大功能升级:精准学系统实现"测-学-练"闭环、苏格拉底式答疑辅导、个性化互动课[16][23][31] 产品技术 讯飞星火X1大模型 - 当前唯一全国产算力训练的深度推理大模型,70B参数轻量化设计对标OpenAI o1和DeepSeek R1[9] - 采用思维链拆解技术,通过"教导主任-教师-学生"多智能体流程实现自适应教学[38][40] - 整合全国1000万道题目资源,能识别高频考点如2025年数学卷概率与数列题命中率提升60%[64][65] AI学习机功能 - 精准学系统通过5-15题诊断知识漏洞,如七年级方程题可追溯至小学等式基础薄弱点[17] - 答疑辅导采用启发式提问,支持小学数学/初中语文数学等学科,错误率识别精度达98%[24][27][28] - 互动课实现真实个性化,如绘本伴读支持3-8岁儿童实时问答,新课标课程匹配教学大纲[32][33] 市场应用 - 已进入合肥七中、人大附中等学校,教师使用率达46.3%,课堂互动效率提升42%[11][12] - 学习机"精准学"模块匹配今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数学真题122分,相似度最高达98%[12] - 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服务5万所学校1.3亿师生,83个区域落地因材施教项目[63] 行业地位 - 教育赛道中少数具备基座模型能力的厂商,多数竞品存在三角形识别错误等基础缺陷[57][58] - 与华为合作突破国产算力瓶颈,建立覆盖"听-说-读-写-测-评-讲"的全流程学情体系[44][67] - 拥有全国最大教育数据库,包含各地区答题记录、教材版本等核心教学数据[63][64]
呼吁共同推动数字教育发展,瑞典专家关注中国“智慧教育”蓝图 | 世界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10:58
网络文明与数字教育发展 - 技术的最高使命不仅是提升效率,更是加强连接、促进共鸣 [1][3][5] - 教育应成为连接人类、塑造未来的桥梁,培养具备21世纪核心素养的全球公民 [3] - 学生正从网络世界的参与者转变为塑造者 [3] 全球互联网与AI教育市场数据 -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互联网用户达55.7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9% [3] - 58%的OECD学生每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3] - 人工智能教育市场预计将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至2027年 [3] 学校教育转型升级 - 学校教育亟需应对技术跃迁带来的文化、伦理与教育理念碰撞 [3] - 合肥安生学校通过创新、全球视野和文化根源培养面向未来的学习者 [3] - 数字鸿沟问题应从技术获取差异转向理性使用技术能力的探讨 [3]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角色 - AI应作为"为智慧加成"的工具,而非替代思考的手段 [4] - 学生需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反思学习本质及目的 [4][5] 跨文化交流项目成果 - TalkPal项目促进学生与英国等国家同龄人实时互动,增强全球理解与尊重 [5] - 技术搭建了促进理解与尊重的桥梁,体现网络文明价值 [5] 智慧教育发展蓝图 - 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蓝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目标一致 [5] - 技术使命强调连接与共鸣,而非单纯效率提升 [5]
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
快讯· 2025-06-10 11:20
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 智通财经6月10日电,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6月10日在安徽合肥开幕,大会上举行了2025年全民数字 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仪式。本次提升月主题为"数智赋能 全民共享",以助力提高我国人口整体素 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 才为主攻方向,举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应用,促进数字 成果普惠共享,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
复旦阿里强强联手,人工智能教育开启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6-04 20:18
阿里云与复旦大学AI教育合作 - 阿里云与复旦大学签署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合作协议,全面支持"AI大课2.0"项目,涵盖算力资源、实验工具及课程共同开发[1] - 合作基于双方2023年全面战略协议基础,此前已共同打造CFFF智算平台,服务5200名师生并支撑550余项课题研究[3] - 复旦大学2024年启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包含110余门课程的AI-BEST体系,阿里云通过"云工开物"计划提供算力支持[3] 合作成果与进展 - CFFF智算平台已推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百余项科研成果落地,并产出多篇CNS级别论文[3] - 2025年双方启动大模型认证合作,首批复旦学生通过阿里云ACA认证培训,覆盖文科院系如中文系、新闻学院等[7] 未来合作方向 - 阿里云将持续提供算力资源与开源模型支持,通过课程共建、人才认证、赛事活动等途径完善复旦AI教育体系[10] - 合作目标为构建全新AI教育教学范式,延伸AI在人才教育中的触角[3][10]
培养AI技能“童子功”,中小学要这样做
科技日报· 2025-06-04 04:41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旨在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 [1] - 人工智能被定位为战略性技术,基础教育阶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是顺应全球科技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举措 [1] - 教育部2024年11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2025年4月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路径 [2] 教育体系设计与实施挑战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采用分层递进模式:小学培养兴趣与基础认知,初中强化技术原理与应用,高中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 [3] - 当前存在课程断层问题,表现为"小学玩积木、中学低年级编程序、高年级无衔接",且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迭代 [3] - 师资短缺是核心瓶颈,教师难以跟上技术更新速度,前沿问题探讨深度不足 [3] - 专家建议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动态调整人工智能内容比重,学前教育增设"人工智能和生活礼仪",义务教育加入"人工智能与智能社会"模块,高中通过选修课衔接高校课程 [4] 企业参与与资源整合 - 社会企业可通过健全融合机制、共享优质资源、优化产品服务和开放实践基地支持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6] - 企业角色定位为解决方案提供者,需构建体系化、高质量、易普及的课程体系,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分层设计教学内容 [7] - 课程设计需融合前沿技术工具,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并通过"智能双师"模式降低硬件门槛,促进教育公平 [7] - 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通过家校社资源整合,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圈,开展特色活动发掘创新潜质学生 [5] 教育理念与风险防范 - 需避免数字化应用误区,如机械应试、人工智能拔苗助长或增加学习负担,应坚守立德树人本质 [8] - 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立使用生成式AI开放式内容功能,教师不得以AI替代教学主体 [8] - 专家提出"认知外包"风险警示,基础教育阶段需加强深度教学,防止认知惰性和信息茧房 [9] - 教育改革需聚焦课程生态重构、教学组织创新(教师主导+AI辅助)、评价体系转型三大方向 [8]
给每个孩子一面“智能镜子”,让其照见未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07:14
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 - 人工智能以空前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态,体现在AI学伴、智慧操场等个性化教育解决方案的普及[1] -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推动AI与中小学教育深度融合[1] -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被视为教育理念、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全方位革新,是时代赋予的使命[1] 教育行业的共识与挑战 - 人工智能让更加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成为可能,但需解决技术如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教师能力、构建适应AI时代的教育评价体系等问题[2] - 需警惕"重概念、轻教育规律"和"重技术、轻科学素养"的倾向,避免过早引入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3][4] 个性化教育实践 - 人工智能推动教育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构建"AI+教育"融合共生的新型生态体系[5] - 科大讯飞展示五育学生评价解决方案,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实时汇聚学生成长数据,构建多层级评价报告库[5] - AI学情分析、考情分析、教情分析使教学更精准,如"CT扫描"般清晰呈现学生学习情况[6] AI赋能学科教学案例 - 天津实验中学在地理课中利用AI辅助学生设计地铁线路,并开设AI古籍修复课程[6] - 杭州外国语学校将AI应用于英语听说训练、语文思辨和作文批阅,显著提升教学实效[6] - 数智化教育从"统一的标尺"转向"个性的镜子",实现动态追踪和多元认知培养[7] 教师角色重塑 - 教师角色从知识搬运工转变为教育设计者、人机协作协调者和人性化教育守护者[8] -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教师需提升能力以避免被淘汰,教育仍需人性洞察[8] - 教育本质是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目标是培养会提问而非只会答题的学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