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苏轼”进课堂!深聊会:AI时代,需要怎样的教育?
南方都市报· 2025-11-04 21:41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潜力 - 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AI正式拉开大模型时代序幕,2024年1月下旬Deepseek大模型的发布惊艳全世界[4] - AI正从教育边缘辅助走向核心环节,在解放教师生产力、个性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4] - 具体应用包括:数字人“苏轼”讲解诗词、“笛卡尔”教授数学、“安培”阐述物理原理、“小红军”讲述长征历史,实现沉浸式教学[5] - 通过智能分析系统,AI能指出学生知识点错误并引申同类型更深层次题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式学习[7] - 数据显示,AI教学辅助工具对学生分数提升确有帮助,并能引发学生更深思考[9] - AI在高校应用普遍,涵盖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等多个环节[11] AI对教育体系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 AI应用伴随师资、课程和资源方面存在的短板,以及技术应用与教育本质错位、数据安全和学术诚信风险等隐患[4] - AI要求学生具备更强思辨力、判断力,也对教师知识储备和学科逻辑提出更高要求[7] - 小学生使用AI多以提问为主,存在AI回答准确性隐患,但能从小锻炼批判性思维[7] - 高校教师需具备判断学生使用AI程度和创造性的能力,部分教师担忧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11][12] - 当前存在将AI“神化”、“妖化”,或异化为强化应试“刷题工具”的认识误区[10] 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方向与政策建议 - 教育根本逻辑未变,即为人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需强化人与自然接触的“自然力”、人与社会交往的“社会力”、人与自身相处的“情感力”[9][10] - 必须推进教育理念、治理方式、教学方式和教育评价四大变革,实现AI与教育双向奔赴[10] - 建议市级层面建立人工智能教育数据基座,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开发更适配精准的教育大模型,全市推进开放共享,避免新数据鸿沟和教育不公平[10] - 建议政府搭建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学校对口人才培养,在资金、税收等方面支持高校与AI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13] - 建议设立中小学人工智能专项经费,统筹推动智能化学习终端普及,提供清晰政策指引避免智能系统重复建设和不兼容问题[13] - 推动“每周半天计划”,打破学校物理边界,将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变为学习场所,并建设“教育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对接学校需求与科技企业解决方案[12] AI时代人才需求与产教融合 - AI时代人才应具备三大核心素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工作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人格[12] -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毕业生需要一到两年才能真正融入工作[12] - 呼吁教育、产业、企业协作,在学校阶段与产业深度互动,缩短人才职业培养时间,降低企业成本[12] -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AI素养普遍培训,加大对高校与AI产业结合的课题支持和政策扶持[11][12]
国泰海通:上海教育释放利好 教育板块迎新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20:45
文章核心观点 - 国泰海通研报认为《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上海教育行业注入新动能并释放政策利好 [1] - 教育板块有望在个性化教育、职业培训和智能教育等领域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1] 政策影响 - 方案推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1] 行业投资机会 - 个性化教育领域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1] - 职业培训领域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1] - 智能教育领域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1]
国泰海通|批零社服:上海教育释放利好,教育板块迎新机遇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上海教育行业注入新动能 推动教育资源优化 教育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释放政策利好 [1] - 教育板块有望在个性化教育 职业培训和智能教育等领域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1] 普通高中发展方案 - 方案于2025年10月2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告 围绕普通高中整体扩优提质主线提出举措 [2] - 举措涵盖资源配置 育人改革 队伍建设和数智赋能等多个方面 [2] 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 - 着力提升资源供给能力 加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 高标准推进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作 [2] - 深化多元协同发展 通过校际合作与结对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助力薄弱高中建设 [2] - 推动职普融合 完善课程 师资及资源共享机制并开展综合高中试点 [2] - 深化与高校 科研院所 高新技术企业等协同育人 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高中教育生态 [2] 数智技术赋能高中发展 - 以数字化转型驱动高中教育提质增效 推动数智教学系统及智能助手在各学科常态应用 [3] - 夯实智慧教育基础 加大校园智能终端设备配备 整合资源建设数字化精品课程库 完善"空中课堂"运行机制 [3] - 完善数据驱动治理体系 汇聚教学 学生发展 教师成长等全维度数据 支撑精准管理与决策 [3] - 推进数字化转型实验区 实验校建设 将智能技术应用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 提高学生数字思维 [3] 高校育人方式改革 - 构建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教育"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促进知识 体验与个人成长融合 [3] - 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同时 融入科技 工程 人工智能等前沿内容 常态化实施走班教学 [3] - 提升校长和教师队伍育人能力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3] - 吸纳家长 社区代表参与学校发展规划与决策 增强办学透明度与社会参与度 [3]
智能设备重塑“教”与“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3 06:59
教育行业智能化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为教育领域带来新场景,2025年1月国家层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3] - 科技企业和教育品牌纷纷研发互动白板、点阵笔、AI听说答题器、智能批阅机、AI学习机等智能教育设备,这些设备正深度融入校园课堂与家庭教与学的核心环节 [3] 科大讯飞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 公司联合科普中国研发科普大模型,并应用虚拟人技术推出讯飞星火智慧黑板"奇思妙问课堂",让历史名人和科学家以虚拟人形式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 [3] - "AI听说课堂"软件支持单词闯关游戏、实时生成练习题等功能,并能统计高频错词,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活跃度 [4] - 公司推出的AI听说答题器能精准收音,配套软件可对照中考口语评分标准自动打分并生成个人报告 [5] - 星火智能批阅机能基本替代手工阅卷,完成从选择题到简答题的多学科批改,数据显示其能让教师重复批改时间减少80%,专注教研与针对性辅导的时间增加一倍 [5][6] - 公司智慧教育产品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开发了覆盖学校教学、教师发展、智慧考试、校园管理、自主学习等全场景的教育产品与服务,相关产品已在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落地,服务5万余所学校的1.3亿师生,并进入日本、新加坡、泰国等海外市场 [6] 个性化学习设备发展 - 新一代AI学习机具备拟人化交互能力,例如通过摄像头检测坐姿、以启发方式引导纠错、结合形象语言讲解题目,实现AI"诊—学—练"全流程辅助 [8] - 小猿AI学习机T4融合企业自研猿力大模型与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训练数据涵盖海量教学视频、题库及学科名师的思考框架、讲题逻辑等 [9][10] - 产品注重情感交互,通过虚拟IP"小猿"建立情感链接,具备20多种动态图案和表情实现智能情感交互,并以"提高效率,让孩子用完即走"为原则,反对过度游戏化 [10] 智能设备应用成效 - 智能设备能提升学生课堂兴趣和练习专注度,同时方便教师实时了解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 [5] - 智能批阅机能够统计各题目得分率、高频错误知识点等信息,形成可视化报告,助力教师从批改者转型为教学研究者 [6] -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使用学练机后能自主观看解析视频、订正错题并完成AI推送的拓展题 [11] - 家长可通过绑定学练机账号及时追踪学情,在得当使用下,智能设备可成为学生自主批改作业、观看视频课、制定计划表的有效工具 [12]
方直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69.36%,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7 07:08
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3056.93万元,同比下降28.03% [1] - 归母净利润300.76万元,同比下降69.36%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705.69万元,同比下降43.63%,归母净利润-353.79万元,同比下降7626.53% [1] - 毛利率82.05%,同比下降3.91个百分点,净利率9.86%,同比下降57.33% [1] - 三费占营收比45.47%,同比上升13.36% [1] - 每股收益0.01元,同比下降75%,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5元,同比下降55.34% [1] - 扣非净利润67.3万元,同比下降90% [1] - 货币资金9816.62万元,同比下降39.57% [1] - 应收账款1313.18万元,同比下降18.38%,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75.58% [1] 现金流与资本结构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55.34%,主要因销售商品收款及其他经营活动收款减少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1123.93%,主要因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结算周期差异 [3]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上升50.04%,主要因上年同期股份回购 [3] - 现金资产状况非常健康 [4] - 有息负债数据未披露 [1] 盈利能力与投资回报 - 公司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去年为1.87%,历史中位数为3.01%,投资回报表现一般 [3] - 去年净利率18.8%,显示产品或服务附加值较高 [3] - 历史最差年份2018年ROIC仅0.27% [3]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及营销驱动 [5] - 正构建AI全场景解决方案,深化产教融合生态,与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公共实训中心 [6] - 计划推出专为儿童设计的AI消费电子产品,2025年完成开发并建立销售体系,产品涵盖情绪抚慰、英语对话、学习娱乐等功能 [6] - 致力于打造“硬件+内容+服务”生态体系,拓展家庭教育场景 [6] 收入变动原因 - 营业收入下降28.03%主要受市场变化及业务结构影响 [3] - 所得税费用下降51.72%因公司利润减少 [3]
智能机器人助力家庭教育,
快讯· 2025-07-28 08:05
智能机器人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 陪伴机器人具备讲故事、唱儿歌功能,同时帮助家长关注孩子安全 [1] - 兴趣培养机器人通过下棋、编程等活动激发孩子兴趣 [1] - 智慧助教机器人可批改作业、生成学习方案,提升学习效率 [1] 智能机器人进入教育场景 - 智能批阅机器人和AI助教在课堂上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1] - 各类机器人正逐步渗透家庭和学校,构建智能教育生态 [1]
海南学魁榜教育引领智能教育新风尚,学魁平板成为学习利器
行业背景 - 智能学习硬件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主要受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和教育智能化浪潮推动 [1] - 数字技术日益成熟使智能助学工具在教育领域影响力日益凸显 [8]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教研团队由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学霸组成 具备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考场实战经验 [2] - 学霸团队刚脱离学生身份不久 对学生学习困惑有深刻理解 能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教学内容 [2] - 创新推出"人工+智能"双师伴学模式 解决行业"重销售 轻服务"痛点 [5] 核心产品学魁平板 - 内置超过7000节学习视频 全面覆盖初高中全学科知识章节 细分为专题课 技巧课等多种类型 [4] - 内容根据教材变化及时更新迭代 确保学习资料最新最准确 [4] - 采用定制化学习系统 集成绿色护眼模式 错题本打印 题库测评等实用功能 [7] 商业模式创新 - 独特"顶尖学霸团队+智能硬件+全方位伴学服务"模式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1] - 购买平板后提供VIP专属伴学服务 包括学情规划 试卷分析 个性化提分计划等 [5] - 助教老师按学业节点提供干货资料 清北老师视频讲解支持二次学习 [5] 社会价值 - 将清北优质教学经验传播至更广泛地区 打破教育地域性壁垒 [8] - 为偏远地区孩子提供高质量学习资源 有效缩小教育公平性差距 [8]
学而思发布新品学习机:以“好AI+好内容”重构智能学习生态
证券日报网· 2025-05-07 21:48
新品发布 - 公司推出P、S、T三大系列学习机,以"好AI+好内容"重塑学习体验 [1] - P系列定位"孩子的第一台学习机",覆盖启蒙到高三全学段,提供同步到提升全套学习资源并集成经典练习模块 [3] - S系列融入培优体系课,设置十二级数学能力培养体系,AI工具增至55种并搭载"金牌领学"功能 [3] - T系列作为旗舰产品,T4系列搭载小思智慧岛Pro集成更多AI能力,功能全面升级 [3] 技术优势 - 依托自研九章大模型与DeepSeek形成双核大模型,实现智能学习系统全面升级 [1] - 创新打造"小思 AI 1对1"智能交互功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 [1] - 学习机已新增400万分钟精品课程、85万套真题,紧扣新课标要求打造"真"课程体系 [1] 行业洞察 - 教育领域存在"高品质、大规模、个性化"难以兼顾的"不可能三角"困境 [3] - 智能学习通过技术手段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限制,让每个孩子拥有专属AI 1对1老师 [3] - 公司以立体化产品布局引领智能教育硬件进入"主动学习赋能"新时代 [3]
信“心”心理问答|一位焦虑母亲的求救信:当"经验"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围墙
经济观察报· 2025-05-02 08:41
教育行业变革趋势 - 2025年中小学教材年均更新率达32.7%,涉及知识体系重构和跨学科整合等深度变革 [2] - 教育目标从"知识容器"转向"思维熔炉",新中考中"真实问题解决"题型占比达40% [2][3] - 传统教育方法如题海战术和背诵默写与新教育理念脱节,跨学科项目设计和情境建模成为新趋势 [1][2] 家长与教育变革的冲突 - 家长的教育经验可能成为过时的密码,尤其在智能教育时代,传统解题方法和作文模板已不适用 [1] - 认知偏差导致二次伤害,如家长要求按"段落中心句"模式整理知识点,而孩子尝试使用思维导图 [2] - 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孩子的新学习方式存在代沟,如编程软件和AI错题本的应用 [1][3] 新型教育方法与建议 - 每周设置1小时"学习方式探索日",与孩子共同使用AI分析错题,引导探究式学习 [4] - 每周举行15分钟"知识博览会",让孩子用短视频或思维导图展示学习成果,重建成就感联结 [5] - 开展"家庭圆桌派"讨论未来职业需求,借助AI生成未来工作场景,强调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5] - 建立"成长能量账户",鼓励孩子和家长共同记录学习成果,强化集体进化叙事 [5] 教育理念的重新定位 - 家长的价值在于搭建认知脚手架,而非成为行走的题库 [3] - 教育应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而非焦虑与压力的代际传递 [3] - 允许家长在教育变革中暂时"不称职",自我更新的勇气和反思智慧是最重要的教育品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