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救助
icon
搜索文档
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培训班举办
辽宁日报· 2025-11-08 09:59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社会保障体系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民政部门 必须强化为民爱民理念,准确认定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的收入和财产以及支出情况,精准识别社会救助对 象,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培训内容紧扣 工作实际需求,紧紧围绕社会救助高质量规范落实、改革创新举措、信息化建设等内容作专题辅导。沈 阳市、丹东市分别就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开展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作了经验交流。 近日,省民政厅在沈阳举办2025年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培训班,旨在进一步 提升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核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促进社会救助政策高质量规范落实,为困难 群众提供更便民、高效、优质的社会救助服务。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立足更好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的功能作用,围绕迭代升级 社会救助体系这一主线,推动社会救助扩容提质增效,更好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
甘肃五年民生清单里的“温暖底色”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15:48
甘肃五年民生清单里的"温暖底色" 中新网兰州11月5日电 (戴文昌 李亚龙)从社区食堂的一碗热粥,到独居老人床头的紧急呼叫器;从困境 儿童的"助学家访",到养老驿站的"上门护理"……"十四五"期间,甘肃一系列民生实事不仅解决了民众 急难愁盼,更让"温暖"成为甘肃这五年民生清单里最鲜明的底色。 这五年,是甘肃省民政事业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五年,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苟保平 说,五年来,甘肃完成养老服务与老年人权益保障"双立法",建成养老机构和设施8620家,床位11.1万 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从45%提升至62.5%,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委、省政府连续5年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为民办实事,投入15.5亿元建成520个乡 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还建成1072个老年助餐点、完成5.3万户特殊困难 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十四五"任务。 民生服务的"温暖"不仅体现在基本保障上,更延伸到专项社会服务多个领域。苟保平说,今年5月10 日,该省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县级婚姻家庭辅导室覆盖率100%;殡葬服务设施投入超8亿元;35 万余条地名信息 ...
“十四五”以来,北京社会组织共发布1200余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
北京商报· 2025-10-28 18:29
社会组织核心贡献 - "十四五"以来北京社会组织实施2500多个乡村振兴、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公益项目,总计投入约11亿元[1] - 社会组织每年开展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各类活动上万场次,实施公益项目5000多个[1] - 开展就业服务活动600余场,提供就业和见习岗位9000多个,推动会员单位招聘7.1万余人[1] 社会组织发展质量 - 引领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发布1200余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1000余篇发展报告和建言资政成果[1] -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登记注册市级社会组织4454家,其中社会团体2105家、社会服务机构1507家、基金会842家[1] - 3A级(含)以上社会组织1580家,占比超过市级社会组织总量的35%,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无不良信用记录的社会组织占比超过90%[1]
烟台公益慈善城市起势成势,五年来创新实施慈善项目340多个
齐鲁晚报网· 2025-10-17 23:2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养老服务更加普惠可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机构发展到260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632 处,各类养老床位8.2万张,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8.2%、36%、30.2%,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 率达到100%。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09张、完成率197%,为8333名老人提供居家上 门服务26.6万次,服务时长突破30万小时。创新开展安心居家、爱心助浴、顺心助餐等"五心"服务,累 计安装智能监测设备9854户,开展助浴服务3.7万人次,日均提供老年助餐服务2万多人次,提供"暖心 过冬"床位1397张,实施助医服务614人次。完成市老年中心三期工程建设并正式运营,建成集医养康服 务于一体的二级老年康复医院。创新开展"舒心短托""舒心周享"活动,实施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 贴、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目前,全市领取消费券3.64万张,核销使用2.49万 张,均居全省前列。 殡葬服务更加优质均等。全面实施遗体本地接运、火化、经济型骨灰盒等5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 每年为群众节省费用7600余万元;积极推行"身后事一次办",实现11个事项免 ...
我省调整2025年低保等困难群众保障标准
辽宁日报· 2025-09-20 09:00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陆续出台加强临时救助、开展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优化救助申请受理等文件,政策制度不断完善; 创新强化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可以查证的信息无需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上线运行"辽事通"APP社会救助自助申请功能,服务保障更加便民惠民; 坚持流程规范、信息公开、过程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监督管理持续加强;推动救助需求与慈善资源对接,实施"情暖万家"等助 困、助学、助医慈善项目,积极打造"振兴有我 救助有情"社会救助基层党组织品牌,社会参与日趋深化。 下一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扎实做好调标"后半篇文章",突出社会救助扩容、提质、增效,进一步扩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持续强化困难群众 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为进一步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近日,我省各地普遍提高了低保等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到798元/月、676元/ 月,增幅2.9%、7.3%,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标准相应提高,惠及全省100余万困难群众。 调标后,我省困难群众救助水平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保 ...
从小处着眼 在实处用力 丹阳高效社会救助让温暖更可感可及
镇江日报· 2025-09-17 07:57
政策执行与标准化 - 丹阳市民政部门通过编制《基层救助工作规范文件汇编》手册,明确职责边界、简化审批环节、整合重复表格,以实现政策执行零偏差 [2] - 编制“民政保障对象申请条件及享受待遇情况速查表”,清晰罗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的认定标准、分层分类体系及办理流程,社会救助服务清单已全面推广至乡镇和行政村 [2] 数字化平台与运营效率 - 推出集智能研判、数据共享、监测预警功能于一体的“丹优助”平台,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常规救助转办、受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3] - 依托12个镇街救助工作站和204个村社服务点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救助服务2.4万人次,发放救助金额超3.6亿元 [3] 团队建设与社会协作 - 建立“岗前培训+在岗提升+专题赋能”的全链条培训机制,新增岗前必修课及专题培训,靶向提升救助队伍专业化水平 [4] - 整合6支公益组织成立“社会救助服务先锋队”,与4家企业及社会组织签订帮扶协议,通过设立基金、开发156个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构建多元救助新格局 [4]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计划深耕“丹优助”品牌,深化数据赋能、强化基层激励保障、拓展社会力量参与,以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5]
重庆晒出“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7:30
老龄化与养老服务发展 - 截至2024年底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达801万 老龄化率25.11%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2] - 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55个及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 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733个覆盖88.6%街道和35.1%乡镇[2] - 试点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 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失能老人月最高补贴分别达800元和500元[2] 社会救助与福利保障 -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70元和630元 特困供养标准达1001元 覆盖95.2万低保特困对象[3]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51.2万人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累计达5.6万人次[3] - 将城镇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 26万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服务[3] 数字化民政服务建设 - 渝悦救助通平台累计服务困难群众超1400万人次 实现全时段申办和进度透明化[3] - 渝悦养老系统纳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 提供智慧助餐服务243万人次[3] -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服务12万余对新人实现就地领证[3]
落实民生保障 传递社会温度 黑龙江鹤岗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15 05:56
民生保障政策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1] - 鹤岗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面临就业压力与老龄化挑战 加大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力度 [1] 社会救助机制 - 组建由民政助理、协理员、社工、网格员构成的"大救助"入户探访队伍 区级民政助理入户抽查率达50% 网格员每周走访困难群体 [3] - 依靠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 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纳入关注范围 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系统发出预警信息 [4] - 形成监测、预警、帮扶闭环工作机制 避免低保对象错保、漏保等问题 [4] 低保群体帮扶案例 - 煤矿下岗工人洪柏涛突发脑出血后获低保 每月领取780元低保金 享受每年240元医疗保险资助金 看病最高报销75% [3] - 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王磊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通过民政服务站对接做过接线员、洗碗工 [11] 老年人照护服务 - 低保救助从"保生存"向"全面扶"延伸 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等资源提供代帮代办、心理疏导等服务 [8] - 为失能低保老人提供每月1600余元照护 半失能老人1400余元 爱心护养院2023年开始接收此类老人 [9] - 81岁独居低保老人张玉兰享受保障金加子女赡养费 社区提供助老餐厅和送餐服务 [7] 就业帮扶措施 - 创新推出"邻里直聘窗口"服务模式 网格员走访企业建立用工需求台账 已推广到60个社区 [12] - 相关部门合力帮扶低保群体求职 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11] 城市转型发展 - 鹤岗市财政支出超80%投向民生 逐步改变"一煤独大"产业格局 发展生物医药、寒地食品等产业 [12] - 2023年累计精准保障低保家庭32952户、特困人员1166人 帮扶低保边缘家庭3550户及刚性支出困难家庭1001户 [12]
苏州市低保标准提到1208元/月
苏州日报· 2025-08-07 08:38
民生政策标准调整 -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155元/月提升至1208元/月 增幅4.6% [1] - 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1630元/月提高至1692元/月 增幅3.8% [1] - 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三档执行 全护理不低于1494元/月 半护理747元/月 全自理249元/月 [1] 特殊群体保障标准 - 社会散居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标准由3100元/月增至3120元/月 增幅0.6% [1] - 重病重残儿童生活费标准由1560元/月调至1570元/月 增幅0.6% [1] - 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补助由2015元/月提高至2060元/月 增幅2.2% [1] 政策执行原则 - 特困供养与老年人养老服务援助补贴按"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1] - 困境儿童保障采用补差发放机制 避免与社会救助政策重复享受 [1] - 其他困难对象生活救助标准按原政策同步调整 [1]
惠民政策为城市低保群体兜底(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49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民生保障政策 - 强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落实惠民政策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1] 南通市老龄化社会救助体系 - 南通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66.79万 占比超35% 80周岁以上45.18万 占老年人口16.93% [3] - 建立物质帮扶+精神慰藉双重支持体系 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预算 按月为困难老年人提供补贴 [3] - 推行城市边缘困难群体动态识别机制 建立经济状况+身体评估+家庭结构三维识别体系 [3] - 低龄老年志愿者服务组织超20个 小老人服务老老人机制见效 年志愿探访服务超8万次 [4] - 近45万老年人接受过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占全市老年人比重近20% 支持近300家养老机构延伸开展居家服务 [4]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救助措施 - 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困难职工 开发社区环境监督员等低技能岗位 采用弹性工时+绩效工资模式 [6] - 开展家政 电商 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 网格化配备一员三长实现服务全覆盖 [6] - 线下定期走访+智慧平台线上接收诉求 重点关注独居老人 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 [6] 青海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全额资助特困人员 定额资助低保对象参保 [8] - 慢性肾功能衰竭纳入门诊慢特病报销 按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政策报销 无起付线 年最高支付限额10万元 [7] - 重点救助对象政策内剩余医疗费用按90%救助 年最高救助限额1万元 [7] - 实现基本医疗保险 大病保险 医疗救助同步一单式结算 三重报销自动完成 [8] - 建立医保 民政 农业农村部门监测预警数据共享机制 按月推送数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