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4部门联合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4 10:28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并达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 技术和产业体系目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1] - 装备发展旨在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保障能源勘探开发、能量转换、能源存储及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 [1] 重点任务部署 - 部署6个部分共13项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1] -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聚焦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目标 [1] - 推动油气装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提高万米深地、千米深水等复杂条件下的油气增储上产稳产能力 [1] 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 - 加强电力、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输送领域的技术攻关 [1] - 突破新能源构网、柔性低频汇集、深远海风电送出及柔性互联技术 [1] - 研制大容量长距离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输送关键装备,以支撑安全低碳的能源输配网络 [1]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重点突破自主可控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感知和智能运维等数智产品 [2] - 通过构建“感知—规划—决策—执行”闭环体系,推动能源装备在全过程的智能化升级 [2] 政策落实保障措施 - 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平台建设等7个方面提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的措施 [2] - 具体措施包括鼓励首台(套)应用、建立完善高层次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
政策动态|四部门: 加快建立光伏、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 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10-13 10:54
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 - 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两大中心任务,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3] -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有效保障能源勘探开发、能量转换、能源存储和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 [3] 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 - 煤炭开采装备:突破高硬度岩体截割材料、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超大型轮斗挖掘、年产千万吨成套装备等 [5] - 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随钻高精度测井、万米深地智能钻井、千米深水防喷器等关键装备,推动深地深水油气规模建产和老油田提高采收率 [5] 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提升 - 化石能源发电装备:突破低成本高灵活新一代煤电技术,开展全流程规模化煤电降碳技术验证,加大自主化燃气轮机攻关力度,构建覆盖中小型到H/J级高参数机组的谱系化体系 [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突破高性能海上风电叶片、高功率齿轮箱、漂浮式基础等关键装备,研制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30万千瓦级光热发电成套装备、兆瓦级潮流能发电装置 [7] - 核能装备:加快突破压水堆机组关键装备,开展小型堆、四代堆等先进核电技术新装备研发,提升强辐射场等耦合环境下材料长期服役性能 [8] 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 - 储能装备:研制长寿命宽温域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构建低成本长时液流电池体系,突破大容量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和高效率飞轮储能装备 [9] - 氢能装备:加快突破高可靠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发大口径抗氢脆管道材料,研制高压管束集装箱、氢液化膨胀机等储运装备,突破富氢竖炉、掺氢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 [10] 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 - 输变电材料和装备:加快研制高可靠大容量直流换流变压器、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等关键装备,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电网智能控制软件 [12] - 化石能源输送装备: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关键技术,研制天然气管道压缩等装备,突破粗颗粒煤浆管道运输技术,推动千公里千万吨级输煤管网工程应用 [12] 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数字孪生系统、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等产品,提升能源云边数据协同能力,构建高效可信的智慧互动生态体系 [13] - 终端能源装备智能化应用:突破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推进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研发 [13] 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 - 能源装备绿色发展:突破绿色循环材料、智能润滑摩擦优化等关键技术,研发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装备,推动构建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绿色体系 [15] - 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零部件原位修复技术,建立光伏风电设备回收标准规范,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15] 产业创新生态环境优化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作用,支持企业主导构建创新平台,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16]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中试平台,培育高水平首台套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共享平台资源 [16] - 鼓励首台套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建立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绿色通道机制,对已投保装备不再收取质量保证金 [17][18]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科技项目对能源关键装备攻关支持,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 [19]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以“四三”工程锚定油气装备自立自强
国家能源局· 2025-10-06 15:08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以“四三”工程作为实践抓手,将《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转化为具体行动,旨在实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目标[3] - “四三”工程包含“三大补强、三大转型、三大改革、三大提升”四大方面,形成“政策引领-工程落地-生态优化”的闭环,推动油气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21] 三大补强: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 研发组织补强: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递次衔接的创新平台体系,依托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将创新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加回,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5] - 技术装备补强:锚定“两深一非一老”油气开发及新能源装备需求,开展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升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的认定推广政策及配套措施[6] - 成果转化补强:推进超(特)深层油气钻探全尺寸模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验证平台建设并向行业开放共享,建立“研发-试验-应用-迭代”闭环机制以解决产学研用脱节约点[7] 三大转型:锚定产业升级方向 - 高端化转型:在油气领域聚焦深地万米、深水千米等方向研发关键装备,在新能源领域发力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地热高效利用等技术,并布局长时储能装备参与钒基、铁基液流电池等技术攻关[9][10] - 智能化转型: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核心,加快油气装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深化昆仑大模型应用,推广昆鸿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并研发系列机器人推动智能钻机、无人场站等装备规模化应用[11] - 绿色化转型:将绿色理念贯穿装备全生命周期,开展再制造标准体系研究,布局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封存技术装备研发,并参与新能源装备梯级利用和回收体系建设[12] 三大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 组织架构改革:推动组织架构从传统“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聚焦研发设计与品牌服务,剥离非核心制造环节,并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决策机制[14] - 业务模式改革:开展油气装备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研究,创新“装备租赁+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推广新产品转固定资产租赁业务,构建覆盖装备设计、租赁、运维、再制造的数智化服务体系[15] - 运行机制改革:制定创新联合体研发合作实施办法,建立“研发投入-成果转化-效益产出”的正向激励机制,将创新成效与团队考核紧密挂钩[16] 三大提升:夯实价值创造支撑 - 精益管理水平提升:建设完善国家石油测井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平台,构建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四全”质量管理体系,并建立装备质量追溯系统[18] - 市场营销水平提升:组建“技术+市场”复合型团队提供定制化装备解决方案,依托高端装备性能优势突出智能装备价值,并利用“三首”采购绿色通道政策扩大国产高端装备市场份额[19][20] - 国际化经营水平提升: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优势互补,推动中俄等国家油气装备标准和实验室互认,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并推动高端钻机、压裂装备等产品及服务“走出去”[21]
政策解读︱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国家能源局· 2025-09-30 18:35
文件核心观点 - 2025年是国家能源体系加速重构和新兴技术融合的关键战略时期 [2] -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是能源装备领域首个指导性文件 为应对复杂形势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2] - 文件明确了能源装备技术攻坚路径、产业升级方向和制度保障机制 是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落实双碳决策的重大举措 [2] - 文件的落实将凝聚多方合力 加速关键技术突破 提升能源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保障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6] 构建能源装备创新体系 - 文件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以全链条思维制定发展路径 面向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两大中心任务 [3] - 聚焦产业链自主可控与全球竞争力提升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为核心导向 [3] - 采取"创新驱动、自主可控、分类施策、融合赋能"原则 制定全链条战略任务 推动能源装备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领先"跃升 [3] - 加速能源装备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构建"需求合理化、开发绿色化、供应多元化、调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体系 [3] 六大任务引领产业跃升 -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 推进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和大型露天连续采剥等煤炭开采装备攻关 推动"两深一非一老"油气装备升级 [4] - 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 推动煤电、气电装备升级 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转换装备迭代 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海洋能等发电装备 [4] - 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 攻坚高安全电池储能与长时物理储能装备 规模化发展高安全储能与全链条氢能装备 [4] - 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 研制管道压缩与千公里级煤浆输运装备 支撑构建多介质协同、安全低碳的能源输配网络 [4] - 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攻关自主可控智慧调控系统与边缘智能终端 推动覆盖能源全过程的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4] - 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 突破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资源化利用装备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回收再制造体系 [4] 多措并举激发创新动能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国企研发投入强度纳入经营考核 国家级平台建设视同利润加回 鼓励民企牵头国家攻关项目并享受更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5] - 夯实质量与标准根基 推行"四全"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质量追溯制度 建立产能监测预警平台 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融合发展 [5] - 构建产学研融通平台 布局国家级试验中试平台 构建创新联合体 建立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能源装备绿色通道机制和"保险补偿+税收优惠"全周期支持政策 [5][6] - 深化开放合作与政策支持 发挥国际组织平台作用 拓展产业链国际布局 鼓励共建"一带一路"能源项目 加大国家科技项目部署 超长期特别国债优先支持能源装备更新 [6]
【联合发布】新能源商用车周报(2025年9月第4周)
乘联分会· 2025-09-29 16:46
政策法规更新 -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和《汽车租赁服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1月1日实施,新增新能源车辆设施设备使用维护、租赁平台信息核验及服务安全保障等要求[6][12] - 国家能源局联合四部门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包括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加强输送装备技术攻关、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及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13][14] 新能源冷链运输车市场表现 - 2025年1-8月新能源轻卡冷链车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118.7%,渗透率达46.4%;新能源小卡冷链车销量4447辆,同比增长223.9%,渗透率达56.0%[16][17] - 新能源轻卡以纯电动为主(同比增长175.2%),货箱容积以15-20m³为主,福田与远程汽车合计占比近50%[19][20] - 新能源小卡基本为纯电动(同比增长223.5%),货箱容积以6-8m³为主,8-10m³容积车型快速渗透,占比达46.9%(提升11.5个百分点)[22][23] - 新能源中重卡冷链车渗透率仅0.4%,受限于技术瓶颈(如续航与充电速度)、基础设施滞后、成本高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24][25][26][27]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冷链运输车将向新能源化、智能化、专业化及定制化方向发展,重点提升轻量化与经济性,并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程温控监控[28][29] - 政策推动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车辆替代,部分城市(如深圳)要求新增冷链车必须为新能源车型[29] 企业动态与产品创新 - 远程汽车推出星智F3E纯电轻卡,定价8.99万元,搭载65kWh电池,CLTC续航360km,货箱容积达13m³,集成ADAS驾驶辅助功能[31][32] - 福田汽车发布奥铃智蓝EL-plus山区版纯电轻卡,针对云贵川山区路况设计,峰值功率248kW,支持2C超充,搭载宁德时代天行系列电池[35][38] - 陕汽商用车上市智云坤势轻卡,风阻系数0.33cd,能耗较竞品降低20%以上,采用七合一控制器及油冷扁线电机提升效率[39][41][42] - 长安汽车启动皮卡电动化与智能化三大战略计划,聚焦"蓝鲸增程"技术(支持30kW外放电)和"天枢智能"系统,瞄准智慧物流与户外场景增量市场[45][46] - 康明斯发布面向非道路市场的全新低碳动力解决方案,推动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30]
国家能源局发文:加快研发钠电池、固态电池、钙钛矿叠层、氢储运装备
DT新材料· 2025-09-25 00:04
核心观点 - 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 [2] - 文件系统部署了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涵盖能源勘探开发、能量转换、能源存储、能源输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及绿色高端发展六大领域 [3][4][5][6][7][8][9][10][11][12][13][14] - 具体技术路径明确,重点推动电池储能、氢能、光伏、风电、核能等清洁能源装备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3][6][7][9][10] 能源勘探开发装备 - 煤炭开采装备:突破高硬度高耐磨岩体截割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超大型轮斗挖掘等关键装备,提升年产千万吨、千米深井工矿等成套装备水平 [4] - 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随钻高精度测井、万米深地智能钻井等关键装备,推动深地深水油气规模建产和非常规油气增产 [4] 能量转换装备 - 化石能源发电装备:突破低成本、高灵活、高可靠的新一代煤电技术,提升煤电机组涉网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加大自主化燃气轮机攻关力度 [5]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突破高性能海上风电叶片、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等技术,研制高效光伏系统、高压组串式逆变器等装备 [6] - 核能装备:加快突破压水堆机组关键装备,开展小型堆、四代堆等先进核电技术研发,提升材料长期服役性能 [7] 能源存储装备 - 储能装备: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体系,研制长寿命宽温域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构建低成本长时液流电池装备体系 [9] - 氢能装备:加快突破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发大口径抗氢脆管道材料,攻关储运技术和长时氢储能关键技术,开发低能耗合成甲醇、合成氨成套装备 [10] 能源输送装备 - 输变电材料和装备:加快研制高可靠大容量直流换流变压器、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等关键装备,提升远距离大功率电力输送效率 [11] - 化石能源输送装备: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技术,研制天然气管道压缩等装备,推动千公里千万吨级输煤管网工程应用 [12] 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提升能源装备智慧互动能力 [13] - 终端能源装备智能化应用:突破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升自主作业能力 [13] 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 - 能源装备绿色发展:突破绿色循环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捕集、封存等技术装备 [14] - 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修复技术,构建光伏、风电设备回收利用体系,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水平 [14] 碳材料在能源装备中的应用 - 碳材料在多种电池技术中扮演关键角色,包括锂电池负极(石墨、硅碳)、钠电池负极(硬碳/软碳)、液流电池电极碳毡、超级电容器电容炭等 [22] - 碳材料也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催化剂载体以及电池热场中的碳碳复合材料 [22] - 相关制造设备涵盖从原料处理到成型的全产业链,如粉碎机、反应炉、石墨化炉、三维编织设备等 [22]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03
政策目标 -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1] 发展基础 - “十四五”以来,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 [1] 重点任务部署 - 指导意见部署了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等6个部分共13项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1]
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发文 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14:40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1] - 推动能源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 - 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1] 重点发展任务 -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1] - 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1] - 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1] - 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1] - 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1] - 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1] 产业创新生态措施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1]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1] -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1] - 鼓励首台(套)应用[1] - 建立完善高层次标准体系[1] - 深化国际开放合作[1]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
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09:24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1] - 推动能源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1] - 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1] 重点发展任务 -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1] - 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1] - 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1] - 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1] - 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1] - 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1] 产业创新生态措施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并加强产业平台建设[1] -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并鼓励首台(套)应用[1] - 建立完善高层次标准体系并深化国际开放合作[1]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1]
能源早新闻丨世界最大,顺利交付!
中国能源报· 2025-09-23 06:33
能源装备与政策支持 - 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目标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并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 - 五部门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方案,目标2025至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4%,并提升绿色低碳与数字化发展水平[2]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重庆藻渡水库工程首条输水隧洞贯通,该工程总库容达2.01亿立方米[2] - 世界最大卷扬式垂直升船机百色升船机主提升机交付,提升总重量10700吨,提升高度88.8米[3] - 中国石化塔河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投产后预计每年新增产值约202亿元,原油加工能力将达850万吨/年[6] 新能源技术与出口 - 世界首台兆瓦级商用浮空风电系统完成戈壁工况试飞[3] - 江苏省前8个月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达1214.5亿元,同比增长10.6%[3] 行业规范与国际事件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告诫书,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要求实行价费分离并明码标价[4] - 美国怀俄明州南部一天然气管道破裂引发火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