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搜索文档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证券日报· 2025-08-09 22:42
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 政策针对小农户融资短板,明确扩大首贷、信用贷款投放,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支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家庭手工业等 [1] - 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融资培育力度,提供信贷、保险、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其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能力 [1] 返乡创业与产业链金融 - 政策加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利用乡村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创造就业岗位 [2] - 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融资增信,解决各环节融资难题,促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2] - 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引导闲置资金通过合法渠道保值增值 [2] 政策落实机制 - 强调政、银、企、农四方协同,确保金融举措精准落地,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3]
央行等两部门: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03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旨在通过金融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体系 提升资源配置效能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金融资源投入重点领域 - 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信贷资源倾斜 深化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 [2] - 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果 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 优化联农带农金融支持模式 [2] - 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 创新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 推广一链一策服务模式 丰富债券理财等产品供给 [2] - 提升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 通过投贷联动银团打包等方式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 支持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 [2] - 强化金融赋能乡村治理 增强农文旅融合金融服务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2] 体制机制改革措施 - 探索建立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确权颁证抵押登记制度 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 盘活农村资源资产 [3] - 强化金融机构授信用信管理 优化金融供给机制 [3] - 运用货币信贷政策 鼓励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 支持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 [3] - 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 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 [3] 后续实施方向 - 中国人民银行将协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 聚焦服务农村改革 提升金融支农效能 [3] - 总结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 加强统计监测与考核评估 创新投融资机制 [3]
服务农村改革 金融应更多着眼差异化
金融时报· 2025-07-31 13:29
政策导向与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意见》,强调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 《意见》从五个维度提出金融资源配置举措: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果、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提升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强化金融赋能乡村治理质效 [1] - 县域是维护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载体,常住人口占比超50%,承担近60%高中阶段教育任务,提供90%左右粮食产出 [2]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百强县GDP总额占全国经济总量10.12%,平均经济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2] - 人口净流入县数量减少但吸纳外来人口总量增加759.12万人 [2] - 多数县域面临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产要素吸引力不足、资源调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2]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针对不同产业实施差异化信贷供给,如循环授信支持生猪、肉牛等产业稳定发展 [3] - 建立差异化授信评估体系支持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企业 [3] - 探索批量化授信服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融资需求 [3] - 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抵质押物、匹配信贷期限与经营周期等方式提升服务精准度 [3] 金融机构差异化服务 - 大行适合支持技术改造、设施投入等大额中长期需求 [4] - 地方中小银行擅长提供精细服务和灵活调整支持正常生产经营 [4] - 数字金融服务见长的大行可开展跨区域产业链批量化服务 [4] - 地方中小银行可借力基层政府、行业协会推动地区治理和产业协同 [4] 金融生态与资源整合 - 县域金融生态发生变化,金融管理职能重构,部分农信法人层级提级 [6] - 金融管理部门需与县域政府、行业协会等建立沟通渠道,保持对金融需求的感知力 [6] - 农信系统应通过组织架构、绩效考核等调整保持一线服务能力 [6]
两部门: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 强化“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生产基地信贷支持
快讯· 2025-07-30 09:49
金融服务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的意见 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 政策要求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投入 包括信贷资源倾斜和扩大信贷覆盖环节 [1] - 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 强化"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生产基地信贷支持 [1] 信贷支持措施 -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及产粮大县的信贷资源倾斜 对接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1] - 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购销、加工等全环节信贷投入 [1] - 通过循环授信和无还本续贷方式合理延长贷款期限 支持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及水产品产业稳定发展 [1] 政策协同机制 - 要求加大信贷与价格政策、补贴政策及保险政策的有机衔接 [1]
事关金融服务农村改革!两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
券商中国· 2025-07-25 07:25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解读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支持乡村振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1] - 涉农贷款余额达52.9万亿元(截至2024年3月),同比增长8.4%,显示金融资源加速向涉农领域倾斜 [1] - 政策强调创新投融资机制,包括发行乡村振兴债券、专项金融债券等,累计发行规模达5025.26亿元(2018年至2025年2月) [9][10]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措施 - **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信贷倾斜,支持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 [4] - **金融帮扶**: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优化联农带农模式,谋划过渡期后帮扶机制 [5] - **富民产业**:创新"土特产"融资模式,推广"一链一策"服务,丰富债券、理财等产品供给 [6] - **乡村建设**: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延伸,提供债券、股权等综合融资服务 [7] - **乡村治理**:增强"农文旅"金融服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8] 体制机制创新 - 探索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抵押登记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 [9] - 鼓励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3][9] - 建议完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规则,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以提升效能 [10] 数据与市场动态 - 乡村振兴债券累计发行699只(2018-2025年2月),规模5025.26亿元 [9] - 政策首次明确鼓励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9]
两部门发文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多举措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02:58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要点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意见》,旨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重点支持乡村振兴关键领域[1]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措施 粮食安全与农业科技 -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的信贷资源倾斜,深化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1] - 聚焦"南繁硅谷"等重大科研平台和核心种源技术攻关项目,提供长周期、低成本研发贷款[1] - 针对农机装备、智慧农业、远洋渔业等领域科技创新企业,建立差异化授信评估体系并提升信用贷款额度[1] - 扩大并购贷款规模,支持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1] 金融帮扶与富民产业 - 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落实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2] - 创新乡村"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推广"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模式[2] - 扩大首贷和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小农户自我发展;加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返乡创业主体[2] - 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融资增信[2] - 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2] 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 - 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2] - 因地制宜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等综合性服务,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2] 体制机制优化 - 探索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确权抵押登记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3] -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3]
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
期货日报网· 2025-07-25 00:17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 [1] - 政策要求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的信贷倾斜,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购销、加工环节信贷支持 [1] - 鼓励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强化"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生产基地信贷支持 [1]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 - 推广"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融资增信 [2] - 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品牌销售各环节金融服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2] - 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融资培育力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2] 金融机制与政策保障 - 鼓励探索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确权颁证、抵押登记管理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 [3] - 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推动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3] - 强化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运用,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功能 [3] 期货市场服务乡村振兴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服务粮油安全和乡村产业振兴 [3] - "订单农业+期货"模式可稳定产业链上下游收益,赋能"土特产"产业链升级 [4] - 油脂油料期货帮助压榨企业锁定原料成本和销售利润,引导金融资源向高附加值环节倾斜 [4]
两部门发文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华网· 2025-07-24 19:41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并健全相关体制机制 [1] - 政策核心聚焦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实施信贷资源倾斜,深化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 [1] - 提出加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供给,创新乡村"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推广"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模式 [1] 乡村产业与建设金融支持 - 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拓宽抵押担保方式,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以支持农民增收渠道拓展 [1] - 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项目打包等方式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覆盖 [1] - 因地制宜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等综合性服务,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1] 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 鼓励探索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的确权颁证、抵押登记管理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 [2] - 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激励奖补等政策工具,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融资 [2] - 中国人民银行将协同多部门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提升金融支农效能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和农民增收 [2]
事关金融服务农村改革!两部门最新发文
证券时报· 2025-07-24 19:29
政策文件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1] 金融资源现状 - 截至2024年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52.9万亿元,同比增长8.4%,显示金融资源正加速向涉农领域倾斜[2] 重点支持领域 -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及产粮大县的信贷资源倾斜,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服务[4] - 巩固脱贫地区金融帮扶成果,保持信贷投放力度并优化联农带农模式[4] - 创新乡村特色产业融资模式,推广"一链一策"服务并丰富债券等金融产品供给[4] - 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4] - 强化"农文旅"融合金融服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4] 金融产品创新 - 鼓励发行"三农"、小微及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3][5] - 2018至2025年2月乡村振兴债券累计发行699只,规模达5025.26亿元[5] - 建议完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交易规则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6][7] 体制机制建设 - 探索建立农业设施抵押登记制度以扩大融资覆盖面[5]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强化风险补偿等保障措施[5] - 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融资[5]
事关金融服务农村改革!两部门最新发文
证券时报· 2025-07-24 19:25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提升资源配置效能 [1] - 金融被视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52.9万亿元,同比增长8.4% [3] - 政策核心是通过改革方法提升金融支农效能,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4]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措施 - **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的信贷倾斜,深化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 [5][6] - **巩固脱贫成果**: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优化联农带农金融支持模式,谋划过渡期后帮扶机制 [6] - **乡村产业振兴**:创新"土特产"融资模式,推广"一链一策"服务,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 [6] - **乡村建设**: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覆盖,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等综合性服务 [6] - **乡村治理**:增强"农文旅"融合金融服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6] 金融工具与机制创新 - 鼓励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 [4][7] - 探索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抵押登记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以盘活农村资产 [8] - 2018年至2025年2月,乡村振兴债券累计发行699只,规模达5025.26亿元 [9] - 建议完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规则,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以提升投融资效能 [9] 政策协同与保障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强化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工具,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功能 [4][9] - 加强部门协同与统计监测,总结典型经验以优化金融支农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