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数字金融之AI+银行——大模型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三组关系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18 17:00
■ 第一组关系:大模型基础能力与银行应用场景。 近年来,大模型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三大突破: 内容生成、信息提取和对话交互,高度契合银行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驱动其广泛开展场景探索。前台方面, 知识库与智能客服迅速落地(某股份行自动生成营销文案,某国有行远程助手将通话时长缩短10%),跨境支 付报文的处理也开始引入大模型。中台领域,某银行的"智能授信"将尽调报告撰写时间缩至5分钟,未来有望 驱动信贷审查向实时、全面、算法密集型模式转型。后台开发中,多家银行已借助大模型提升代码生成效率。 国外银行AI用例与国内大体类似,前中后台占比55%/19%/26%,知识库、运营支持、客户服务与程序开发是 主要应用。 ■ 第二组关系:生成式AI与判别式AI。 大模型等生成式AI擅长从非结构化数据创造新内容,但面临运算成本 高、结构化数据处理弱、可解释性差等问题;而判别式AI(如逻辑回归、决策树)则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 已在银行风控评级中大量应用。未来两类AI或将融合协作,形成两种模式:一是"伞形模式",即生成式AI作为 中枢拆解任务并整合结果,中间环节由判别式AI执行,如某银行通过大模型平台比较不同算法预测企业注销 风 ...
被“数据”驱动的银行一线打工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15:58
众多银行基层员工之所以感到自己"被数据驱动"与工作强度明 显增强,实则与业务考核压力有密切关系。 作者: 陈植 封图:图虫创意 "今年以来,工作强度高了很多,以往自己从来没有这么拼。"7月9日,赵菲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感 慨道。 赵菲是一家股份制银行某支行的对公业务客户经理,今年起,她每天都得往产业园与写字楼里跑, 一面拓展新客户,一面想办法说服老客户追加存贷款业务合作规模。 从业逾7年,赵菲早已习惯不紧不慢地拓客"交差",甚至不少企业客户主动上门寻求贷款等对公金 融服务。但去年下半年,她所在的分行升级数据中台并实现每个工作日报送最新业务数据报表,她 的工作节奏被改变了。"现在我就像被数据驱动的银行一线打工人——每天都得卖力工作,被动变 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拓客机会,只为让自己的业务报表持续出众,才能不被领导天天督导。"赵 菲说。 类似的高强度工作,也发生在其他银行的一线员工身上。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分析称,众多银行构建数据中台,提升业务数据采集分析、统计的 时效性,有助于银行强化业务反应速度,迅速做出业务优化决策以推动业务更好发展;硬币的另一 面是,银行一线员工的任务指标持续增加。 一家国有大型银行支 ...
被“数据”驱动的银行一线打工人
经济观察网· 2025-07-11 22:11
银行数字化转型 - 众多银行构建数据中台,提升业务数据采集分析和统计的时效性,强化业务反应速度并优化决策 [2] - 数据中台解决了业务部门数据难打通、数据价值沉睡、数据分析工具多头建设等问题,大幅提升数据分析效率 [3] - 业务数据报表从按周报送改为按日报送,时效性增强,银行可在一天内完成数据归集分析,减少决策滞后性 [3][4] 业务决策效率提升 - 分行和支行领导可快速掌握最新业务数据,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并对异常数据预警 [5] - 实时数据帮助总行管理层了解业务发展是否符合战略规划,并调整业务发展策略 [4] - 数据中台部门开发个人业绩数据仪表盘,试点支行员工可每日查看业绩排名,激发工作动力 [6] 基层员工工作强度变化 - 银行一线员工因数据时效性提升,工作量增加至少30%,部分员工因业绩压力失眠 [3][6] - 支行领导每日督导员工拓客,要求汇报客户拓展情况,员工疲于应对数据驱动的业务变化 [6][8] - 部分员工因排名下滑面临末位淘汰风险,工作强度增加但未必带来业绩显著增长 [8] 业务考核压力 - 支行领导因每日排名竞争压力,频繁举行督导会议,要求员工多跑客户以提升业绩 [7][8] - 部分银行计划从严执行末位淘汰制,基层员工为保住工作被迫更加努力 [8] - 数据时效性提升导致工作节奏加快,员工需快速响应新决策,工作强度显著增加 [9][10] 业务发展策略调整 - 分行聚焦企业金融业务,通过实时关键指标分析优化资产构建决策 [6] - 零售业务方面,实时监控存款、贷款及财富管理数据,对业绩不佳支行及时督导 [6] - 部分支行以业绩数据仪表盘为基础制定“龙虎榜”,激励员工避免排名垫底 [6]
银行高管加速迎新,“海选”通道日益活跃
北京商报· 2025-06-26 19:31
银行业高管密集变动 - 2025年以来多家银行高管层呈现"密集变阵"态势 涉及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兴业银行 平安银行等30余家银行 [1][2] - 国有大行新晋高管多为"70后" 如邮储银行董事长郑国雨 农业银行副行长王文进 孟范君 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 建设银行副行长韩静等 [2] -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副行长雷财华 中信银行行长芦苇 副行长谷凌云 平安银行副行长方蔚豪等均为"70后"高管 [3] 高管年轻化趋势 - 城商行高管队伍更加年轻化 兰州银行行长刘敏为准"80后" 江苏银行拟聘任副行长杨大威为1981年出生 贵阳银行"80后"董秘李虹檠将出任副行长 [3] - 年轻一代高管具备更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 注重科技应用和数字化转型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3] 高管任用方式多元化 - 银行高管任用方式日益多元化 除传统内部提拔和跨行流动外 市场化渠道公开"海选"高管成为中小银行重要手段 [1][4] - 本溪银行 珠海华润银行 大连银行 郑州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高管 本溪银行要求应聘者距退休年龄超5年 具备6年以上金融工作经验 [4] - 珠海华润银行2023年通过"海选"招揽招行系老将钱曦任行长 2024年钱曦已升任董事长 鄂尔多斯银行公开招聘总行行长1名 副行长2名 [5] 监管政策与行业趋势 - 监管鼓励银行采用市场化选聘机制 《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的通知》明确支持以公开透明方式选聘高管 [5] - 湖州银行 泉州银行 长沙银行 西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曾公开"海选"高管 行业用人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 [5] - 未来银行高管招聘有望更加开放 可能面向非银行机构或非金融机构选聘 以推动组织进化与变革 [6]
365天全年无休?多家银行网点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金融时报· 2025-06-25 10:47
银行网点服务时间延长趋势 - 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宣布自2025年6月16日起实行全年365天无休服务 营业时间调整为周一至周五8:30-17:30 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9:00-16:00 [1] - 保定银行自6月21日起调整个人业务营业时间 工作日为9:00-17:00 周末及节假日为9:30-16:30 [5] - 呼伦贝尔农商银行建设支行自5月16日起恢复周末营业 徽商银行北京分行实施2025年4-11月周末轮休制度 [7] 银行网点运营模式创新 - 多家银行通过营业网点周末弹性轮休制和员工轮班制实现"365"全年无休模式 [8] - 部分银行推出"夜间银行"模式 邯郸银行夜间营业至23:30 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延长至20:00 招商银行实行"早八晚七"工作制 [9] - 行业数据显示近五年银行网点数量持续下降 2024年全国网点总量22万余家 较2023年减少1344家 [10]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竞争态势 - 手机银行普及率提升 多数业务可通过线上办理 网点人流量显著减少 [10] - 行业专家指出银行正从"砖头银行"向"指尖银行"转型 但终端和渠道的重要性未改变 [11] - 延长服务时间是银行应对激烈竞争的差异化策略 旨在提升客户体验和留存率 [11] 行业现状对比 - 多数国内银行网点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 具体时间因银行类型 网点级别和地域存在差异 [4] - "超长待机"模式在业内仍属少见 主要出现在部分区域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5][7][9]
天津农商银行李鹏: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银行降本增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4:02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现状 - 中小银行数字化建设分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当前大多数大型银行已完成前两个阶段并加速进入智能化,而大量中小银行仍处于信息化和数字化阶段 [1] - 中小银行面临人工智能加速到来的时代变局,需解决"跟不跟"和"如何跟"两大迫切问题,目前大部分中小银行已选择跟进智能化转型 [1] - 银行业对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集中在场景探索,但行业仍需更全面认识AI,天津农商银行已成立AI研究小组加强相关研究 [1] 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理解 - AI不仅包括大模型,小模型已在银行业应用十余年且非常普遍 [2] - AI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70年来沿连接主义和符号主义两个方向发展 [2] - 小模型基于数学逻辑和因果关系,大模型底层逻辑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2] -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工程,需与银行发展和特色结合,降本增效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天津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 - 天津农商银行采用"333"战略:上层三个应用领域(业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场景数字化),中间三个支柱(数据、科技、运营),底层三大基础(组织、人才、文化) [3] - 通过运钞车路径优化实现年度节约6辆运钞车和360万元运营费用,核心是算法优化 [3] - 算法调整理念可应用于中小银行多个场景,围绕投入产出评估能取得显著成效 [3]
城商行频现换帅:乌鲁木齐银行、大连银行由“70后”接掌,内蒙古银行“60后”老将稳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7 17:08
城商行高层更迭趋势 - 2025年6月多地城商行出现高层更迭潮,乌鲁木齐银行、大连银行由"70后"接任掌门人,内蒙古银行则由"60后"老将接棒 [1] - 乌鲁木齐银行新任董事长王辉(1972年生)于6月4日获核准,此前担任该行行长,接替原董事长任思宇 [2] - 大连银行新任董事长曾涛(1972年生)于6月3日获核准,结束该行自2023年2月以来董事长职位空缺局面 [3] 乌鲁木齐银行经营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2.51亿元(同比+22.98%),净利润9.38亿元(同比-9.46%) [2] - 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2278.54亿元(同比+7.70%),不良贷款率1.95%(同比+1.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8.97%(同比-147.28个百分点) [3] - 该行成立于1997年12月,总股本40亿股,员工2300余人,设97家营业网点及6家异地分行 [2] 大连银行经营数据 - 2024年资产总额5202.82亿元(同比+6.56%),营业收入54.04亿元(同比+13.42%),净利润6.21亿元(同比+1.78%) [4] - 该行成立于1998年3月,注册资本75.5亿元,设8家异地分行及158个营业网点,员工近5000人 [3] 城商行管理层年轻化趋势 - 2024年以来城商行领导层呈现年轻化趋势,70后甚至80后逐渐走上管理岗位 [4] - 年轻领导者普遍具备跨机构履历与金融科技实操经验,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 [4] -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浪潮倒逼管理层年轻化,70后、80后具备更强数字化思维和技术敏感度 [4] 内蒙古银行人事与经营 - 内蒙古银行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提名)洪少平(1967年生)于2025年5月晋升,此前担任该行行长 [6] - 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额1612.32亿元(同比+9.92%),贷款余额902.19亿元(同比+9.73%),存款余额1197.53亿元(同比+8.07%) [7] - 该行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现有10家分行及136家营业网点,员工近3000人 [6]
国内首家即将“退场”!直销银行未来将去向何方?
长沙晚报· 2025-06-03 17:57
直销银行行业现状 - 北京银行宣布将于2025年6月25日关闭直销银行APP服务 迁移至手机银行APP 标志着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渠道退出市场 [1] - 目前仍运营的直销银行APP不足20家 较2017年高峰期的135家淘汰率超85% [1] - 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从2015年24 6万户增长至2019年47 6万户 行外客户占比达60 7% 但2019年后年报不再披露相关数据 [2] 直销银行发展历程 - 2013年9月北京银行与荷兰ING集团合作推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 初期储蓄存款较期初增长463 1% 资金量同比增322 2% [2] - 民生银行 平安银行 兴业银行等相继布局 直销银行曾因高收益理财和无网点限制成为银行业"标配" [2] - 当前北京银行直销银行APP仅剩"更惠存"一款产品在售 业务板块从四大类缩减至单一产品 [2] 直销银行发展困境 - 直销银行与手机银行功能高度重叠 手机银行已整合存贷 理财 支付等全场景服务 导致直销银行定位模糊 [3] - 直销银行多数服务于母行现有客户 缺乏差异化客群策略 未能形成独立竞争优势 [3] - 组织架构上直销银行多作为母行二级部门 缺乏独立管理体系 难以调动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 [4] 直销银行未来趋势 - 百信银行和邮惠万家作为仅存的两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 探索差异化路径 百信银行服务超1亿用户但2024年净利润下跌23 74% [6] - 百信银行采用中信银行控股70% 百度持股30%的混合股权结构 尝试融合传统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优势 [6] - 行业专家指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需结合自身特点 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特色模式 [6]
深度丨“打补丁”易,建规则难,银行数据治理7年仍在破局
券商中国· 2025-05-23 14:55
数据治理在银行业的现状与趋势 -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正加速融入银行运营各环节 成为拓展营收的重要引擎 涉及小微客户信用评估 零售客户精准画像 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创新 [1] - 银行数据治理呈现两极分化 大行和股份行进展较快 而城商行 农商行 村镇银行因资源限制成为收到数据治理罚单最多的群体 数字化转型焦虑感最强 [2] - 数据治理对于银行数字化转型起决定性作用 但目前多数银行仍停留在"打补丁"阶段 缺乏标准化 体系化建设 [2] 银行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升级 - 近两年银行单独成立数据管理部并抬升其地位的情况增多 如浦发银行 工商银行等设立一级部门"数据管理部" [4] - 国有大行中的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 股份行中的浦发银行 兴业银行 民生银行 城商行中的青岛银行 贵阳银行 苏州银行等 均单独设置统筹数据治理的一级部门 [4] - 部门名称存在差异 如交通银行设"数据管理与应用部" 华夏银行设"数据信息部" 光大银行设"数据资产管理部" 体现数据治理不同阶段 [5] 数据治理的政策驱动与行业挑战 - 2018年原银监会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要求自上而下建立数据治理体系 明确架构和职责分工 [6] - 2020年数据首次被国务院列为生产要素之一 2024年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2027年底基本建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7] - 7年过去 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仍在摸索中 多数银行数据治理工作分属信息科技部门 部分银行由总行层面委员会协调但作用有限 [8] 数据治理的实施难点 - 银行高层对数据治理认识不足 仅视为部门级任务而非全行级长期工作 是最大问题 [10] - 数据治理涉及部门墙问题 若数据治理部门作为科技部门二级部门 缺乏问责业务部门权限 难以规范业务 [10] - 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合规成本高企问题 数据治理投入可能超出承受范围 影响工作全面性与有效性 [12] 数据治理的监管与改进 - 监管通过罚单督促银行数据治理 2025年以来涉及数据报送与治理违规的银行罚单有118例 涵盖各类型机构 [14] - 银行开始重视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如平安银行制定企业级数据标准超200项 中信银行建设基础数据标准2.5万项 厦门银行建立2600余项分析数据标准 [16] - 部分银行如齐鲁银行将数据治理提升到全行战略层级 通过制度修正和系统优化从源头提高数据质量 [16]
低利率时代零售银行转型样本启示
经济观察网· 2025-05-22 15:53
作者 胡群 新一轮存款降息潮来袭,5月20日起,包括工、农、中、建、交、邮储、招行、光大在内的主要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其中,五大国有银行活期及一年期 以内定期存款利率下调5-15个基点,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邮储银行及招行、光大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于同日下调存款利率。 其中,邮储银行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分别为0.65%、0.86%、0.98%、1.05%、1.25%、1.3%;招行同期限 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65%、0.85%、0.95%、1.05%、1.25%、1.3%;光大银行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略高,分别为0.7%、0.95%、1.15%、1.2%、1.3%、 1.35%。 中国金融业步入低利率时代,各家机构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在逆境中突围。在银行业普遍降息的背景下,招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使其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 力。2025年一季报显示,招行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比达51.80%,显著高于行业水平。较高的活期存款占比降低了资金成本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使招行在 降息周期中受影响相对有限。此外,依托强大的品牌效应、客户黏性及差异化服务能力,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