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法金融活动
icon
搜索文档
筑牢防范非法金融安全线
经济日报· 2025-11-05 06:21
10月29日,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整治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 动问题,更好守护老百姓"钱袋子"。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未经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实质从事货币、支付、外汇 等各类金融业务活动的行为。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形式日益多样化,手段不断翻新,不法分子利用高 额回报、快速获利等噱头,吸引公众参与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活动。 为遏制非法金融活动蔓延,今年以来,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发布相关风险提示、典型案例等形式,引 导银行机构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金融消费者精准识别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在浙江,银行机构联合嘉兴 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北街道金都社区,积极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更好守护老百 姓"钱袋子"。 接下来,引导群众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还应发挥金融教育预防性保护作用,提高警惕、理性投资,增强 风险防范意识。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积极部署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联合多部门启动了2025年金 融教育宣传周活动,防范非法集资、网络金融诈骗等,持续守护群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从消费者自身来说,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兼会长许泽玮表示 ...
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将被严肃整治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22:22
会议核心观点 - 金融监管总局召开部际联席会议 专题讨论严厉打击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1] - 会议强调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打击利用APP非法金融活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 - 会议要求采取果断有力措施严肃整治相关问题 坚决守护老百姓"钱袋子" [1] 监管要求与职责分工 - 联席会议需有效发挥综合协调平台作用 加强部署推动以落实重点任务 [1] - 各相关行业主管及监管部门需深入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和"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的要求 加强条线指导 [1] -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1] 具体执行策略 - 对大要案件重拳出击以震慑犯罪 对风险苗头强化打早打小 [1] - 需从源头上筑牢风险防范堤坝 [1] - 要求坚定信心、重点突破 慎终如始抓好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 [1] - 需查漏补缺落细落实行动方案 把握力度节奏稳妥"拆弹排雷" [1] - 需举一反三健全长效机制以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1]
新华财经晚报:10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49.0%
搜狐财经· 2025-10-31 18:16
宏观经济指标 - 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0%,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位于荣枯线以下 [1] - 2025年9月中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7362亿元,同比增长6% [2] - 2025年9月中国货物贸易顺差6682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196亿元 [2] 财政与产业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1][2] - 中国在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纳入贸易与环境相关内容,如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设立绿色经济专章 [1] - 英国政府将投入550亿英镑用于科技研发,重点领域包括医疗健康、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 [4] 行业动态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前三季度钢材价格同比下降,行业收入降幅小于成本降幅,四季度需加强自律以巩固供需平衡 [1][3] - 前三季度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快速增长,智能手机产量8.81亿台,同比增长1% [1] - 日本东京10月核心CPI同比上涨2.8%,继续高于央行2%的通胀目标 [4] 国际市场与金融 - 美国参议院投票取消总统特朗普援引用于实施全球关税的“国家紧急状态” [4] - 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2%,略高于市场预期,但下行风险仍压制复苏前景 [4] - 美国财长贝森特批评美联储政策声明体现“固步自封的思维模式”,呼吁对美联储体制机制进行彻底改革 [4]
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严厉打击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经济观察网· 2025-10-31 11:56
会议背景与核心精神 - 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于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严厉打击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1] - 会议强调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决策部署 [1] 工作要求与重点 - 各地各有关部门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严厉打击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 要求准确把握风险的新情况与新特点,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决扛起责任 [1] - 要求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严肃整治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问题 [1] - 核心目标是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1]
关于警惕不法分子假冒申万宏源证券及员工名义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2025年第10号)
冒用公司名义的非法金融活动 - 近期发现有人冒用公司江西分公司名义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1] - 不法分子通过朋友介绍方式诱导投资者注册假冒网站(www.0598866.com、www.6253668.com) [1] - 假冒网站盗用了公司江西分公司的有关证照信息 [1] - 网站工作人员指导投资者进行虚假新能源期货产品投资交易 [1] - 诱导投资者开户并转账后大额资金无法取现 [1] 公司官方信息渠道 - 公司官方网站为www.swhysc.com [3] - 公司官方电话为95523 [3] - 官方微信服务号为申万宏源财富管理(微信号:swhy95523) [3] - 官方微信订阅号为申万宏源证券(微信号:swhysc95523) [3] - 官方软件下载地址为https://www.swhysc.com/swhysc/serve/download [3] - 证券经纪业务对外展业信息系统和替代交易方式公示网址为https://www.swhysc.com/swhysc/publicChannel?channel=00010002000100080017 [3] 对投资者的安全提示 - 提醒投资者不要添加陌生人QQ号或加入来路不明的QQ群、微信群 [3] - 不要听信他人宣传通过扫码或点击链接随意下载来路不明APP或交易软件 [3] - 切勿在来路不明的App和交易软件里进行注册操作 [3] - 在未确定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不轻易涉及资金来往 [3] 公司法律立场 - 假冒公司及员工名义的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权益和公司声誉 [4] - 此类行为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4] - 公司保留对相关机构或人员采取法律行动、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4]
金融教育宣传周|工银瑞信基金:非法金融活动剖析 避开投资“陷阱”
新浪基金· 2025-09-18 13:53
金融诈骗常见套路 - 不法分子以代理退保为名,要求先交“服务费”并索要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个人信息,可能伪造理由投诉保险公司,导致消费者失去保险保障且服务费无法追回,个人信息或被用于办理贷款、出售黑产 [3] - 非法贷款中介声称无视征信即可办理高额贷款,要求先收取“手续费”“担保费”并可能诱导签署空白合同,后续擅自修改合同提高贷款金额与利率,或收款后拉黑消费者导致钱款损失 [3] - 虚假征信修复利用人们担心征信污点的心理,谎称可通过内部关系删除不良记录并收费几千到几万元,实际上不良记录按规定在不良行为结束后满5年自动删除,无特殊渠道,消费者交钱后或被拉黑或无法退款 [4] - 非法荐股通过微信、直播等渠道散布所谓“内幕消息”,诱导缴纳“会员费”跟随操作或在虚假交易平台投资,结果股价大跌或平台关闭导致本金全部损失 [4]
北京金融监管局:非法“校园贷”已披上形式多样外衣 极具迷惑性
新京报· 2025-09-18 03:24
非法校园贷的主要套路 - 不法网贷机构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及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进行引流 [1] - 非法校园贷被包装成培训贷、美容贷、回租贷、刷单贷、求职贷等多种形式以增强迷惑性 [1] - 以贷养贷和阴阳合同亦是非法校园贷的主要操作手段 [1] 监管机构的风险提示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揭露上述套路 [1] - 提示消费者若陷入困境需保持冷静及时向家长和老师说明情况 [1] - 建议留存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催收信息等证据并立即报警依法维权 [1]
基金行业在行动|中金基金:识别非法金融活动,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新浪基金· 2025-09-12 09:26
行业发展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正步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居民财富管理的主力军 [1] - 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非法金融活动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隐蔽 [1] 非法金融活动的定义与特征 -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未经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实质从事货币、支付、吸收存款、放贷、保险、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各类金融业务活动的行为 [2] - 这类活动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投资者权益,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2] - 非法金融活动并非一开始就以诈骗面貌出现,往往具有较强的伪装性与"合法外衣" [2] 非法金融活动的表现形式 - 虚构高收益项目进行融资,如声称投资农业种植、环保能源、文化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夸大项目前景,宣传短期内高回报甚至稳赚不赔 [2] - 通过网络平台跨境操作,如建设仿真度高的投资网站或手机App,标榜境外监管、国际化操作,提供模拟收益截图、交易数据,实质为幕后操控的骗局平台 [2] - 假借国家政策、央企名义包装身份,如谎称项目受政府扶持、央企入股、知名机构背书,或伪造合作协议、批文截图、红头文件 [2] - 营造专业指导假象,如通过网络直播、微信群教学、虚构金融讲师、投顾老师,向投资者提供虚假分析建议,引导其在指定平台交易,并从中抽佣牟利 [3] 投资者识别与防范要点 - 看资质:是否持牌经营,合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必须依法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部门颁发的业务牌照 [3] - 看宣传:是否存在诱导性承诺,如"本金无风险"等描述,正规资管产品不会对收益作出任何保证 [3] - 看资金流向:是否使用合规账户,非法平台往往要求客户将资金打入私人账户、第三方账户、境外账户,或通过二维码收款等方式绕开监管 [3] - 看信息披露:是否透明、可验证,合法金融产品会通过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产品说明等形式披露关键内容,并接受监管机构备案审核 [3] - 看传播方式:是否依赖"熟人营销",如通过熟人介绍、"投资群"鼓吹、"导师带单"等方式推广,营造从众心理,缺乏正规销售和服务渠道 [4] 风险应对措施 - 一旦识别出疑似非法金融活动,投资者应尽快前往属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 [5] - 若相关活动涉嫌非法集资、非法证券行为等,投资者可向中国证监会、银保监会、市场监管局举报 [5] - 在发现风险后主动劝导身边人谨慎对待此类投资,避免更多人落入陷阱 [5]
炼就“火眼金睛” 识破骗局远离“坑钱术”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9
非法金融中介的活动特征 - 非法金融中介以代办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延期还款、债务减免、征信修复、代理理赔等名义进行招摇撞骗 [1] - 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业务,巧立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并收集个人信息非法牟利 [1] - 非法金融中介的活动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使处于财务困境的消费者陷入更深的困境 [1] 常见的非法金融中介骗局类型 - 贷款中介骗局通过电话、短信和社交平台以低利率、无抵押、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借款人将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并支付额外费用,随后拖延放款或消失 [2] - 代理退保黑产以代理维权、代理退保为名发布虚假广告,诱导消费者通过非正规途径办理退保或理赔,阻碍正常维权甚至盗用信息实施诈骗 [2] - 信用修复谎言以征信洗白、逾期清除为噱头,声称能修复不良征信记录,在收取高额费用后无法兑现承诺或跑路 [2] - 恶意逃废债务通过冒充权威专家或律师,以反催收、债务清零、全额免息为噱头诱骗消费者委托代理维权,教唆拒绝与金融机构沟通协商 [3] 非法金融中介的运作套路 - 话术陷阱利用消费者信息差和急需资金的心理,通过虚假宣传和编造专业术语骗取信任 [4] - 合同迷宫通过设置阴阳合同、模糊利息计算方式、用小字条款暗藏高额提前还款违约金等套路让消费者签下不利合同 [4] - 黑产链条涉及倒卖消费者的身份证、银行卡、保单信息、联系方式、亲属关系、家庭住址等关键信息,用于电信诈骗、恶意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 [4] 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与行业警示 - 非法贷款中介严重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导致消费者蒙受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影响个人征信记录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5] - 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遵循严格监管要求,不会在贷款发放前收取任何费用,要求提前缴纳手续费或保证金的情况极有可能是诈骗 [7] - 非法金融活动破坏正常金融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7] 行业监管动态与消费者保护措施 - 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于6月1日起在全国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活动,并于6月15日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 [1] - 深圳、天津、江西、青海等多地金融监管局近期发布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警惕防范不法中介 [1] - 消费者应通过金融机构官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核实中介机构或个人的真实身份和资质 [6] - 消费者应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避免在非正规平台填写或向中介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 [6] -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借款条件、息费水平 [6] - 遇到金融消费纠纷应通过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监管部门投诉热线、调解、司法诉讼等合法途径反映诉求 [7] - 消费者应警惕过度负债风险,不违规将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用于理财、投资、购房、还贷等非消费领域,避免以贷养贷、以卡养卡 [7]
“理财”年化利率高达存款4倍?银行工作人员急了→
金融时报· 2025-06-30 21:25
非法金融活动案例 - 两位客户计划购买一款宣称年化利率是银行定期存款4倍的未备案理财产品 需向个人账户转账 被银行工作人员识别为疑似非法金融产品并阻止转账 [1] - 金融管理部门发现该投资关联方存在个人账户交易频繁 短期内注册大量企业 与多地公司疑似存在借贷资金往来等特征 初步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1] - 相关部门已启动进一步摸排核查和串并分析 同时开展处置流程 [1] 防非打非工作机制 - 青岛金融监管局构建"四位一体"工作体系 聚焦打防结合 央地协同和科技赋能 [2] - 成立青岛市防非打非工作领导小组 实现县区组织全覆盖 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职责分工 [2] - 与市委金融办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联合检察院公安局构建"全链条"打击模式 [2] 数字化监测系统 - 运用EAST等监管系统建立5类风险特征指标模型 累计筛查3635个疑似账户 1200万条交易记录 涉及80亿元资金 [3] - 设置40类工商注册监测字段 摸排4万余家企业 与政法委公安部门协作构建多维度风险画像 [3] - 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发挥监测预警作用 常态化报告涉非线索 [3] 联防联处措施 - 开展21次扫楼清街活动 排查16条风险线索 快速处置非法金融隐患 [4] - 对9名未达刑事立案标准的违法行为人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4] - 银行保险机构利用网点优势 配合监管支局开展线下流动宣传站等常态化宣教活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