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
搜索文档
通领科技IPO:财务内控问题频现 境外收入快速增长
新浪证券· 2025-11-21 14:48
北交所对通领科技的问询堪称严格。2025年下发的问询函中,监管机构以罕见的严厉措辞直击四大核心 风险,要求公司说明毛利率持续增长及高于可比公司的合理性(行业毛利率整体下滑背景下公司毛利率 逆势上升至29%)、募投项目必要性及产能消化能力等关键问题。 据问询函,根据申请文件,报告期内公司境内收入下降、境外收入快速增长,各期境外收入金额分别为 16,654.54万元、14,858.99万元、37,843.45万元和20,732.08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9.81%、 16.74%、37.56%和42.52%,2023年境外收入大幅增长。 北交所请公司区分境内和境外,说明报告期各期境内外量产项目的数量、金额及占比,各期境内外主要 量产项目的具体情况、收入金额及占比,并结合相关项目的产品单价、销量、适配车型的市场需求情况 等,分析报告期内境外收入持续增长、境内收入有所下滑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结合公司挂牌以来的收 入规模及产品结构、主要客户合作及开拓情况、经营模式及发展战略等,说明公司2020年以前收入及利 润规模较为平稳、报告期内收入及利润规模大幅增长的具体背景及合理性,业绩增长是否受偶发因素驱 动等。 上海通领汽 ...
IPO雷达丨富印新材冲关北交所遭追问:业绩为何逆势增长?是否存在下滑风险?
搜狐财经· 2025-11-17 16:17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弛 北交所网站显示,安徽富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印新材")于11月12日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该公司已收到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内容 直指公司核心商业模式、业绩增长合理性、资产采购合规性、应收账款风险等问题。 北交所指出,报告期内发行人存在多个新产品通过认证的情形,但要求公司说明新取得产品型号/样号认证情况与主要客户产品迭代的关系,并进一步 披露停止生产、停止销售产品型号/样号情况,以验证其持续研发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的具体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富印新材2023年业绩增长趋势与主要终端品牌客户全球出货量下滑趋势相悖,引发监管高度关注。 北交所问询函明确要求公司结合终端ODM厂商或终端品牌客户的收入变动情况和新增及原有通过终端客户认证的产品型号/样号的数量及对应收入情 况,解释2023年业绩变动趋势与终端品牌客户出货量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此外,部分直接客户如安闻科技、纳能科技收入大幅增长,北 交所亦要求公司说明是否与客户自身收入规模或市场份额变动相符,是否存在期后业绩下滑风险。 在客户合作稳定性方面,富印新材被指出存在部分新增客户合作次年即停止合作的情况,甚至有部分贸 ...
刚刚!“最快被查” …IPO过会!
搜狐财经· 2025-11-14 21:24
IPO审核结果与募资概况 - 2025年11月14日,上交所和北交所共审议2家企业,恒运昌和农大科技的IPO审核均获通过,两家企业合计拟募资18.82亿元[1] - 恒运昌原计划募资15.50亿元,上会稿中拟募资规模缩减至14.69亿元,调减了补流规模[1][2] - 农大科技原计划募资5.52亿元,上会稿中拟募资规模缩减至4.13亿元,删除了年产15万吨微生态制剂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并调减了补流规模[2] 恒运昌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从事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5] - 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产品Bestda系列可支撑28纳米制程,第三代产品Aspen系列可支撑7-14纳米制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8] - 公司产品已实现量产交付拓荆科技、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国内头部半导体设备商,并配套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国内晶圆厂[8] - 公司打破海外巨头垄断,2024年在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国产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系统厂商中,市场份额位列第一[8] -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系统的市场规模为65.6亿元[8] 恒运昌研发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承担3项国家级重大专项课题,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108项,在申请发明专利133项[9]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广东省2024年制造业单项冠军[9] - 公司获得第六届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IC创新奖"、中芯国际"零部件模组战略供应商"等荣誉[9] 恒运昌财务数据 - 2022年至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3.25亿元、5.41亿元和3.04亿元[11][12] - 同期,公司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1.17万元、6853.38万元、1.29亿元和6476.31万元[11][12] - 2025年1-6月,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24%[12] 恒运昌募集资金用途 - 此次IPO拟募集资金14.69亿元,投向沈阳半导体射频电源系统产业化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13][14] - 具体项目包括:沈阳半导体射频电源系统产业化建设项目(拟使用募资1.4亿元)、半导体与真空装备核心零部件智能化生产运营基地项目(拟使用募资6.9亿元)等[2][14] 农大科技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新型肥料及新型肥料中间体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17] - 核心产品包括腐植酸增效肥料、控释肥料、水溶肥料等,2020至2022年公司包膜尿素产销量位居行业第一,腐植酸复合肥料产销量位居行业第二[17] - 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评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7] 农大科技财务数据 - 2022年至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6亿元、26.37亿元、23.63亿元和14.95亿元[20][21] - 同期,公司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8.41万元、9645.33万元、1.42亿元和1.22亿元[20][21] - 2025年1-6月,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0%[21] 农大科技募集资金用途 - 此次IPO拟募集资金4.13亿元,计划用于年产30万吨腐植酸智能高塔复合肥项目、年产15万吨生物肥生产线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22] - 原计划中的年产15万吨微生态制剂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已被删除[2] 其他关键信息 - 恒运昌科创板IPO于2025年6月13日获受理,仅20天后被纳入现场检查名单,是2025年第二批IPO现场检查企业中首家上会者[4] - 农大科技原拟申报沪主板,后因新"国九条"调整上市规划,变更为在北交所上市[5]
今日IPO审2过2!又一改道北交所企业过会,净利润过亿,业绩可持续性被重点问询
搜狐财经· 2025-11-14 21:11
IPO审核结果概览 - 今日2家企业IPO上会全部获审核通过,合计拟募资18.82亿元 [1] - 两家企业分别为科创板的恒运昌和北交所的农大科技 [2] - 两家企业均在审期间调减了拟募资规模 [2][4] 恒运昌基本情况 - 公司注册地包运晶,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 [2] - 拟募资规模从上会前的15.50亿元调减至14.69亿元,调减了补流规模 [2] - 原募投项目包括半导体射频电源系统产业化建设等5个项目,总投资额15.99亿元 [3] - 调整后募投项目总投资额降至15.1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从2.50亿元调减至1.69亿元 [3] 农大科技基本情况 - 公司注册地山东,所属行业为优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 - 拟募资规模从申报稿的5.52亿元调减至上会稿的4.13亿元 [4] - 调整内容为删除年产15万吨微生态制剂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并调减补流规模 [4] - 最终募投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腐植酸智能高塔复合肥项目等,总投资额4.13亿元 [6][29] 上市委审议关注问题 - 恒运昌被问询成长性及业绩波动风险披露充分性,客户集中度对独立性及合作稳定性的影响 [7][8][9] - 农大科技被问询经营业绩真实性,包括收入下滑但净利润和毛利率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9] - 农大科技还被问询经营业绩可持续性、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消化的可行性 [9] 农大科技经营业绩分析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26.76亿元持续下降至23.63亿元 [10]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从0.92亿元增长至1.42亿元,净利润从1.01亿元增长至1.45亿元 [10][12]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3.27%提升至2024年的18.83% [12] - 新型肥料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74.26%提升至2024年的81.70%,但金额从19.68亿元降至19.24亿元 [12][13][14] - 新型肥料中间体收入2024年同比下降29.93%,普通肥料收入同比下降49.28% [13][14] 农大科技客户与订单情况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报告期内分别为21.07%、22.03%和20.39% [14] -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为各期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16.38%、15.03%和15.08% [14] - 各期末在手订单金额持续下降,从2022年的6.29亿元降至2024年的3.32亿元,2025年6月底仅剩1.4亿元 [17] -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老客户,各期占比分别为82.39%、84.09%和87.21% [17] 农大科技内控与收入确认 - 保荐机构底稿显示部分收入确认时间晚于签收时间 [21] - 存在发货短信记录缺失比例较高、过磅记录异常、销售确认函未签字等问题 [21][22] - 监管关注客户自提方式下由公司联系运输公司且以司机签字确认收入的合理性 [22] - 公司解释称已规范内控流程,2025年1-6月短信发送覆盖率达100%,过磅差异率仅0.05% [24][25] 农大科技募投项目调整 - 报告期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5.14%、68.72%、56.63%,呈现下滑趋势 [26] - 监管两轮问询募资扩产合理性后,公司调整募投计划 [27][28] - 删除年产15万吨微生态制剂系列产品生产项目,补流规模从5000万元调减至4000万元 [4][28][29] - 公司称调整后募投项目与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等相匹配 [29]
莱普科技单一客户依赖度升至82% 实控人身背7.41亿担保现金流承压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37
公司概况与IPO状态 - 莱普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半导体专用激光装备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半导体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的激光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2][4] - 公司科创板IPO审核状态近期变更为“已问询” [1] 客户集中度风险 - 公司客户集中度极高且持续加剧,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2022年的66.86%飙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97.67% [2][5] - 对单一客户A及其关联方的销售依赖尤为严重,占比从2022年的18.86%激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81.74%,形成“单客户支撑”格局 [2][5] - 该依赖程度远超行业可比公司(如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前五大客户占比普遍低于50%)[5]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7414.5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81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879.62万元扭亏为盈至2024年的5564.28万元 [5] -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出现波动,营收为0.3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8.32万元,扣非净利润为-53.32万元 [5] - 公司解释业绩波动主要受半导体设备行业季节性特征影响,收入多集中于第四季度(例如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占比达67.96%)[6] 产品结构分析 - 业务高度集中于激光热处理设备,其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48.05%持续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94.11% [4] - 专用激光加工设备业务收入占比持续萎缩,产量从2022年的299台下滑至2024年的143台,反映出该产品线竞争力不足 [4] 应收账款与现金流 - 应收账款高企,2024年末账面价值为1.12亿元,占当期营收的42.02%,2025年第一季度末为1.11亿元,占比高达319.25% [2][7] - 对客户A的应收账款在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占公司应收账款的42.83%和42.98% [7] - 应收账款周转率远低于行业均值,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周转率分别为2.48次、4.18次、3.33次、0.31次,而同期行业均值分别为7.89次、5.96次、6.02次、1.4次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在报告期内多次为负,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净额分别为-2827.26万元、-3272.37万元、3202.59万元、-2716.99万元 [8] 公司治理与实控人风险 - 截至递表前,公司实际控制人叶向明和毛冬存在大额对外担保,对第三方提供的担保债务本金余额合计达7.41亿元 [9] - 实际控制人毛冬曾因醉酒驾驶受到行政处罚及刑事处罚(拘役一个月二十五日,缓刑三个月等),相关处罚已执行完毕 [9]
IPO雷达|北交所二问彩客科技:偶发增量是否稳定?关联交易是否公允?扩建产能有无必要?
搜狐财经· 2025-11-07 12:4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4.54亿元,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44.0%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至不足70%,其中DMSS产能利用率为68.82%,DMAS为69.58%,DATA为62.07% [3][4] - 2024年DMSS产品销量为3,349.79吨,DMAS产品销量为4,442.32吨,DATA产品销量为1,969.96吨 [4]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业绩高增长的核心增量来自下游德国辉柏赫破产导致的短期订单回流 [1] - 德国辉柏赫破产使其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瓜分,间接推高对公司DMSS、DATA中间体的需求 [1] - 监管关注因德国辉柏赫退出而产生的增量需求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存在期后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1] 客户与销售模式 - 报告期内,温州金源始终为公司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占营收比重为29%至32% [1] - 2025年5月前,公司对温州金源采用“先发货、后签结算合同”方式确认收入,占同类销售100% [1] - 2025年5月起,收入确认模式改为“年度框架+月度结算单”,收入确认时点由发货改为验收后 [1] - 监管要求说明与温州金源先发货后签约确认收入的金额及占比,并关注销售真实性及收入确认内控有效性 [2] 关联交易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关联采购金额分别为6912万元、7516万元、6676万元和3567万元,占营业成本28%至33% [2] - 向关联方彩客华煜采购蒸汽、污水处理合计金额占关联采购总额的75% [2] - 监管要求说明持续保持较高关联采购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未来减少关联交易措施的可行性 [2] - 监管关注关联采购定价的公允性,并要求量化分析收入增长与蒸汽、污水处理等关联采购金额增长的匹配性 [2] 募投项目与产能 - 公司拟募集资金2.1亿元,用于年产5000吨DMS、1500吨DMSS扩建项目、年产1000吨DATA扩建项目、年产500吨新型功能材料建设项目(二期)及研发中心升级项目 [3] - 监管要求说明募投项目投资费用明细的测算依据及合理性 [4] - 监管结合主要产品产销率、市场空间、竞争状况、客户稳定性及在手订单等情况,要求说明新增产能的必要性、合理性及产能消化可行性 [4]
本周IPO审3过3,合计拟募资35.78亿元!红板科技创近两年主板IPO审核最快纪录
搜狐财经· 2025-10-31 20:35
本周IPO审核概况 - 本周(10月27日-10月31日)共有3家企业IPO上会,全部获审核通过,合计拟募资35.78亿元 [2] - 3家过会企业分别为科创板的泰金新能、沪主板的红板科技和北交所的江天科技 [3] - 泰金新能拟募资98,995.03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19,538.93万元;红板科技拟募资205,687.74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21,391.41万元;江天科技拟募资53,072.19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10,181.46万元 [3] 红板科技IPO审核记录 - 红板科技创下近两年A股主板IPO审核最快纪录,公司从申报到过会仅间隔125天 [1][7] - 公司专注于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应用市场,是行业内HDI板收入占比较高、能够批量生产任意互连HDI板和IC载板的企业之一 [10]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05亿元、23.40亿元及27.02亿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亿元、8703.81万元及1.94亿元 [10] 募资计划调整情况 - 泰金新能首版招股书申报稿中原计划募资15亿元,上会稿中拟募资规模缩减至9.90亿元,删除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4] - 江天科技招股书申报稿中原计划募资6.11亿元,上会稿中拟募资规模缩减至5.31亿元,删除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6] - 泰金新能曾于2025年8月29日上会被暂缓审议,上市委要求其进一步论证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6] 上市委审议关注问题 - 泰金新能被问询结合2025年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设备在手订单、新签订单及后续执行情况,说明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7] - 红板科技被要求结合行业竞争格局、公司产品结构、市场地位等,说明公司是否具有行业代表性 [8] - 江天科技被问询结合与主要客户合作历程、自身竞争优势等,说明对主要客户的议价能力,业绩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 [9] 红板科技行业地位与市场格局 - 根据CPCA发布的第24届(2024)中国PCB行业综合百强企业排名榜,红板科技排名35;根据Prismark发布的2024年全球前100名PCB企业排行榜,公司排名58 [11] - 2024年公司HDI板在全球及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3%、2.76% [15] - 公司主要收入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2024年消费电子收入占比为60.36% [12][13] 红板科技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001.81万元,净利润23,985.2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265.83万元 [11]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维持在4.56%至4.69%之间 [11] - 公司单位产能对应的固定资产投入为1,734.35元/平方米,显著高于部分同行业可比公司景旺电子、胜宏科技、崇达技术1,022.47-1,093.08元/平方米的水平 [19] 监管对红板科技的关注重点 - 监管多轮问询公司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代表性,公司在上会稿中增补鹏鼎控股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10][17] - 监管关注公司单位产能对应固定资产投入高于可比公司水平,以及固定资产限制及减值计提情况 [18] - 公司解释单位产能投入差异主要系产品定位和产品结构差异所致,与公司产品销售价格相匹配 [20] 红板科技业务战略与拓展 - 公司产品聚焦消费电子领域是基于差异化竞争、产品匹配、客户机遇和技术发展的综合考量 [14] - 公司正在形成以消费电子为核心、向高端显示和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延伸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14] -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拓展汽车电子和高端显示等应用领域客户,2025年1-6月高端显示领域收入占比达11.01% [13][14]
祺龙海洋下周“迎考”!高度依赖中海油,产品结构单一,控股股东高负债风险待解
搜狐财经· 2025-10-28 12:25
上市审议安排 - 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定于2025年11月3日召开会议,审议公司首发事项 [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至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551.75万元、4682.21万元和5040.95万元,年化复合增速超5% [1] - 近年来公司营收保持在2亿多元规模 [1] 客户集中度 - 报告期内,公司对第一大客户中海油的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9.39%、93.44%、93.48%和75.39% [1] - 公司经营业绩高度依赖中海油,若其采购计划变动可能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1] - 各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中中海油与中石化合计占比分别为93.10%、88.84%、98.51%和98.83% [3] 产品结构 - 报告期内,隔水导管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79%、89.77%、99.63%和87.15%,产品结构单一 [2] - 若不能保持产品竞争优势或拓宽产品线,可能对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 产能与募投项目 - 公司产能利用率大幅波动,2022年为101.04%,2023年降至61.62%,2024年为59.59%,2025年上半年飙升至105.22% [2] - 本次募资全部投向新生产项目,设计产能7500根/年,较现有产能提升约110%,但新增产能消化存在不确定性 [2] 产品价格与销售 - 隔水导管平均单价波动较大,2025年上半年为58260.38元/根,较2024年下降8.48% [2] - 油气长输管线平均单价在2025年上半年为10932.06元/根,较2024年下降5.03% [2] 应收账款 - 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从2023年末的3846.42万元飙升至2024年末的1.65亿元,同比增长328.96%,2025年上半年末进一步升至2.41亿元 [2] - 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主要因向部分中海油客户的销售收入规模较大且尚未回款所致 [2][3] - 账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无法收回的风险极小 [3] 控股股东风险 - 公司控股股东龙玺油服2025年6月30日母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8.21%,负债率较高 [3] - 2025年上半年龙玺油服母公司口径净利润为-1666.77万元,最近一期亏损 [3] - 若龙玺油服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涉及其所持公司股份处置,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 [3]
被央企拉黑一年,天溯计量IPO的脚步应再缓缓
搜狐财经· 2025-10-15 06:41
IPO审核进程 - 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将于10月16日接受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23次会议审核,IPO进程在等待两年多后迈出关键一步 [1] 公司业务与客户 - 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是一家全国性、综合型独立第三方计量检测服务机构,主营业务为计量校准、检测、认证等专业技术服务 [2] - 客户涉及生物医药、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能源电力、轻工日化、装备制造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 [2] - 检测业务广泛服务于中创新航、巨湾技研、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海辰储能等新能源电池企业,以及广汽集团、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新能源车企 [2] IPO申请历史与重大负面事件 - IPO申请于2023年6月获受理,随后经历4次中止、3轮问询,创下创业板审核中断次数纪录 [2] - 2025年1月被大型央企华电集团列为“不良行为供应商”,取消一年交易资格,被纳入供应商黑名单直至2026年1月1日 [2][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59,720.09万元增长至80,011.69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75% [5]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8,438.54万元增长至11,105.68万元,呈持续上升趋势 [5] - 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和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21.52%和10.25%,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9.99%和9.68% [5] 应收账款状况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4,294.06万元、17,691.70万元、22,813.00万元和29,643.1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94%、24.38%、28.51%和72.45%,呈逐年上升趋势 [5] - 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22年到2024年分别为5.23次、4.54次、3.95次,回款周期越拉越长 [5] 费用结构分析 - 公司存在“重销售轻研发”倾向,2024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高达25.89%,而研发费用占比仅为4.13% [6][7] - 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5.96%、26.39%、25.89%、24.73%,而同行平均值分别为9.64%、10.49%、10.93%、11.35% [8][9] - 研发费用率不足同行可比公司的一半,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43%、4.30%、4.13%、4.20%,而同行平均值分别为8.40%、8.57%、9.08%、9.15% [9][10] 募资计划与财务状况 - 本次拟募集资金4.24亿元,用于深圳总部计量检测能力提升项目(1.28亿元)、区域计量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1.75亿元)、数字化中心建设项目(3166.9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9000万元) [10][12] - 补充流动资金9000万元的募资投入必要性存疑,公司2023年曾突击分红2445.65万元 [12] - 公司母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截至今年6月末仅为18.45%,且既无短期借款也无长期借款 [12]
下周审核3家IPO,优迅股份暂缓审议后迎二次上会
搜狐财经· 2025-10-12 23:11
下周IPO上会总体情况 - 下周(10月13日至10月17日)共有3家企业进行IPO上会审核,合计拟募集资金33亿元 [1] 优迅股份 (科创板) - 公司为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6] - 公司将于2025年10月15日上会,注册地为福建,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 公司拟募资80,906.50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7,786.64万元 [2] - 本次为二次上会,此前于9月19日被暂缓审议,上市委要求说明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合规性 [2] - 在审期间调减了拟募资规模,从上会稿的8.89亿元缩减至8.09亿元,删除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3] - 募投项目包括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46,780.65万元)、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16,908.47万元)以及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投资17,217.38万元) [4][9]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41,055.91万元,净利润为7,786.64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3,849.87万元,净利润为4,695.88万元 [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2024年为19.10%,2025年上半年为15.81% [8] - 公司选择科创板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7] 昂瑞微 (科创板)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10] - 公司将于2025年10月15日上会,注册地为北京,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 公司拟募资206,730.14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6,470.92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2] - 公司开发了高集成度5G L-PAMiD等产品,技术方案和性能已达到国际厂商水平,并已在主流品牌旗舰机型大规模量产应用 [10] - 募投项目包括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发和产业化升级项目(投资109,612.25万元)、射频SoC研发及产业化升级项目(投资40,800.82万元)以及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56,317.07万元) [13]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210,131.97万元,净利润为-6,470.92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4,359.13万元,净利润为-4,029.95万元 [1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024年为14.94%,2025年上半年为16.40% [12] - 公司选择科创板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00亿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 [10] 天朔计量 (创业板) - 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综合型的独立第三方计量检测服务机构,主营业务为计量校准、检测、认证等专业技术服务 [14] - 公司将于2025年10月16日上会,注册地为广东,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 [2] - 公司拟募资42,389.91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11,105.68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2] - 公司曾于2015年10月26日在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833812.OC),于2019年2月13日摘牌 [14] - 募投项目包括深圳总部计量检测能力提升项目(投资12,765.61万元)、区域计量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投资17,457.40万元)、数字化中心建设项目(投资3,166.90万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9,000.00万元) [18]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80,011.69万元,净利润为11,105.68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0,913.61万元,净利润为5,557.62万元 [1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相对较低,2024年为4.13%,2025年上半年为4.20% [17] - 公司选择创业板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