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

搜索文档
上会前夕突遭取消 节卡股份IPO审核紧急叫停
新浪证券· 2025-08-08 19:18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以4681台销量占据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8.2%份额,客户包括丰田、施耐德、中国中车等巨头,技术应用于"中国天眼"维护、航空发动机打磨等高端场景 [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81亿元、3.50亿元、4.00亿元,净利润从盈利573.57万元转为亏损2854.73万元,2024年扭亏为盈622.8万元但扣非净利润仍为-227.82万元 [2] - 2025年上半年亏损同比扩大513.55%至1996.56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骤降1253.44%至-6159万元 [2] 经营风险与市场策略 - 业务高度依赖汽车及3C电子行业(占比超90%),2025年转向低价策略,主力机型A系列单价仅3.58万元(不足高端系列六成)但销量增长未能抵消毛利下滑 [3] - 2024年实际营收4.00亿元仅完成预测5.55亿元的72%,2025年上半年整机销量仅达成全年目标1.03万台的31.8%,收入同比下滑超10% [2] - 累计未弥补亏损达5803万元,2024年产能利用率不足75%但新基地规划年产能4万台(较现有水平扩大5倍) [2][4]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53项发明专利中部分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委托研发,10名交大教职工通过"上海交睿"持股10.53%,两轮问询中被反复质疑研发自主性 [4] - 核心零部件高度外采:谐波减速器依赖绿的谐波等供应商(采购占比超20%),伺服电机、控制器仅能"自研设计、委外生产" [4] 募资与治理结构 - 原拟募资7.50亿元调减至6.76亿元,删除"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022年末货币资金达5.91亿元却计划募资2.56亿元补流) [4] - 实控人李明洋直接持股仅5.98%,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掌控41.63%表决权,软银愿景基金、磐信上海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超30% [5] 上市进程 - 成为2025年首家上会前被取消审核的企业,原定8月8日科创板IPO审议会议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被取消 [1]
产业基金摆脱困局,就往二级市场倒垃圾?
虎嗅· 2025-08-08 08:01
政府引导基金困境 -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流动性断裂导致政府引导基金成为"死水",资金无法有效投出和退出[2][3] - 当前一级市场普遍面临退出困难问题,已持续多年[3] - 政府引导基金"以投带引"的初衷因流动性断裂而难以实现[5] 争议性解决方案 - 有观点提出通过放松IPO审核标准来解决退出难题,但遭到强烈反对[5][8] - 放松IPO可能导致低质量项目进入二级市场,损害市场信心[8][9] - 该方案被批评为将一级市场问题转嫁给二级市场投资者[10][11] 一级市场问题根源 - 一级市场存在畸形发展,过度依赖估值炒作和寻找接盘侠的商业模式[12][13] - 市场参与者普遍追求短期套现而非长期企业价值创造[15][16] - 政府产业基金退出难的本质原因是投资项目质量低下[19][22] 政策演变与市场调整 - 政府经济政策从产业补贴转向消费端刺激[29][35] - 当前处于去产能、去泡沫、去不良的调整阶段[32] - 市场需要从投前尽调到投后管理全面改变投资思路[44][45] 未来发展方向 - 强监管将成为市场主旋律,以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42][43] - 投资机构需要深耕特定领域,提升专业能力和投后管理能力[53][55] - 市场将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逐步消化当前困境[49][50]
IPO雷达丨毛利率骤降近15个百分点,聚仁新材IPO被北交所追问:业绩增长真实合理?
搜狐财经· 2025-07-29 18:29
公司上市审核进展 - 公司上市申请已收到北交所第一轮审核问询函,涉及股权清晰及控制权稳定性、业绩大幅增长真实合理性及持续性以及毛利率下滑风险等问题 [1] - 公司受理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为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2] 股权及控制权问题 - 公司设立及历次增资中存在多次股权代持,创始人陶丹等人2017年后不再直接持股,历史上存在出资瑕疵及第三方代为出资 [3] - 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股权代持的形成背景、演变及解除过程,以及第三方代为实缴资金的来源及合理性 [3] 业绩及毛利率变动 - 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从1.85亿元增至4.76亿元,增幅连续超过50%,但2024年综合毛利率从43.37%骤降至28.60% [3] - 北交所要求公司量化说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分析低价策略是否可持续 [3] - 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长期高于可比公司均值,2024年大幅下滑,北交所要求分析高毛利率原因及期后变动风险 [4] 供应商集中风险 - 公司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采购占比从50.56%升至79.38%,第一大供应商华峰集团占比高达47.50% [4] - 北交所要求说明向华峰集团采购占比大幅提升的原因及是否存在依赖,并追问与注册/实缴资本较小、成立时间较短的供应商合作背景 [4] 产能扩张及消化 - 公司2024年己内酯及衍生物产能利用率仅48.95%、56.41%,但仍拟募资2.92亿元建设"40000t/a特种聚己内酯智能化工厂" [4] - 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新增产能消化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结合在手订单及市场需求变化分析产能消化风险 [5] 环保与安全生产合规性 - 公司涉及危险化学品,历史上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投"及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未覆盖报告期的情况 [5] - 北交所要求说明危险化学品业务环节管理的合规性,并披露是否发生相关安全事故或行政处罚 [5] 财务细节核查 - 北交所对贸易业务会计处理、研发费用归集、销售人员数量与业务规模匹配性等提出核查要求 [5] - 北交所要求保荐机构及会计师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实施监盘,核查是否存在资金体外循环或代垫成本费用 [5]
183家待审, 北交所IPO排长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20:40
北交所IPO市场现状 - 截至7月27日,A股IPO市场合计有305家公司在审,其中北交所在审企业183家,占比60% [2] - 2025年6月北交所受理97家企业IPO申请,创历史单月新高,超过2022年6月92家的纪录 [2] - 今年以来A股市场57家新股上市中,北交所仅6家,远低于创业板22家和科创板8家 [2] - 证监会核发47家企业批文中,北交所10家,但7月以来连续获得三份批文,速度明显提升 [2] 审核周期变化 - 2022-2024年北交所IPO企业从受理到上市平均历时中位数分别为218天、280天和306天,逐年增加 [4] - 2025年受理的115家企业中,91家已获问询,从受理到首轮问询平均26天,高于创业板15天和科创板21天 [5] - 2024年受理的181家企业中,从首轮问询到上市委会议平均历时258天,显著高于创业板150天和科创板188天 [5] - 林泰新材以173天成为2024年全市场最快上市项目,但大部分企业排队超半年,扬德环能已等待超三年半 [5][6] 企业财务表现 - 林泰新材2021-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32亿、1.76亿、2.07亿、1.22亿,扣非净利润1281万、2299万、4308万、2816万 [6]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7%,净利润翻倍;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41%,扣非净利润增86.99% [6] - 北交所今年受理的113家在审企业最近一年营收均值7.38亿,净利润均值9506万 [11] - 最近一年净利润过亿企业36家占比31.86%,乔路铭2024年营收33.75亿,净利润4.17亿 [11] 审核标准变化 - 2024年至今北交所107家企业终止IPO,从严审核基调突出 [10] - 北交所要求企业报告期内具备基本创新投入或产出,需披露创新特征并论证核心竞争力 [10] - 新申报项目基本面提升明显,归因于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业绩整体更好及券商优中择优 [11]
IPO审2过1,1家暂缓
梧桐树下V· 2025-07-25 19:50
IPO审核情况 - 7月25日IPO共审核2家公司(科创板、北交所各1家),1家获通过,1家暂缓审议 [1]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 公司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04年12月,2014年4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前总股本为38,192.1660万股,拥有11家一级全资子公司、1家二级控股子公司、5家参股公司及1家分公司,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计347人 [4]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易荣坤直接持有公司19.52%股份表决权,并通过厦门神剑、晟临芯、兆莅恒间接控制5.94%股份表决权,另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15.41%股份表决权,合计控制40.87%股份表决权 [2][6] 报告期业绩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32,176.52万元、36,770.78万元和54,793.8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03.53万元、8,152.78万元和9,430.36万元 [2][7] 上市委问询重点 - 问询技术来源、研发投入及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8] - 问询收入确认方法(净额法)的合规性及历史会计政策一致性 [8] - 问询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于借款利率的合理性及资金使用受限情况 [9] 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 公司聚焦全球矿业及建筑业轮胎市场,专业从事矿山及建筑轮胎的设计、研发、销售与服务,产品涵盖工程子午线轮胎和全钢卡车轮胎 [10]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07年10月,2022年10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前总股本为17,700万股,拥有8家控股子公司及1家参股公司,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计308人 [10]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泰凯英控股直接持有72.94%股份,王传铸通过泰凯英控股间接控制72.94%股份,其配偶郭永芳直接持有6.77%股份,两人合计控制79.71%股份 [3][12] 报告期业绩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180,343.04万元、203,137.71万元和229,531.3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91.01万元、13,604.58万元和15,060.22万元 [3][13] 审议会议问询重点 - 问询业绩增长可持续性,涉及2025年上半年业绩、在手订单、行业趋势及客户稳定性 [14] - 问询技术先进性与研发核心竞争力表现,要求对比同行业公司 [15]
下周审核2家IPO,2家再融资;科创板及北交所IPO企业在审期间皆调减拟募资规模
搜狐财经· 2025-07-20 22:24
IPO及再融资上会预告 - 下周(7月21日-7月25日)IPO上会审核2家企业,合计拟募资13.97亿元 [1] - 恒坤新材拟募资10.07亿元,泰凯英拟募资3.90亿元 [1] - 下周2家再融资企业上会,合计拟募资35.00亿元 [6] 恒坤新材 - 公司注册地福建,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拟科创板上市 [1] - 原计划募资12.00亿元,上会稿缩减至10.07亿元,删除了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2] - 主要产品为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客户包括多家中国境内领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 [7] - 2024年营业收入5.48亿元,净利润9691.11万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16.17% [9] - 募投项目包括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3][4] 泰凯英 - 公司注册地山东,属于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拟北交所上市 [1] - 原计划募资7.70亿元,上会稿缩减至3.90亿元 [4] - 主要产品为矿山及建筑轮胎,2024年营业收入22.95亿元,净利润1.57亿元 [12] - 募投项目包括全系列场景专用轮胎产品升级项目和专用轮胎创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13] 再融资企业 - 金诚信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20亿元,用于赞比亚鲁班比铜矿采选工程等项目 [6][17] - 应流股份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15亿元,用于叶片机匣加工涂层等项目 [6][21] 行业信息 - 恒坤新材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 [7] - 泰凯英聚焦全球矿业及建筑业轮胎市场,产品范畴属于工程子午线轮胎和全钢卡车轮胎 [11] - 金诚信业务涵盖矿山资源开发全产业链,应流股份专注于高端装备领域专用设备零部件生产 [15][18]
IPO雷达|营收超四成靠比亚迪,天健新材IPO被监管追问:是否存在被替代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7-19 16:22
公司上市审核动态 - 公司于7月18日更新北交所上市申请审核动态,收到第一轮审核问询函,涉及主要客户合作稳定性、业绩下滑风险、采购价格公允性及毛利率波动合理性等问题 [1] - 公司全称为广东省天行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代码874508,受理日期为2025年6月25日,审核状态为已问询,保荐机构为国金证券 [2] 监管问询核心问题 - 监管问询涵盖八大核心问题,包括技术创新成色、客户依赖程度、流动性风险、募投合理性及财务核算准确性等 [3] - 特别关注主要客户合作稳定性及业绩下滑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及产能消化能力 [3] 公司业务及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改性PC、PC合金等工程塑料,下游聚焦新能源汽车、3C电子、智能家居三大赛道 [3] - 报告期内(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9亿元、9.30亿元和11.22亿元,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23年的8279万元下滑至2024年的6193万元,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3] - 监管要求量化分析2024年收入增长但净利润下滑的具体原因,并说明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变动趋势是否一致 [3] 客户依赖及寄售模式风险 - 公司对比亚迪的销售金额占比从26.22%抬升至41.70%,前五名客户集中度升至51.31%,监管追问是否存在被替代风险 [4] - 寄售收入占比从27.51%增至43.66%,监管追问寄售模式客户名称、金额及占比、收入确认时点及周期,是否存在调节收入确认时间的情形 [4] 毛利率及采购问题 - 2024年改性PC、PC合金及其他改性塑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下滑至17.59%、23.48%和5.15%,原料分销业务毛利率跌至7.69% [5] - 监管要求量化分析毛利率持续下滑趋势是否可逆,并进行敏感性测试 [5] - 2024年新增供应商中包含成立不足一年的贸易商,采购价格公允性被重点追问 [5] 流动性及财务风险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1.93%、54.32%、55.90%,应收账款周转率连续两年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2年为-1.70亿元,2024年再度转负至-1722万元 [5][6] - 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余额合计由1.54亿元增至3.72亿元,流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 [6] 募投项目质疑 - 公司2024年产能利用率达119%,拟募资3.97亿元用于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建设及技改、补流 [6] - 监管要求量化说明新增产能如何消化,并补充披露固定资产折旧对利润的冲击测算 [6]
6月150家IPO受理企业,有30家已问询,最短仅9天!
梧桐树下V· 2025-07-11 19:58
IPO审核效率 - 2025年6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150家IPO企业,截至7月10日已有30家收到首轮问询 [1] - 从受理到首轮问询的最短间隔为9天(南网数字、大普微),最长间隔为28天(新恒泰、森合高科),30家企业平均间隔天数为18.5自然日 [1] - 交易所规则要求20个工作日内提出首轮问询,实际平均18.5自然日的处理速度表明审核效率显著提升,且存在休息日加班现象 [2] 首轮问询时间分布 - 7家IPO企业的首轮问询在周末发放,包括南网数字、大普微(7月6日)、田园生化、芯密科技(7月5日)等 [1] - 周末问询案例显示审核人员加班推进流程,进一步印证审核效率优化 [1][2] 重点企业案例 - 南网数字、大普微:6月27日受理,7月6日问询,创9天最快记录 [1] - 新恒泰:6月10日受理,7月8日问询,耗时28天为当前最长周期 [1] - 森合高科:6月5日受理,7月3日问询,同样耗时28天 [1]
IPO审1过1
梧桐树下V· 2025-07-10 18:08
公司IPO审核通过 - 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上市委审核通过 [1] - 公司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4] - 2024年营收412,361.70万元,净利润26,059.66万元 [3][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15年11月,2022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4] - 发行前总股本38,452.9321万股,拥有4家控股子公司 [4] - 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计5,581人 [4] 股权结构 - 直接控股股东为Dynamic Holding,持股97.85% [5] - 间接控股股东为中国台湾上市公司定颖投控 [5] - 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1,415.93万元、365,625.25万元和412,361.70万元 [3][6] - 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12.17万元、25,613.24万元和26,059.66万元 [3][6] 上市委关注问题 - 境外子公司销售的必要性及价差预留原因 [7] - 外销收入占比高、客户集中度高的原因及可持续性 [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变动趋势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9] - 债务结构合理性及资金需求情况 [10]
永大股份IPO:净利先增后降原因被追问 家族内部大额股权转让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6-11 17:3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6.96亿元、7.12亿元、8.19亿元,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2][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1.31亿元、1.07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16.28%,2024年同比下降18.35% [2][4] - 2024年净利润下降主要因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及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合计3304.32万元,剔除该影响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14% [4] - 毛利率从2022年27.91%提升至2024年28.7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8.61%降至16.85% [4] 交易所审核关注点 - 要求公司按产品类型说明各期主要项目情况,包括客户、项目总投资、毛利率等细节,解释净利润与营收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 [5] - 关注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4亿元,但2024年大幅降至3649.22万元的现象 [4]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3.20%微增至2024年3.13%,整体保持稳定 [4] 公司股权与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为李昌哲(61.62%)、顾秀红(17.20%)、李进(7.74%),三人合计持股86.56% [6] - 2016年李进将71%股权无偿转让给父亲李昌哲,交易所质疑未支付对价的原因及是否存在利益安排 [6][7] - 一致行动协议约定李昌哲和顾秀红的意见均由李进对外发表,且李昌哲股份将由李进继承 [6] - 交易所要求说明81岁李昌哲的股权安排法律效力及是否存在继承纠纷 [7] 募资计划与业务概况 - 拟募集资金6.08亿元,用于重型化工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7] - 主营业务为非标压力容器研发制造,覆盖化工、石油、光伏、医药等领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