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睡眠
icon
搜索文档
慕思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56.03亿元 AI驱动智能睡眠迈入健康新阶段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9:26
公司业绩与分红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7亿元,在宏观消费趋缓背景下保持增长[1] - 公司宣布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延续高比例现金分红策略[1] - 2024年全年累计每股分红1.75元,以4月25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5.59%,位列A股已披露年报公司前1%[6] - 自2022年上市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超过11亿元,2024年股利支付率约为50%[6] 智能睡眠行业趋势 - 2023年全球床垫市场规模674亿美元,预计2028年增长至767亿美元,中国市场同期规模693亿元,预计2028年达774亿元[2] - 国内智能床垫渗透率不足5%,对标发达国家存在5倍以上增长空间[2] - 智能床垫作为智慧睡眠系统重要终端,正加速从小众科技产品向大众家庭普及[2] 公司研发与技术布局 - 2024年研发费用达2.05亿元,同比增长10.51%,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3.66%[2] - 拥有1个国家级CNAS实验室、3个省部级研发平台,累计知识产权达3589项[2] - 发布旗舰产品T11+ AI智能床垫,搭载潮汐算法2.0,基于超百万组人体工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3] - SleepCare健康管理系统上线,实现从"硬件智能"到"健康闭环"转型[3] 产品创新与市场认可 - T11系列AI智能床垫获泰尔实验室"睡眠监测能力"和"智能调节能力"双认证,并在CES 2024荣获"智能家居""数字健康"国际奖项[3] - 携手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权威机构开展BCG信号识别、睡眠障碍筛查等前沿研究[3] - 通过"智能硬件+健康数据+服务闭环"商业模式,有望打通智能家居生态中的睡眠管理主控端[3] 政策驱动与市场拓展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明确支持智能家居消费升级,床垫成为重点鼓励方向之一[4] - 公司联合人民日报发起全国性床垫"以旧换新"专项行动,2024年通过换新渠道带动线索量超124万条,同比增长313%[4] - 换新客户中AI智能床垫占比快速提升,带动整体客单价与毛利率结构优化[4] 股东回报与机构认可 - 2024年实施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393万股,耗资约1.12亿元,回购加分红综合回报率超过6.5%[6] - 中国人寿旗下多只保险资金产品连续增持,广发基金等头部公募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6]
慕思股份 2024 年年报发布:营收利润双稳健,现金分红回馈股东
经济观察网· 2025-04-28 17:4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95元 [2] - 公司宣布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3.94亿元,叠加半年度每10股派7.5元方案,全年累计现金分红6.89亿元,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合计9.16亿元 [2] 产品收入结构 - 床垫业务实现营收26.79亿元,同比增长3.78%,成为营收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3] - 床架业务实现营收16.65亿元,基本持平去年 [3] - 沙发业务实现营收4.31亿元,同比下降0.42% [3] - 床品业务实现营收4.04亿元,同比下降7.47% [3] 战略举措 - 公司聚焦健康睡眠主业,从产品创新、运营提效和品牌升级三大方面增强核心竞争力 [3] - 产品端深化迭代,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以套餐策略拓展消费场景,吸引年轻群体并激活存量客户需求 [3] - 运营端通过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同时加大线上流量布局赋能终端销售 [3] - 品牌端强化健康睡眠专家形象,以高品质产品和金管家服务提升用户粘性与品牌溢价能力 [3]
慕思股份(001323):毛利率表现稳健,25年看好智慧睡眠推广
浙商证券· 2025-04-27 19: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是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和客单价提升的重要驱动,充分受益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拉动,会员体系服务强化、老客户占比高,渠道变革优化+产品组合升级,智能床潜力较大,持续看好 [5] 业绩一览 - 2024年实现收入56亿(同比+0.43%),归母净利7.67亿(-4.36%),扣非净利7.24亿(-7.67%) [1] - 24Q4单季收入17.25亿(-2.72%),归母净利2.45亿(-13.7%),扣非净利2.33亿(-17.24%),Q4利润率下降主要系毛利率同比-0.77pct、期间费用率同比+1.37pct [1] - 25Q1收入11.21亿(-6.66%),归母净利1.18亿(-16.43%),扣非净利1.19亿(-10.9%) [1] 收入驱动 - 全力推进AI睡眠,2024年3月推出AI智能床垫T11PRO,至12月销售额突破亿元;11月下旬培训经销商卖智能床,智能床功能&技术成熟、定价亲民,叠加高端品牌形象,2025年将驱动产品结构升级和客单价提升 [2] - 电商渠道逆势增长,加大天猫、京东、抖音资源投入,电商收入达10.93亿,同比+6%,占总收入提升至19.51%(24年为18.48%) [2] - 线下渠道优化升级,2024年专卖店5400余家(23年5700余家),淘汰低效门店,重装老店,经销收入41.53亿(同比-0.3%),直营收入0.72亿(-51%)、推动直营转经销所致 [2] - 打造会员社区,年度新增注册会员148.37万人(23年为71万人,同比翻倍),累计达314万人,提升客户忠诚度与口碑传播效能 [2] - 加速品牌出海,完成Maxcoil品牌新加坡销售总部100%股权及其生产基地核心资产交割并表,优化东南亚供应链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及供货效率 [3] 25Q1实际经营利润率较优 - 24A期间费用率同比+0.91pct,24Q4期间费用率同比+0.37pct,25Q1期间费用率同比+0.64pct [4] - 25Q1毛利率同比+1.69pct、销售费用率同比-0.99%,利润承压主要系财务费用同比增加约0.12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0.1亿、所得税增加0.1亿,若还原上述影响预计Q1利润端表现更优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60.02亿/64.34亿/69.46亿元,分别同比+7.13%/+7.2%/+7.95%,归母净利润8.03亿/8.76亿/9.56亿,分别同比+4.67%/+9.03%/+9.14%,对应当前PE 15.58X/ 14.29X/13.09X [5]
发布会还能躺着开?海尔安睡新风空调:让你一觉到天亮
搜狐网· 2025-04-27 15:20
睡眠环境痛点分析 - 传统空调在制冷时噪音大、密闭空间空气浑浊、温度不稳定,成为影响睡眠质量的"隐形杀手" [3] - 理想睡眠环境需满足"健康五度好空气"标准:温度稳定、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声音安静、风速柔和 [3] - 用户常见解决方案如戴耳机入睡或使用空气净化器均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 产品技术创新 - 海尔安睡新风空调实现12分贝超静音运行,低于夜晚呼吸声,用户反馈深睡时间翻倍 [6] - 配备双循环新风系统,每小时自动置换空气,排出脏空气并引入新鲜氧气 [8] - 采用可水洗重复使用的滤网设计,降低使用成本并提升环保性 [8] 用户体验升级 - 通过"云端卧室"沉浸式体验展示技术效果,全息投影与立体声白噪音组合使参与者快速产生睡意 [5] - 消除开机声、运行声及热胀冷缩声等传统空调噪音源,实现无感化运行 [6] - 改善晨起时的感官体验,消除鼻腔粘腻感并延长手环监测的深睡曲线 [9] 行业趋势洞察 - 空调行业从单纯温控功能转向主动适应人体需求的智能化、场景化解决方案 [1] - 睡眠经济催生技术迭代方向,静音与空气质量管理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 [6][8] - 企业通过场景化发布会形式强化用户对技术价值的感知,替代传统技术参数宣讲 [1][5]
睡得少和睡得晚,哪个对身体的伤害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3 14:31
睡眠健康研究 熬夜的生理影响 - 单次熬夜即可导致单核细胞特征改变,加剧炎症反应,慢性低度炎症可能引发器官损伤[3] - 频繁夜间进食引发脂肪代谢异常和胰岛素分泌紊乱,增加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风险[4] - 剥夺前半夜睡眠会阻碍长期记忆形成,导致记忆力下降30%以上,大脑反应速度降低[5] 睡眠模式对比 - 睡眠不足(<6小时/天)短期导致认知能力下降,长期加速脑细胞退化并增加肥胖风险32%[9] - 延迟睡眠(凌晨后)扰乱生物钟,长期使患癌风险提升25%,抑郁症发病率增加40%[10] - 理想模式为保持20%电量类比状态,规律充电6-8小时[8] 睡眠质量提升方法 - 穿袜子睡眠使入睡时间缩短7.5分钟,总睡眠时长延长32分钟,效率提升7.6%[13][14] - 6-8磅加重被子促进褪黑素分泌增加30%,显著改善深度睡眠[15] - 40℃温水泡脚(水位超脚踝10cm)20分钟内可提升老年群体睡眠质量[17] - 睡前使用手机8分钟将延迟入睡1小时,因蓝光刺激警觉性[18] - 深蹲/提踵/提膝展髋运动组合(每次3分钟)可使睡眠延长30分钟[19][23] 补觉误区 - 周末过度补觉12-24小时会破坏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代谢率[12] - 碎片化日间补觉导致大脑亢奋,焦虑风险上升45%[12]
Atour Lifestyle (ATAT)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25 23:57
Atour Lifestyle Holdings Limited (NASDAQ:ATAT) Q4 2024 Results Conference Call March 25, 2025 7: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Luke Hu - Senior IR Manager Haijun Wang - Founder, Chairman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Jianfeng Wu - Co-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Dan Chi - Morgan Stanley Simon Cheung - Goldman Sachs Sijie Lin - CICC Lydia Ling - Citi Xin Chen - UBS Ronald Leung - Bank of America Operator Thank you for standing by, and welcome to Atour Lifestyle Holdings Fourth Quarter and ...
亚朵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5.3%至72.48亿元,全年新开业471家酒店创新高
IPO早知道· 2025-03-25 21:2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72.48亿元,同比增长55.3% [3] - 2024年全年调整后净利润13.06亿元,同比增长44.6% [3] - 2024年全年调整后EBITDA 17.72亿元,同比增长46.8% [3] - 2024年Q4营收20.84亿元,同比增长38.5% [6] - 2024年Q4调整后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49.9% [6] - 2024年Q4调整后EBITDA 4.43亿元,同比增长76.5% [6] 酒店运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在营酒店1,619家,同比增长33.8%,客房总数183,184间 [7] - 2024年全年新开业酒店471家,同比增长63.0% [8] - 2024年Q4新开业酒店111家 [8] - 2024年RevPAR 351元(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93.2%),ADR 437元(恢复至94.2%),OCC 77.4% [7] - Q4成熟酒店同店RevPAR 355元(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96.0%),ADR 430元(恢复至97.4%),OCC 79.2%(恢复至99.0%) [8] 品牌与扩张战略 - 中高端市场:亚朵4.0首店2024年6月开业,截至2025年3月已开业16家,管道项目67家 [8] - 中端市场:轻居3.0在Q4达成100家在营酒店里程碑 [8] - 2025年目标为"两千好店",当前管道项目741家,同比增长20.1% [8] 零售业务 - 2024年零售业务GMV 25.92亿元,同比增长127.7%,线上渠道占比超90% [9] - 双十一GMV突破4.2亿元,同比增长超80% [9] - 深睡记忆枕PRO累计销量超380万只,被子品类GMV同比增长超300% [9] - 会员体系升级:ACARD会员打通零售与酒店权益,注册会员突破8,900万(同比增长41%) [9][10] 战略定位与行业趋势 - 强化"始于住宿的生活方式品牌集团"定位,构建多元化生态圈 [2][10] - 顺应"服务消费提质"政策导向,聚焦"中国体验"战略 [10] - 2025年战略重点:品牌势能打造、组织活力提升、数字化能力建设 [10]
Nyxoah(NYXH)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14 04:45
Nyxoah SA (NASDAQ:NYXH) Q4 2024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March 13, 2025 8: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John Landry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Olivier Taelman - CEO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Adam Maeder - Piper Sandler Jon Block - Stifel Matthew Park - Cantor Fitzgerald Suraj Kalia - Oppenheimer & Co. David Rescott - Baird Paige Chamberlain - Wolfe Research Operator Hello, and welcome to Nyxoah Fourth Quarter 2024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At this time, all participants are in a listen-only mode. After 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