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
搜索文档
广电计量20251027
2025-10-27 23:22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公司是广电计量[1] * 公司属于第三方检测与质量保障服务行业 专注于服务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3] 财务业绩关键数据 * 前三季度营收24.16亿元 同比增长11.86% 归母净利润2.38亿元 同比增长26.51%[2] * 第三季度营收9.37亿元 同比增长14.91% 归母净利润1.41亿元 同比增长29.73%[2] * 高端制造与高端业务收入占比已接近70% 传统食品、环保及EHS业务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7%下降到2025年的9%左右[19] 各业务板块表现 * 计量校准业务:前三季度营收5.56亿元 同比增长0.46% 第三季度营收2.08亿元 基本持平[3] * 可靠性环境业务:前三季度营收6.01亿元 同比增长17.05% 第三季度营收2.27亿元 同比增长16.03% 中标金额6671万元[5] * 集成电路测试与分析业务:前三季度营收2.08亿元 同比增长21.31% 第三季度营收7844万元 同比增长27.94% 签单超百万客户有4家[5] * 电磁兼容与认证业务:前三季度营收2.75亿元 同比增长13.56% 第三季度营收1.09亿元 同比增长16.44%[5] * 生命科学业务:前三季度营收3.36亿元 同比下降5.9% 第三季度营收1.25亿元 同比下降1%[5] * 数学科学分析与评价业务:前三季度收入6077万元 同比增幅超过200% 其中软测业务签单5482万元增幅较大[5] 战略规划与重点布局 * 公司战略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性行业、科技创新和质量保障 打造从材料到系统的一站式全链条检测服务能力[6] * 重点发力领域包括卫星互联网、6G、低空经济、集成电路芯片、高端核能及智能制造[6] * 优化轻资产与重资产业务结构 加大软件测评、网络安全、数据治理等轻资产业务占比以提升利润率[6] * 公司预计商业航天进入快速增长周期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2] 新兴领域布局与优势 * 在商业航天领域 检验检测是质量管控刚需 军用卫星侧试占比可能达30%左右 民用价值不低于10%[7] * 公司优势包括综合性服务能力、全国化布局(30多个实验室基地及60多家分子公司)、快速技术创新能力和国有控股的品牌优势[12][13] * 除商业航天外 公司还参与低空经济、民航领域 并与华为及寒武纪合作国产算力项目[14] * 在机器人领域关注材料检测、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向 在量子计算领域关注超高灵敏度和精度检测 并计划升级实验室[17] 国际化战略进展 * 已取得亚马逊出口认证检测资质 目前每月有百万级收入贡献[8][10] * 正与印尼、越南、马来西亚、俄罗斯等东南亚、中亚、非洲国家探讨合作 服务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并提供配套检测认证服务[8][9] * 积极推进境外子公司设立 预计年底前有进展 明年带来收入贡献[9] 订单趋势与未来展望 * 三季度订单趋势保持良好 集成电路业务增速明显提升 军工和汽车保持相似增速趋势[11] * 预计2026年经济分化格局持续 公司将聚焦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网络和数字中国等战略方向[11] * 预计2026年现有大型特殊行业、高端汽车产业贡献较大收入 集成电路、数据科学等体量约3亿规模 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预计贡献1亿至2亿规模收入[18] * 公司对未来增长充满信心 预计能保持历史翻倍增长趋势[19]
有研硅前三季度营收7.47亿元同比降3.43%,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降19.81%,净利率下降4.15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10-27 21:01
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47亿元,同比下降3.43% [1] - 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降19.81%,扣非归母净利润9918.39万元,同比下降31.16% [1] - 基本每股收益0.1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56% [2] - 毛利率38.51%,同比上升1.94个百分点,但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35.69%,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4.22和5.54个百分点 [2] - 净利率24.63%,较上年同期下降4.15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单季净利率22.97%,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4.92和2.79个百分点 [2] 盈利能力与费用 - 期间费用1.08亿元,同比增加2778.21万元,期间费用率14.50%,同比上升4.09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60%,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3.82%,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5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1.31% [2] 估值与股东情况 - 市盈率(TTM)约为78.05倍,市净率(LF)约为3.71倍,市销率(TTM)约为16.61倍 [2] - 股东总户数2.20万户,较上半年末增加1525户,增幅7.44%,户均持股市值由67.23万元增至77.36万元,增幅15.08% [2]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3] - 收入构成:半导体硅抛光片61.48%,刻蚀设备用硅材料29.55%,其他6.80%,其他(补充)2.16%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材料,概念板块包括中芯国际概念、集成电路、半导体等 [3]
航天电子涨2.26%,成交额8.2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236.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7 13:44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26%至11.77元/股,成交金额8.28亿元,换手率2.16%,总市值388.3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36.53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8.47%和8.13%,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0.86%和22.69%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2.10%,近5个交易日、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分别上涨3.98%、12.74%和18.05%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业务为测控通信、机电组件、集成电路、惯性导航等航天技术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军品占比高达99.34%,民品及其他补充业务分别占0.39%和0.27%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国防军工-航天装备Ⅱ-航天装备Ⅲ,概念板块包括特高压、通用航空、MSCI中国、集成电路、卫星互联网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22亿元,同比减少24.5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减少30.37%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5.44万户,较上期增加13.22%,人均流通股21,368股,较上期减少11.6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2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14亿元 [3] 机构持仓动态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A、南方中证500ETF新进成为公司第六、第八、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分别为5065.55万股、4822.29万股和3916.41万股 [3]
华天科技涨2.18%,成交额16.7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484.1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7 13:20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7日盘中上涨2.18%,报12.19元/股,成交金额16.78亿元,换手率4.33%,总市值393.6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484.19万元,特大单买入1.50亿元(占比8.97%),卖出1.96亿元(占比11.67%),大单买入2.87亿元(占比17.14%),卖出3.27亿元(占比19.49%)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5.52%,近5个交易日下跌3.64%,近20日上涨11.22%,近60日上涨22.76% [1] - 最近一次于10月17日登上龙虎榜,当日净买入7490.89万元,买入总计4.51亿元(占总成交额19.45%),卖出总计3.76亿元(占总成交额16.22%)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集成电路99.97%,LED 0.03% [1] - 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25日,于2007年11月20日上市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封测,概念板块包括中芯国际概念、存储概念、大基金概念、先进封装、集成电路等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77.80亿元,同比增长15.81%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2.26亿元,同比增长1.68% [2] 股东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40.52万户,较上期增加7.20%,人均流通股7967股,较上期减少5.9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4507.04万股,较上期减少829.68万股 [3] - 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159995)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4487.21万股,较上期增加80.22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3815.05万股,较上期增加509.90万股 [3]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ETF联接A(007300)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718.26万股,较上期增加255.61万股 [3]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35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3.40亿元 [3]
斯达半导涨2.04%,成交额5.8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575.53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7 13:1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04%至110.70元/股,成交金额5.84亿元,换手率2.23%,总市值265.1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575.53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844.63万元(占比1.45%)、卖出2293.91万元(占比3.93%),大单买入1.33亿元(占比22.69%)、卖出1.44亿元(占比24.61%)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4.13%,近5个交易日下跌3.95%,近20日上涨4.31%,近60日上涨28.24%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全称为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27日,于2020年2月4日上市,注册地址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科兴路988号 [1] - 公司主营业务是以IGBT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并以IGBT模块形式对外销售,其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模块98.12%,其他产品1.88%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第三代半导体、IGBT概念、太阳能、集成电路、半导体等 [1] 2025年上半年财务与股东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39万户,较上期减少5.10%,人均流通股为4440股,较上期增加5.37%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6亿元,同比增长26.25%,归母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增长0.26%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8.8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6.71亿元 [2]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427.94万股,较上期增加76.35万股 [2]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81.49万股,较上期增加26.06万股 [2]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ETF联接A(007300)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27.11万股,较上期增加12.88万股 [2]
新雷能涨2.03%,成交额2.4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7.3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7 11:0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20.64元/股,总市值达111.97亿元,当日成交额2.48亿元,换手率2.71%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7.37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1526.53万元(占比6.17%),卖出1782.07万元(占比7.20%),大单买入5100.78万元(占比20.60%),卖出4647.87万元(占比18.77%)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84.29%,近5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6.34%、8.92%和30.22% [1] - 今年以来两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30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2.08亿元,买入总计2.97亿元(占总成交额36.48%),卖出总计8954.11万元(占总成交额10.99%) [1] 公司基本情况 - 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11日,于2017年1月13日上市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模块电源、定制电源、大功率电源及系统,产品应用于通信、航空、航天、军工、铁路、电力、工控、广电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98.86%来自电源及电机驱动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其他电源设备Ⅱ-其他电源设备Ⅲ,概念板块包括融资融券、航天军工、军民融合、基金重仓、集成电路等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12.93%,但归母净利润为-9513.85万元,同比减少39.82% [2]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56万,较上期减少2.96%,人均流通股17586股,较上期增加3.0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4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夏军工安全混合A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2590.03万股,较上期增加1358.59万股 [3] - 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A新进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817.14万股,华夏优势增长混合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703.50万股,较上期增加34.60万股 [3] - 广发科技创新混合A、广发中小盘精选混合A、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扬杰科技跌2.07%,成交额9.0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243.9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7 11:03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7日盘中股价下跌2.07%至73.90元/股,成交金额为9.01亿元,换手率为2.21%,总市值为401.53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3.06%,近5个交易日下跌6.21%,近20日上涨11.56%,近60日上涨36.37% [2] - 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5243.91万元,特大单买入7255.95万元(占比8.05%),卖出1.07亿元(占比11.83%),大单买入2.28亿元(占比25.34%),卖出2.47亿元(占比27.39%) [1] 公司基本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专注于功率半导体硅片、芯片及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中高端领域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半导体器件88.05%,半导体芯片7.34%,半导体硅片2.59%,其他2.02%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概念板块包括中芯国际概念、太阳能、集成电路、半导体、光伏玻璃等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53.48亿元,同比增长20.89%,归母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45.5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1.80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10月20日股东户数为5.90万,较上期减少3.28%,人均流通股为9188股,较上期增加3.3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831.20万股,较上期增加39.06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616.54万股(第四大股东),较上期减少103.55万股,南方中证500ETF持股474.35万股(第五大股东),较上期减少10.23万股 [3] - 国泰智能汽车股票A、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ETF联接A、华安创业板5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概伦电子跌2.00%,成交额1.6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15.2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7 10:3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0月27日盘中股价下跌2.00%,报41.13元/股,总市值178.99亿元 [1] - 当日成交金额1.61亿元,换手率0.88%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315.25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1.21%和13.97%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7.85%,近60日上涨34.54% [1]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9月23日)龙虎榜净买入6884.83万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18日,于2021年12月28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EDA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构成中EDA工具授权占比67.95% [2] - 所属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概念板块包括EDA概念、半导体等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1.63万,较上期增加43.22%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1.43%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4617.86万元,同比增长212.9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205.87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338.26万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诺安优化配置混合A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533.10万股,较上期减少136.10万股 [3] - 诺安成长混合A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香农芯创跌2.01%,成交额17.8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805.3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7 10:09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7日盘中股价下跌2.01%,报125.00元/股,成交金额17.89亿元,换手率3.16%,总市值579.7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805.31万元,特大单与大单买卖金额显示资金活跃,特大单买入占比12.71%,卖出占比13.59%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大幅上涨339.65%,近5个交易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29.92%、61.23%和268.84% [2] - 今年以来已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10月24日,龙虎榜净买入7.66亿元,买入总额占总成交额26.25%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收入占比高达97.03%,另有少量制造及减速器业务 [2]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64.00亿元,同比增长59.90%,但归母净利润为3.59亿元,同比小幅减少1.3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0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83亿元 [3] - 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16日,于2015年6月10日上市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5.86万户,较上期大幅增加72.41%,人均流通股7579股,较上期减少42.00%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652.74万股,而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其他电子Ⅲ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HBM概念、存储概念、集成电路、半导体、融资融券等 [2]
周期论剑|业绩与确定性
2025-10-27 08:31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有色金属、化工、快递物流、煤炭、钢铁、石油、石化、建材、建筑、公用事业等 * 公司:瑞丰新材、利安隆、盛泉、东财、华鲁恒升、华峰化学、申通、圆通、顺丰、嘉元国际、中谷物流、西部矿业、洛阳钼业、江铜、铜陵有色、西业股份、华锡有色、兴业银锡、中国股份、天山铝业、中孚实业、中国宏桥、云铝、中铝、宝钢、华菱、首钢、方大特钢、新钢股份、柳钢股份、三钢闽光、中兴特钢、甬金股份、荣盛石化、恒力石化、桐昆股份、新凤鸣、宝丰能源、卫星化学、万凯新材、联泓新科、中海油、中石油、昆仑能源、新奥股份、中国巨石、建滔积层板、中材科技、华新建材、东方雨虹、汉高集团、三棵树、兔宝宝、信义玻璃、旗滨集团、中国中冶、中国建筑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 核心宏观观点与市场展望 * 中国传统行业周期性波动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实业资本转向资产管理需求,推动无风险收益率下沉和资本市场发展[1][5] * 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治理思路转向积极发展,利好科技与消费领域,重估股票和资本市场定价基础[1][7] * 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挑战更加体系化成熟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认可度,股市风险偏好提高,外部冲突导致的市场下跌构成买点而非卖点[1][8][9] * 预计2025年中国股市站稳4000点,无二次探底,每次调整是加仓机会,2026年有望挑战2015年高点,新兴科技是主线,周期金融是黑马[1][3][10][11] * 美联储可能降息及停止缩表将使流动性宽松,有助于稳定资产预期和价格[12][34] 有色金属板块观点 * 过去一周有色板块整体上涨约1%,工业金属上涨近3个点,贵金属下跌接近11个点,分化受中美贸易磋商推进及国内会议带来的风险偏好变化影响[12] * 美联储可能降息25个BP并停止缩表将使流动性宽松,无论贵金属还是工业金属价格都有望迎来上涨[12] * **铜**:长期需求受益于AI等科技领域高速发展,供给端存在扰动,库存处于历史偏低位置增大逼仓风险,推荐西部矿业、洛阳钼业、江铜及铜陵有色[13] * **锡**:长周期维度受益于科技周期弹性品种,供给端存在资源博弈成本上升压力,推荐西业股份、华锡有色和兴业银锡[14] * **电解铝**:供需格局稳定,海外电力不足可能导致减产,宏观流动性宽松预期提供支撑,相关公司盈利稳健、估值低、股息率高,推荐中国股份、天山铝业、中孚实业、中国宏桥、云铝、中铝[15] 化工行业观点 * 化工行业供给端压力预计逐步缓解,2026年新增供给压力进一步减弱,龙头企业凭借竞争实力实现新增量[16] * 关注**煤化工**领域的华鲁恒升,其未来大项目预计带来双位数以上业绩增速[17] * 关注**氨纶**领域的华峰化学,行业价格处于低位正逐步出清,景气度有望复苏[18] * **制冷剂**长期趋势看好,配额绑定机制有助于维持健康状态,预计2026年价格逐季度上涨[19] * **新材料**领域推荐润滑油添加剂(瑞丰新材、利安隆)和高频高速树脂(盛泉、东财)[2][20] 快递物流与供应链观点 * 快递行业延续反内卷涨价趋势,9月单票收入普遍上涨6分至1毛,全国80%以上区域协同涨价,10月再次调价可能性大,头部公司集中度提升优化竞争格局[21][22] * 推荐申通、圆通等增速较快标的及顺丰等估值具性价比龙头[22] * To B端供应链关注业绩反转的嘉元国际(四季度煤炭供应链量同比翻倍)及稳健分红标的中谷物流(股息率高达7-8%)[23] 能源与基础材料板块观点 * **煤炭**:价格回升至770元/吨,受极端天气、电厂补库及采暖季提前等因素推动,预计冬季维持较高水平,2026年全面回到800元以上[4][27][28] * **钢铁**:行业处于底部反转阶段,需求端、供给端和成本端三周期反转趋势预计持续两到三年,龙头公司具长周期竞争优势和稳健股东回报,推荐宝钢、华菱和首钢等[4][29][30][31][32][33] * **原油**:美欧对俄制裁等地缘政治事件短期推涨油价,但OPEC持续增产能弥补缺口,中长期供需依然宽松,建议逢高做空[24][25] * **石化**:发展方向转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及结构高端化,反内卷看好炼化长丝赛道,推荐荣盛石化、恒力石化等[26] 建材、建筑与公用事业观点 * **建材**:板块整体涨幅较小但现拐点,关注玻璃纤维(中国巨石、建滔积层板、中材科技)、水泥(华新建材)及消费建材(东方雨虹、汉高集团、三棵树、兔宝宝)[36][37][38] * **建筑**:三季度业绩预计差强人意,但存在资源重塑(如中国中冶)、高股息(中国建筑)及"十五五"规划带来的城市更新等结构性机会,11月、12月可乐观[39] * **公用事业**:"十五五"规划展望良好,科技发展增加电力需求,三季度业绩普遍超预期(前三季度增速约20%),未来两年电力股估值有望显著修复,港股火电公司PE有望从6-8倍翻倍至15倍[40][41] 其他重要内容 *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需要投资稳定及价格预期合理,目前地产加产业链占比约5-7%,远低于成熟经济体12-15%的水平,今年房地产投资可能负增长14%以上[35] * 实业资本关注寻找优质长期逻辑资产,而非短期波动,与公募基金经理近期止盈降仓位行为形成对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