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

搜索文档
好评中国|手绘长卷:践行“两山”理念,感受山河绿色蝶变
环球网· 2025-08-17 10:18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推动中国各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共识形成[3] -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从"石头经济"转型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5][6] - 塞罕坝机械林场从荒漠变为总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82%、林木蓄积量1036.8万立方米的林海[15][16] 区域生态治理成效 - 长江流域关改搬转近万家化工企业,整治90%入河排污口(约578万个)[17][18] - 河南信阳大别山退耕还林使森林覆盖率从50%增至70%,"观鸟经济"带动当地居民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19] - 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32.35万亩,封育林草44.93万亩,实现"绿进沙退"[20][21] 国际生态合作案例 - 中国在阿联酋承建世界最大单体光伏电站,打造沙漠"能源绿洲"[24] - 埃及引进中国节水梯田模式,助力西奈半岛水源涵养与农业发展[24] - 印度尼西亚推进中国支持的红树林补植修复工程[27] 生态产业化路径 - 秦岭地区通过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延伸绿色发展路径[11]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通过大规模植树改善生态功能,增强水源涵养能力[13][14] - 中国生态方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经验[23][29]
金观平:为“两山”转化注入更强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8-17 09:45
全国生态日与"两山"理念发展 -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该理念于2003年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 [1] - "两山"理念推动中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截至2022年底森林覆盖率超25%,"十四五"以来完成国土绿化4.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1.05亿亩 [1] - 2022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一 [1] 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 - 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手段,制定跨区域跨要素保护规划 [2] - 生态系统各要素相互依存,碎片化治理难以支撑高品质生态产品持续供给 [2] - 需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当前存在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瓶颈,需通过碳汇交易平台、"两山"银行等创新模式破解 [2] - 数字技术可赋能生态产品生产、核算、管理全链条,建立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运行模式 [2] - 多地已形成"生态+"复合产业、生态金融、市场化交易等多元化价值实现路径 [2] 制度保障与政策创新 -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于2023年6月实施,建成全球投入力度最大、覆盖最广的生态补偿机制 [3] - 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显著提升治理效能,需持续强化法治保障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3] - 需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发挥多方协作乘数效应实现生态富民 [3]
学习手记丨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读懂“两山”理念的为民宗旨
经济网· 2025-08-17 09:40
"两山"理念的提出与实践 - "两山"理念提出20年来,浙江安吉余村从过度采矿导致环境恶化转变为"卖风景"致富,好环境成为村民的"聚宝盆" [5] - 理念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福祉紧密结合 [5][6] 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 -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环境就是民生"的导向 [6][11] - 通过打赢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等行动,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普惠生态产品 [11] 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 福建军营村通过绿化造林改善生态,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贫困村转变为富裕村 [12] - 河北正定滹沱河荒滩变宝滩、浙江李祖村通过"千万工程"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财富的路径 [12] 理念的实践案例 - 山东日照海岸通过生态修复建成阳光海岸绿道,成为市民休闲胜地,获肯定为"得民心之事" [10] - 陕北知青经历促使领导人形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认知,推动后续生态治理政策 [8][9]
“两山”理念·江苏实践|从“临江不见江”到“拥江又亲江”——南通编织贯通江海的生态锦绣
新华日报· 2025-08-17 07:13
生态修复成效 - 南通沿江地区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态绿地 清理54艘船只 取缔18家散乱污小作坊 [1] - 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 清理小杂船162条 拆除违建6.5万平方米 腾出修复岸线12公里 [2] - 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3% [2][3] 产业转型升级 - 狼山港区集装箱作业区整体搬迁至通海港区 腾出2626米生产岸线和1980亩陆域土地 [2] - 通海港区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 2023年上半年完成81.96万TEU 达年度计划51.23% [5] - 沿江生态景观带催生生态旅游 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5000万元 [5] 生态经济价值 - 五山滨江片区嵌入文旅功能 开展160多场活动 包括轮滑马拉松和滨江啤酒节 [5] - 生态环境改善吸引人才 上海交大博士等高端人才被"大美南通"吸引落户 [5] - 全市物种数量较2019年增加475种 2022年以来新增194种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4] 城市功能重塑 - 打造430公里贯通江海的生态廊道 实现可车览 可骑行 可漫步的多功能景观带 [3] - 军山生态岛试验区通过人工干预形成生物栖息地 工作重点从种植转向保护养护 [3] - 布设江豚声学监测设备 编撰动植物图谱 启动"江豚湾"保护项目 [3][4]
为“两山”转化注入更强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8-17 06:30
全国生态日与"两山"理念发展 -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该理念于2003年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 [1] - 截至2022年底,中国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5%,"十四五"以来全国累计完成国土绿化4.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1.05亿亩 [1] - 2022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1] 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 - 需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采用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手段,实施分区分类施策 [2] - 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制定跨区域、跨要素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多地通过建立碳汇交易平台、"两山"银行等创新模式,形成"生态+"复合产业、生态金融、市场化交易等多种转化路径 [2] - 数字技术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可赋能生态产品生产、核算、管理全环节,建立全链条覆盖的生态产业化运行模式 [2] 生态保护制度创新 -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于2023年6月实施,推动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3] - 全面推行的河湖长制、林长制显著提升了山川河湖治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3]
寻访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中人(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17 06:03
富阳生态转型与文化产业 - 富阳2005年以来实施多轮造纸企业整治提升和关停转型行动 淘汰铜冶炼等低小散乱企业 经济转型发展 生态恢复生机 [5] - 工业造纸产业腾退后 古法造纸作坊留存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被选为首批国家级非遗 原材料需选择小满前后5天密林深山缓坡近溪处生长的嫩竹 [8][9] - 朱中华探索复原古代手工纸 用于文献修复 故宫博物院 国家图书馆 国家版本馆均为客户 纸寿千年背后是敬畏自然 [10] 文旅融合发展 - 富阳挖掘山水人文资源 推动泗洲造纸遗址博物馆等宋韵文化保护利用 办"公望富春文化周" 提升富春山居图实景游精品线路 2024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91亿元 [18] - 渔民张雷雷转型开渔家乐 野生江鲈对水质要求高 以前难捕到 现在因水质改善成为招牌菜 租新场地引入民宿 桨板 露营等业态 [17][18] - 黄公望村发展民宿经济 村民朱梅娟成立志愿服务队 参与村居环境整治 五水共治 垃圾分类 带动30多家民宿发展 [20][2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富春山居·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运用全息投影等技术呈现富阳诗画文化 公望书屋组织文学讲座 读书会 书画课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22] - 作家李杭育受富春山水启发创作《葛川江上人家》 回富阳后参与文化活动 捐藏书给当地作协 并开始绘制长卷油画《新富春山居图》 [22][23] -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建筑外观设计灵感源于《富春山居图》 体现山起伏水蜿蜒 与黄公望村隔江相望 形成人文新景点 [23]
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48
乡村振兴与生态经济转型 - 余村通过全球合伙人计划吸引23家企业入驻青来集创业孵化空间,带动1000余名青年来村创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1] - 余村从"卖石头"转型为"卖风景"再到"卖文化",2022年推出全球合伙人计划,形成"两山"理念转化示范[1] - 云梯科技享受办公场地3年免租、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体现地方政府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1] 绿色金融创新 - 湖州银行建立ESG评价体系5.0版本,包含55项指标覆盖2.3万家企业,20家银行将评价结果纳入信贷流程[2] - 湖州银行向明境环保授信1.4亿元支持危废处置项目,使其年处理能力达18.68万吨[2] - "绿贷通"平台为纺织企业提供转型贷款,实现企业绿色表现与融资支持直接挂钩[2] 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 绍兴越城区将旗滨玻璃厂改造为低空经济配套产业园,实现1个多月快速投产[3] - 安吉县组建"大余村片区"联动1镇2乡24个村,2024年村均集体收入达281.9万元(同比+11.5%)[4] - 杭州临平绿色能源产业2024年产值531.82亿元,嘉兴港区聚集30余家氢能企业[4] 新兴产业发展 - 越城区低空经济配套产业园已落地纵横云飞、大鹏纵横等企业[3] - 安吉县通过"大余村片区"模式扩大50倍发展空间,打破行政地域限制[3][4] - 湖州ESG体系将碳效表现、亩均效益等纳入评价标准,推动资本向绿色产业流动[2]
北京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持续稳定达标 上半年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百分之十七点四
人民日报· 2025-08-17 05:40
北京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目前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达29.3%,比2020年提高13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基本 实现无煤化。交通出行更加绿色,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00万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879 公里,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7%。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王昊男)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北京的细颗粒 物平均浓度28.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达到历史同期最优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牢固树 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 方米下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66%,大气4项主要污染物持续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 二级标准。 在水生态方面,北京动态消除劣Ⅴ类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连续9年回升,永 定河等五大河流全线贯通入海,形成了一批"水秀而可近、岸绿且可亲"的绿色滨水景观。2012年以来, 北京连续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超16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38.6%提高 到44.95%。全市公园数量达到110 ...
中国能建(601868):践行“两山”理念龙头,积极转型价值待重估
国盛证券· 2025-08-16 20:5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A股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1/10/10倍,PB-LF为0.96倍 [3][5]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作为能源电力建设龙头,全方位践行"两山"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主导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水电项目,2024年末累计并网新能源15.2GW(同比+60%) [1] - 布局"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积极拓展储能、氢能、核聚变等前沿产业,吉林松原氢能产业园、湖北应城压缩空气储能等项目落地,2024年热核聚变发电岛概念设计通过评审 [1] - 推进"能源+"新模式,参与全国八大算力枢纽中心建设,拟战略收购城地香江完善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2]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2025Q1营收同比+7.6%/+9%,归母净利润同比+5%/+9%,显著优于八大建筑央企整体表现(同期分别-12%/-10%) [3] - 2024年新签合同额同比+10%,电力工程订单占比从2021年45%提升至2025H1的66%,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3] - 2024年分红率19.2%(较2023年提升5.65pct),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大股东2024年9月以来多次增持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101/108亿元,同比增速10.9%/8.5%/6.6%,对应EPS 0.22/0.24/0.26元/股 [3] - 2025年营业收入预计472.97亿元(同比+8.3%),毛利率稳定在12.4%-12.5%区间 [4][9] 估值与市场表现 - A股当前股价2.47元对应PB-LF 0.96倍,H股PB-MRQ仅0.46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5] - 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股价走势跑赢沪深300指数,区间涨幅超20% [7]
专访丨中国持续为世界生态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 ——访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农村大学教授鲁维亚·韦格纳
新华网· 2025-08-16 20:2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实践 - 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理念与实践持续为世界生态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 [1]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全球推动绿色发展的愿景相一致 [1] - "两山"理念与《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三大目标高度契合 [1] 中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 中国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行了系统性长期性战略部署 [2] - 中国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大量濒危物种栖息地和重要水资源 [2] - 森林覆盖率2024年达到25%以上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 [2] - 中国目标是建立不将经济与生态对立起来的模式将这两方面视为可持续发展同一方程式的组成部分 [2] 中巴生态合作与经验借鉴 - 中国"两山"理念和相关实践与巴西的生态行动有高度契合之处 [2] - 巴西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近年来在保护亚马孙雨林方面取得成效并致力于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2] - 中国在生态修复物种保护和绿色技术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 - 中国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的"中国山水工程" [2] -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可持续农业领域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对巴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 中巴南南合作潜力 - 中巴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2] - 未来两国可在公共政策科研合作社区参与等方面建立更紧密联系 [2] - 可在可再生能源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 [2] - 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力量中巴可在多边舞台上加强协作 [3] - 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出更多共同声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