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

搜索文档
近百名专家学者论道“两山” 天津生态文明蓝皮书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20:35
论坛与研讨会 - "生态文明海河论坛(2025)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办,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1] - 论坛探讨"两山"理念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强调以绿色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3] 蓝皮书发布 - 《天津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由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十余家机构编撰[3] - 蓝皮书包含20篇研究报告,分为总报告和五个专题篇(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改革创新、案例)[3] - 研究内容涵盖天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路径,包括农村、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4] 研究内容 - 蓝皮书系统呈现天津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进展、创新举措和成效[3] - 研究涉及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和举措[4] - 对制造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和国有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行研究[4] 未来展望 - 未来几年是美丽天津建设的重要时期,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4] - 建议坚持内涵式发展,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新时代美丽天津[4]
“两山”理念的襄阳“两河”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20:04
"两山"理念实践成果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余村诞生20周年后,湖北襄阳的堰河村和尧治河村("两河")成为成功实践典范,通过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1][8][12] - 堰河村通过有机茶园改造、垃圾分类和乡村旅游开发,茶叶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农特产品收入占人均纯收入40%以上[15][17] - 尧治河村从磷矿开采转型为旅游康养产业,202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45亿元,矿洞改造的"三界洞天"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32.2万人次,创收2.1亿元[18][22] 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 堰河村形成"茶旅立基+文化引流+品牌支撑"模式:举办年俗文化节吸引万人参与,创建"堰河香"公共品牌带动千万级农特产品销售,村民按55%比例分红[17][18][24] - 尧治河村创新"矿旅融合+飞地经济"模式:与谷城县合作投资200亿元建设磷化工产业园,同时将50公里矿洞改造为景区和食用菌生产基地[19][20][22] - "两河"集体经济规模显著:堰河村固定资产超2亿元、年收入320万元,尧治河村固定资产达90亿元、年收入4.2亿元[25][27] 区域协同发展 - 堰河村联合周边7个村组建"共富圈",统一品牌和设施共享,谷城县开展"学堰河"活动培育12个示范村[28] - 尧治河村带动保康县7个村开发矿产资源(各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并帮助房县开发旅游景区[29] - 在余村倡议下成立中国和美乡村共富联盟,推动跨区域合作[29] 产业转型路径 - 尧治河村经历三次转型:从粗放采矿(1988年)→精细加工(21世纪初)→旅游康养(2005年后),修复矿山被评为全国绿色矿山[12][13] - 堰河村从"山秃水断"到生态立业:改造1200亩有机茶园,发展民宿和农家乐,手工灰鸡蛋年销千万枚[14][15][17] - 襄阳全市兴起观光采摘、田园咖啡等新业态,村域城市化设施(咖啡馆/KTV/智能民宿)普及率提升[23][29]
峡谷造“悬崖民宿”,“生产线”如何化身“风景线”?
新华网· 2025-07-13 07:57
景区转型与生态修复 - 望仙谷景区由花岗岩板材生产基地转型为生态旅游区,关闭200余条生产线并修复废弃矿坑和破损山体 [1] - 矿区植被恢复后,石蛙等珍稀水生生物重现溪谷 [1] - 景区去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单日最高峰达3.3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5.28亿元 [1] 旅游产品开发与特色 - 九牛文旅集团耗时10多年打造集山水人文景观、民俗体验、活动演艺于一体的度假区 [2] - 公司在110多米高悬崖打造"悬崖民宿",客房采用透明悬空玻璃设计,可俯瞰瀑布溪流 [2] - 景区提供情景剧、舞蹈剧、杂技等夜间演出,营造"仙侠世界"沉浸式体验 [2][4] 商业溢出效应与就业带动 - 景区商家茶楼从日均十几位客人增长至100多单,周边高端民宿开业两月入住率超90% [4] - 景区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 [6] - 周边乡镇新增340多家民宿、110多家农家乐,3万平米商贸综合体在建 [6]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 景区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周边聚集民宿、汉服店、农家乐等旅游业态 [4][6] - 广信区望仙乡从冷清乡镇发展为网红景区,形成食住行娱产业链 [4][6] - 江西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6]
深化理解持续践行“两山”理念
经济日报· 2025-07-09 06:18
理念提出与发展历程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于2005年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2017年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2] - 2018年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将其列为生态文明建设原则[2]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相关体制机制[3] 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 - 理念层面强调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实践层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包括资源资产化、资本化等[3] - 浙江丽水建立四级核算评估体系,实现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可核算,2024年入选国家试点2.0版[4] - 湖北谷城堰河村通过"三位一体"组织架构推动绿色资源资产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5][6] 行业转化案例与模式创新 - 浙江丽水组建两山合作社、生态强村公司,开发庆元荒野茶、龙泉竹木等支柱产业,2023年完成生态资源收储2123宗[4] - 数字经济、人文经济融入实践,部分地区通过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智慧治理水平[6] - 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成为主要路径,如福建南平、江西抚州等地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4] 经济理论与转型方向 - 生态保护即生产力发展,绿水青山兼具生态、经济、社会多重价值,需构建"社会-经济-生态"协同系统[7] - 推动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解决工业文明污染难题[8] -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通过"双碳"目标实现发展与保护协调,支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求[8]
四川西昌,为什么被当地市长称为一座“三不三都”的城市?
搜狐财经· 2025-07-08 21:37
西昌旅游特色 - 气候与地理优势:夏季不热、冬季不冷、海拔不高,年平均气温18℃,空气优良率98.6% [1][8] - 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区,月月有节庆,样样美食好吃 [1] - 生态保护成果:持续推进邛海生态修复和"十年禁渔",森林覆盖率超51% [8] 西昌经济发展 - GDP突破800亿元,目标2027年突破1000亿元 [14] - 构建"3+1"现代工业体系:钒钛新材料产业强链升级,西昌钢钒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创润公司锻造世界最大高纯钛锭 [1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40% [12] 西昌文旅产业 - 国家级非遗"火把节"被誉为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 [10] - 打造大凉山戏剧节、民族电影周、民族音乐周、邛海湿地马拉松等文旅IP [10] - 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带动文旅持续出圈 [10] 西昌产业布局 - 航天产业:依托"北斗母港""嫦娥故里"招牌,推进深空低空融合发展,航天港首开区建成投产,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拔地而起 [12] - 医药食品产业:生机勃勃 [12] - 资源与生态结合:产业链建在"资源带"上,兼顾"地下金山银山"与"地上绿水青山" [12] 西昌城市定位 - 三大定位:中国康养旅居地、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 [6] - 目标: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 [6] - 城市精神:以"敢想敢干敢担当,争先争优争一流"为引领 [6]
二十年“两山”路金融之笔绘就绿色画卷——农行浙江省分行的绿色金融实践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6 23:39
绿水青山理念实践 -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从采矿转型为文创产业,村民通过加工石头工艺品实现增收 [1]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 [1] - 农行浙江省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达6910亿元,较年初增加超940亿元 [1] 生态旅游发展 - 浙江云上草原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融合四季旅游与生态文旅 [2] - 项目三期将打造"仙侠小镇",结合夜游、灯光、演艺经济 [2] - 农行湖州安吉县支行为项目提供超9亿元授信,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旅游开发 [2] - 项目带动周边60余家民宿、农家乐发展,创造超6000个就业岗位 [3] 农业低碳转型 - 南浔世荣湖羊养殖场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农牧循环固碳,年减碳800吨 [4] - 农行创新"湖羊设施贷"支持改造,农场有机肥年销售收入达20万元 [4] - 农行湖州分行开发农业降碳速测方法,推出低碳转型贷款产品 [5] - 开展"稻蛙共养""跑道养鱼"等减碳模式探索 [6] 绿色制造支持 - 力聚热能公司获农行7500万元"绿企贷",研发超低氮燃气锅炉 [6] - 公司产品通过节能认证,获评国家"五星级绿色工厂" [6] - 农行通过"链捷贷"服务600-700家下游企业,总额度1亿元 [7] - 截至6月末农行浙江省分行支持近300户绿色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 [7] 循环经济推进 - 农行浙江省分行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能源转型、绿色制造贷款分别新增334亿元、37亿元、276亿元 [7] - 航天国华实现NMP废液循环利用,年处理能力7万吨 [8] - 农行提供1.46亿元贷款支持,包括2600万元"入园企业前期贷"和1.2亿元项目贷款 [8] - 再生材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绿色产业,形成资源闭环 [8]
湖北鹤峰—— 绿水青山长出真金白银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31
生态价值核算与金融创新 - 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通过GEP核算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7家茶企凭借生态信用获得1520万元免抵押贷款 [1] - 走马镇生态系统总价值达146 79亿元 其中水源涵养22 65亿元 洪水调节31 48亿元 固碳释氧21 4亿元 物质产品与文化服务价值23 67亿元 [1] - GEP核算包含物质供给价值 调节服务价值 文化服务价值三部分 涵盖农业林业产品 水源涵养 休闲旅游等具体项目 [1] 金融模式创新 - "生态贷"以生态产品预期收益为贷款依据 依托强村公司担保将GEP转化为信用额度 解决度量难 抵押难问题 [2] - 鹤峰县福临茶叶公司获400万元贷款用于设备更新和鲜叶款兑付 茶企资金多用于兑付茶农 绿色肥料及节能减排设备 [2] - 该批贷款预计带动茶产业增值近亿元 惠及数千茶农 实现生态资源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2] 区域发展规划 - 走马镇GEP远超当地GDP 当地政府正打通GEP向GDP转化路径 推动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2] - 鹤峰县制定GEP核算地方标准 规划建设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 社会价值转化 [3] - 走马实践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可复制经验 体现发展观念转变 [3]
中国人寿的“两山”答卷:用耐心资本助力“绿电+生态+民生”三赢
凤凰网财经· 2025-07-01 10:14
光伏产业与生态改善 - 青海共和县塔拉滩戈壁通过光伏产业园建设实现生态转型,光伏板覆盖促进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加80%,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100平方千米 [3][4] - 青海黄河公司在海南州生态光伏园拥有21座光伏电站,光伏装机容量6244兆瓦,储能总容量238.9MW,运维管理21台50Mvar分布式调相机 [3] - 光伏产业园采用"光伏+生态"模式,引入"光伏羊"养殖,既降低园区维护成本,又助力农牧民增收,实现"绿电+生态+民生"三赢 [4] 储能与水电基础设施 - 贡玛储能电站作为"青豫直流"外送通道配套项目,储能装机容量达473兆瓦/1168.23兆瓦时,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并优化区域能源结构 [4][5] - 龙羊峡水电站通过水库调节改善黄河上游生态,增加湿地面积600平方公里,保障黄河干流80%以上河段非汛期水质清澈 [6][8] - 拉西瓦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是黄河上大坝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承担西北电网调峰调频任务 [9] 金融投资与绿色转型 - 国寿资产2019年通过90亿元股权投资支持青海黄河公司,覆盖清洁能源发电、西电东送等国家战略项目 [2][12] -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绿色投资规模超4500亿元,采用"双线配置"方法论,结合长期资金属性匹配清洁能源项目15年回收期需求 [12][13] - 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替代传统债权融资,以"耐心资本"特性支持技术迭代周期,挖掘长期投资价值 [12][13] 综合效益与社会影响 - 光伏产业园总占地超600平方公里,意外改善局部气候,荒滩变为优质牧场,同时实现发电与生态修复双重目标 [3][4] - 龙羊峡水电站保障沿黄9省区灌溉面积扩大,年灌溉保证率从56%提升至80%,支撑全国13.4%粮食供给安全 [8] - 国寿资产通过水电、光伏、储能等项目构建"生态+经济+民生"循环,探索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13][14]
畲乡景宁:拥抱绿水青山 乡村迎来共富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09:18
茶产业发展 - 三石村茶园总面积达5300亩,茶叶种植覆盖超95%的村民,茶产业单项人均年收入达2.37万元 [4] - 持续推进茶园有机化、白茶化、数字化、机械化"四化"改造,创建生态茶园2000余亩,推广"养羊控草""引鸟捉虫"等生态种植模式,提升亩均效益1600余元 [2] - 建成景宁首个茶青交易市场,打造惠明茶文化馆,推进马岭头茶叶基地周边道路拓宽、游步道及生态停车场建设,深化茶旅融合 [4] 集体经济与多元化经营 - 通过集体开发、股份开发、租赁开发"三种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 - 蒲垟水电站升级改造实现每年100万元的稳定收益,湖羊光伏发电项目年增收近20万元,依托山海协作政策开展飞地投资年收益达20余万元 [1] - 年均惠民支出近80万元,包括为60岁以上老人等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补贴医疗保障费用等 [5] 党建引领与可持续发展 - 茶产业发展史为党组织带领各族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创业史,历任村党支部书记持续推动垦荒种茶、白茶移植技术攻关等 [1] - 遵循"以茶强村、以茶富民,做好山上文章"的发展思路,茶产业持续释放富民能量 [5] - 党建引领下凝心聚力共建共享,村庄治理与福利保障体系完善 [5]
10分钟逛到公园绿地,新时代山东“百姓园林”打造五类主题园林
齐鲁晚报· 2025-06-17 18:16
城市园林绿化提质赋能 -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实施城市园林绿化提质赋能,打造新时代山东"百姓园林"[1] - 将建设"绿色""休闲""体育""文化""科技"五类主题园林,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1][3] 五大主题园林建设 - 建设"绿色园林":通过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增加城市绿量,消除公园覆盖盲区,打造"10分钟公园绿地生活圈"[3] - 建设"休闲园林":加强适老化、适幼化、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全龄友好的绿色休闲空间[3] - 建设"体育园林":深入实施绿道建设集中行动,打通绿道断点,织密城市绿道网络,因地制宜配建非标足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4] - 建设"文化园林":加强园林历史遗存保护利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感受"诗和远方"[4] - 打造"科技园林":建设智能感知与控制体系,探索智慧公园,提升游园互动感受和服务效能[4] 实施理念与目标 - 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聚焦百姓美好生活需求,提供优质园林生态产品和服务[3] - 坚持"两山"理念,加强保护修复,科学增绿扩绿,构建完整连续稳定的城市绿化体系[3] - 从"小切口""微改造"着手,形成百姓可感可及可享的工作成果,激发园林绿化行业新质生产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