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双循环
搜索文档
中国铁路国庆中秋假期累计发送旅客逾2亿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22:11
上述负责人说,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期间,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8.9万车,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1.37亿 吨,较好地服务了民众假日出行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此外,铁路部门开好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 通道班列,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可靠支撑。(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述负责人介绍,假期运输期间,铁路部门大力开行亲子游、红色游、康养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和 银发专列,串联沿线美食美景和人文名胜,为旅客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同时,铁路部门加强假期跨 境运输组织,9月29日至10月10日,广深港高铁、中老铁路分别发送跨境旅客126.2万、1.05万人次。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刘文文)9月29日至10月10日,为期12天的中国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收 官。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3亿人次,日均发送1776.3万人次、同比增长8.6%,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 物1.37亿吨,呈现客货运输两旺态势。 记者11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上述消息。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介绍, 今年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2899列、同比增长 9.1%,其中1 ...
宁波舟山港第三个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群开工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17:50
项目概况与规模 - 宁波舟山港第三个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群——六横港区佛渡集装箱码头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1] - 项目规划建设7个20万吨级及以下集装箱泊位,远期预留2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量650万标准箱 [3] - 一期工程建设2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利用岸线95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201万标准箱,预计2027年年底投用 [3] 项目战略定位与特点 - 项目是浙江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与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隔海相望 [3] - 项目是宁波舟山港规划建设的首个满堂式平面布置大型集装箱码头,可实现码头岸线与堆场整体式相接,大幅压缩集装箱转运距离 [3] - 项目以建设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为目标,致力于打造近零碳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样板 [3] - 项目是《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后浙江开工建设的首个百亿级码头项目 [3] 项目影响与效益 - 项目投用后将有效破解宁波舟山港集装箱通过能力瓶颈,显著提升接卸与服务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能力 [5] - 项目将进一步巩固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集装箱干线港的核心地位,增强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枢纽功能 [5] - 项目将带动六横岛高端航运服务、临港制造、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港产城深度融合 [5] - 项目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沿江沿海地区提供高效便捷的海上物流通道 [5]
14.79万亿粤港澳大湾区,冲刺世界最大经济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4:28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与地位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内生产总值达约14.79万亿元,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经济规模第一梯队 [1][7] - 大湾区内地九市GDP为115365.14亿元,同比增长3.7%,香港GDP为31769.93亿港元,同比增长2.5%,澳门GDP为4033.14亿澳门元,同比增长8.8% [7] - 人均GDP估算约17.02万元,经济总量已超越纽约和旧金山两个世界级湾区 [1][8] 城市群发展模式转型 - 大湾区发展引擎从以香港、广州为代表的门户城市,转向以深圳为代表的创新城市 [4][10] - 城市间合作模式从以往围绕港口、贸易的联动,转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协同 [10] - 发展模式从“地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通过交通基建和跨境机制建设支持要素流动 [5][6] 要素流动与协同效应 - 近三年大湾区内部人才流动率提升25%,与外部交流频率增长30% [6] - 截至2024年5月末,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达11.57万人,跨境汇划金额590.61亿元 [6] - 通关效率提高及开放自驾车往来使澳门到珠海横琴的通勤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10分钟,形成30分钟跨境科研转化圈 [1][6] 产业链与创新生态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链70%以上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解决,打印机产业在湾区已自成系统 [1][7] -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累计吸引项目金额超过3亿元,与超过20家企业签订联合实验室协议 [7] - 大湾区拥有超过7.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具备基础科研、应用转化和强大金融服务的科技进步“三驾马车” [12] 核心城市功能定位演变 - 深圳持续强化创新优势,并通过构建都市圈将部分生产功能疏解至东莞、惠州、中山等周边地区 [11] - 香港在保持金融、贸易等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与高端专业服务,推动“再工业化” [11] - 广州通过南沙科学城建设和引进科创企业推动产业转型,澳门则发力“1+4”产业多元化战略 [11] 全球角色与未来定位 -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链接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支点,在区域供应链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 [4][14] - 凭借区位优势,大湾区可成为辐射中国与东南亚供应链的亚太研发中心,服务两地市场 [15] - 通过结合“产业+金融+创新”三类发展路径,大湾区有机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复合功能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 [16]
第138届广交会要来了 将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
广州日报· 2025-10-11 13:54
展会规模与参展企业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本届广交会 [1] - 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 [2] 展品亮点与专区设置 - 现场将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 [2] - 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吸引47家企业参加,展示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产品 [2] - 继续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引入46家行业领先企业,展出具身机器人、机器狗等 [2] 招商与采购商情况 - 广交会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 [2][4] - 截至10月9日,来自217个出口市场的20.7万名采购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4.1% [4] - 欧盟、美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 [4] - 截至10月10日,法国欧尚、日本似鸟等270家头部采购企业确认参会,环比增长9.1% [4] - 预计到会的专业采购商和头部采购企业均超过上届 [4] 配套活动与贸易服务 - 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设置约3000平方米对接专区 [3] - 举办超600场新品发布活动和13场主题论坛 [3] - 引入240家贸易服务机构,提供金融保险、物流仓储、质检技术、设计等全链条贸易服务 [3] 支持政策与成本减免 - 继续为出口展参展企业按50%减免展位费,维持对乡村振兴等展区全免参展费用 [3] - 对所有参展企业免费提供线上、平台引流等专项服务 [3] - 首次受惠的企业数量超过了5000家 [3] 城市服务与交通保障 - 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开设"广交会专用通道",提供全流程通关指引 [5]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启用"外籍人士便利化服务中心",提供13种语言实时支持 [5] - 新开通3条城际铁路、2条地铁线路,实现全市5条城际、19条地铁高效协同 [5] - 从广交会展馆30分钟可抵达白云国际机场,60分钟联通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 [5] 离境退税便利化 - 首次在展馆内设立"离境退税服务专区",实现"广州购物、展馆退税" [6] - 全市有近千家退税商店,其中近250家支持"即买即退" [6]
第138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在广州开幕 参展企业超3.2万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1 09:41
展会规模与参展企业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 [1] - 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本届广交会 [1] 采购商情况 - 截至10月9日,已有来自217个出口市场的20.7万名采购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4.1% [1] - 欧盟、美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 [1] - 预计本届到会专业采购商和头部采购企业均超过上届 [2] 展品创新与科技含量 - 现场设18个智慧类专区,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 [2] - 预计现场展示新产品超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 [2] - 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吸引47家企业参加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产品 [2] - 继续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引入46家行业领先企业,展出具身机器人、机器狗等 [2] 绿色发展与新能源 - 本届参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占38.4% [2] - 现场展示绿色低碳产品108.3万件 [2] - 新能源参展企业达305家,较上一届增加3%,持续优化储能产品专区和氢能新题材 [2] 贸易促进与服务支持 - 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设置约3000平方米对接专区 [3] - 举办超600场新品发布活动和13场主题论坛 [3] - 引入240家贸易服务机构,提供金融保险、物流仓储、质检技术、设计等全链条贸易服务 [3] - 新增18家全球合作伙伴,总数达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 [2] 参展成本与惠企措施 - 继续为出口展参展企业按50%减免展位费,维持对乡村振兴等展区全免参展费用 [3] - 对所有参展企业免费提供线上、平台引流等专项服务 [3] - 首次受惠的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 [3] 城市服务与交通保障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开设广交会专用通道,提供极速通关体验 [4] - 广州地铁首次开通境外银行卡刷卡直接过闸,实现无感通行 [5] - 展馆周边每天安排不少于2000辆出租车、网约车重点保障,并设置4个临时停车场和1.5万个泊位 [6] - 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在广交会期间增开晚班航线往返香港国际机场,口岸通关时间延长至21时30分 [6] 离境退税与商业配套 - 首次在展馆内设立离境退税服务专区,实现广州购物、展馆退税 [6] - 全市有近千家退税商店,其中200多家支持即买即退 [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阶:迈向创新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21:12
文章核心观点 - 粤港澳大湾区已从地理叠加阶段进入化学融合新阶段,经济总量在2024年达到约14.79万亿元,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经济规模第一梯队 [1][9] - 大湾区发展引擎正从以香港、广州为代表的门户城市转向以深圳为代表的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从港口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变 [4][10] - 面对全球经贸格局变化,大湾区正从参与全球分工转向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特别是在链接东南亚市场方面具有优势 [14][16] 城市群经济规模与地位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为14.79万亿元,人均GDP估算约17.02万元 [1][9] - 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超越纽约和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第一梯队 [1][9] - 2024年大湾区内地九市GDP为115365.14亿元,同比增长3.7%,香港为31769.93亿港元,同比增长2.5%,澳门为4033.14亿澳门元,同比增长8.8% [8] 核心城市经济指标 - 深圳2024年GDP为3.68万亿元(约5167.6亿美元),人均GDP为29,047美元 [4][12] - 广州2024年GDP为3.10万亿元(约4357.5亿美元),人均GDP为23,052美元 [4][12] - 香港2024年GDP为3.18万亿港元,澳门为0.40万亿澳门元 [12] - 佛山、东莞2024年GDP分别为1.34万亿元和1.23万亿元 [12] 要素流动与协同发展 - 近三年大湾区内部人才流动率提升25%,与外部交流频率增长30% [6] - 截至2024年5月末,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达11.57万人,跨境汇划金额590.61亿元 [6] - 通关效率提高,例如从澳门到珠海横琴的车程从2019年的一个半小时缩短至现在的10分钟 [1][6] - 纳思达公司超过70%的供应链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解决 [1][8] 创新经济发展 - 大湾区拥有超过7.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13] -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已有超过300位师生开展研究,累计吸引项目金额超3亿元,与20余家企业签订联合实验室协议 [8] - 香港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以加强与深圳联系,东莞、中山等地也积极对接深圳的产业与创新资源 [10] - 发展模式从以往围绕港口、贸易的联动,转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协同 [10] 区域角色与功能定位 - 广州正通过南沙科学城建设、引进华为等科创企业加强转型升级 [11] - 香港在保持金融等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与高端专业服务 [11] - 澳门发力“1+4”产业多元化战略,包括中医药、文旅会展等 [11] - 深圳通过构建都市圈将部分生产功能疏解至东莞、惠州、中山等周边地区 [11] 全球定位与未来展望 - 大湾区在链接东南亚市场方面具有地理与市场双重优势,有望在“一带一路”市场中发挥引擎作用 [14] - 可抓住外资企业布局“中国+1”战略的机遇,成为辐射中国与东南亚供应链的亚太研发中心 [15] - 若能将深圳的创新能力、香港的国际金融优势、广州的服务业与科教功能结合,形成“产业+金融+创新”三轮驱动,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 [16] - 有观点认为,未来十年内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和科创中心 [10][13]
改革开放走在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阶:迈向创新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20:53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内生产总值达约14.79万亿元,其中内地九市115365.14亿元,同比增长3.7%,香港31769.93亿港元,同比增长2.5%,澳门4033.14亿澳门元,同比增长8.8% [7]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超越纽约和旧金山两个世界级湾区,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经济规模第一梯队,人均GDP估算约17.02万元 [2][7] 产业发展与供应链协同 - 纳思达的供应链70%以上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解决,打印机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自成系统 [2][6] - 产业创新发展趋势是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细化的社会分工是完成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2][6] -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已与国药集团、华润医药、珠海一微半导体等20余家企业签订联合实验室协议,精准对接相关企业并迅速实现产线落地 [6]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大湾区拥有超过7.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11] -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有超过300位师生开展项目研究,累计吸引项目金额超过3亿元,其中政府项目超过170项、商业项目超过180项 [6] - 科技进步依赖基础科研机构、应用技术转化企业和强大金融服务三驾马车,粤港澳大湾区在这三方面条件最为具备 [11] 区域协同与要素流动 - 大湾区内部人才流动率近三年提升25%,与外部交流频率增长30% [4] - 截至2024年5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11.57万人,跨境汇划金额590.61亿元 [4] - 交通基建和跨境机制建设支持要素流动,从澳门到珠海横琴的通勤时间从2019年的一个半小时缩短至现在的10分钟 [2][4] 城市功能定位与转型 - 大湾区发展引擎已经从以香港、广州为代表的门户城市,转向以深圳为代表的创新城市 [3][8] - 广州通过南沙科学城建设、引进华为等科创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香港在保持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推动“再工业化”,澳门发力“1+4”产业多元化战略 [9][10] - 深圳持续强化创新优势,并通过构建都市圈的方式将部分生产功能疏解至东莞、惠州、中山等周边地区 [10] 全球化战略与市场链接 - 粤港澳大湾区在链接东南亚市场方面具有地理与市场双重优势,未来要在链接“一带一路”市场上承担引擎作用 [12] - 珠海中科慧智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意向合作金额已经超过十亿元,计划明年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重点拓展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市场 [12][13] - 外资企业基于“中国+1”战略布局,大湾区城市可成为辐射中国本土与东南亚供应链的亚太研发中心所在地 [13] 未来发展路径与潜力 -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在未来的十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科创中心 [8][11] - 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关键是形成“产业+金融+创新”三轮驱动,构建功能互补的城市网络 [14] - 粤港澳大湾区有机会超越前三大湾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复合功能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 [14]
商务部: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展位总数、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证网· 2025-10-10 19:11
从展区题材看,本届广交会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吸引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47家企业参 加,更好展现我国医疗领域先进产品和技术。继续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引入46家行业领先企业,展出具 身机器人、机器狗等,培育外贸发展新亮点。 同时,精准招商范围更广。本届广交会聚焦重点市场发力,目前,广交会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 盖110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贸促活动数量更多。本届广交会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设置约3000平方米对接专 区,积极助力内外贸一体化,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举办超600场新品发布活动和13场主题论坛。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10月10日在商务部举行的第138届广交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138届 广交会,也就是秋交会,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线上平台继续常态化运营。本届 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约3600家企 业首次亮相。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已基本就绪。 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质量更好。王志华介绍,从参展企业看,本届广交会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 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 ...
央企共赢ETF(517090)盘中涨超1%,国企改革深化预期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3:32
中信建投指出,"十五五"期间,国企改革将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开,重点包括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四大支 柱。国企改革方向将聚焦功能定位再优化、强化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健全中国特色国资监管体制 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精细化分类体系,差异化监管竞争性、战略性和公益性企业;完善现代公司治理 体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加大科技型企业激励力度,发展多元化中长期激励工具。此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加强监管制度供 给,强化市场监管公平协同,加速基础设施联通改革,推动区域一体化整体改革,以优化资源配置、激 发市场活力。 央企共赢ETF(517090)跟踪的是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W00553),该指数从市场中选取具有 全球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国有企业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中国国有企业在开放共赢背景下的 整体表现。指数成分涵盖多个行业,注重企业的长期稳健经营能力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建设统一大市场 期市是个大“金矿”
期货日报· 2025-10-08 21:36
国际地缘局势在不断演进,全球经济格局也在不断重塑,外部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和不确定性,需要我 们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予以对冲,因此,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就 越发凸显。 毫无疑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国庆长假期间,一位知名老专家对本世纪初实施东北 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分析,也再次加深了人们对区域发展再平衡、产业链构建、产业振兴和全 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认知和思考。 可见,期货市场运行早期就已初步起到牵动产业链、经济链、社会链"牛鼻子"的效用,以精巧的市场化 手段把产业链上下游及社会周边相关资源有效地配置起来,成功地带动和推动了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和思想观念的深层更迭。 不管是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的三大基础功能发挥,还是标准理念、规则意识、库存信号的市 场统一引领,期货市场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价值。近年来接连发布 的相关重磅政策充分说明,期货市场已经被赋予了国家宏观经济治理重要抓手的独特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提及但又容易被忽视的是,期货市场30多年来为实体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培养和 输送了一批批既有国际视野又有风控能力的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