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
搜索文档
全新理念!我国发布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新华社· 2025-08-05 18:27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题:全新理念!我国发布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徐鹏航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的土壤、宁静的社区……这些不仅是宜居环境的要素,也是人民健 康的基石。 5日,国家疾控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 年)》,标志着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我国以更优环境护航全民健康迈出新步伐。 环境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生命纽带—— 科学研究证明,环境质量深刻影响着国民健康水平。 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逐步优化,空气污染防治不断加强,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持续 提升……近年来,我国健康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带来新问题、新挑战。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需进一步实 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营造宜居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从家庭空调滤网的清洁维护,到社区健康驿站的贴心守护;从个人碳足迹的主动管理,到新污染物 治理的科技攻坚;从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坚实保障,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未雨绸缪——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 施方案描绘的,是一幅将健康深深镌刻在绿水青山间的蓝图。 方案提出六大重点行动、16项具体举措—— 关注天气预报信息,提高对极 ...
本报评论员:以知责明责促履责尽责|二论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
中国环境报· 2025-08-05 09:14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 - 《责任制规定》明确7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实现各领域、各环节全覆盖 [1] - 美丽中国建设进入重要时期,涉及领域更广、行业更多,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 [1] 当前落实责任的问题 - 部分市县和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面对复杂问题存在力度不足或推诿拖延现象 [2] - 部分职能部门存在"与己无关"心态,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边界认识模糊 [2] - 《责任制规定》通过集体职责和岗位职责统筹谋划,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2]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职责 - 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需对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 [3] - 地方政府分管负责人需督促指导分管行业或领域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 -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需履行直接责任,组织履行监督责任并传导压力 [3] 相关部门职责与执行要求 - 具有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部门负责人需履行本行业或领域监管职责 [4] - 需组织推进重点任务,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并完善政策 [4] -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需清晰掌握责任边界,确保责任链条环环相扣 [4]
金句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作出重要论述
新华社· 2025-08-02 08:22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位 -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的关键期,需以更高站位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 - 生态文明建设被定位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转折性进展[2] - 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实现从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转变[3] 生态环境现状与挑战 -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结构性、根源性压力,资源压力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国情未改变[4] -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不牢固,环保历史欠账尚未完全解决[4] 高质量发展与保护关系 -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具有协同效应,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5] - 需在自然资源承载力限度内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经济发展质与量的统一提升[6] 生态治理方法论 - 生态环境治理需系统性统筹,考虑环境要素复杂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7]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治理大格局,结合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手段[9] - 污染防治需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三维度,持续拓展治理深度广度[13] 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 碳达峰碳中和需坚持稳中求进,反对"碳冲锋"等激进方式,强调逐步实现[12] - 实施需遵循全国统筹、节约优先等五大原则,落实"1+N"政策体系[18] 制度保障与创新机制 - 需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监管压力[11] - 通过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支撑体系[22] 绿色发展转型方向 -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需加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4] - 生态保护需立足国家生态安全高度,为后代保留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16] 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 - 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自然环境领域的各类风险挑战[20]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北京晚报· 2025-08-01 17:12
新华社电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蒋露瑶 文章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 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 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 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 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自然恢复和 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 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 生动力,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五是"双碳"承诺和自 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 ...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美丽中国建设擦亮生态“名片”
央视网· 2025-08-01 15:29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三江源国家公园 - 整体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生态系统 [3] - 源头再现"千湖美景",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 [3] - 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 [3] - 原有居民年均增收1.5—2.1万元 [3] 大熊猫国家公园 - 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建设6条生态廊道 [5] - 野生大熊猫数量从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5]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 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7] - 东北虎数量从27只增长到70只,东北豹从42只增长到80只 [7] - 吉林长白山区域30年来首次发现东北虎踪迹 [7]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 人工促进修复受损天然林,雨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9] -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从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 [9] 武夷山国家公园 - 福建、江西两省一体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11] - 新发现多个新物种 [11] 总体进展 -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阶段 [1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 2025-08-01 09:03
文章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 导。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继续发挥中央生 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文章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 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 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 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 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自然恢 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 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 的内生动力,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五是"双碳 ...
规划生态旅游线路要“形魂”兼具
中国环境报· 2025-08-01 07:27
政策导向与行业机遇 - 四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生态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并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等主题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1] - 政策旨在构建文旅融合长效经济链、赋能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推动生态文化“活态传承”的实践路径 [1] - 各地已推出示范线路,如安徽皖南人文山水线路、广东美丽广东生态文旅线路、青海环青海湖精品线路及河北石家庄以太行山和滹沱河为骨架的生态主题线路 [1] 行业现存挑战与风险 - 部分线路开发存在“重形轻魂”倾向,仅简单串联生态优美景点而缺乏对地域生态史和文化传承脉络的深度挖掘,导致生态文化底色不足 [2] - 此类线路缺失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使“生态文化”沦为引流噱头,长期可能因缺乏独特游览价值而丧失影响力和生命力,导致游客失去深度体验动力 [2] 产品开发与内涵提升策略 - 需系统梳理沿线生态基因与文化密码,将生态专业知识转化为游客可感知的旅游体验,例如邀请生态学者参与设计,挖掘地貌、植被、物种的生态功能与科学价值 [3] - 应探寻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如展现游牧民族轮牧制度、渔民禁渔乡约等,使线路从“景观拼图”转变为“生态文化集锦” [3] - 通过讲好生态环保故事,聚焦今昔变迁案例如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从过度开发到生态恢复的对比,并利用解说牌、纪录片等形式让理念可感可知 [4] 用户体验与沉浸式设计 - 行业需构建可参与的实践场景,如在河流线路中建设水质监测微型实验室,引导游客采样分析pH值、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对比不同河段水质 [5] - 在非遗工坊线路中开辟实操专区,让游客学习竹篮编制等工艺,体悟就地取材、循环利用的传统生态环保理念,实现从“看风景”到“读风景”的深度转化 [5] - 沉浸式体验的核心是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促进生态文化从认知到认同的深化,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高质量转化 [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08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生态文明建设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全球参与者到引领者、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1]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1] 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关系 -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2] - 需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通过高水平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 [2] - 需处理好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的关系 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 [2] 生态保护修复策略 - 需处理好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 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2] - 需处理好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并激发社会内生动力 [2] - 需处理好"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的关系 目标确定不移但路径和方式自主决定 [2] 美丽中国建设路径 -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3] -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3]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落实"1+N"政策体系 [3] - 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应对风险挑战保障自然环境安全 [3] -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3] 党的领导与落实机制 -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4] -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4] - 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证监会发布· 2025-07-31 16:21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9] - 全国细颗粒物(PM2.5)历史性达到29微克每立方米 重点城市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7% [9] - 累计完成防沙治沙2.78亿亩 种草改良6亿亩 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9] - 自然保护地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别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和30%以上 [9]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9] - 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 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 [9] -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25.9%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9]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关系 -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2] -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13] - 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持续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 [13] 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关系 - 坚持重点攻坚 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 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13] - 强化目标协同 多污染物控制协同 部门协同 区域协同 政策协同 [13] -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14] 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关系 - 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 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时间和空间 [15] - 对于严重透支的生态系统 严格推行禁牧休牧 禁伐限伐 禁渔休渔 休耕轮作 [18] - 对于生态退化突出问题 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 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 [18] - 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区域 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 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18] 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关系 -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 [20] - 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 -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 [20] 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关系 - 碳达峰碳中和是重大战略决策 承诺的目标确定不移 但路径和方式由自主决定 [20] - 坚持稳中求进 逐步实现 立足国情 坚持先立后破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1] -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21] 美丽中国建设重点任务 -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 [23] -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9] -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 [30] -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30] -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让绿色出行 节水节电 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 [31] -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稳定性 持续性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32]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34] -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35] - 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36] -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强化法治保障 [37] - 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 强化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政策支持 [38] - 加强科技支撑 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 [39] 党的领导与保障措施 - 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 [41] - 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 [42] - 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43]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 2025-07-31 15:46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2023年7月17日) 习近平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 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对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部署,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面,我 讲几点意见。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 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面对资 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等"国土之殇、民生之痛",我们以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的坚强决 心和有力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