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IPO周报:海创光电终止IPO,首轮问询后停滞超两年
第一财经· 2025-11-09 11:54
IPO审核状态 - 海创光电科创板IPO申请于2023年5月5日提交,于2024年11月3日至11月9日期间终止审核[1] - 北交所申报企业佳能科技同期亦终止审核[1] - 海创光电IPO在完成首轮问询后进展停滞直至终止[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激光光学元器件及激光模组,实现激光的发射、传输及接收功能[1] - 业务形成四大板块:激光雷达业务、工业激光业务、光通讯业务、生物医疗及其他业务[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06亿元、8.33亿元、6.61亿元[1]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74亿元、1.22亿元、0.65亿元[1] - 2024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下滑20.75%[1] - 2024年净利润较上年下滑46.56%[1] 业绩下滑原因 - 2024年业绩下滑主要系激光雷达业务发展不及预期[2] - 激光雷达业务收入下滑因客户图达通与A公司引入第二供应商以及主要产品价格下调[2] - 工业激光业务受行业需求疲软、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出现下滑[2] 客户集中度与风险 - 激光雷达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图达通和Luminar两大客户[2] - 最近一期两大客户对激光雷达业务收入的贡献比例合计达78.40%[2] - 图达通存在引入其他供应商降低采购份额的情况,且2025年下半年产品迭代后无须采购公司1.5µm激光雷达光束传输模组[2] - Luminar存在下游定点车企量产交付不及预期及自身持续亏损经营不稳定的情况[2] 行业与业务风险 - 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特别是1.5µm激光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若出现萎缩将带来重大不利影响[3] - 激光雷达行业经营模式若改变,导致下游厂商外购模组比例大幅下降将影响业务[3] - 客户集中度若未有效改善,主要客户引入新供应商、量产交付不及预期或经营恶化将影响合作与业绩[3] 监管问询关注点 - 交易所问询要求说明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份额及排名、在下游客户供应链中的地位[3] - 交易所要求结合股权结构分散、实控人控制表决权比例较低且上市后会被进一步稀释的情形,说明如何保持控制权稳定性及公司治理有效性[3]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公司控股股东为福州融普,实际控制人为凌吉武[3] - 凌吉武直接持有2.65%股权,同时持有福州融普66.67%股权,通过福州融普控制公司25.79%表决权[3] - 凌吉武与一致行动人张哨峰、林斌合计控制公司30.21%的表决权[3]
深度剖析产业发展生态,揭示未来出行无限可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9 10:46
市场主流,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同时,L3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大门也已经开启,预计到2026年高速L3级自动驾驶将规模商用、城区L4级自动驾驶将试点 商用,到2027年城区L4级自动驾驶将规模化商用,同时无人驾驶干线物流将进行小规模试点落地,标志着自动驾驶时代已来。 展现服务新生态 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更具智能的移动生活空间转型。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将承载更多生活场景与功能;对于汽 车服务生态链上的企业,这不仅是技术升级的机遇,也将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与增长路径。目前的自动驾驶产业及相关领域发展情况如何?其未来出行生态 构建又将怎样?成为行业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此,11月7日,在第一届自动驾驶生态论坛上,车百会、华为乾崑联合生态伙伴发布《自动驾驶出行生态2025》报告,系统梳理了自动驾驶在多个领 域的应用价值。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和L2级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都将突破50%,到2026年高速L3将规模商用。 行业迎来新挑战 与众不同的是,报告深入剖析自动驾驶相关各个生态场景的现状痛点、技术赋能、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并探讨了在产业生态变革过程中面临的挑 ...
招募4D标注和世界模型方向的合伙人!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09 00:03
文章核心观点 - 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正在积极拓展业务范围 从内容平台向企业培训 求职辅导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延伸[2][4] - 公司面向全球招募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进行合作 合作方向涵盖产品经理 4D标注 世界模型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4][5] - 合作模式主要包括B端企业高校培训 C端学生求职辅导 课程开发和原创内容创作[4][6] 业务拓展方向 - 企业培训需求多样化 包括技术进展梳理 发布会方案解读和行业发展总结[2] - 求职辅导需求集中在简历优化和项目经验补充方面[3] - 合作领域覆盖自动驾驶产品经理 4D标注/数据闭环 世界模型 VLA 自动驾驶大模型 强化学习和端到端等方向[5] 合作模式与资源 - 合作岗位主要面向自动驾驶培训合作 B端服务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 C端服务学生和求职人群[6] - 合作形式包括课程开发和原创文章创作[6] - 公司将提供高额酬金与丰富行业资源吸引合作伙伴[5]
英伟达内向黄仁勋汇报的36人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09 00:03
黄仁勋的直接汇报团队架构 - 英伟达CEO黄仁勋有36名直接下属,分属战略、硬件、软件、AI、公关、网络及一位执行助理七个职能板块[2][4] 硬件业务的战略地位 - 硬件是公司基石,直接下属中有9位负责硬件相关业务,包括GPU、电信、DGX整机系统等,人数占比达三分之一[7][8] - AI、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正成为商业版图中的"第二根支柱"[9] AI与前沿技术布局 - AI、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配置了7名大将,包括吴新宙,体现公司向"零亿美元市场"扩张的决心[10][11][12] 公关职能的特殊性 - 直属高管中有三位负责公关,远超马斯克(零公关主管),因公司需处理全球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项目与投资人等复杂产业链关系[13][14][15][16] - 公司需建立系统化对外沟通机制,平衡华尔街、开发者生态、客户及政策协调等多方需求[17][18] 核心高管团队构成 - **Jonah Alben**:GPU工程高级副总裁,司龄28年,管理约一千多人团队,持有34项专利,是GPU架构灵魂人物[24][25][26][31] - **Dwight Diercks**:软件工程执行副总裁,司龄31年,统领庞大软件团队,负责所有产品线核心系统软件开发[33][34][38] - **Bill Dally**:首席科学家,原斯坦福教授,推动GPU从图形处理转向并行计算,为AI硬件架构奠定基础[41][44][48] - **吴新宙**:唯一华人直接下属,汽车业务副总裁,主导自动驾驶技术栈升级,其加入后汽车业务收入从2.81亿美元飙升至5.67亿美元(2024-2025财年)[57][58][72][73] 扁平化管理模式演变 - 黄仁勋推崇扁平化体系,曾拥有55名直接下属,强调短决策链与信息透明,通过每周数万封员工邮件保持一线洞察[79][81][84][93] - 公司规模扩张(员工数从2.96万增至3.6万,同比升21.62%)导致管理压力增大,直接下属缩减至36人,暗示组织结构向垂直化调整[75][101][115][116] 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 - 公司倡导高压文化,办公设施简约,强调工作效率,黄仁勋以严苛管理著称但极少裁员[109][113][123][124] - 1999年IPO后黄仁勋立即发内部信强调"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延续危机感驱动模式[119][121]
被裁,大多输在薪资太高!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08 20:35
以下文章来源于About云 ,作者阿飞 About云 . 1.求职、面试、社会新闻、提升、职场2.码农一枚3.2013年创办About云社区,会员50万+。2017年首个提出并发起系统帮助职场人面试。 4.2020年成立公司 作者 | 阿飞 来源 | About云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30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自动驾驶前沿信息获取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现在还裁员吗? 是的,还在裁。 我一朋友小花,他们公司原来16个人,现在还剩下3个。 这3个人里,其中一人能力特别强,我们就叫强哥,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大家都觉得他肯定能留下来,结果最先被裁的,就是他。 为什么? 因为太贵了。 现在的裁员标准,从来不是能力,而是成本。 他们几次找强哥谈降薪,强哥不同意。 不签字,结果就优先被裁。 这几年,公司裁员,优先考虑的不是"谁能力强",而是谁"更便宜"。 甚至有时候,你能力越强,薪资越高,被裁的可能性反而越大。 你可能会问,那公司不怕能力强的人走了,产品质量出问题? 公司当然有办法。 说到底,现在的职场逻辑变了。 能力不是 ...
向黄仁勋汇报的英伟达36人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08 20:35
公司组织架构 - 英伟达CEO黄仁勋目前有36名直接下属,分属战略、硬件、软件、AI、公关、网络及一位执行助理七个职能板块[2][4] - 硬件业务板块有9名直接下属,占团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涵盖GPU、电信及DGX整机系统等业务,是公司的基石[7][8][9] - AI、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配置了7名大将,包括吴新宙,被视为公司商业版图的第二根支柱[9][10][11] - 公关职能配置了3名直接下属,远超行业惯例,原因在于公司处于产业链上游,需系统化处理与全球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及投资人的复杂关系[13][16][17][18] 核心管理团队 - GPU工程高级副总裁Jonah Alben在公司任职28年,被誉为GPU架构灵魂,管理超千人的团队并拥有34项专利[24][25][26][31] - 软件工程执行副总裁Dwight Diercks在公司任职31年,是资历最老的高管之一,全面负责所有产品线的核心系统软件与平台层开发[33][34][38] - 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是并行计算权威,推动GPU从图形处理器进化为通用并行计算平台,并为AI硬件架构奠定基础[43][44][48] - 汽车业务副总裁吴新宙是直属高管中唯一的华人,其加入后公司汽车业务收入从2023年缩水4%转变为2025财年收入达5.67亿美元,几乎翻倍[57][66][72][73] 管理模式与文化 - 公司推崇扁平化管理体系,CEO直接下属曾达55名,旨在缩短决策链、加速信息流动,但近期人数缩减近四成,或预示管理模式向垂直化调整[75][79][97][115][116] - 管理层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CEO曾要求每位员工每周提交五项最重要工作清单,并亲自处理约两万封周报邮件以掌握一线信息[92][93][95] - 公司文化强调危机意识与高压环境,办公设施专注于工作本身,缺乏硅谷常见的休闲设施,创始人认为“第二名就是第一个失败者”[118][123][124][130]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4财年净利润达295亿美元,同比飙升近600%,2025财年前三个月净利润已攀升至148亿美元,同比激增628%[99] - 员工总数从2024年初的2.96万人增长至2025年的3.6万人,同比上升21.62%,是过去16年间规模扩张幅度最大的一次[101][102] - 汽车业务在吴新宙带领下实现显著增长,2024至2025财年收入从2.81亿美元飙升至5.67亿美元[72]
招募4D标注和世界模型方向的合伙人!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08 20:35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正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从原有的内容平台向企业培训和求职辅导等方向进行能力输出 [2] - 业务拓展的驱动力来自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的明确需求 [2] - 公司面向全球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发出合作邀请,计划在技术服务、培训、课程开发与科研辅导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4] 市场需求分析 - 企业端培训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涵盖技术进展梳理、发布会方案解读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总结 [2] - 个人用户端存在显著的求职辅导需求,求职者普遍面临简历缺乏亮点、急需项目经验补充和专业技能指导的困境 [3] 合作方向与岗位说明 - 合作聚焦于多个前沿技术方向,包括自动驾驶产品经理、4D标注/数据闭环、世界模型、VLA、自动驾驶大模型、强化学习、端到端等 [5] - 合作岗位主要涉及自动驾驶培训、课程开发及原创文章创作 [6] - 培训业务明确划分为面向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的B端市场,以及面向学生和求职者的C端市场 [6] 合作激励 - 公司为合作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高额酬金 [5] - 合作者将有机会获得公司提供的丰富行业资源 [5]
特斯拉国产Model Y长续航后驱开售,28.85万元起;全球销量第三的汽车品牌正在被中国市场“淘汰”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11-08 18:12
特斯拉产品与定价策略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推出Model Y长续航后轮驱动版 起售价为28.85万元人民币 交付周期为2-4周 [2] 电动车企高管薪酬激励 - 美国电动车制造商Rivian为其CEO制定价值最高46亿美元的薪酬方案 与公司未来十年盈利及股价表现挂钩 [2] - CEO将获得购买最多3650万股A类普通股期权的权利 行使价为每股15.22美元 期权在未来十年内分阶段生效 [2] - 期权生效条件包括公司股价需达到每股40至140美元的不同阶段目标 并在未来七年间达成营运收入及现金流等新指标 [2]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线 - 华为预计2026年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及城区L4试点商用 [2] - 华为预计2027年实现城区L4规模商用 [2] 韩系车在华市场表现 -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8.8%降至2024年的1% [2] - 2024年现代与起亚在中国共销售32万辆新车 相当于比亚迪月销量的九成 [2] - 北京现代的4S店数量从2013年的700多家锐减至200多家 2020年至2023年经销商数量减少超过300家 [2] - 北京现代的五家工厂缩减至一家 仅剩顺义基地维持生产 [3] 韩系车全球市场表现 - 2024年现代起亚集团全球销量达723万辆 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三 仅次于丰田和大众 [3]
华为:预计明年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
证券时报· 2025-11-08 13:56
责编:万健祎 校对: 吕久彪 在日前举办的第一届自动驾驶生态论坛上,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判断,预计2026年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城区L4试点商用,预计2027年实现城区L4规模 商用。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 股事会专栏 丨 投资小红书 丨 e公司调查 丨 时报会客厅 丨 十大明星私募访谈 丨 周末重磅!国新办发布 丨 突发!土耳其对以色列总 理发逮捕令 丨 中美突发!海关总署:废止! 丨 财政部最新报告: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丨 利好来了!国办重磅印发! 丨 突然爆发!这一板 块,多股直拉涨停! 丨 昨夜,全线大跌! 丨 利好!多只A股、港股被纳入→ 丨 爆发!多个板块,涨停潮 丨 一夜暴涨超600%!又有中概股爆发 丨 美联 储,降息生变!特朗普:美股将再创新高! 丨 中央金融办发声 END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