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搜索文档
“媒体+”赋能,湛江麻章·湾区飞地再添“双翼”
南方农村报· 2025-08-07 22:31
"用好湾区飞 地,要把四个方 面的工作做到位 ——深化媒体合 作、加强商会联 谊、优化宣传内 容、定期举办活 动。"8月7日上 午,参观完湛江 麻章•湾区飞地 (广州白云), 湛江市麻章区委 书记陈政跟随行 人员分享"我是 第二次来了" , 并充分肯定湾区 飞地的展示效 果、工作成效。 陈政(左二)率队参观湛江麻章·湾区飞地(广州白云)。 这间位于广州市 白云区国际设计 大厦南塔的展 馆,由广州市白 云区派驻湛江市 麻章区对口帮扶 协作工作组打 造,是麻章区首 个"反向飞地"项 目,建有白云· 麻章联合招商推 介区、麻章特色 农渔土特产品展 销区、麻章人才 会客厅等功能区 域,致力于打 造"麻章优境"" 麻章优品"" 麻章 优商""麻章优 才"" 麻章优政"" 麻章流动先 锋"等"五优一先 锋"六大名片。 自2024年7月4日 正式揭牌以来, 湛江麻章•湾区 飞地(广州白 云)在湛江市城 "媒体+"赋能, 湛江麻章·湾区 飞地再添"双 翼"_南方+_南方 plus 乡发展集团与南 方农村报社联合 运营下,充分发 挥南方报业媒体 势能,构建"媒 体+"的核心优 势,融合政府、 市场、社会多方 力量,赋能内容 创 ...
通信数据解码广东经济:1.15亿人背后的消费活力和枢纽流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5:03
人口流动与消费市场活力 - 广东月均常驻人员1.15亿 月均流动人员5063.8万 连续18年居全国人口首位 [1] - 月均入境规模498.6万人次 同比增长29.4% 月均出境规模521.7万人次 同比增长32.5% [1][4] - 端午假期接待游客2321万人次 旅游收入114.4亿元 同比增长25.6% 人均花费493元 同比增长4.2% [6]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1.22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速居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位 [2][3] - 境外旅客离境退税申请单超8000份 退税金额超2亿元 同比增长192.6%和149% [5] -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1.3亿人次 同比增长16.2% 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 同比增长39.2% [5] 交通枢纽与物流网络 - 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003.6万人次 同比增长9.2% 深圳机场旅客3257万人次 同比增长10.9% [9] - 快递业务量234.3亿件 同比增长17.7% 业务收入1493.5亿元 同比增长3.2% [9] - 广州港新增7条外贸航线 国际贸易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3.8%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1723.23万标箱 同比增长10.8% [9] 产业转移与区域协同 - 96个重点产业转移园月均常驻人员127.3万 同比增长3.5% 6月当月达135.6万 同比增长12.7% [12] - 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园规上工业产值238.47亿元 同比增长7.32% 税收3.8亿元 增速47.48% [12] - 外省籍人员占比24.2% 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显示粤东西北地区省外人才吸引力提升 [13] 基础设施与城市联动 - 广铁暑运预计发送旅客1.33亿人次 日均214.2万人次 同比增长5.8% [9] - 广东11市迈入350高铁时代 高铁里程将达3525公里 覆盖17个城市 [10] - 城际铁路里程从338.3公里扩展至400+公里 覆盖广深佛莞等7市 [10][11]
广东财经大学文脉智造实践团:智“汇”南澳南隆文脉,巧“绘”文旅振兴图景
南方农村报· 2025-08-06 10:19
深圳南澳南隆社区依托优越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拥有众多特色民宿及柚柑湾、海贝湾等景 点),游客接待量近年来持续攀升。作为南澳滨海旅游核心区,2024年该片区接待游客836万人次,同 比增长35.5%。然而,景点分布分散、资源整合不足、知名度有待提升等问题,仍制约着该社区文旅产 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日,实践团围绕南澳南隆文旅资源的自然景观与民宿业态、红色革命资源、历史 文化遗产三大核心维度,展开系统性深度调研。 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实践团探访半天云古村红色革命遗址,走进省临委旧址、张德故居、王少清故 居等场所,深挖红色资源,系统梳理红色历史脉络,深入解码红色精神与粤商精神的时代共鸣。 实践团赴天后宫,探寻渔民精神信仰的传承脉络,再走进南澳非遗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系统认 知舞草龙、海上赛龙舟、渔民娶亲礼俗、海胆粽制作等非遗文化,深度挖掘南隆历史文化底蕴与渔民精 神。 精准破题:靶向施策激活文旅动能 近日,广东财经大学文脉智造实践团(下称"实践团")一行11人深入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南隆社 区开展实践调研,并与南隆社区负责人围绕"百千万工程"政策落地与文旅振兴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共同 探索城乡协调发 ...
广东印发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2027年总产值将达8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6:59
政策方案概述 - 广东省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 方案重点部署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下采集加工业、森林景观利用等八项重点任务[1] - 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林地面积达35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1] 产业发展目标 - 目标建设省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基地40个、林下经济(含森林康养)基地300个以上[1] - 目标培育林下经济类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5家以上、省林业龙头企业50家以上[1] - 目标基本形成全省地域特色明显的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模式[1] 具体发展路径 - 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推广林粮、林药、林菌、林菜等复合种植模式及林畜、林禽、林蜂等发展模式[2] - 培育发展野生菌类、竹笋竹虫类等林下产品采集业 开发利用森林旅游特色线路和品牌地[2] - 培育"粤林山珍"、"粤林康养"等"粤林+"特色品牌 打造林下经济特色县和产业集群[2] 支撑保障措施 - 强调加强科技支撑服务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聚焦"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坚[2] - 积极培育林下经济乡土专家 加强技术培训以提供人才保障[2] 产业基础与前景 - 近年来广东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已超3241万亩 产值突破527亿元[2] - 下一步将高质量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引领县区 加快打造千亿元级林下经济产业[3]
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7.28-08.03)
南方农村报· 2025-08-05 11:33
产业转型升级 - 汕头积极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盘活低效用地与闲置资源 [2][9][10] - 东莞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30][32] - 肇庆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业态促进三产融合 [71][73] 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 河源加快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16][18][19] - 江门推动六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冲刺千亿产值,提升"江门优品"知名度 [41][43] - 清远以"政府引导+协会推动"模式发展麻竹产业,塑造品牌、扶持企业 [79][80][81] 城乡风貌提升 - 中山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卫生城市建设 [37][38][39] - 潮州深化环境整治,集中整治乱搭乱建等问题,提升门户形象 [85][87][88] - 云浮以城乡风貌提升为突破口,坚决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93][94][95]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江门特色化推进农文旅融合,挖掘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酒店民宿等新业态 [49][50][53] - 湛江全市"一盘棋"推进美丽沙滩建设,强化陆海统筹,突出示范引领 [56][58][59] - 肇庆推广"真石漆+小坡檐"农房改造模式,探索创新多样化改造 [69][70][75] 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 - 湛江立足资源禀赋优化养殖结构,打造地域品牌、地标产品 [63][64][65] - 清远全力塑造清远西牛麻竹笋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81][82] - 潮州加快建筑外立面改造,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 [89][90]
“百千万工程” 加力提速!《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5)》发布
南方农村报· 2025-08-05 09:32
核心观点 - 广州市通过"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农业经济、乡村产业、科技创新和农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州方案" [1][3][4] 农业经济表现 - 2024年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8]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7年快于城镇居民 [9] - 国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实现"三连优" 获11个部委联合通报表扬 [9] 乡村产业发展 - 聚焦培育蔬菜、畜禽、水产、花卉等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目标 [15] - 202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8千公顷 增长0.7% 产量15.19万吨 [16] - 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9.22千公顷 产量414.13万吨 同比增长0.6% [17] - 累计建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 [20] -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4个、省级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24个 [21] - 346个产品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 建成"粤字号"品牌示范基地13家 [21] - 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靠盆景苗木年入超亿元 增城区小楼镇西境村的"增城菜心"成网红 [22] - 10余个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23] 科技创新应用 - 202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5% [29] -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8% [30]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83.1% [30] - 采用无人驾驶农机和采摘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31] - 开展现代特色育种技术攻关 培育"南美对虾""石紫脆蜜"等"穗"字号特色新品种 [34][35] - 培育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等种业龙头企业 [35] - "鑫环1号"成为国内最大的半潜式海洋牧场养殖平台 形成全产业链模式 [37][38][39][40][41]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在销售端试水"私人订制"模式 建立"果农—消费者"直供链 [45][46][47] - 通过数智化助农直播让农产品线上销售 形成年度"流量密码" [49][50][51] - 以北部山区资源为核心 打造观赏游憩型乡村旅游产品 [53][54] - 采取"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美丽乡村"开发模式 连片开发休闲徒步、生态农庄等产品 [55] - 在番禺区、南沙区采取"水乡风光+休闲渔业"开发模式 创建水乡休闲渔业游憩观光型产品 [56][57] - 采取"精品民宿+乡村度假"开发模式 打造精品民宿和乡村度假产品 [58][59] - 开发个性化、品质化和趣味化的农家乐型旅游餐饮产品 [61][62] 2025年发展规划 - 继续强化"百千万工程"战略引领 当好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示范 [66] - 深化农村改革 激发农村经济发展动力 [67] - 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68] - 着力推进稳产、保供、提效 推动产业主体提质 [69] -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加强品牌市场建设 建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69]
2025年上半年广东法院一审结案数创十年来新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8-04 22:21
法院审判工作总体情况 -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省中级法院院长研讨班 强调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大法官研讨班精神 以"九分落实"推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1] - 2023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新收案件206万余件 同比上升48.6% 一审结案数同比上升22.09% 结案数创十年新高 同比增长24.66万件 [1] - 法官人均结案数同比增加32.71件 上诉案件同比下降18.45% 显示解纷能力提升和案件流转加速 [1] 司法保障重点领域 - 要求立足主责主业服务大局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百千万工程"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2] - 强调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挥重大战略对经济的牵引作用 [2] - 加强民生司法保障 重点处理就业纠纷案件 保障未成年人 老人 妇女等弱势群体权益 优先保障生存权 居住权等基本权益 [2] 审判质效提升措施 - 要求做好审判管理 前端化解和实质解纷 重点抓好清案工作 提升上诉率 申诉率 先行调解率等关键指标 [2] - 推进"一张网"数字法院建设 深化执行领域改革 驱动审判工作质量 效率 动力变革 [3] - 广州 清远 佛山 云浮等地法院围绕防范风险 护航发展 多元解纷 提升审判质效等专题进行经验交流 [3]
刘洪盛:以“真乡”平台强化乡村运营,推动乡村资源增值增效
南方农村报· 2025-08-04 10:03
核心观点 - 通过“真乡”平台强化乡村运营,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创乡村发展新赛道,带动农民增收 [2][5][6][68] 平台上线与意义 - 全国首个乡村旅游服务平台“真乡”正式上线,首创“一平台三载体”服务体系,旨在推介广东乡村资源,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7][14][15] - 平台上线契合广东亟需强化乡村运营、盘活利用乡村资源资产的实际,推动媒体从“传播者”向“乡村发展共建者”转型 [8][10] 乡村运营的产业基础 - 广东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海域面积42万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4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3.03% [17][18] - 已涌现一批特色产业:江门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261亿元,潮州单丛茶种植面积超28万亩 [19][20] - 功能性农产品潜力巨大,如茂名化橘红已被列入“药食同源”名单,已开发深加工产品超200种 [21][22][23] 市场与消费潜力 - 广东常住人口达12780万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818元,高于全国水平的28227元,为乡村运营提供坚实市场支撑 [27][28] - 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如古村落、古民居,以及广府、客家、潮汕等多元文化,为挖掘文化产业价值提供基础 [30][31][32] 资源整合与运营模式 - 快速城镇化导致空心村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大量乡村资源长期“沉睡” [35][36] - 乡村运营需重视抱团联动发展,以强带弱,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如采用“村委+企业+农户”等模式 [37][38][39][40] - 首要任务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关键在于立足资源禀赋,开拓新产品、新业态、新功能 [41][43][46][47] 人才培育与主体作用 - 广东省实施“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计划三年内培养超千名乡村“CEO”,以壮大乡村经营型人才队伍 [57][58][59] - 推进乡村运营需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强化“人人都可以是乡村运营师”的理念,并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和发挥“乡村网红”作用 [61][62][63][65][66][67] 发展理念与平衡 - 未来“百千万工程”的着力点在于挖掘、盘活乡村闲置资源,通过运营实现资源增值增效 [49][50][51][52] - 需平衡发展与保护,树立“用原生态的方式保护现有原生态”的理念,在盘活资源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村落原有面貌 [53][54][55][56]
图集|媒体采风团走进云浮新兴,沉浸式感受“百千万工程”三年蝶变
南方农村报· 2025-08-02 11:35
温氏股份研究院 - 由温氏股份联合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山大学共建,拥有科技人员300余人,是全省首家农业企业研究院 [5][6] -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畜禽现代育种与繁殖技术、畜禽疫病防治、饲料营养、环境生态、智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加工等 [7] - 开展重大、关键、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储备,支撑和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8] 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 - 成立于1990年,是中国铝型材行业领军企业,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建筑铝型材、高端工业材、高端系统门窗及航空航天、军工类等特种铝合金产品 [12][13] - 获专利900多项,拥有近5000个产品系列、10万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3][14] - 2024年产值108亿元,税收2.7亿元,就业人数约5000人,是佛山三水区首家营收超百亿元企业 [15] 广东新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 - 正在推进铝制品及金属加工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1100亩 [17] - 项目达产后,预测年产能60万吨,产值100亿元,创税3.5亿元,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 [17][18] - 将成为引领中国铝型材行业智造升级的新标杆,实现"再造一个新凤铝",带动金属智造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18][19] "政银企村户"家庭农场 - 通过党委政府引导、银行融资、龙头企业牵头、自然村村集体投资、养殖户出资经营,破解自然村集体收入难题 [22] - 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3亩,规划建设8幢鸡舍,计划总投资800万元 [23] - 设计年出栏量肉鸡80多万羽,可带动两条自然村每年10万元的增收 [24] 凌丰新成分厂 - 于2016年建成投产,是集研发、制造、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升级基地,年产值达18亿元 [27][28] - 建成了全球第一条不锈钢锅全自动生产线,及全球不锈钢制品行业最大的自动化生产线集群 [28][29] - 是凌丰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产业升级基地 [29] 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 - 200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世界禅意养生温泉、中国温泉之乡、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称号 [32][33] - 核心景点国恩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 - 以博大精深的"禅宗六祖文化"和独特的"禅意养生温泉"闻名海内外,是集"人文、康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33][34]
南农晨读丨北江两岸绿
南方农村报· 2025-08-02 11:35
农业产业动态 - 清远市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1.85%,结合"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有序扩大规模 [2] - 全国黑猪出栏量2024年达2180万头,同比净增255万头,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不足2%提升至5%,海南、广东消费缺口扩大至30% [14][15][16] - 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黑猪市场占有率有望攀升至10%,产业正经历养殖到消费全链条的深刻变革 [17][18] 农村经济与政策 - 农村家庭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可缓解经济压力,用于日常开销和医疗保健,有助于改善新一代农村孩子成长环境 [8][9][10][11][12] - 云浮云城区与南方农村报社探讨"媒体+"行动,旨在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并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 [36][37][38][39][40] 乡村振兴实践 - 怀集县举办农产品电商直播擂台赛决赛,通过"12221"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展示"岭南蔬菜之乡"品牌魅力 [21][23][24][25][27][28] - 鹤山龙口镇青文村三年内实现闲置荒地转型光伏蓝海和文旅热土,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30][31][32][33][34] 区域农业气象 - 广东8月3-5日将迎来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强降水集中在韶关、清远、河源、粤东和珠三角市县 [42][43][4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