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

搜索文档
最新楼市数据出炉,房价再次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5-31 05:32
上周一,国家统计局披露了4月份的房地产数据。 在70城房价数据中,很大部分的城市房价还在继续下跌。 我们先来看新房的数据: 4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 也就是说一线城市,整体新房价格,没有再延续今年前三个月环比上涨的趋势,进入4月份一线城市,整体新房价格转为持平。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一线城市里面: 上海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最高,涨了0.5%; 北京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 我们再来看,反映真实市场的二手房价格。 4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2%。 广州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2%; 深圳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1%。 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是持平的,与上月相同。 从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来看,新房市场的止跌回稳还是不太稳固的。 因为进入2025年,好房子概念落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改善楼盘的供应量也出现明显增加,按理说现在重点城市的新房价格应该是上涨的。 但涨幅的势头放缓了,说明楼市依旧需要松绑措施支持。 三线城市的新房价格,更不用说了,环比下降了0.2%。 三线城市新房价格下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库存量高,且好房子的概念,在三四线 ...
楼市出现“3大信号”,今明两年房价走势确定?建议早点了解
搜狐财经· 2025-05-30 21:24
楼市恐慌性抛售现象 - 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32.7% 但成交量同比下降18.3% 供需失衡创五年新高 [1] - 二三线城市挂牌量激增 重庆超20万套 杭州南京均突破16万套 部分城市单日新增挂牌量为成交量五倍以上 [1] - 某小区案例显示三个月内同栋楼五位业主抛售 最后挂牌价比最早低15% [1] 未来房价走势三大关键信号 - 信号一:全国70城中有53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 12城跌幅超1.5% 较2024年同期(3城)显著扩大 [5] - 信号二:2025Q1住户中长期贷款新增额3827亿元 同比减少1235亿元 降幅24.4% 反映居民购房需求萎缩 [7] - 信号三:2024年以来的限购取消/降首付/降利率等政策效果有限 仅能短期稳价 无法逆转长期跌势 [8] 本轮楼市调整新特点 - 特点一:调整周期达三年(历史平均较短) 平均房价已跌超30% 未来或"稳中有降"通过时间换空间 [9][11] - 特点二:下跌次序明显 二三线(郑州/石家庄等)先跌 一线(上海/深圳)后跌 一线因房价收入比超40仍有补跌空间 [12] - 特点三:2025年前四月百亿级房企破产重组达27家 超2024全年(23家) 主因负债率超70%叠加销售下滑/债务到期/融资受限 [14][15] 行业影响 - 房企洗牌加速 区域性龙头和头部公司均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未来两年破产重组将更普遍 [15] - 开发商可能加入降价促销行列 进一步加剧二手房价格波动 [15]
美国成屋待完成销售创近两年最大跌幅 高房价与利率压制春季购房市场
快讯· 2025-05-29 22:10
美国成屋待完成销售市场表现 - 美国4月成屋待完成销售跌幅创2022年9月以来最大 [1] - 春季销售季表现低迷 潜在买家因高房价和借贷成本退缩 [1] - 二手房市场预计持续低迷 需等待房价从纪录高位回落及抵押贷款利率从7%降至接近6% [1] 市场供需动态 - 更多房主开始挂牌出售房屋 但部分人仍在等待更便宜的融资选择 [1] - 住房库存增加但未带动房屋销售上升 [1] 抵押贷款利率影响 - 当前市场完全由抵押贷款利率主导 [1] - 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是吸引购房者重返市场的关键因素 [1]
今明两年,若房价继续下跌,45%的家庭,不得不面临“4大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5-29 17:45
98年房改以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轮蓬勃发展期,这期间,让无数购房者们跟着坐上了财富增 值的班车。 尤其是国内城镇,接近45%的家庭,他们在大战期间疯狂买房,实现了2套甚至更多房产,身价也跟着 一路上涨。 然而,这几年,随着国内外各项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进入了下行周期,房价也一跌再跌。 面对这种情况,还没有买房的人欣喜若狂,但对于国内45%的家庭来说,如果今明两年房价继续走低, 他们将不得不面临几个突出问题: 房价一路上涨的时候,房子被看成财富的象征。一旦房子持续下跌,房子越多的家庭将注定逃不出资产 贬值的命运。 要知道,国内普通家庭70%以上的财富都压在房子里,在他们看来,房子是成家立业之本,房子多就是 财富的象征。 所以过去即使房价一路上涨,依旧有很多人接高杠杆进场买房囤房,只因为他们认定了房子只涨不跌。 然而,疫情以后,房地产行业下行,加上产业链受影响,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工资下滑,就业竞争压力加 剧。 毕竟绝大多数人买房都是通过首付+贷款的方式,而之所以敢冒这样的险,只因为深信未来房价持续上 涨,个人的收入也会不断上调。 只是没想到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很多人都面临收入下降甚至失业,还贷能力变得 ...
买不起房的人,已经盯上了断供房
搜狐财经· 2025-05-29 16:19
从小我妈就跟我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吃的晚餐和夜宵。 但长大了开眼看世界了,才发现大城市就是不一样。 最近我总在社交平台刷到"送房子/倒贴送房子"的帖子; 意思是白送房子,或者白送房子再给你十几万补贴。 小时候只做过全国人民一人给我一块钱的美梦; 没想到长大了房子也能白送了? 买房,真正进入到0元购时代了吗? 但仔细一看内容,原来不仅送房子,还送房贷。 啥意思呢? 就是房主因为经济压力还不上房贷了,为了避免影响征信就着急出手; 基本是送房子送家具家电,首付一分钱不要,但是买房者要偿还后续房子的银行贷款。 就比如这位网友,18年在四川买了套房子,要还30年房贷,月供4000块,但是一个月工资才7000块,还要还25年房贷。 没人知道谁是第一个发起的房子0元购活动的人; 刚听说的时候我以为是搞抽象的行为艺术; 后来我在小某书和某鱼上刷到了大量这种帖子。 标题基本都是"房子免费送,直接过户"; 朋友们,中午好。 经济压力太大,两口子因为房子还闹离婚,所以只要有人来买,一分钱不要直接过户给你。 甚至还有的不仅送房子,还倒搭给你一些钱,只需要你还接下来的月供。 咱乍一看感觉挺实惠的,但仔细一琢磨还有点奇怪; ...
楼市大局已定,超过45%的家庭,可能要经历这4大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5-29 11:21
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 - 全国平均房价已从历史最高位下跌30%,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及二三线城市如郑州、天津、廊坊等均加入调整行列 [1] - 房价下跌原因包括高房价脱离居民购买力(上海、深圳房价收入比达40,二三线城市达20-25)、居民收入减少或失业、新房及二手房严重过剩 [4] 多套房产家庭面临的挑战 - 45%家庭拥有二套及以上房产,较此前41.5%进一步上升 [2] - 资产缩水案例:上海某房产从400万跌至256万,跌幅超30%,未来房价或继续下行 [4] - 持房压力增大:收入减少导致还贷压力上升,物业费、取暖费等成本持续上涨 [6] 二手房市场供需失衡 - 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北京16.1万套、广州20万套、上海37万套,武汉等二线城市突破20万套 [8] - 挂牌量激增反映炒房客抛售意愿增强,未来房价下行压力加大,二手房流动性进一步降低 [8] 租房市场困境 - 三四线城市因人口流出及单一产业结构导致租房供大于求,一线城市因生活成本高及保障房分流需求,租金下降且出租难度增加 [10]
房价起伏中的“利益纠葛”:谁不希望房价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5-28 17:24
房地产行业现状 - 某龙头房企2023年土地储备成本同比暴涨42% 但预售均价逆势上调15% 显示开发商通过控制推盘节奏转嫁成本[3] - 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形成利益联盟 地方政府推高地价 开发商制造虚假稀缺 雇佣经济学家鼓吹"城市化红利"[3] - 开发商与中介合谋炮制"日光盘"神话 雇佣自媒体渲染"学区房焦虑" 制造市场恐慌情绪[3][4] 金融系统风险 - 某国有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达34.2% 银行考核指标与房贷业务深度捆绑[6] - 信托、理财、ABS等金融工具将房贷资产包层层嵌套 衍生出数十倍杠杆的金融产品[6] - 房地产相关贷款占GDP比重已达40% 若房价下跌20% 次级房贷违约率将飙升300%[6] 市场畸形现象 - 深圳湾某豪宅项目摇号需冻结800万诚意金 杭州法拍房溢价率曾达120%[3] - 投资客普遍配置70%以上资产在房产 组建炒房团操控二手房挂牌价[3] - 某投资公司用127个身份证件操控小区房价 将居住属性异化为金融筹码[4] 行业影响链条 - 开发商通过债务杠杆撬动万亿项目 将经营风险传导给建筑商、材料商 最终形成银行坏账[3] - 房价波动导致消费萎缩、创新乏力、人口危机等连锁反应[7] - 房地产市场僵局影响相关产业发展 交易活跃度下降形成恶性循环[8] 国际经验借鉴 - 新加坡组屋制度证明住房去金融化可行性 德国规范租房市场优先保障居住权[7] - 雄安新区"职住平衡"规划理念和房地产税"累进制"设计思路显示政策调整方向[7]
怎么看新一线城市榜单?
虎嗅· 2025-05-28 13:10
刚刚,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了2025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本年度分数指标排名前四的仍然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设定为一线城市。得分在第5名到19名之间的15个城市,即新一线城市,它们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 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和佛山。 相较去年,无锡下滑到所有城市的第21名,排在二线城市第二。佛山由去年的第20名上升一位跻身新一线城市第15名。其他新一线上榜城市 和去年相同,成都、杭州、重庆、西安、南京、长沙和去年排名未变。 自2013年首次发布以来,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已经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发布的城市榜单。"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也逐渐为大众熟知乃至 接受。 不过,每年榜单发布之后,网络上对榜单排名总有颇多争议。榜单的批评者往往认为,这个榜单既不反映经济总量(GDP),也不反映城市 的发达程度(人均GDP)。同时,因为成都十多年来一直稳居这一榜单新一线头名的位置,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就是成都的"买榜"宣传,甚至 还有人传说第一财经是成都的媒体。(注:一财是上海媒体) 关于城市之间的竞争,在互联网上一直极具话题性。很多人参与相关讨论都是"利益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