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
搜索文档
每天解读一家上市企业:全球水电龙头—中国电建
搜狐财经· 2025-07-31 14:00
公司介绍 -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601669 SH)前身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30日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2] - 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669) [2] - 中国电建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后者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11年9月重组成立的特大型中央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2] 行业地位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四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前150名,并多次入选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榜首 [3] - 主导建设了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等超级工程,并参与波兰铁路修复项目、老挝水电站等国际合作 [3] - 2024年提出"世界一流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商"战略目标,计划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90% [3] 主营业务 -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08位,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1位 [5] - 国内水电工程市场占有率超90%,国际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 [5] - 控股装机容量2814万千瓦(2024年),风电、太阳能装机同比分别增长14%和1846% [5][11] 核心板块 - 工程承包与勘察设计:涵盖水利水电、基础设施、新能源等,国内市场份额超65%,代表项目包括白鹤滩水电站(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安徽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2025年中标5439亿元) [6] - 电力投资与运营:战略新兴业务包括抽水蓄能(国内90%市场份额)、氢能、储能技术 [11] - 设备制造与租赁:提供施工装备及技术服务,如智能食堂系统、压缩空气储能专利技术 [11] 技术优势 - 拥有世界顶尖的坝工技术(如305米世界最高双曲拱坝)、智能温控系统 [11] - 专利与工法数量行业第一,研发费用2024年达243亿元,同比增长43% [11] 竞争分析 - 工程承包领域:全球承包商250强第6位,国内市场份额领先中建、中交、中铁 [11] - 电力运营领域:与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等差异化竞争,聚焦工程总包+新能源投资 [11] - 全产业链一体化:集成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全环节 [1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633685亿元,同比增长407% [11] - 2024年净利润:12015亿元 [1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4546亿元,同比增长1034% [11] - 2024年合同存量: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7% [11] - 2024年新签合同金额总计686699亿元,同比增长583%,其中能源电力新签项目2939个,业务新签合同金额431388亿元,同比增长1227% [11] 资本市场 - 股票代码:601669(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值约1200亿元(2025年7月30日) [11] - 股东结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持股5305%,中央汇金、国企结构调整基金等参与 [11] - 受雅下水电工程开工消息影响,中国电建连续3天一字涨停,总市值再次站上1000亿元大关 [7][9] - 7月22日,计划总投资12万亿的超级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给资本市场带来的热度持续提升,中国电建明确表示公司为雅下水电参研参试参建单位 [7] - 工程建设领域的投入占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的50%-60%,即6000亿-7200亿元 [8]
对话TMF Group北亚区业务负责人陈琪:出海中企应对全球复杂商业环境的秘诀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12:16
中国企业全球化趋势 - 当前企业全球化需要构建组织能力、文化适应力和合规能力,而非简单市场扩张[1] - 中国企业全球化进入"全球化3 0"阶段,要求供应链多元化和探索新市场[4] - 全球化1 0阶段侧重产品出口,2 0阶段采用"中国+1"战略分散生产基地[4] 全球化推动因素 - 政府政策支持是主要催化剂,包括"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5] - "双循环"战略增强国内韧性同时推动国际合作[5] - 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迫使企业寻求海外机会,民营企业扩张计划更积极[5] 全球市场挑战 - 发达市场面临文化、社会和法律体系差异,监管环境复杂多变[6] - 新兴市场存在多样化监管环境,超1/3司法管辖区预计人力资源合规复杂性将增加[6] - 数字化和基础设施差距可能增加供应链风险和物流瓶颈[6] 成功扩张关键因素 - 确保合规是首要因素,各司法管辖区立法变化频繁且处罚严重[7] - 60%司法管辖区采用本地GAAP准则,需获取深度本地专业知识[7] - 实现运营效率和可扩展性对维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7] 全球化支持体系 - TMF Group已为超300家中国企业提供出海服务,覆盖多个区域[3] - GBCI报告连续12年发布,分析79个司法管辖区292个业务复杂性指标[4] - 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支持[4]
在开放合作中促进中欧互利共赢(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1 06:09
"若欧中形成合力,足以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唯有开放共赢,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今年是中国与意大 利建交55周年、同欧盟建交50周年。不久前,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到访中 国,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发表演讲,剖析中欧合作新机遇与新路径。 长期以来,普罗迪始终致力于推动中意及中欧务实合作,多次来华访问,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友好往来。 近日,他接受本报专访,对中欧、中意多年来合作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为破解时代命题提供了独特思 考。 罗马诺·普罗迪接受本报采访。本报记者 彭训文摄 近日,中国上海的绣球花小合唱团与意大利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在博洛尼亚共同演唱歌曲。新华社记者 李 京摄 比利时学生在汉语桥团组项目中制作糯米圆子。赵 宁摄(人民视觉) 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一列中欧班列(成渝)南通道速达班列发车。白桂斌摄 (人民视觉) 0:00 从政期间,普罗迪始终致力于在求同存异中促进中意、中欧务实合作。在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期间,他 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积极出力。 当选意大利总理后,他曾选择中国作为欧洲之外的首个出访国,带着数量庞大的政企人士访华。"这些 访问很成功,之所以成功,是 ...
东西问丨西佐·恩卡拉:溯源中非友好,从万隆会议到新时代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16:54
中非关系历史溯源 - 1955年万隆会议是中非友好关系的重要起点,开启了南南合作的先声,为非洲国家与中国日后建立外交关系与合作提供了坚实政治基础 [4] - 万隆会议所提的十项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中国于1956年与埃及建交并开始对非提供援助,随后积极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4] - 万隆会议不仅是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史上的原点,更是非中共同命运意识的开端,其强调的反殖民、反霸权、谋和平、促发展的理念持续影响非中关系 [4] 万隆精神对非洲的影响 - 万隆会议在思想上深刻影响了非洲的独立运动与区域认同,会议后几年内非洲独立浪潮迅速兴起,例如1956年苏丹、突尼斯、摩洛哥独立,1957年加纳成为首个撒哈拉以南独立国家 [6] - 万隆会议直接催生了泛非主义的政治表达,1963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今非洲联盟)其核心原则与万隆精神高度契合 [6] -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洲与非洲国家的共同身份即全球南方,为全球南方国家构建了共同平台,推动它们联合发声争取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更公平的地位 [7] 中非合作实践成果 - 万隆精神从理念走向实践,体现在从援建坦赞铁路到共建非洲最大水电站,从非洲国家力挺中国重返联合国到中国率先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等多领域合作 [9] -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积极推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与产业链延伸,截至2024年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9] - 中国派遣维和人员参与非洲和平行动,非洲国家亦在多边平台上坚定支持中国主权立场、联合国改革等主张 [9] - 非洲多国中学将中国近现代史纳入教材内容,反映出非中交往已深植人心,影响新一代非洲青年 [10] 新时代中非合作发展 - 在当前国际格局转型背景下,万隆精神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南非作为2025年G20轮值主席国致力于为全球南方国家争取更多发展话语权和政策资源 [12] - 在中非合作论坛、金砖国家、非盟机制等平台上,非中继续加强政策协调与战略对接,中国以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内政的立场赢得非洲国家广泛信任 [12] - 非中关系正引领全球南南合作走向更高水平,非洲国家积极拓展与中国、拉美、中东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网络,推动多极化世界的发展 [13]
美欧达成史上最大贸易协议,欧洲吃亏吗?或反思为何当初不学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28 15:28
美欧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对欧盟汽车、半导体和医药产品统一征收15%关税,较此前威胁的30%降低一半 [1] - 欧盟承诺对美国投资及采购美国产品达1.35亿美元 [1][5] - 协议覆盖全球44%的贸易量,被双方称为史上最大贸易协议 [2] 欧盟的让步与潜在影响 - 资金流向:欧盟增加对美投资可能导致欧洲本土产业资金外流 [7] - 能源依赖:采购美国能源产品虽降低对俄依赖,但强化对美能源安全风险 [7] - 未决领域:钢铁、铝、芯片、烈酒等关键领域关税仍存不确定性 [11] 协议对美国的经济效益 - 双重收益:既保护国内产业,又获得欧盟1.35亿美元投资与采购 [9] 欧洲政界与学界批评 - 欧洲议会官员指责协议严重失衡,损害欧洲利益 [12] - 芬兰部长认为15%关税仍属高水平,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12] 中欧贸易策略对比 - 多边合作:中国通过RCEP实现区域贸易额5.7万亿美元(2024年+2.5%),对RCEP贸易额1.85万亿美元(+3.3%) [15] - 决策效率:欧盟因多国协调困难反应迟缓,中国单一体制决策更高效 [14][21] - 产业链差异:欧洲在半导体、AI等领域依赖美国技术,中国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地位 [23] 欧洲结构性弱点分析 - 经济结构:欧洲以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出口依赖度高 [19] - 政治分歧:成员国利益差异导致统一贸易策略难以形成 [21] - 市场集中: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缺乏替代性贸易网络 [23]
事关俄罗斯和伊朗,中美要展开新一轮谈判?中美博弈主战场要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7-27 15:42
中美能源博弈 - 美国提议将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问题纳入中美谈判议程 触及全球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深层博弈 [1] - 美国威胁对继续购买受制裁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100%二级关税 中国从俄伊进口石油占比超30% [3] - 中国能源战略强调主权选择 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能源安全被视为国家安全核心 [5] 全球能源格局重塑 - 美国借俄乌冲突重构全球能源格局 试图削弱中俄能源合作及市场话语权 [5] - 中国加速能源供应多元化 通过一带一路拓宽中东非洲等进口渠道 降低单一依赖风险 [6] - 金砖国家联合推动去美元化 可能形成新经济力量挑战美国主导的能源秩序 [8]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减少美元依赖 规避美国能源市场霸权控制 [6] - 沙特伊拉克等产油国仍是中国重要供应来源 多元化网络保障稳定性 [6] - 长期来看中国将坚持能源独立战略 不受单一国家控制 [9] 未来经济影响 - 美国单边主义或加剧中美对立及全球经济不稳定 [9] - 中美博弈主战场转向能源安全与地缘政治 中国应对成关键变量 [9]
记者手记|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传出的那些“声音”……
新华网· 2025-07-27 09:40
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核心观点 - 峰会吸引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的近200家媒体、智库、政府机构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4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 [1] - 与会者共同强调团结、交流、合作、发展、互鉴、共赢的重要性 [1] 团结合作 - 塔斯社社长引用谚语"被雨淋过的人,不怕露水"来形容上合组织媒体智库面对挑战时的团结精神 [2] - 土耳其专家将红旗渠精神与"上海精神"相提并论,认为都是为了追求发展和繁荣 [2] - 伊朗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表示希望通过合作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现代化成就 [4] 文化交流 - 峰会设置河南文化与特产展示区,包括中国传统服饰、汉字拓印、香包制作等体验活动 [3] - 德国中医师在峰会现场为100多人号脉,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 [3] - 中医理念被类比为媒体报道应促进合作与平衡 [3] 经济合作 - 伊朗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特别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希望促进伊朗企业参与区域合作 [4] - 宇通客车在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办厂,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 [4][5] - 巴基斯坦媒体代表高度评价宇通客车是"真正的绿色工厂",深受当地欢迎 [5]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专访:期待在多领域增进对华务实合作——访土耳其伊兹密尔市长图加伊
新华网· 2025-07-27 09:18
核心观点 - 土耳其伊兹密尔市长图加伊期待在多领域与中方建立更加紧密务实的合作关系 [1] - 伊兹密尔市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与中方在经贸、旅游与文化领域的合作 [1] - 中资企业被邀请深度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 [1] 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 - 伊兹密尔地处爱琴海沿岸,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活跃的进出口贸易环境 [1] - 全市共有5个科技园区、16个工业园和3个自贸区 [1] - 为外资机构提供税收减免、研发激励、出口便利等政策支持 [1] 重点合作领域 - 数字港口、智慧关务、绿色运输领域的合作机遇 [1] - 智慧水务、绿色建筑、抗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 [2] - 绿色转型、数字基础设施、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协同能力 [2] 经贸投资与市场机遇 - 土耳其爱琴海出口商协会将组织更多当地化妆品、物流等领域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 - 中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展现出积极作为,赢得当地社会认可 [2] 历史文化合作 - 伊兹密尔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港口,承载着土中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 [2] - 愿与中方携手共同守护并延续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2]
再遇见|欧委会前主席普罗迪: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符合中欧共同利益
新浪财经· 2025-07-23 07:31
中欧经贸合作 - 中欧年贸易额达2640亿美元,涵盖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7] -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曾体现未来合作构想但因故搁置,失去深化合作机会[8] - 中国建议将欧元纳入外汇储备以推动多极世界,实际采取美元与欧元并持策略[7] 产业与技术合作 - 1984年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参与天津无缝钢管厂建设,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技术人员的生产力[6] - 中意合作领域覆盖考古、航空航天、人文学科与技术,需成倍扩大合作规模[15] - 中国从低成本生产国转型为高科技国家,需重新调整与欧洲的贸易投资关系[11] 多边贸易体系 - 中欧共同支持多边主义但WTO机制脆弱,需主要贸易方合作维护体系[12] - 全球价值链紧密相连,"去风险"政策不符合双方利益且阻碍对话[10] - 需重建双边协议框架,在尊重角色差异基础上建立包容性关系[13] 教育与人文交流 - 北京大学"阿涅利意大利文明讲席"每学期引入不同领域欧洲教授,促进学术联系[15] - 中欧慈善创新研究中心推动跨国医疗等公益项目,建立信任桥梁[17] - 媒体渲染竞争加剧欧洲年轻人对华负面看法,需减少"制度优越论"话语[17][18] 战略协作方向 - 欧洲实现"战略自主"需平衡欧美关系并发展中欧联系,符合双方利益[11] - 中欧应在联合国框架下承认分歧,基于共同利益开展差异化合作[10] - 双方领导人呼吁增进相互了解,通过对话拓展政治经济人文合作空间[18]
推动毛中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高端访谈)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1
今年是中国同毛里塔尼亚建交60周年。近日,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在位于首都努瓦克肖特的总统府 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毛中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创新领域合作持续加强,毛方期 待同中方共同深化两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加兹瓦尼说,毛中建交60年来,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毛中两国在众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 场高度一致。毛中在互利共赢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在基建、渔业、卫生、教育、能源、 工业、运输及数字技术等领域取得成果。 加兹瓦尼2019年担任毛里塔尼亚总统,2024年当选连任。他曾两次访华并同习近平主席多次会晤。加兹 瓦尼说,他在访问中深切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加强中毛战略伙伴关系和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真 诚愿望和坚定决心,以及中方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基础上发展同各国关系的承诺。 中国是毛里塔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24.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8%。2024年12月 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毛里塔尼亚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加 兹瓦尼表示,中方举措将进一步深化毛中合作。毛里塔尼亚期待借助自身优势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实现 更好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