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首批创新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上报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行业动态 - 首批26家基金管理人于5月16日上报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包括21家头部管理人、4家中小管理人和1家外商独资管理人 [1] - 产品设计围绕《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强化投资者利益导向 [2] - 行业头部机构需在未来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3] 参与机构 - 26家上报机构包括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等头部公募 [1] - 相关管理人表示派出长期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管理新产品 [1] - 多家公募基金人士认为这类产品实现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共担 [3] 产品特点 - 收费方式按投资者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间和年化收益率分档收取 [1] - 持有时间少于365天仅收取基础管理费,超过365天则与年化收益率挂钩 [1] - 管理费率升降档采用非对称设计,降档幅度大于升档幅度 [2] - 首批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基金,对标沪深300、中证500等主流宽基指数 [2] 市场影响 - 产品意在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提升长期投资回报 [2] - 行业不会过于看重募集规模,将强化首发重实量的销售导向 [2] - 实施路径采取新老划断方式,不影响存量产品正常运作 [3]
基金业首家运营子公司,获批!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16:16
基金行业首家运营子公司获批 - 华夏基金获批设立行业首家运营子公司北京华夏金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业务范围包括向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提供理财产品份额登记 估值 核算等运营服务 [1][3] - 子公司设立是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首家获批的运营服务子公司 也是华夏基金继股权子公司后在专业子公司领域的新探索 [2][5] - 创金合信基金2023年2月已递交运营服务子公司申请 目前处于第一次反馈意见阶段 [5] 监管政策与行业背景 - 2022年4月证监会提出支持公募基金设立专业子公司开展REITs 股权投资 投顾等业务 2024年5月行动方案明确支持设立科技及运营服务子公司 [3] - 2024年12月监管部门要求银行理财公司不得自行平滑估值 需采用第三方估值机构数据 推动估值服务需求提升 [6][7] - 2013年新《基金法》允许基金管理人外包非核心业务 2024年11月基金业协会发布外包服务指引 推动行业专业化分工 [8] 业务机会与行业趋势 -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面临"年中大考" 公募基金凭借净值化管理经验可提供估值核算 风险管理 绩效分析等增值服务 [2][7] - 华夏 创金合信 广发等多家基金公司及券商 银行已进入私募基金外包服务机构名单 行业积极探索运营能力输出 [8] - 基金公司差异化发展加速 在财富管理 股权投资 科技投资等领域布局 未来将围绕大财富管理生态拓展业务 [8] 子公司筹建要求 - 华夏基金需6个月内完成子公司筹建 包括缴付出资 组建团队 通过北京证监局现场检查后方可展业 [5] - 需建立风险隔离机制 防范利益冲突 禁止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关联交易 [5]
基金业首家运营子公司,获批!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15:54
基金行业首家运营子公司获批 - 华夏基金获批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金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包括向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提供份额登记、估值、核算等运营服务[1][3] - 这是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以来首家获批的基金公司运营服务子公司[4] - 创金合信基金也在2023年2月递交了设立运营服务子公司的申请,目前处于第一次反馈意见阶段[4]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2022年4月证监会提出支持公募基金设立子公司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等业务[3] - 2024年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基金公司设立科技及运营服务子公司[3] - 2024年12月监管部门要求银行理财公司采用第三方估值,不得自行调整或平滑估值[6] 业务机会与市场需求 -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面临"年中大考",相关估值服务需求提升[1][6] - 公募基金作为净值化管理标杆,可凭借成熟运营经验为银行理财提供估值等增值服务[1][6] - 基金行业积极探索对外输出运营能力,2013年新《基金法》明确支持非核心业务外包[6] 行业发展与战略布局 - 基金行业已在财富管理、股权投资、海外投资等领域相继布局[7] - 未来将围绕大财富管理生态,聚焦客户理财全生命周期发展业务[7] - 多家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已进入私募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机构名单[7]
接近34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6-27 14:32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2025年5月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37406.65亿元,较4月增长5233.84亿元 [2] - 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是规模增长主力:债券基金5月规模67798.05亿元(4-5月增长3620.58亿元),货币基金5月规模143987.93亿元(4-5月增长10719.69亿元) [2] - 股票型基金5月规模45816.15亿元,混合型基金35676.12亿元,QDII基金6542.78亿元,这三类产品规模变动较小且混合型基金出现下滑 [2]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 - 2025年6月六部委联合发文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旨在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3] - 证监会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出浮动费率基金和科创债ETF等创新产品 [3] - 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公募基金因低门槛、高透明度成为居民理财重要工具,行业预计将持续受益于财富管理需求上升 [3] 市场动态 - 2025年境内公募基金规模经历波动后稳定在33万亿元以上,4-5月连续创历史新高 [3] - 开放式基金占绝对主导地位:5月规模299821.03亿元(占比88.86%),封闭式基金规模37585.62亿元 [2] - 股票基金数量达2939只,混合基金5142只,债券基金2667只,货币基金371只,QDII基金317只,显示产品结构多元化 [2]
招商基金年内再提第四位副总,险资老将于立勇升任高管
新浪基金· 2025-06-27 12:25
高管团队重构 - 招商基金在半年内晋升四名高管,包括于立勇、王景、朱红裕、陈方元,均为副总经理级别 [1] - 于立勇拥有21年金融从业经验,曾在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作18年,2022年3月加入招商基金 [1][2] - 此次人事调整发生在总经理更迭38天后,新任总经理钟文岳上任后迅速启动高管团队调整 [5] 新任高管背景 - 于立勇具有深厚险资背景,曾担任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和养老金管理 [2][4] - 王景、朱红裕为权益投资领军人物,陈方元在机构业务方面经验丰富 [7] - 四位新晋副总中,于立勇与朱红裕均于2022年加盟公司,显示公司在平衡内部人才与外部引进的策略 [6] 公司战略调整 - 钟文岳提出三大改革方向:夯实投研底蕴、深化多元业务布局、聚焦客户需求优化体验 [7] - 新任副总的专业背景对应战略重点:王景、朱红裕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于立勇负责养老FOF及资产配置,陈方元专注机构客户服务 [7] - 公司管理规模从2022年三季度末的7924.65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9151.84亿元,首次突破9000亿元 [5] 业务表现与挑战 - 公司非货币规模从5935亿元降至5510亿元,行业排名从第5滑落至第9,权益类产品占比从29.26%降至19.30% [5] - 于立勇管理的招商盛鑫优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自任职以来回报为-12.42%,跑输同类平均6个百分点 [4] - 公司养老金管理规模近4400亿元,是国内少数具备全牌照养老金管理资格的机构 [4]
益民基金再现高管变动 副总经理高喜阳任职7个月离任
新浪基金· 2025-06-27 11:16
高管变动 - 益民基金半年内流失四位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副总经理高喜阳、总经理王明德、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李静、首席信息官樊振华[1][6][7] - 高喜阳2022年6月加入公司,担任权益投资总监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2025年6月离任副总经理职务[1][4] - 王明德2024年11月离任总经理,由1984年出生的王健接任,王健此前担任副总经理兼固定收益投资总监[6] 公司经营状况 - 资产管理规模从2024年底的21.2亿元骤降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8.2亿元,缩水幅度达61%[9] - 在199家公募基金公司中规模排名第164位,旗下仅有6只混合型基金[9] - 股东为重庆国际信托(65%)和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35%),成立近20年管理规模仍不足10亿元[12] 产品业绩表现 - 代表产品益民创新优势混合自2007年成立以来总回报22.63%,跑输业绩基准18.38个百分点[13] - 益民红利成长混合自2006年成立以来总回报79.26%,跑输业绩基准75.8个百分点[13] - 2025年5月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14] 人力资源管理 - 因执行"限薪令"调整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岗位并取消1.9万元月津贴,导致工资降幅44%,最终被判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赔偿101.33万元[11] - 案件引发市场对小型公募机构在薪酬制度改革背景下人才保留难题的关注[11] 行业环境 - 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小型基金公司面临高管稳定、业绩提升和规模增长三重挑战[15] -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小型基金公司的生存困境与转型路径值得关注[15]
业绩欠佳的梁永强,因何离任汇泉基金总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43
高管变动 - 汇泉基金原总经理梁永强因工作调整离任,新任总经理为陈洪斌,同时柴玏履新副总经理 [1][4][6] - 梁永强为公募行业投资老将,曾任职华商基金副总经理,2020年作为发起股东加入汇泉基金并担任总经理,任期五年 [6] - 陈洪斌具有保险、券商、基金从业背景,曾任鹏扬基金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4月加入汇泉基金 [6] - 柴玏历任多家公募基金机构业务负责人,2024年8月加入汇泉基金任总经理助理 [6][7] - 2025年以来汇泉基金高管变动频繁,包括督察长寻卫国转任副总经理后离职等 [7][9] 行业动态 - 2025年公募行业已有199位高管发生职位变动,涉及93家基金管理机构 [3] 公司股权结构 - 汇泉基金为"个人系"公募,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为杨宇55.3%、梁永强30%、三家有限合伙企业各4.9% [9] 基金业绩表现 - 梁永强管理的三只基金总规模10.4亿元,占公司公募规模的42.75%,但成立以来总回报均为负值 [4][10] - 截至2025年6月23日,汇泉策略优选A、汇泉臻心致远A、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A过去三年收益率分别为-40.84%、-45.62%、-35.27%,均跑输基准超35个百分点 [10] - 三只基金自成立由梁永强管理,任职回报分别为-51.14%、-56.01%、-35.06% [11] 监管政策影响 - 证监会要求对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实施绩效薪酬明显下降措施 [10]
汇泉基金新任陈洪斌为公司总经理,梁永强因工作调整离任,其管理的多只基金业绩表现不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1 18:52
高管变动 - 汇泉基金新任陈洪斌为公司总经理,梁永强因工作调整离任 [1][2] - 陈洪斌于2025年4月14日加入汇泉基金,此前担任公司投委会成员及首席经济学家 [3][4] - 陈洪斌历任国海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鹏扬基金总经理助理、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具有丰富的金融机构从业经验 [3] - 柴玏同时出任公司副总经理,曾任职于博时基金、融通基金等机构 [5][6] 公司背景 - 汇泉基金成立于2020年6月,属于个人系基金公司,梁永强为法人代表 [7] - 股权结构显示杨宇持股55.3%,梁永强持股30%,另有3家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14.7% [8][9] - 公司董监高团队汇集多位公募行业资深人士,包括董事长孟朝霞(前富国基金、融通基金高管)和董事杨宇(前嘉实基金高管) [9]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汇泉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仅24亿元(混合型14.7亿元,债券型9.6亿元) [10] - 梁永强管理的多只基金业绩不佳,汇泉臻心致远和汇泉策略优选成立以来亏损超50%,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亏损超35% [10] - 汇泉臻心致远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40个百分点,其他基金亦大幅跑输基准 [10][12]
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基本面因子稳定表现,聚焦长线板块与被动投资-20250619
银河证券· 2025-06-19 14:50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利好长线板块与被动投资,主动权益基金或更新业绩基准,聚焦国企、科技、消费等主题,分域选股与基本面因子可掘金超额收益 [4] - 2025年以来大类资产表现分化,行业主题ETF重要性凸显,投资者可关注黄金、汽车、银行等行业ETF [4] - ETF+投顾潜力大,银河金工团队回测的5种ETF量化策略中,大类资产宏观择时策略表现稳健 [4]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利好长线板块与被动投资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领行业重视回报,厚积薄发 -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举措,推动主动与被动产品市场长期高质量发展 [7][8] - 方案对主动产品突出报酬与业绩绑定和长周期考核机制,对被动产品要求下调费率、实行ETF快速注册机制等 [4] - 目前大部分Smart Beta指数产品集中于红利风格,策略股票ETF有很大发展空间,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新发挂钩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的ETF产品 [11] 业绩基准的选择:主指数以宽基为主 - 方案要求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业绩基准主指数多为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 [15] 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存在较大改革空间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基于业绩浮动管理费率的基金(不包括REITs)共有88只,规模合计877.8亿元,在整体基金市场规模中占比仅为0.27% [21] - 2024年浮动费率基金收益表现较弱,不足20%的浮动费率基金相对基准实现正超额收益 [25] ETF市场:产品丰富度呈厚尾效应,大类资产指数产品有待丰容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ETF整体规模为43828亿元,股票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占比达63%,其他资产类型指数产品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1] - 按挂钩指数统计,规模前10的指数中,A股宽基指数占比较高,宽基类产品头部效应明显,产品丰富度呈现厚尾效应 [33][34] 主题投资:聚焦长线板块,基本面掘金超额收益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利好长线投资,基准改革促进基金明晰主题风格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利好长线投资,主动权益基金存在更新基准指数的可能性,当前主动权益基金基准以宽基指数为主,导致超额收益与市场牛熊高度相关 [35][39] - 消费、科技、红利等板块是当前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投资主线,主动权益基金主题风格型基准主指数中,消费、科技、ESG主题与红利风格较为常见 [43] 国企、科技、消费三大主题差异互补,基本面分域选股具备配置优势 - 国企、科技、消费三大主题在风格暴露上差异显著,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市场表现也具有互补效果,对三大主题进行长期配置可获得稳健超额收益 [44][48] - 分域选股可使选股因子更能体现主题特征,增厚策略收益,基本面因子适用于主题分域选股,能反映企业长期业绩表现与潜在价值 [51][52] 国企主题选股:红利型传统行业避风险,成长型新兴行业求发展 - 以中证国企指数成分股为基础,加入北交所国企股票和实控人为中科院等事业单位的股票,构成央国企主题选股的股票池 [53] - 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TTM)、营业现金比率等通用因子和行业特色因子,加权计算得分,构建央国企基本面选股策略 [53][60] - 2019年12月31日至2025年5月30日,央国企主题基本面因子选股策略回测净值的年化收益率为22.34%,相比基准中证国企指数实现年化超额收益20.33% [62] 科技主题选股:现金流划分企业生命周期,优选成长与成熟期企业 - 从所属行业与研发投入两个角度定义科技股,剔除震荡期和衰退期股票,构建科技股样本池 [64][66][68] - 选择毛利率_环比增量、归母净利润成长能力等通用因子和特色因子,对科技股样本池进行打分,构建多头选股策略 [69][74] - 2019年12月31日至2025年5月30日,科技主题基本面因子选股多头策略回测净值的年化收益率为21.21%,相比科技股样本池平均收益实现年化超额收益10.86% [75] 消费主题选股:成长与现金流并举,挖掘高质量新消费潮流 - 筛选业务/产品/服务直接to C的行业,按三级行业的业务属于制造业/服务业,对消费股进行分域,分为制造型与服务型两大类 [78] - 选择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同比增速_环比增量、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等通用因子和特色因子,构建消费主题基本面选股策略 [82] - 2019年12月31日至2025年5月30日,消费主题基本面因子选股多头策略回测净值的年化收益率为20.47%,相比基准20%中证主要消费+20%中证可选消费实现年化超额收益18.81% [82][83] 债市领跑,股商分化,行业主题ETF重要性凸显 大类资产:上半年权益资产表现分化,债券资产相对占优 - 2025年以来,大类资产表现分化,股市震荡,债市向好,大宗商品各异,黄金表现突出 [4] 黄金资产:多因素支撑黄金资产强势表现 - 报告未提及具体内容 行业板块:汽车银行行业领涨 - 汽车、银行行业相关ETF因产业发展与资金流入上涨,科技板块持续受关注但波动较大 [4] ETF市场:"稳中有升",行业主题重要性凸显 - 2025年上半年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行业主题ETF规模增加超过420亿元,资金青睐科技类行业主题ETF [4] ETF量化策略表现 ETF+投资顾问潜力巨大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ETF+投资顾问专业化趋势显著,发展潜力巨大,铸就ETF量化策略潜能 [4] 宏观择时策略 - 截至2025年5月30日,大类资产宏观择时策略自2020年起年化收益8.87%,夏普比率和Calmar比率分别为1.27和1.42,最大回撤为-4.80%,表现最为稳健 [4] 动量择势策略 - 动量择势策略年化收益率为17.99%,最大回撤为-29.72%,板块拥挤度配置高风险带来高收益 [4] 行业轮动策略 - 行业轮动策略年化收益7.95%,捕捉行业轮动趋势 [4] 基于Copula的二阶随机占优策略 - 基于Copula的二阶随机占优策略年化收益22.34% [4] 基于分位数随机森林的科技类ETF配置策略 - 基于分位数随机森林的科技类ETF策略年化收益5.46%,以分位数随机森林算法为核心,捕捉科技板块潜在收益 [4]
聚焦均衡配置与选股能力 迎接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专访中金基金权益部基金经理丁杨
证券日报· 2025-06-14 00:17
中国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影响分析 核心观点 - 《方案》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及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1] - 基金经理需从博弈赛道转向均衡配置,选股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2][3] - 主动权益类基金仍具不可替代性,需结合高频跟踪与深度研究能力 [5] 行业生态重塑 - 大幅偏离基准押注单一行业或风格的模式将转变,促使行业更注重均衡配置 [2] - 基金经理需提升个股选择能力,超额收益能力将成为衡量投资水平的关键标尺 [2] - FOF和基金投顾业务迎来发展机遇,专业投顾机构可发挥资产配置专长 [2] 投资方法论变革 - 选股能力是长期超额收益最稳定来源,需聚焦核心技术壁垒、产品竞争力及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 [3] - 基金经理需深化个股研究,在均衡配置框架下精准识别长期竞争优势企业 [3] - 提升对优质成长股基本面跟踪广度与深度,实现有效定价和积极投资 [4] 主动管理优势 - 主动权益类基金在经济复苏阶段能更及时捕捉个股变化,在产业拐点前瞻布局 [5] - 核心竞争力在于高频企业经营动态跟踪能力与深度企业价值评估能力 [5] - "望远镜+显微镜"研究体系是主动管理区别于量化策略的核心价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