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钱塘区临江街道:“瓜甜乐夏”点燃夏日狂欢
杭州日报· 2025-07-01 10:29
活动概述 - 2025临江街道首届"西瓜音乐汇"以"瓜甜乐夏・乐享夏天"为主题,融合音乐、美食与互动活动 [1] - 活动邀请失联周末乐队、安全出口乐队等表演《他夏了夏天》《七里香》等流行、摇滚、民谣曲目 [1] - 设置西瓜主题互动游戏如套个瓜瓜、盖西瓜大楼,并举办瓜王评选环节评选"瓜中霸王""瓜中甜心"等 [1] 产品优势 - 临江西瓜因紧邻钱塘江的盐碱沙土地质和围垦造田形成的肥沃土壤,具有脆甜多汁、沙瓤红嫩的特点 [2] - 瓜农通过技术改良使西瓜甜度稳定在11%,成熟期提前且采摘期延续至七月底 [2] 发展战略 - 临江街道将西瓜从农产品升级为农文旅融合载体,探索"音乐+农业"跨界模式 [2] - 计划打造"春冬赏景、夏秋采果"的特色产业模式,开发种植、采摘等体验活动 [2] - 目标是通过活动推广临江西瓜"绿色、生态、甜美"的品牌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2]
收获满满!2025年湛江市麻章区农文旅湾区推介活动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23:33
农文旅湾区推介活动 - 2025年湛江市麻章区农文旅湾区推介暨人才协作交流活动在广州市举行 旨在深化广湛协作 以湾区市场赋能麻章农文旅融合发展 [2][3][5] - 活动签署商会共建 双向赋能 农文旅项目等三大类8项合作协议 全面推进麻章区践行"百千万工程" 推动乡村振兴 [3][4] - 活动为10位农文旅产业推介大使颁证 将构建覆盖商会 文创 传媒 农业领域的麻章农文旅产业推广矩阵 [17][22][23] 太平镇蒲草产业合作 - 广东乡村振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商会达成战略合作 将整合蒲草编织产业传统技艺和生产基础 [6][7][11] - 合作内容包括规划设计 品牌建设 宣传推广 产品销售等专业服务 提升太平镇蒲草产业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6][7] - 计划构建太平镇蒲草"产业+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打造种植 加工 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 [8][9] 麻章区产业展示与推广 - 麻章区通过"生态+文化+产业"三维展示 呈现世界级生态名片 特色农产品矩阵和千年傩舞面具 蒲草编织等非遗文化 [20] - 广东海洋大学发布《湾区青年非遗守护倡议》 启动"非遗手信"全球创意设计征集 推动傩面 草编等传统文化破圈发展 [21][22] - 活动现场展示麻章非遗文化 品鉴优质农特产品 全国妇联原副主席赵东花视频推介麻章文旅和农特产品 [15][17][19]
广东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启幕绽放“荔”美千姿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21:50
活动概况 - 第十八届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在广东汕头开幕 主题为"雷'荔'风行'枝'为你甜" 包含产销对接 甜蜜集市 文旅打卡等活动 [1] - 活动打造3公里荔枝文旅打卡路线 融入田园风光 设置游戏互动 非遗体验 荔枝采摘等环节 吸引大量游客 [3] 产业与文化融合 - 通过潮剧表演《掷荔》《下山》等经典选段 将传统文化与荔乡风情结合 [5] - "雷岭荔枝"和"雷岭乌叶荔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 [5] 产业发展与成效 - 雷岭荔枝产业形成种植 加工 贸易 休闲旅游融合的发展格局 年产值过亿 [5] - 新增家庭农场12家 自摘园20余个 打通全产业链条 [5] - 与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合作 借助"互联网+"和冷链运输开拓海内外市场 [5] 未来规划 - 实施"文旅经济新元年"发展路径 打造"一集市 一IP 一路线"模式 [6] - 以荔枝文化为主题 科技创新为核心 强化品牌塑造 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6]
3公里打卡路线玩转荔乡!第十八届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火热开启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16:34
活动概况 - 第十八届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于6月28日在汕头潮南雷岭赤坪荔枝公园开幕[3][4][5][6][7][8] - 活动以"雷'荔'风行 '枝'为你甜"为主题[14] - 活动将持续至7月份[52] 文旅打卡路线 - 精心打造3公里雷岭荔枝文旅打卡路线[11][17][18] - 路线起点为赤坪荔枝公园,终点为麻埔农业驿站[28] - 沿途串联松林文化广场、济美革命石洞、百花山风景区等特色景点[29] - 设置5个荔枝主题打卡点:"古村荔影"、"荔赞全程"、"荔润琼津"、"荔嗨游园"、"聆荔清音"[35][36][37] - 包含游戏互动、非遗体验、荔枝采摘等丰富环节[11][30] 活动亮点 - 特邀潮剧名角演绎经典选段《掷荔》《下山》[21][25][27] - 设置"聚荔云集"展销打卡点,汇集20家荔枝展销及非遗展示摊位[40][41][42] - 发布官方版荔枝旅游导图,汇集文旅、餐饮、采摘三大打卡路线[53][54] - 现场搭建精准产销对接平台,促进荔农与采购商交流[49][50][51] 荔枝产业 - 雷岭拥有4.4万亩荔林[55][72] - "雷岭荔枝"和"雷岭乌叶荔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8] - 雷岭荔枝已连续22年出口北美地区[58] - 荔枝产业年产值过亿元[73] - 近两年新增家庭农场12家、自摘园20余个[77] 品牌推广 - 发起"雷岭荔枝"品牌LOGO、IP形象征集活动[81] - 打造雷岭镇荔枝出口采购及销售集市[82] - 参加"6·6给'荔'节"、"长安的荔枝"等全国性活动[84] - 远赴新疆参加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85] - 与"一杯潮茶"联名推出季节限定特饮[90] 产业融合 - 形成"种荔枝-加工荔枝-游雷岭-摘荔枝-品荔枝-吃农家菜"全产业链[74] - 开发荔枝主题文旅打卡路线、农文旅研学路线[88] - 推出新编潮剧《荔镜记》经典片段短视频[89] - 联合当地餐厅推出美味荔枝宴[89]
苹果+玫瑰 “链”出更多“文旅果”
四川日报· 2025-06-28 06:29
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发展 - 小金县通过共享农庄和科普研学等方式延长以苹果、玫瑰为代表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2] - 苹果共享农庄发起"我在雪山下有棵苹果树"活动,网友支付399元可认养一棵苹果树,去年认养2000多棵 [3] - 共享模式带动农庄打卡游客增加,促进附近民宿和餐饮发展,村民年收入可达20万元 [3] - 木栏村通过"旅游+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苹果产业收入较2019年增长200% [4] 苹果产业升级 - 共享农庄提供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包括共享厨房、21栋民宿、烧烤房和星空房等设施 [3] - 农庄游客可前往四姑娘山、藏寨碉楼体验户外运动和锅庄舞蹈 [3]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保底收益、股金分红、劳务收入等多渠道增收 [4] 玫瑰产业链延伸 - 小金县栽培玫瑰10余种共计1.5万亩,建成4200平方米加工车间和20条生产线,开发30多个产品 [6] - 玫瑰产业带动13个乡镇46个村增收,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6] - 举办玫瑰丰收采摘节吸引200多名国际客商,促进产业合作 [6] 玫瑰旅游价值开发 - 依托110亩玫瑰博览园、935亩"玫瑰谷"和560亩玫瑰花海体验区打造高山玫瑰基地 [6] - 金山玫瑰产业研学基地建成研究中心、产业园、购物中心和餐厅,2022年成为国家3A级景区 [7] - 研学项目累计吸引4000多人次参与,2024年创收15万元 [7] 研学旅游发展规划 - 冒水村建立夹金生态学习基地,研发覆盖学校和家庭的研学项目 [7] - 阿坝州计划建设非遗博物馆、青稞博物馆,盘活四姑娘山等研学基地 [7] - 全州13个县市将各培育2个以上精品研学产品,加快建设"研学之州" [7]
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 2025-06-27 14:38
品牌建设与农文旅融合 - 济阳区以"黄河·稻乡湾"片区为核心,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春插秧、夏观荷、秋收稻、冬研学"的四季体验,串联葛店、八里、朝阳三大特色组团及8个联建村 [1][2] - 片区结合"五大共富片区"(甘甜黄瓜、多彩番茄、富硒西瓜、黄河稻米、万亩林果)实现乡村产业耦合与风貌升级,种植油菜花、油葵等打造金色观光长廊 [2] - 推出"品味四季 乐享济阳"区域旅游品牌,举办"济阳@黄河"文旅资源推介会,全年节会活动吸引游客12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超5亿元 [2][6] 文化IP与研学经济 - 打造"大河韶韵 研学济阳""走济阳 看家乡"两大研学品牌,推出6条精品路线,授牌29家研学基地,开展活动1000余期,吸引学生30万余人次 [4] - 葛店村稻田文化产业链综合效益增长15%以上,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八里庄豆腐工坊带动50户就业,培育15名本土主播;朝阳村"斜庄"文化每年吸引近万人体验 [4] - 全国首个黄河文化主题街区"九曲黄河万里情"项目签约,融合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商业消费等功能 [7] 产业联动与经济效益 - 八里庄液压升降平台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村集体增收百万余元;朝阳村豆丹养殖带动500亩发展,年增收6万元;葛店村创新"集体+村民+村庄合伙人"模式,发动20余人入股 [6] - 特色农产品仁风西瓜、曲堤黄瓜入选国家级名录,全区4.8万个大棚年产值超4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年营收突破120亿元 [7] - 创新媒体矩阵引流,《话西瓜》等短视频点击量超20亿人次,发布旅游路线30余条、攻略70余篇 [3] 基础设施与文明建设 - 济阳街道文化站获评特级站,6个镇街文化站为一级站;依托976个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活动8000余场,惠及83万人次 [5] - "一约四会"制度覆盖各村,红白理事会培训率100%,劝阻不文明行为110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落地36个,推广10个精品项目 [5]
“鹅荔CP”正式出道,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名片
南方农村报· 2025-06-27 11:00
活动概况 - "鹅荔双绝"推介活动于6月26日在广州289艺术园区举办 近20家马冈鹅和荔枝龙头企业参与产销对接 [2][3] - 活动发布全国首创的"马冈鹅×广东荔枝"超级美食IP 采用"地标风味CP×侨乡文旅×产业联动"创新模式 [9][10] 产业数据 - 马冈鹅产业:江门开平市现有800余家养殖场 2024年产鹅苗超1700万羽 出栏肉鹅超1000万只 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 占江门市总产值的54% [13] - 广东荔枝产业:预计2025年产量约160万吨 涵盖桂味 糯米糍 妃子笑等知名品种 [16] 产品创新 - 推出四款融合菜式:荔韵双味鹅 鹅韵荔香盏 翠影荔香鹅 荔香鹅粒脆 结合传统烹饪与现代创新理念 [20][21][22][24] - 营养组合优势:马冈鹅每100克含23克蛋白质和66.3%不饱和脂肪酸 荔枝每100克含41mg维生素C 符合健康饮食趋势 [30][31][32] 市场反响 - 小红书平台预热话题阅读量持续攀升 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成为美食界新宠 [38][39] - 现场试吃获"爆汁""绝味"等高度评价 食客认可度极高 [41][43][44] 产业合作 - 马冈鹅企业 荔枝企业与采购商现场签约 整合资源开发深加工产品 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 [46][47][48] - 通过"鹅荔奇遇"创意市集实现美食售卖与文旅体验结合 提升产品热度 [53][54][55] 发展规划 - 江门市政府计划将"鹅荔双绝"IP持续创新 提升品牌价值并带动全链路协同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58][59]
周红波在高淳区调研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6-27 09:52
高淳区发展规划 - 高淳区将统筹"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重点推动生态立区、创新兴区、产业强区、特色富区 [1] - 发挥苏皖交界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潜力,提升综合承载力和发展活力 [1] - 计划融入重大战略、深化改革探索、加快动能培育 [1] 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攻坚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食品产业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大 [2] -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2] - 提升经开区、高职园发展能级,推动产教融合、以教引产 [2] 特色品牌与文旅融合 - 立足长三角和都市圈消费市场,推出生态游、休闲游、度假游新产品新业态 [2] -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强化"国际慢城"品牌 [2] 基础设施与区域协同 - 市有关部门将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和载体的支持力度 [2] - 推动高淳承接主城创新成果转化,与毗邻板块加强规划衔接和产业承接 [2] 防汛工作 - 水阳江是高淳防汛重点区域,强调做实做细防汛措施 [3]
兴化以水为媒打造文旅新地“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400多人,一顿饭翻台三次”
新华日报· 2025-06-26 07:14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兴化市通过"农家乐+民宿"模式实现家庭年收入超40万元 [1] - 千垛景区清明假期三天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3] - 2023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765.2万人次,旅游收入5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9%、23.9% [3] 特色产业发展 - 江苏顶能科技年产值达2.4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带动2000户农民增收 [2] - 竹泓木船文化产业园区年产值超7亿元,产品出口日本、德国等国家 [2] - 兴化拥有2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数量居全省前列 [3] 生态资源利用 - 兴化水域面积占比超25%,拥有1.3万条河道 [1] - 2023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4.7%,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 [4] - 首批30个分布式发电项目已集中并网 [4] 文化品牌建设 - 千垛景区推出《壹念·千垛》夜间实景演出融入郑板桥文化元素 [3] - 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品菊花、冬览芦花"四季文旅品牌 [3] - 竹泓木船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政策与荣誉 - 入选全省唯一"五好两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 [4] - 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4] - 明确以农文旅融合为发展方向,打造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 [3]
平头村里麦收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06:21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人工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显著降低农机操作门槛,年轻农机手上手速度提升[6] - 河南寨镇农机合作社配备16台无人驾驶拖拉机和北斗导航系统,自动化作业使有效种植面积增加5%以上[7] - 智能系统实现播种精准度提升、手机APP远程控制水肥灌溉、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等全流程机械化[7] 农产品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平头村农户采用"自收自磨自卖"模式,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小麦,加工成全麦面粉实现二次增值[9][10] - 石磨坊采用低温低速研磨工艺,保留麦粒营养,产品含糖量低且膳食纤维丰富,销往京津冀地区[10] - 电商直播推动面粉销售,通过"京密甄选农产品基地"账号拓展线上渠道[10] 农文旅融合创新 - 河南寨镇打造"麦香微马"马拉松赛事,吸引300名参赛者并配套麦田市集,设置30个农产品摊位[12][13] - "麦香"系列品牌活动(含音乐节等)使小麦附加值提升超1倍,形成体育、旅游、农业联动效应[14] - 90后创业者开发番茄主题农场,开展亲子采摘和农耕教育,推动城市消费与乡村资源对接[14] 政策与产业协同 -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电商,河南寨镇通过"新农人"群体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11] - 镇政府规划推出更多亲子农耕项目,强化麦田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功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