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

搜索文档
快递小哥平均工资降至5670元,再低也会有人干?
36氪· 2025-05-21 20:00
行业平均工资数据 - 2024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947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0% [2] - 邮政快递行业人员年均工资67973元,折合月均5670元,同比下滑0.1%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123193元,同比下滑4.7%,金融业135339元增长8.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2387元增长0.1% [1][4] - 教育行业平均工资60719元增长8.9%,批发零售业67059元增长5.3%,住宿餐饮业54042元增长4.8% [1] 快递行业现状 - 快递业务量从2013年92亿件增至2024年1750亿件,快递小哥人数从300万增至400万,人均工作量增加5-6倍 [7] - 快递平均单价从2007年28.5元降至2024年8.0元,降幅72%,电商客户最低发货价低于1元 [7] - 当前派费普遍低于1元/件,扣除投递费用后单件净利仅0.2-0.3元,日送600件收入仍较低 [7] - 五年前派费1.5元/件,2024年降至0.8元/件,工作量翻倍但收入下降 [4] 行业竞争与劳动力市场 - 行业通过大数据优化考核指标,增加派件时效、揽收考核、服务指标等要求变相降低收入 [4] - 劳动力供给过剩导致议价权低,"即便收入再降仍有从业者涌入" [5] - 快递行业吸引力明显下滑,但业务量仍保持20%以上增速 [4][9]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皮尔:物价和工资设定行为的结构性变化增加了英国通胀进程的内在持续性。
快讯· 2025-05-20 16:10
英国通胀持续性分析 -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皮尔指出物价和工资设定行为的结构性变化导致英国通胀进程的内在持续性增强 [1]
匈牙利统计局:匈牙利3月份工资总额同比增长8.5%,2月份修正后为同比增长9.2%
快讯· 2025-05-20 14:39
匈牙利统计局:匈牙利3月份工资总额同比增长8.5%,2月份修正后为同比增长9.2% ...
工资薪金税前扣除,这些政策要点必知必会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5-19 18:01
工资薪金定义与合理性标准 - 合理工资薪金指企业按内部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薪酬 需符合五项标准:制度规范性 行业地区合规性 发放稳定性 个税代扣代缴合规性 非避税目的性 [3] - 工资薪金制度需经股东大会 董事会或薪酬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制定 [3] 工资薪金税前扣除处理 - 当年12月预提次年1月发放的工资 在汇算清缴结束前实际支付的 允许在当年度税前扣除 [4] - 季节工 临时工 实习生及返聘人员费用可税前扣除 需区分工资薪金与职工福利费支出 [7] 劳务派遣用工税务处理 - 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按劳务费支出处理 [5] - 直接支付给派遣员工的费用按工资薪金或职工福利费处理 其中工资薪金部分可计入总额基数 [5] 工资薪金总额计算口径 - 计算职工福利费 教育经费 工会经费扣除限额时 工资薪金总额指实际发放金额 不包括福利费 教育经费 工会经费及养老保险费 [7]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王一鸣:服务业是扩大内需重点,需放松价格管制
北京商报· 2025-05-18 21:01
关税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动机源于三重压力:制造业空心化、财政赤字高企、地缘政治筹码 [2] - 中国对美出口占外贸总额的14.7%,若美国进口商承担半数关税成本,中国对美出口或将下降18%,拖累全年出口总额减少2.6%到5.3% [2] - 外向型行业与地区首当其冲: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纺织服装等行业及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面临订单缩减压力 [2] 金融市场反应 - 美股领跌全球,美元外流至日本、欧洲市场,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濒临破位 [2] - 美国或升级金融领域制裁,包括强制中资企业摘牌、施压国际金融机构停止向中国提供贷款、阻碍中资企业海外融资等 [2] - 中国资本市场波动幅度较小,韧性增强 [2] 战略性机遇 -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2] - 更有利于与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改善关系 [2] - 倒逼中国的发展方式从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 [2] 改革与开放方向 - 服务业是下一步重点,居民消费支出中接近一半是服务消费 [3] - 服务业改革重点:放宽准入、放松价格管制来增加服务的差异化供给 [3] - 价格和工资联动的改革方案:提高赤字后补贴低收入群体和居民家庭 [3] 开放重点领域 - 自主开放的重点在服务业,包括医疗、教育、通信、文化等 [3] - 数据跨境流动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3]
私营、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差距连续十五年扩大
经济观察报· 2025-05-18 20:12
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裁员上,还体现在 降低薪酬上。中国就业市场的一大特点是,在宏观波动过程 中,失业率数据上升可能并不明显,但浮动薪酬成了企业应对 经营压力的缓冲器。 作者: 田进 封图:图虫创意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各项工资数据。数据显示,城镇单位就 业人员工资保持稳定增长,但过去十五年,全国城镇私营、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下 称"私营、非私营单位工资")差距不断扩大。 从收入差距看,2024年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即10342.5元/月),是私营单位的 1.79倍。从图一可以看出,自2010年起,黑色和红色两条曲线形成的"喇叭口"不断扩大。 从增速来看,2024年私营、非私营单位工资的名义增速(以下提及的增速均为名义增速)分别降 至1.7%、2.8%。2021年,两者增速还分别保持在8.9%和9.7%,此后三年增长速度逐渐趋缓。 此外,2024年出现工资负增长的行业增多,卫生、社会工作、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私营和非私营 单位平均工资均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对于2024年工资增速的快速下滑,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在5月 ...
单位以“报销款”形式发绩效补助,法院认定为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
新京报· 2025-05-18 20:06
法官解析,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且需明确构成。用人单位不得以"报销"等名义变相降低劳动者 工资,实践中,如发放的报销款具有周期性、相对固定性等特征,且报销票据内容与实际工作不符或金 额明显存在差距,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工资组成部分从而确定劳动者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在未与劳动者 协商情形下单方降薪,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工资差额,并可基于公司拖欠劳动报酬为由提出解 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近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获悉一起劳动纠纷典型案例。劳动者 称每月从公司获取的工资构成为基本工资,绩效和补助,其中后两项通过发票形式报销发放,但公司否 认此说法,认为其工资只有基本工资。法院经调查,认定劳动者的"报销款"系工资的组成部分,从而对 其要求公司支付其工资差额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某公司不服诉至法院。庭审中,某公司主张甲某工资标准为基本工资7000元,无绩效和补助工资,每月 支付的报销款是履行职务发生的费用。甲某称其工资结构为"基本工资+绩效+补助",绩效和补助通过 发票形式报销发放,由某公司财务先告知甲某"绩效补助"数额,甲某再行提交相应金额的发票,经财务 部门审批后, ...
私营、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差距连续十五年扩大
经济观察网· 2025-05-18 19:50
工资水平与差距 - 2024年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10342.5元/月),是私营单位的1.79倍 [1] - 自2010年起私营与非私营单位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形成"喇叭口"趋势 [1] - 2024年私营和非私营单位工资名义增速分别降至1.7%和2.8%,较2021年的8.9%和9.7%大幅下滑 [1] - 2010-2014年私营单位工资增速高于非私营单位,但2015年后趋势反转 [3] - 2015-2020年国有单位工资增速持续高于私营单位,2021和2023年例外 [4] 行业分化 - 2024年卫生、社会工作、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私营和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出现负增长 [1] - 教育行业私营与非私营单位工资走势差异明显:2024年非私营教育单位工资10513.2元/月(+1.7%),私营教育单位5059.9元/月(+8.9%) [8] - 金融业和采矿业2022-2023年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速均超过10%,位居各行业前列 [8] - 2024年非私营单位中5个行业、私营单位中5个行业工资增速为负,数量较往年显著增加 [10] 影响因素 -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将更多小微企业纳入统计范围,拉低了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水平 [2] - 私营企业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利润波动时会迅速调整薪酬,而非私营企业工资走势相对"刚性" [5] - 2023年国有单位就业岗位减少212万个,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单位分别减少21万和176万个岗位 [5] - 教育行业私营单位工资波动与"双减"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8] 长期趋势 - 2010-2024年非私营单位月工资从3044.9元增至10342.5元(增长约7300元),私营单位从1729.9元增至5789.7元(增长约4000元) [3] - 2024年按可比口径计算,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速2.6%(下降3.2个百分点),私营单位增速4%(高于2022年的3.7%) [6] - 2010-2019年工资增速缓慢下降,但2021年以来呈现加速下滑趋势,2024年已低于GDP增速 [6]
产假提前返岗 生育津贴和工资能兼得吗?
央视网· 2025-05-18 07:08
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争议案例 -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女职工产假期间提前返岗可同时获得生育津贴和工资 [1] - 刘女士为北京某科贸公司财务经理 月薪7000元 公司依法缴纳生育保险 [1] - 生育前与公司协商产后45天可在家办公 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该安排 [1] - 社保部门核准支付刘女士生育津贴26059.37元 [1] - 产后20天开始接受公司工作安排 持续提供劳动 [1] 公司工资支付情况 - 公司产后每月支付工资5000元 低于原7000元标准 [2] - 法院认定降低工资标准与灵活办公工作量相匹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