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搜索文档
行业聚焦:全球脊柱手术机器人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10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09-26 12:21
全球脊柱手术机器人行业核心观点 - 脊柱手术机器人是一种集成精准定位、三维影像导航、机械臂控制及实时反馈技术的智能辅助手术系统 能显著提升手术精度与安全性 并推动数字化、微创化和智能化手术发展 [1] - 全球脊柱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1年将达到9亿美元 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9.6% [1]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前四大厂商(Medtronic、Globus Medical、Zimmer Biomet、天智航)占据大约94.0%的市场份额 行业集中度极高 [5] - 全球前9强生产商排名基于2024年调研数据 头部企业包括Medtronic、Globus Medical、Zimmer Biomet、天智航、Brainlab等 [3] 产品类型细分 - 引导式手术机器人是最主要的产品类型 占据全球市场大约99.0%的份额 [8] 应用领域细分 - 微创手术是脊柱手术机器人的最大下游应用市场 占据大约80.7%的份额 [10]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全球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疾病及脊柱损伤患者数量持续上升 推动微创和精准手术需求扩大 [16] - 人工智能、影像融合、导航定位和机器人控制技术进步为产品创新奠定基础 新一代机器人更轻量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16] - 医疗资源集中化趋势促使大型医疗集团积极投资先进设备 各国政府对高端医疗装备的支持政策保持市场高景气度 [16] - 国际龙头企业如Medtronic、Globus Medical、Zimmer Biomet等通过推出升级产品和并购合作拓展全球市场 [16]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脊柱手术机器人将向智能化、集成化和微创化方向发展 结合AI、大数据和机器视觉技术提升自主决策能力 [18] -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增强现实(AR)与混合现实(MR)技术融合将使手术规划和术中导航更加直观高效 [18] - 设备将更加模块化、轻量化 以适应中小型医院需求并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18] - 随着全球医疗资源整合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脊柱手术机器人将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 [18]
大禹节水预中标1.06亿农田项目 五年半研发费4.77亿布局智能农业
长江商报· 2025-09-26 10:33
业务拓展与项目中标 - 全资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为金塔县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一标段第一中标候选人 项目中标价格为1.06亿元 期限465天 [1] - 子公司负责中标项目的施工及建成后3年的运维管护工作 [2] - 2025年8月中标总投资9165.07万元的滇池流域再生水利用项目 9月4日预中标金额1.61亿元的樊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 [2]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2.76亿元 同比增长4.9% [3] - 归母净利润为1259.41万元 同比下降33.24% [3] - 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23.25% 同比上升0.17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毛利率达23.52% 同比上升2.15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0.64个百分点 [3] -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累计达4.77亿元 各年度分别为0.30亿元、0.90亿元、1.09亿元、1.23亿元、0.97亿元、0.28亿元 [1][3] 技术布局与产业能力 - 深度布局智能农业技术 AI算法应用实现精准控水 接入超30万个物联网终端 [3] - 新增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覆盖智能灌溉、污水处理、数字孪生灌区等关键领域 [3] - 滴灌带生产技术、祛根防负压抗堵型滴灌技术、滴灌成套装备技术产品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4] - 计划通过外延并购完善产业布局 拓展农业无人机、无人设备等新业务领域 [4]
在工博会找一个“AI脑”|品牌新事
吴晓波频道· 2025-09-26 08:21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人工智能正成为企业应对竞争压力和实现战略升级的核心手段,其发展路径是从解决工业制造中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等具体问题出发 [7] - 工业AI的落地是“寻路者”(需求方企业)与“搭台者”(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具体场景中共同定义的过程,其关键价值在于实现“人机再分工”,提升系统效率 [9][29] - 工业AI应用正从替代“工业肢体”的自动化初级阶段,向成为主导认知、决策的“第二大脑”的高级阶段演进,其可靠性通过“数字孪生+AI”的融合方案得以保障 [18][23] 工业AI的市场需求与驱动力 - 企业寻求AI解决方案的驱动力包括清晰的竞争生存压力以及主动求变以赢得未来的战略意志,AI已成为降本增效的核心手段 [12]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渗透率已超过37%,其中运输场景渗透率达78%,仓储与安全管理渗透率分别为47.27%和52.73% [12] - 采用智能采购供应链的企业,采购效率可提高30%以上,采购周期可缩短50%以上,不拥抱AI的企业将在成本和效率方面陷入竞争劣势 [13]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47%在中国,超过半数AI专利由中国持有,中国企业正积极应用AI [13] - 埃森哲调研显示,53%的中国企业正通过AI连接和融合多个流程,比全球水平高11个百分点,18%的领先中国企业正以AI为核心重新设计端到端的流程 [15] 工业AI的应用层级与核心能力 - 工业AI应用存在从初级到高级的演进:初级阶段是替代“工业肢体”,实现自动化升级,解决“人眼累、人手慢、人判断不准”的痛点 [18][20] - 高级阶段是成为工业的“第二大脑”,主导认知和决策,通过整合生产全环节数据来优化生产排程、预测设备故障、调整工艺参数 [20] - 与消费级应用不同,工业场景试错成本极高,一个未经充分验证的算法建议可能导致产品报废、设备停机或安全事故 [20] - “数字孪生+AI”的融合解决方案是实现可靠落地的关键路径,通过在数字世界构建1:1虚拟模型进行模拟测试,确保物理世界中的“一次正确” [23] 领先企业的解决方案与实践 - 西门子展示了其工业AI解决方案,例如与中科摩通合作的智能装配设备,靠AI助手将程序开发和调试周期各缩短30% [9] - 西门子提出的“一次正确”理念,旨在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帮助企业极大减轻隐性试错成本,并使过去因风险过高而不敢尝试的深度优化成为可能 [23][25] - 该方案解决了工业制造中“经验难复制”的痛点,将依赖老师傅个人经验的“手搓”式决策,转变为可标准化、规模化复制的AI智能决策 [25] - 西门子是AI领域的早期探索者,其AI布局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1973年获得首项AI相关专利,2022年后推出生成式AI产品Industrial Copilot并荣获赫尔墨斯奖 [30] - 西门子的工业AI解决方案基于其在工业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并率先在自身工厂中经过验证后才推向客户 [31][33]
赛力斯港股 IPO 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 2025-09-25 21:28
境外上市备案 -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赛力斯集团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拟发行不超过331,477,235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公司战略定位与发展历程 - 公司核心定位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技术科技型企业 秉持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宗旨 聚焦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方向 目标打造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 [3] - 发展历程贯穿三次创业:1986年从汽车零部件起家拓展至摩托车业务 2003年与东风汽车合资进入整车制造领域 2016年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赛道 [3] - 2021年推出核心品牌问界(AITO) 2022年公司名称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变更为赛力斯集团 标志战略重心全面聚焦新能源 [3] - 2016年6月A股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2024年实现盈利(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2025年推进港股IPO构建"A+H"双资本平台 [3]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358亿元 2024年增至1451亿元 同比激增305.5% [7] - 毛利率从2023年7.2%提升至2024年23.8% 增加16.6个百分点 [7] - 归母净利润从2023年亏损24亿元转为2024年盈利59亿元 [7] 市场地位与产品表现 - 问界在2024年中国高端新能源乘用品牌中销量排名第三 [6] - M7垄断30万元级细分市场冠军 M9垄断50万元级细分市场冠军 [6] - 品牌认知增长率居国产高端品牌第一 终端成交均价居国产高端品牌第一 [6] - 2024年下半年问界品牌NPS(净推荐值)达82% 登顶新能源汽车口碑榜首 [7] - 连续三年获弗若斯特沙利文新能源汽车新车型质量第一 [7] 生产能力与交付表现 - 拥有两江、凤凰、超级三座智慧工厂 合计年产能约60万辆 [7] - 2024年问界M9实现上市10个月生产超15万辆 验证垂直上量交付能力 [7] 核心竞争优势 - 新豪华品牌认可度:问界在高端市场形成强势地位 品牌认知与成交均价领先 [6] - 高效运营体系:通过DSTE、IPD、IPMS三大流程实现从概念到量产全链路协同 产品开发效率行业领先 [6] - 技术创新壁垒:问界M9搭载40+行业领先技术(16项首推) M8搭载40+行业领先技术(6项首推) 牵头修订《电动汽车用增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行业标准 [6] - 供应链与制造能力:数字化供应链实时预警关键零部件质量 超级工厂采用数字孪生+AI技术 一体化压铸将222个零件集成至10个 生产自动化率超90% [6] - 全生命周期销服生态:截至2024年底拥有670家体验中心、310家用户中心 覆盖超210个城市 提供24小时救援、星夜服务、取送车等全场景服务 [6] - 创业基因与团队:管理团队深耕汽车行业超20年 2024年底研发人员达7117人(同比+28.72%) 融合传统整车、新能源、AI技术背景 [6]
台风频繁过境,沿海城市如何“科学防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0:26
台风事件概况 - 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登陆强度为台风级(13级)[1] - 台风“桦加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度高达17级,被官方称为“巨灾”,并与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对比,后者曾造成近300万人受灾[1] - 广东、福建多个沿海城市实施“五停”措施,全省高铁、普速列车停运一天,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1] - 截至24日18时,广东省共转移群众超过222万人[4] 台风特征变化与防御挑战 -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气温上升导致台风强度增强是大概率事件,极端天气风险随之上升[2] - 超强台风的强度可能随时间变化,例如“桦加沙”最强时达17级,临近登陆减弱为16级,但强台风仍可能对简陋房屋、供电设施及农作物造成损失[4] - 真正的防御挑战在于预判台风路径,尤其是在路径多变、强度极强的“风王”面前平衡科学严谨与防御紧迫性[5] 应急管理措施与技术应用 - 应急管理部主要工作包括提高防治能力、强化预警“叫应”、破解“三断”难题以及做好应急保障[3] - 人工智能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在台风预报中扮演核心角色,能显著提升路径和强度预测精度,实现分钟级、百米级预报[5] - 以上海“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为例,其模型可将强对流预警时效提前15至45分钟,预报频次提升至逐10分钟级更新,预警精细程度深入到街镇一级[6] -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整合跨部门监测数据及企业物联感知数据,构建应急场景智能算法,2023年有效应对了30轮强降雨和6次台风[6] 韧性城市建设与长期规划 - 我国从2017年28个城市启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到2024年深化试点扩大至39个城市,深圳是试点之一[6] - 韧性城市需能够吸收冲击、适应变化并转型重构以维持关键功能,要求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深度融入城市[7] - 广州规划至2035年构建高质量防洪排涝体系,统一制定排水物联接入标准,打造全市水务物联网平台[8] - 深圳从2020年开始推广“智慧水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系统连接排水设备与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水位阈值预警[8] 科技企业与解决方案 - 腾讯云相关技术可应用到智慧海绵城市管理系统[9] - 深圳启用了由腾讯云打造的数字底座,连接气象、水文、规划等部门数据库,通过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将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建成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数据模型[10] 基层治理与社区韧性 - 深圳罗湖区以“网格+气象”机制为核心,构建“气象数据支撑—网格精准执行—群众全员参与”的防御体系,实现“零伤亡、少损失”[12] - 东莞沙田镇在台风前累计转移群众3163人,并妥善安置,台风过境后一小时已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12]
上汽通用五菱与北自科技开展交流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8:39
公司合作动态 - 北自科技与上汽通用五菱于9月24日开展交流并规划合作新篇章 [1] - 双方围绕智能岛制造体系KD车间建设及智慧物流模式变革课题进行深入交流 [1] - 合作方向包括模式化创新、智能化创新及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1]
2025智慧港口大会绘就“全域智能”新蓝图
大众日报· 2025-09-25 14:47
智慧港口建设是贯彻交通强国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9月24日,以"智创强港,慧赢未 来"为主题的2025智慧港口大会在青岛隆重开幕。大会汇聚了来自港口运营、航运物流、科研院校、科 技企业及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千余名代表,共同深入探讨5G、人工智能、北斗系统、数字孪生、无人驾 驶等前沿技术在港口的应用与融合,展望以"全域智能"为特征的智慧港口发展新路径。 成效显著:自动化码头数量与效率全球领先 大会信息显示,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和在 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运营的全链条关键 技术。 建设规模与运营效率双领先。青岛港、上海洋山港四期、天津港北疆C段等一批自动化码头的成功 建成与运营,使全国已投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自动化干散货码头各达到30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更令人瞩目的是,自动化码头集装箱作业效率的世界纪录持续由中国港口创造和保持。山东港口青岛港 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于今年初第12次刷新世界纪录,达到60.9自然箱/小时;上海港亦于 近期创下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172395标准箱的新高,彰显了智慧化 ...
景业智能跌2.00%,成交额2.0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53.13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5 14:2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5日盘中下跌2.00%至72.99元/股 成交额2.07亿元 换手率2.74% 总市值74.5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53.13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724.45万元(买入1329.01万元/卖出2053.46万元) 大单净买入271.32万元(买入4474.82万元/卖出4203.50万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67.19% 近5/20/60日分别上涨9.33%/29.21%/45.06%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57.26%) 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25.94%) 特种机器人(8.93%) 其他(7.87%)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0亿元 同比增长16.15% 归母净利润557.78万元 同比下降55.3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363.47万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6090户 较上期减少2.20% 人均流通股16779股 较上期增加71.78% [2]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118.59万股 华安中小盘成长混合与华安科技动力混合退出十大股东 [3] 行业属性 - 属于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概念 核电 专精特新 数字孪生 [1]
德马科技跌2.01%,成交额1.9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44.5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5 14:0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24.35元/股 成交额1.93亿元 换手率3.09% 总市值64.2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44.56万元 特大单买入748.49万元(占比3.87%) 卖出890.39万元(占比4.61%) 大单买入4876.97万元(占比25.25%) 卖出4090.52万元(占比21.17%) [1] - 年内累计涨幅84.97%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7.55%/11.49%/28.36%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0亿元 同比增长12.36%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8205.54万元 同比减少3.3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674.57万元 [3] 股东结构与公司概况 - 股东户数1.08万户 较上期增长23.41% 人均流通股22637股 较上期增加13.44% [2] - 公司位于浙江省湖州市 成立于2001年4月29日 2020年6月2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构成:物流输送分拣核心部件67.85% 智能自动化物流输送分拣系统及其关键设备30.86% 售后及其他0.89% 其他业务0.40% [1] 行业分类与概念板块 - 申万行业分类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其他通用设备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机器人概念 人形机器人 宁德时代概念 数字孪生 机器视觉等 [1]
海信海外最大工业园开工,推动中泰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环球网· 2025-09-24 11:55
公司战略布局 - 海信在泰国安美德春武里工业园启动海外最大工业园区HHA智能制造工业园 作为深耕东盟市场新起点和全球化重要里程碑 [1] - 园区分为三期规划 预计2030年全部建成 定位为辐射东盟面向全球的关键布局 [1][3] - 公司以本土化运营深化文化融合 通过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公益活动践行企业公民责任 促进民心相通 [3] 技术制造升级 - 园区对标全球顶尖灯塔工厂 引入AI质检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线 [3] - 以绿色低碳标准实现环保与高效生产统一 坚持ESG理念将绿色智能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 [3] - 深化与泰国本土及全球供应商合作 共享产业集群优势实现高起点建设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运营 [3] 经贸合作影响 - 项目承载中泰建交50周年经贸合作情谊 泰国区位优势受到公司重视 [1][3] - 自2016年深耕泰国市场以来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 推动中泰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3][4] - 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以共赢合作模式搭建中泰企业合作坚实桥梁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