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供应链
搜索文档
变革者对话:连接未来·锻造韧性——践行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丨可持续供应链论坛预告
第一财经· 2025-10-15 11:54
项目发起背景与核心目标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 携手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共同发起"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项目[2] - 项目致力于打造供应链可持续管理的行业标杆平台 并于10月18日举办"变革者对话"可持续供应链活动[2] - 联盟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华联络办公室在机构成立25周年之际发起 旨在汇聚各行业企业共同探索可持续供应链发展的实践路径与管理经验[9] 论坛核心议题与议程 - 论坛围绕"从源头到终端:链主企业驱动的全链碳中和实践与协作"及"构建面向未来的韧性供应链与可持续生态"等话题展开[2] - 核心议题聚焦生态共赢 供应链合作互利互惠 协同创新[3] - 赋能引领聚焦供应链企业能力提升[4] - 论坛议程包括欢迎致辞 主旨演讲 发起《可持续供应链联合行动倡议》 圆桌对话[6] 参与企业与机构 - 参与企业包括广东东鹏控股 金发科技 OATLY 宝山钢铁 天合光能 重明鸟健康产业 浙江蓝景科技 固德威技术 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等公司代表[7] - 主办方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知识合作伙伴包括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华联络办公室和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1] - ESG社群共建伙伴包括复旦管院校友ESG与绿色发展协会(筹)和复旦MBA低碳清洁能源俱乐部[11] 倡议与行动方案 - 会上发起《可持续供应链联合行动倡议》 邀请供应链领军企业率先将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纳入供应链管理指南[2] - 联盟成员承诺基于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 携手供应链伙伴推进可持续发展实践 提升韧性与竞争力[9] - 通过能力建设 政策洞察与资源对接 该倡议将助力企业及其供应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9]
变革者对话:连接未来·锻造韧性——践行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丨可持续供应链论坛预告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4 17:3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携手知识合作伙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第一财经可持续发 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推动"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项目,致力于打造供应链可持续管理的行业标杆平 台,并于10月18日举办"对话领变者:链动未来·以原则致韧性——践行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活 动,通过论坛与路演展示的形式,为企业提供现场交流与展示可持续供应链最佳实践的平台。 论坛将围绕"从源头到终端:链主企业驱动的全链碳中和实践与协作"及"构建面向未来的韧性供应链与 可持续生态"等话题展开,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嘉宾将分享企业在供应链碳中和管理,联合国全球契约 十项原则的落地实践,绿色采购、循环经济与供应商协同,数字化与韧性供应链建设等方面的真实案例 与前瞻思考。 会上还将发起《可持续供应链联合行动倡议》,邀请供应链领军企业率先将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纳 入供应链管理指南,携手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推进原则的落地实施。 核心议题 生态共赢 聚焦供应链合作互利互惠 协同创新 聚焦供应链上下游开放式创新 赋能引领 聚焦供应链企业能力提升 报 名 欢迎识别上方二维码 论坛议程 时 间 2025年10月18日 13:30-17:0 ...
专访国际航协能源转型总监 Hemant Mistry:多措并举推进SAF商业化规模部署
证券时报网· 2025-10-08 17:32
SAF成本与挑战 - SAF成本是传统航煤的2至5倍,而e-SAF等新技术成本预计达传统航煤的7至8倍[1] - 原料供应不足是制约SAF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国虽拥有全球最大废弃油脂资源,但其产能仅满足全球千分之二的需求[1] - 燃油在航空业运营成本中平均占比为30%,政策激励对缩小SAF成本差距、实现规模化至关重要[2] 技术路线与发展路径 - 目前已有8条认证的SAF技术路线,可利用不同代际的生物基、废弃物或气体原料生产[1] - 当前成熟的油脂加氢路线面临原料限制,未来需转向农林废弃物气化、废塑料热解及二氧化碳加氢等路径[1] - 碳捕集技术可与SAF结合,将工业点源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SAF[4]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SAF产业发展需技术研发推动、金融支持及鼓励建立可持续供应链的政策支持[2] - 政策必须优先保障SAF生产,而非其他同类竞争原料,以通过供需平衡促使价格回落[2] - SAF需要在连贯的全球框架下发展,国际民航组织的CORSIA机制预计到2030年将覆盖国际航空近80%的二氧化碳排放[3] 行业减排目标与路径 - 国际航空业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SAF被预计将承担65%的减排贡献[1][3] - 航空业脱碳依赖四大支柱:SAF(65%)、创新推进技术如氢能(13%)、基础设施和运行效率优化(3%)、碳抵消(19%)[3] - 在当前和中期阶段,SAF因可即刻使用、与现有机队兼容且具备扩展性,必须优先加速规模化[4] 中国SAF发展现状 - 中国在SAF领域积极布局,包括浙江的绿色液体燃料试点和成都的全国首个SAF产业专项政策[2] - 中国在设计、工程以及可再生能源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加速新技术应用并扩大减排经济效益[2]
华勤技术:设置可持续供应链-绿色协同专项|2025华夏ESG实践供应链履责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5 18:38
公司业务概览 - 华勤技术为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 为全球科技品牌客户提供从产品研发到运营制造的端到端服务 产品包括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 智能穿戴 AIoT 数据中心产品和汽车电子产品等 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 - 公司于2023年8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股票代码603296[1] 供应链管理机制 - 供应链管理覆盖开发准入 风险管理 分级管理 稽核审查 赋能改善 退出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流程[2] - 开发准入阶段要求供应商签订包含CSR条款的协议 并具备ISO 14001 ISO 45001 SA8000 RBA QC 080000等体系证书 截至2024年底2274家供应商均已签署包含社会责任条款的供应商质量协议[2] - 实施供应商监控日报系统预警机制 周期性风险提前识别 临时性风险24小时内响应并制定对策[2] 供应商社会责任表现 - 将CSR表现纳入供应商考核和分级管理评分表 2024年审核213家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表现 推动高风险比例从20.2%下降至0.9%[2] - 2024年为供应商伙伴开设10场培训课程 覆盖可持续管理 员工责任 治理与合规 环境保护等多个议题领域[2] 绿色供应链倡议 - 2024年设置可持续供应链-绿色协同专项 面向50家关键供应商开展碳排放数据及节能技改情况调研 实施能源和碳管理培训[3] - 通过SRM系统向供应商推广碳排放管理系统 支持建立碳排放数据管理能力和机制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3] - 2025年参与可持续供应链-绿色协同专项的供应商数量增加至70家[3] 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 - 2024年12月12日在上海全球研发中心举办全球核心供应合作伙伴大会[3] - 2025年5月在东莞研发中心召开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大会 超过200家供应商近350位代表通过线下及线上平台参与[3]
普华永道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聚焦先进制造与可持续供应链发展
央广网· 2025-07-17 09:21
普华永道亮相链博会 - 公司首次以参展商身份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全面展示贯穿全产业链与供应链生态的专业服务体系 [1] - 公司全球主席表示链博会是推动创新与合作的重要盛会 有助于加强全球制造业与国际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1] - 公司以低空经济作为核心展示主题 预计该领域到203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000亿美元 [1] - 展示采用"横纵交叉"逻辑:横向展示助力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纵向展示为中国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1] 低空经济与先进制造 - 公司与生态伙伴联合展出"载人智能驾驶垂直起降飞行器" 展现推动前沿科技向先进制造产能转化的能力 [2] - 公司报告显示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划时代变革 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企业拥抱自动化、3D打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2] - 物联网企业、人工智能公司等新兴参与者为制造业注入新活力 [2] - 预计到2035年 制造业领域将为全球GDP贡献超过34万亿美元 [2] 中国市场与制造业转型 - 公司中国区CEO表示中国在先进制造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 把握这一机遇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3] - 实现高质量生产需要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 重点是强化资源模式和构建稳健的风险管理体系 [3] - 公司致力于通过专业服务助力客户把握新增长机遇 积累发展动能 [3]
绿色转型赋能乡村振兴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累计培训和赋能农户超万人
证券日报网· 2025-07-05 10:11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 - 项目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实施,即将迎来结项发布 [1] - 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聚焦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1] - 以流通端为切入点、产地协作为支撑,通过标准建设、能力培训、试点推广和基地评估等举措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 [1] 项目具体举措 - 面向产地端提升种植主体的绿色管理能力,推动消费端绿色理念普及 [1] - 连锁零售企业探索可持续供应链建设路径,强化"可持续农产品"概念的可视化展示 [1] - 牵头制定多项可持续果蔬供应链相关标准并推广应用,纳入部分地方政府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内容 [2] 项目覆盖范围与成果 - 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重点聚焦多个重点果蔬产区 [2] - 累计培训和赋能农户超过1万人、合作社超2000家 [2] - 带动数百家企业与果蔬基地开展可持续种植管理与标准化果蔬周转筐替代实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