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
搜索文档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守护汉字就是守护文化自信
河南日报· 2025-07-02 07:47
汉字研究与文化自信 - 清华大学教授黄天树强调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守护汉字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 [2][4] - 汉字具有象形之美、历史之深,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自源性古文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 [3][6] - 汉字体系稳定确保了中华文明有序传承,这是中国古人智慧的体现 [3][4] 甲骨文研究进展 - 黄天树团队历时10年完成43册《甲骨文摹本大系》,收录7万多片有字甲骨,开创甲骨著录新范式 [6] - 该丛书被业内誉为"甲骨文发现至今的集大成者",是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工程的标志性成果 [6] - 甲骨文研究门槛高,需长期专注,目前仅三位学者成功破译甲骨文并获得中国文字博物馆10万元奖励 [6] 甲骨文传播与创新 - 殷墟博物馆推出"大邑商文创冰淇淋"等产品,春晚甲骨文元素吸引年轻人关注 [8] -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即将举办,通过文化展、艺术展、科技展推广汉字 [8] - 黄天树支持用新技术传播甲骨文,但强调需平衡趣味性与学术性 [8]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潮涌洞庭千帆劲——解码千年古郡岳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 2025-07-01 17:53
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 - 岳阳楼作为文化地标,历经多次重修,从军事要地演变为文化象征,体现"忧乐精神"这一湖湘文化代表[4] - 推出沉浸式实景剧《今上岳阳楼》、新巴陵戏《岳阳楼记》等文化实践,强化文旅融合[8] -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集夜食、夜游、夜娱于一体,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带动青年创业[16][17] 农业与粮食安全 - 岳阳作为"洞庭粮仓"重要基石,水稻种植户阳岳球实现双季稻亩产"吨粮"目标,并计划推进智慧农业[8] - 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示范片,保障粮食安全[8] 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 破解"化工围江"难题,22家沿江化工企业整体搬迁至7公里外产业园,同步修复土壤[12] - 绿色化工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居中部化工园区第一,炼化催化材料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特色产业集群[12] - 临港高新区建成国内最大伺服电机生产基地,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初具规模[12] 开放与区位优势 - 城陵矶港作为湖南最早自开口岸,探索52项全国全省首创内陆港口发展制度创新成果[15] - 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型[15] 基层治理创新 - "群英断是非"工作法通过多方协商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17][19]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锦绣之州物华新——解码“山海福地”锦州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 2025-06-28 20:55
历史文化底蕴 - 锦州拥有2100年建城史,商周时期属孤竹国辖区,北魏万佛堂石窟、辽代奉国寺和广济寺塔为文化瑰宝 [6] - 辽代奉国寺大雄殿现存2400平方米彩画,42幅男相飞天具有唐代遗韵,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 [6] - 多民族聚居形成多元文化交融,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入选联合国非遗,10项传统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8][11] 红色文化传承 - 辽沈战役关键一战在锦州打响,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基础,现存辽沈战役纪念馆及7937位有名烈士安葬地 [11][14][16] - 城市多处以英雄命名(如士英路、云飞桥),梁士英孙女持续20年讲解红色故事,凌河老兵志愿服务队传承红色文化 [14][16] 工业与产业转型 - 曾创造新中国21项工业"第一"(如第一台高真空镀膜机、第一滴人造石油),被誉为"大庆式新兴工业地区" [17][19] - 锦州烧烤产业年产值超40亿元,带动70万人就业,1400家本地店及7万家全国连锁店,海外拓展至洛杉矶、迪拜等地 [17][19] - 中信锦州金属开发"航空发动机用高纯金属铬",打造6大产业集群(石化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 [21] 开放与物流枢纽 - 锦州港历史上为东北唯一商港(清朝"西海口"),年入港帆船千余艘,现开通"锦—沈—满—欧"中欧班列及20余条集装箱航线 [21][22][24] - 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30万吨级油品泊位助推港产城融合,构建"蒙俄—东北—长三角"双向开放通道 [22][24]
工艺溢价500%!老铺黄金一口价暗藏暴利,高净值女性甘当韭菜
搜狐财经· 2025-06-28 08:15
中国消费市场变革 - 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从"量"到"质"、"物"到"精神"的跃迁,老铺黄金和泡泡玛特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消费品牌开始掌握定价权和文化话语权 [1] - 2025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显著提升,超过六成的90后消费者更愿意为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支付溢价 [6] - 2025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奢侈品消费同比增长18%,IP衍生品增长29%,显示出消费分化和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韧性 [6] 老铺黄金 - 公司以1200亿港元市值超越周大福(850亿港元)成为亚洲黄金珠宝行业新霸主 [1] - 采用奢侈品"一口价"策略,产品隐含工艺溢价高达数倍,成功将黄金定位为兼具文化与艺术价值的珍品,保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毛利率 [3] - 核心竞争力在于"古法宫廷工艺",融合錾刻、珐琅、镶嵌等非遗技艺,单品制作平均耗时数百小时,如"敦煌飞天系列"采用复杂3D立体錾刻技术 [3] - 与故宫博物院联名的"千里江山图"系列引发社交平台热议,显著提升30-40岁高收入女性群体的复购率 [3] - 推出"数字藏品 实体"模式,2025年预售的"数字金饰"可在虚拟空间佩戴并与实体产品联动,已售罄 [8] 泡泡玛特 - 2025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公司以35%市场份额稳居榜首,市值达1800亿港元 [4] - "哪吒2"联名盲盒首周销售额突破5亿元,二级市场溢价最高达10倍,通过AR技术实现"实体 虚拟"沉浸式体验提升客单价 [4] - 通过"迷你店 自动贩卖机"模式覆盖三四线及县域市场,县域客单价为一线城市的60%,贡献近三成营收增长 [6] - 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5%,在东京、纽约开设旗舰店,与空山基合作的"机械熊"系列在欧美市场售价299美元仍供不应求 [6] 行业趋势与技术应用 - 2025年中国AR/VR设备普及率达32%,采用数字技术的商品复购率显著高于传统产品,客单价提升高达40% [8] - 预计2027年中国文化IP衍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传统文化IP(如敦煌、三星堆)和新兴国潮IP(如哪吒、原神)将成为核心增长点 [8] - 元宇宙、NFT等新兴技术重塑消费体验,具备非遗技艺传承能力的企业(如苏州刺绣、景德镇陶瓷)有望通过品牌化运营实现价值跃升 [8]
萧山农民画再度“出圈”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中国乡土绘画作品展览 -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作品展览复评结果公布 萧山农民画团队作品《舟溯八千载 湖漾中国梦》成功入展并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2] - 全国性绘画大赛聚焦"乡土"主题 旨在展现乡村风貌、民俗风情与人文精神 [2] - 作品以红色为主色调 体现红色血脉传承与乡土热爱 融入土地红、丰收喜悦、民俗炽烈等元素 [2] 作品《舟溯八千载 湖漾中国梦》 - 作品核心描绘8000年前湘湖跨湖桥先民制作独木舟场景 融入太阳纹、陶片等跨湖桥文化符号 [2] - 作品长3.3米、高2.4米 由9张全k纸大小草图拼接而成 创作耗时50余天 [3] - 主创团队非专业科班出身 但以乡土情怀与艺术热情投入创作 克服大幅画面构图与古今元素融合挑战 [3][4] 跨湖桥文化背景 - 跨湖桥遗址为浙江省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独木舟距今约8000-7000年 被誉为"中华第一舟" [3] - 作品将古舟意象融入当代生活场景 打破时空壁垒 连接土地、人、文明 [3] - 创作灵感源于湘湖8000年文脉 以全景叙事视角串联文明脉络 [3] 萧山农民画发展现状 - 萧山农民画协会会员平均年龄下降30岁 现有156名"80后"、40余名"90后"、5名"00后"学员 [5] - 协会今年设12个点 招募226名新学员 计划五年内推动"千百十工程"(1000农民进课堂、100农民画家、10省乡村工匠名师) [5] - 萧山农民画近年快速发展 全国知名陕西农民画协会曾点赞 每年200多位学员参加培训 [5] 创作团队与过程 - 主创团队包括项红红、李红娟、王芬香、黄国红等4位画家 分工协作山水布局、人物细节、色彩调和 [4] - 创作过程七易其稿 经历灵感碰撞、构图重构、色彩方案试验等阶段 [5] - 团队获骆献跃、赵大安等5位专家艺术指导 [4]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文润铁打赋长歌——解码古城襄阳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 2025-06-25 14:06
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 - 襄阳作为"七省通衢"之城,是贯通南北、连接水陆的交通枢纽,孕育了楚文化、汉水文化、三国文化等多元文化底蕴 [1] - 襄阳拥有4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和数千首诗词记载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地理坐标和精神原乡 [5] - 2018年起实施两轮"古城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修缮6处城墙,31家行政事业单位搬迁腾退,培育文旅新业态 [8] - 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融合小吃、手工制作、非遗展示等业态,"襄阳礼物"文创店开发昭明台便签本、古城墙冰箱贴等特色产品 [8][10] 工业转型与产业升级 - "三线"建设时期建成卫东机械厂、湖北化纤厂等40多家企业,奠定工业基础,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的39个工业行业大类集群 [12] - 汽车产业曾占工业"半壁江山",但新能源转型滞后导致增长放缓,面临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布局的抉择 [14] - 襄阳推动产业链重塑: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如美利信科技100秒下线发动机缸体),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 [16] - 东风纳米01新能源汽车120秒下线一辆,销往全球40余国,海外销量突破1.7万辆,并针对不同市场进行适应性改进 [16][22][24] 交通枢纽与开放发展 - 清代汉江年通行船只约2万艘,建有21座跨省会馆,体现"汇通南北"的商业地位 [19] - 现代襄阳形成高铁(1.5小时到武汉)、高速、水运、航空交织的立体交通网,"米"字形高铁枢纽增强连接"一带一路"作用 [21] - 刘集机场开通3条国际航线,年国际旅客2.5万人次,新增10条国际物流通道和4个国际友好城市 [21] - 襄阳高新区每150秒下线一辆商用车,每90秒生产一根全球供应的电驱动车桥,目标打造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22][24]
陆晓芳:非遗保护传承要做好三个坚持
经济日报· 2025-06-25 08: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非遗是人类文明绵延传承的活态展示和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 [1] - 非遗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反映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1] - 非遗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 [1] - 非遗技艺及其体现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1] 非遗保护传承的核心理念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非遗保护传承理念,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 [2][3] - 搭建多元共建平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 [3] - 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加强非遗传承队伍建设 [3] - 注重非遗与人民生活的融合,通过节庆活动、文创产品等方式提升文化认同 [3] 非遗的守正创新 - 非遗具有活态性、流变性和创新性特征,需融入当代生活与生产体系 [4][5] - 鼓励跨界创新、古今融合,培育非遗品牌IP,开发符合当下审美的产品 [5] - 促进文旅融合与生态整体性保护,将非遗嵌入地域文化生态链 [5] - 注重非遗教育传承与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多方协同的可持续传承体系 [5] 科技赋能非遗保护传承 - 非遗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6] -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技术为非遗保护注入新活力 [7] - 3D扫描、AI修复等技术可建立非遗永久档案,保存濒危技艺 [7] - VR、AR和短视频平台打破时空限制,让非遗触达更广泛受众 [7] - 区块链技术确保非遗数字化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7] - 3D打印技术精准复制非遗作品,实现个性化定制 [7] - 数字藏品、智慧旅游等模式拓宽非遗传播和商业化路径 [7]
郎酒携手总台送上精神食粮:消费者心中的“顶配风雅CP”已上线!
水皮More· 2025-06-23 15:55
品牌战略与文化赋能 - 公司通过携手央视顶级文化IP(《典籍里的中国》《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实现品牌与文化共振,独家冠名或特约合作以强化文化属性 [2][4][5] - 构建双生态圈:青花郎聚焦经典文化IP(如茅奖、鲁奖)传承文脉,红花郎依托春晚塑造国民记忆,形成"文化高地+家国情怀"的双线叙事 [2][7][10] - 品牌定位从物质消费升级为精神共鸣载体,强调"与有价值的人共同创造价值",将酱香白酒与中华文明千年智慧结合 [2][8][11] 营销活动与IP合作 - 2025年暑期视听嘉年华启动,公司总经理汪博炜出席并接受央视专访,强化与总台战略合作形象 [2][4] - 青花郎推出限量联名酒(如《经典咏流传》《中国书法大会》纪念酒),通过设计融合传统艺术与酿造工艺,满足个性化需求 [10] - 红花郎连续16年绑定春晚IP,2025年再次冠名"开门迎春晚"及系列歌会,巩固"国民记忆"标签 [10] 产品与文化深度绑定 - 青花郎基酒贮存7年以上(占比≥80%),叠加20年洞藏调味酒,品质对标文化IP的"时间重量" [8] - 文化节目创新形式:AI微短剧、国际对话(《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宋词音乐演绎(《大宋词人传》),提升品牌内容参与度 [5] - 公司提出"酿好酒是时代精神注脚",将产品价值延伸至文明厚度、国家叙事层面,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11] 平台资源与行业地位 - 央视副台长齐竹泉公开肯定合作,称总台为品牌提供"最权威商誉",反映公司在白酒行业的文化标杆地位 [4] - 公司持续获得总台青睐,体现其对品牌价值、品质实力、社会担当的认可,形成"顶级平台-顶级品牌"互哺效应 [4][7]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和胖东来,河南人正在定义什么是潮?
搜狐财经· 2025-06-23 07:08
行业现象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和胖东来成为现象级消费企业,均由河南籍企业家创立,从低门槛传统行业起步却成功吸引全球中产阶级消费 [2] - 三家企业分别以4元柠檬水、59元盲盒和"超市乌托邦"模式,在茶饮、潮玩和零售行业建立独特竞争优势 [2] - 企业成功折射中国消费市场深层变革,体现河南经济哲学在慢与快、土与潮、利与义之间的平衡 [2] 商业模式创新 - 蜜雪冰城采用极致性价比+加盟扩张+高效供应链模式,自建柠檬种植基地和雪王牧场,供应链成本仅为行业平均80% [3][4] - 泡泡玛特将玩具销售升级为"IP运营+情感投射+社交货币"生态系统,Labubu系列2024年营收30.41亿元,同比增长726.6% [4][5] - 胖东来重构零售业为情感空间,单店坪效远超行业,员工月均收入9000多元,年30天带薪假 [5][7] 运营数据 - 蜜雪冰城2024年毛利率31.6%,全球门店达46479家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品牌 [4] - 泡泡玛特市值突破3700亿港元,Labubu在欧美市场火爆 [4][5] - 胖东来仅在许昌、新乡开设13家门店却成为全国零售标杆 [7] 消费心理洞察 - 蜜雪冰城满足"性价比快感"情绪需求,4元柠檬水成为精明消费代名词 [8] - 泡泡玛特挖掘对不确定性的迷恋,68%年轻人购买盲盒为工作减压,52%将其作为倾诉对象 [10] - 胖东来构建情感乌托邦,通过过度服务和无条件退货政策让消费者感受尊重 [11] 河南商帮特质 - 务实主义:企业家从草根起步专注产品本质,如蜜雪冰城创始人从3元汉堡摊起家 [12] - 极致深耕:蜜雪冰城10年开第二家店,胖东来20年仅开13家店,泡泡玛特经历7年亏损 [13] - 义利合一:胖东来高工资高福利,蜜雪冰城助农增收,泡泡玛特扶持设计师 [14] - 文化自信:泡泡玛特IP全球化,蜜雪冰城海外本土化策略,胖东来成文旅名片 [15]
从年轻人钟爱博物馆说起(青年观)
人民日报· 2025-06-22 05:47
博物馆行业趋势 - 2024年国家博物馆35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60%,年轻人成为参观主力军 [1] - 博物馆正成为年轻人学习充电和放松休闲的重要场所,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打卡"现象 [1] - 古风音乐、国潮服饰、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与博物馆共同成为年轻人眼中的"顶流" [2] 年轻人行为分析 - 年轻人参观博物馆的动机包括了解历史文化、发现惊喜感动、感受文物穿越时空的魅力 [1] - 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源于文化自信增强,经历了从"不了解"到"真正爱上"的认知转变 [2] - 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显眼包"文物二创内容,推动文物"破圈"传播 [3] 博物馆创新发展 - 年轻人将VR、互动游戏等新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展陈,使文物"活"起来 [3] - 年轻人在社交媒体自发制作"打卡攻略"和观展指南,提升小众博物馆知名度 [3] - 博物馆文物为快节奏生活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养料和内心平静 [3] 文化消费升级 - 传统文化吸引力上升构成"博物馆热"的底层逻辑 [2] - 文物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和艺术追求为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 [3] -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正在形成文化自觉的洪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