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IPO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投资的双面棱镜:IPO新赛道与港股通“入通”策略
长江证券· 2025-06-20 09:10
港股 IPO 市场现状 - 2024 年 9 月至 2025 年 6 月上市的港股,首日上涨概率 62.1%,上市 30 日后上涨概率 55.6%[17] - 2025 年 1 - 5 月港股首次招股募资额 776.7 亿港币,接近 2024 年全年,同比增 709.4%[20] - AH 溢价率从 2025 年 1 月 2 日的 153.6%降至 6 月 13 日的 136.5%[22] 港股 IPO 市场回暖原因 - 政策上,证监会 5 项措施、港交所科企专线等降低上市门槛[7][28] - 市场层面,港股“新经济”行业占比高,南向资金流入提升流动性[7][35] - 企业需求方面,内地公司海外扩张需在港融资,南向资金持股提升利于新兴行业赴港融资[7][54] 投资策略 - 策略一:关注龙头赴港上市为 A 股带来的机遇,提前 30 个交易日布局,如 2022 - 2025 年 5 月样本中 T - 30 日 A 股上涨概率超 50%,平均涨幅 5.08%[8][60] - 策略二:关注龙头公司上市后的“入通”机遇,历史数据显示高权重股入通前股价易涨,入通后部分行业短期内股价上涨概率大[66][70]
海天味业登陆港交所
深圳商报· 2025-06-20 01:13
上市表现 - 海天味业H股6月1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开盘价37 5港元/股 较发行价36 30港元/股上涨3 30% [1] - H股盘中最低探至36 05港元/股 收盘报36 50港元/股 上涨0 55% 成交额28 80亿港元 换手率29 36% [1] - A股同日收报38 69元/股 下跌3 83% 成交额12 39亿元 公司总市值合计约2245亿元 [1] 投资者参与 - 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瑞银资管等8家顶级机构 认购1 29亿股H股 占发售股份总数近50% 金额近47亿港元 [1] - 此次IPO成为2023年以来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第三大的港股IPO项目 仅次于宁德时代和美的集团 [1] 市场地位 - 按销量计算 公司已连续28年蝉联国内最大调味品企业 [2] - 2024年国内调味品市场占有率4 8% 位居首位 是最大竞争对手的两倍以上 [2] - 全球调味品市场排名第五 份额1 1% [2] - 酱油 蚝油产品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调味品市场第一 [2] 销售网络 - 经销商数量达6743家 实现中国内地100%地级市覆盖 [2] - 渗透至全国超过300万个终端零售网点 [2] 历史表现 - 2014年登陆A股市场 营收从9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亿元 [2] - 2021年1月股价曾达219 58元/股 市值超过7000亿元 被称为"酱茅" [2]
调味品龙头,港股上市第一天盘中破发!
第一财经· 2025-06-20 00:38
港股上市表现 -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首日盘中一度破发,最终微涨0.55%报收36.5港元 [1][2] - H股相比A股折价近14%,A股在港股招股期间持续下跌,上市当天大跌3.83%报收38.69元 [1] - 本次港股发行净筹约100亿港元,为2025年至今全球消费行业最大IPO [2]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4981亿元,公司市场份额4.8%,酱油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13.2%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3.15亿元(同比+8%),净利润22亿元(同比+14.77%) [4] - 近三年增长乏力,主要由于成本控制不善和非核心业务扩张导致 [4] 行业比较 - 调味品行业增长稳定但增速较慢,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更高 [6][7] - 港股调味品板块平均市盈率低于20倍,公司A股市盈率(TTM)超过34倍 [4]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后获较高溢价,反映市场对不同行业增长潜力的预期差异 [6][7]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工艺升级、产能扩张、供应链数字化及全球品牌建设 [2] - 共引入8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5.95亿美元,中金公司引入金额占比超80% [2]
门店人均消费持续降至138元,火锅品牌巴奴国际冲击港股 IPO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03
公司概况 - 巴奴国际起源于河南安阳,由70后杜中兵于2001年创立 [2]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招银国际 [1] 门店分布与市场地位 - 直营门店覆盖全国39个城市,总数达145家,其中河南区域53家,河南外92家 [3] - 一线城市门店31家,二线及以下城市114家,占比78.6% [3] - 2024年中国火锅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0.4%,前五大品牌合计份额8.1% [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22年14.33亿元、2023年21.12亿元、2024年23.07亿元、2025年一季度7.09亿元 [3] - 净利润:2022年亏损519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1.02亿元,2024年1.23亿元,2025年一季度0.55亿元 [3] - 2024年同店销售增长率同比下降9.9%,2025年一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1% [4] 运营指标 - 人均消费:2023年150元→2024年142元→2025年一季度138元 [3][4] - 翻台率:2022年3.0次→2023年3.1次→2024年3.2次→2025年一季度3.6次 [3][4] 争议事件 - 创始人杜中兵因"火锅不是服务底层人民"言论引发舆论风波 [5] - 2023年因"18元5片土豆"事件被质疑定价过高 [6] - 旗下子品牌超岛自选火锅因羊肉卷掺假被罚没44.83万元,涉及赔偿835.4万元 [6]
A股IPO“中考”成绩单:打新单日平均收益超200%,赚钱效应重现
华夏时报· 2025-06-18 18:13
A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0家企业实现IPO,合计筹资371亿元,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均上升14% [2] - A股IPO打新首日平均回报达220%,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136%大幅上升,且未有破发案例 [2] - IPO平均筹资额7.43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升0.7%,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最大IPO未超50亿元 [3] - 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IPO数量及筹资额居前三,汽车行业占比超30% [6]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分别领跑IPO数量及筹资额,北交所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 [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港股上半年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1087亿港元,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3%和711% [5] - 新股首日破发率30%,平均回报11%,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 [5]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领域筹资额居首 [7] - 30%的IPO以下限定价,20%以上限定价,零售和消费行业首日回报最高 [5] 科技行业IPO趋势 - A股科技属性强化,政策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制度红利加速释放 [6] - 港股"科企专线"推动高潜力科技公司上市,聚焦技术密集及生物科技领域 [7] - 两地市场未来IPO将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 [8] - 北交所申报主力转向专精特新企业,人工智能及文化创意产业或成新方向 [8] 投资者行为变化 - A股打新超额认购倍数同比大幅增长,投资者因首日高回报倾向于当日抛售 [3][4] - 港股打新风险显著,首日破发率高,但大型IPO及A+H分拆推高市场热度 [5][7] 市场机制与政策影响 - A股IPO发行市盈率保持低位,与行业市盈率差距同比扩大 [2] - 港股"科企专线"缩短科技企业上市筹备时间,降低合规成本 [7] - A股IPO节奏转向"新常态"化发行,港股因中概股回归等因素热度持续 [8]
优乐赛港股IPO:2年累计向实控人提供超300万元垫款 社保及公积金因“员工自愿”欠缴数百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6-18 17:23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二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完善数字系统及平台、推进海外扩张、扩展全国性运营网络、收购拓展下游行业、一般企业用途和营运资金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48亿元、7.94亿元、8.38亿元,2024年收入增速断崖式暴跌至5.49%,前两年均超20% [3][4][5]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120.1万元、6414.9万元、5074.1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20.90% [3][6] - 经调整EBITDA分别为1.42亿元、2.05亿元、2.08亿元,2024年仅微增1.69% [3][6]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1.31亿元、1.22亿元、2.04亿元 [3] 客户与业务结构 - 超99%收入依赖汽车行业客户,受下游"价格战"波及 [7] - 客户留存率呈下滑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75.8%、68.3%、69.5% [5] - 五大客户中有四家同时为供应商,存在重叠情形 [5]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循环包装服务第二大提供商、汽车共享运营服务最大提供商 [2] 应收账款与回款风险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高企,报告期内分别为3.11亿元、3.61亿元、3.8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5%-48% [7]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长达5个月以上,报告期内分别为168.3天、159.9天、167.9天,远超2-3个月信贷期 [7] 研发与人员结构 - 研发人员数量从50人减少至43人,管理人员及运营人员分别增加11人、14人 [8] - 研发成本计入行政开支,报告期内研发成本占行政开支比例从35.04%降至26.74% [8] 员工福利与高管薪酬 - 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累计欠缴数额分别约为310万元、280万元、220万元 [9] - 董事及高管薪酬总额快速上涨,报告期内分别为320万元、390万元、540万元,新任CEO曾海屏2024年酬金达158.6万元 [10][11] 关联交易与家族管理 - 2024年关联交易总额876.3万元,同比增183.68%,包括向控股股东提供现金垫款135.1万元(未偿还83.9万元)及向联营公司采购621.2万元 [12][13] - 管理层存在家族特征,控股股东孙延安持股56.30%,其外甥汪玥任执行董事,兄弟孙文宏任附属公司董事 [11]
巴奴冲刺港股 IPO,火锅江湖再掀风云!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30
公司上市动态 - 巴奴毛肚火锅母公司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 [1] - 若成功上市,巴奴将成为继呷哺呷哺、海底捞之后国内第三家主营火锅业务的上市公司 [1] 公司发展历程 - 巴奴火锅创立于2001年,2009年进军郑州成为全国化发展关键起点,2012年战略聚焦毛肚产品并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 [3] - 2018年进军北京市场,2019年进入上海,2021年拓展至深圳,截至2025年6月直营门店达145家,较2021年末增长74.7%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4.33亿元、21.12亿元和23.07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519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1.02亿元、2024年1.23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7.09亿元(同比+25.7%),净利润5516万元(同比+57.5%),但2024年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47.38%降至9.23% [4] 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火锅市场按收入计排名第三,市场份额0.4%,在品质火锅细分市场以3.1%份额位居第一 [5] 运营数据 - 翻台率从2022年3.0次/天提升至2025年前三月的3.7次/天,但人均消费从2022年147元降至2025年前三月的138元 [7] 扩张计划 - 计划2026-2028年分别新开52家、61家、64家餐厅,显著高于2022-2024年新增11家、25家、35家的速度 [8] - 当前145家门店中78.6%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该区域门店经营利润率24.5%高于一线城市的20.7% [9] 供应链建设 - 拟在河南等6省建设卫星仓,每个仓投资400-500万元,以支持下沉市场渗透 [9]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餐厅网络拓展、数字化升级、品牌建设、供应链优化及营运资金 [10] 行业前景 - 2024-2029年中国火锅行业年复合增长率预计6.5%,品质火锅细分领域增速达7.8% [12]
冲上热搜!广汽埃安,已报警!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15:56
【导读】针对近期网传不实信息,广汽埃安宣布已报警 6月17日深夜,广汽埃安法务部发布微博称,针对网传广汽埃安员工持股相关的不实及恶意诋 毁信息,公司已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并报警。 近日,关于广汽埃安股权融资爆雷、IPO疑似告吹等传闻,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6月16日深夜,广汽集团及其旗下广汽埃安均发表声明称:"部分自媒体发布关于广汽埃安员 工持股相关的不实信息,毫无事实依据,纯属恶意造谣。" 广汽埃安宣布已报警 广汽埃安法务部称,近日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先后有多个网络账号捏造、发布、扩散不 实信息,对广汽集团及广汽埃安的健康有序生产经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公司已固化所有传播链路证据,包括多平台首发网络账号的信息。"广汽埃安法务部称,针 对此次恶意造谣传谣事件,公司将坚决运用法律武器,依法追究造谣者、传谣者的法律责 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报警回执显示,6月17日18时15分,广汽埃安向公安机关报警,已获公安警官登记。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多方辟谣员工持股计划不实信息 此次关于广汽埃安的传言,主要提及员工持股计划事项有变。 网传 消息称, 广汽埃安员工此前贷款认购的股权,如今估值大幅缩水,并且参与员工持股计 ...
药企扎堆港股IPO:上市热潮难掩“造血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5:12
港股创新药市场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HSSCPB)年内累计涨幅达71.83%,较去年同期20.74%的跌幅显著反弹 [1]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年内增长67.16%,二级市场回暖带动药企IPO热潮 [1] - 6月已有7家本土药企递表赴港,包括翰思艾泰、维立志博等,其中5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1][2] 药企IPO财务数据 - 翰思艾泰2023年收入666.4万元,亏损8516万元;2024年收入768.1万元,亏损扩大至1.17亿元 [2][3] - 维立志博2023年亏损3.62亿元,2024年亏损收窄至3.01亿元,2025年Q1亏损7536.7万元 [2][6] - 银诺医药2024年收入2005.5万元,亏损1.75亿元,较2023年7.33亿元亏损大幅收窄 [2][7] - 东阳光药2024年营收40.19亿元,净利润2480.3万元,核心产品奥司他韦占中国抗流感药市场38.5% [2][8] 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翰思艾泰核心产品HX009处于I/II期临床,研发成本从2023年4670万元增至2024年7470万元 [3][4] - 银诺医药GLP-1药物依苏帕格鲁肽α已商业化,减重适应症IIb/III期临床预计2026年完成 [7] - 轩竹生物2024年收入跃升至3009万元,但超9成依赖单一产品KBP-3571 [8] - 长风药业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占2024年营收94.5%,已纳入集采 [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港股18A章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通道,吸引A股转港股企业如轩竹生物 [2][3] - 药物从I期到FDA批准平均成功率仅7.9%,耗时10.5年,早期研发风险高企 [4] - CD47靶点研发遇冷,跨国药企要求III期数据才注资,加剧早期企业压力 [5] - 东阳光药面临专利悬崖,奥司他韦胶囊专利已失效,颗粒剂专利2026年到期 [8] 资本运作与战略 - 维立志博与Aditum Bio达成6.14亿美元BD交易,含特许权使用费及股权 [6] - 东阳光药拟通过港股上市整合研发平台,提升全球品牌形象应对专利到期 [9] - 长风药业计划募资投入吸入制剂研发及生产设施扩张,巩固现有优势 [9]
海天味业H股IPO受热捧 高瓴集团等8家基石投资者认购近47亿港元
深圳商报· 2025-06-17 06:43
港股IPO概况 - 公司启动港股全球发售 发售时间为6月11日至16日 发售价格35港元/股至36 3港元/股 最高募资总额约95 6亿港元 成为年内港股市场最大规模IPO之一 6月19日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2] - 以发售价中位数35 65港元/股计算 预计募资净额约92 71亿港元 [3] - 将发行2 63亿股H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约1579万股 占全球发售总数6 国际发售约2 47亿股 占全球发售总数94 并授予承销商15 超额配股权 若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 最大发行股数约3 21亿股 [2] 投资者认购情况 - 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近47亿港元 认购份额约占总发售股份50 创下年内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新高 [2] - 成功引入8家基石投资者 包括高瓴集团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 按发售价中位数计算 拟合计认购约1 29亿股H股 占发售股份总数近50 [3] - 此次IPO成为港股2023年以来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第三大的IPO [3] 公司行业地位 - 按销量计算 截至2024年已连续28年蝉联国内最大调味品企业 [3] - 按2024年收入计算 在国内调味品市场排行首位 在全球调味品市场排名第五 [3] - 酱油 蚝油产品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调味品市场第一 [3] 公司发展历程 - 成立于2000年 前身是1955年佛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而成的"海天酱油厂" [3] - 2014年在A股上市 上市以来营收从98亿元攀升至269亿元 [4] - 2021年1月股价曾一度高达219 58元/股 市值超过7000亿元 被称为"酱茅" [4] 募集资金用途 - 主要用于支持主营业务发展 重点用于产能扩张 技术研发 市场拓展及品牌建设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