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AGI)

搜索文档
华东试验场完成4.2亿元A轮融资;影石Insta360登陆上交所,最新市值652.43亿元丨全球投融资周报06.07-06.13
创业邦· 2025-06-15 09:04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览 - 本周国内一级市场披露融资事件88个,较上周减少27个,其中30个事件披露金额,总融资规模25.03亿元人民币,平均融资金额0.83亿元人民币 [5][6] - 行业分布:智能制造(17个)、人工智能(14个)、医疗健康(8个)融资数量居前;企业服务行业融资规模最高(7.20亿元人民币),主要受生成式AI平台「硅基流动」数亿人民币A轮融资推动 [8] - 汽车交通行业融资总额4.2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汽车测试平台「华东试验场」4.2亿人民币A轮融资贡献 [8][9] 地区分布 - 江苏(17起)、上海(14起)、广东(14起)为融资事件最集中地区 [12] - 上海融资规模领先(6起事件共融资6.35亿),山东单笔融资额突出(4起事件共融资5.60亿) [15] 阶段分布 - 早期阶段(种子/天使/A轮)占比最高(68个),成长期(B/C轮)16个,后期(D轮及以后)4个 [15] 大额融资事件 - 国内大额融资包括:AI基础设施企业「硅基流动」(数亿人民币A轮)、汽车测试服务商「华东试验场」(4.2亿人民币A轮) [8][9] - 海外大额融资未披露具体案例 [22] 活跃投资机构 - 弘毅投资(3起)、顺禧基金(2起)、赤子基金(2起)为本周最活跃机构 [25] IPO动态 - 本周7家国内IPO企业中6家获VC/PE支持,市值最高为「影石Insta360」(652.43亿人民币),历史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启明创投等 [27][28] - 其他IPO案例:海阳科技(募资4.61亿)、交大铁发(鲁信创投投资)、新琪安(募资1.64亿港元) [28] 并购事件 - 本周完成并购11起,最大交易为海峡股份25.15亿人民币收购中远海运客运100%股权 [30] - 其他重点并购:沈阳机床收购中捷航空(2.16亿)、浙江荣泰收购KGG狄兹精密(2.04亿) [33]
华东试验场完成4.2亿元A轮融资;影石Insta360登陆上交所,最新市值652.43亿元丨全球投融资周报06.07-06.13
创业邦· 2025-06-15 08:48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览 - 本周国内一级市场披露融资事件88个,较上周减少27个,其中30个事件披露金额,总融资规模25.03亿元人民币,平均融资金额0.83亿元人民币 [5][6] - 行业分布:智能制造(17个)、人工智能(14个)、医疗健康(8个)融资数量居前;企业服务行业融资规模最高(7.2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生成式AI基础设施平台「硅基流动」获数亿人民币A轮融资推动 [8][9][10] - 汽车交通行业融资规模次之(4.2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测试平台「华东试验场」完成4.2亿人民币A轮融资 [11] 地区与阶段分布 - 地区集中度:江苏(17起)、上海(14起)、广东(14起)为融资事件最密集区域,其中上海6起事件融资6.35亿,北京3起事件融资6.30亿,山东4起事件融资5.60亿 [15][18] - 融资阶段:早期(68个)占比最高,成长期(16个)和后期(4个)较少 [18] 大额融资与活跃机构 - 国内大额融资案例包括「硅基流动」(AI基础设施)、「华东试验场」(汽车测试)等 [9][11][22] - 活跃投资机构:弘毅投资(3起)、顺禧基金(2起)、赤子基金(2起) [28] IPO与并购动态 - 本周7家国内IPO公司中,「影石Insta360」市值最高(652.43亿人民币),获IDG资本、启明创投等投资 [30][31] - 并购事件11起,最大交易为海峡股份以25.15亿人民币收购中远海运客运100%股权,其他案例包括沈阳机床并购中捷航空(2.16亿人民币)、浙江荣泰并购KGG狄兹精密(2.04亿人民币) [33][36]
30岁,全球最年轻女富豪诞生
投资界· 2025-06-14 15:29
AI行业投资与造富现象 - AI行业造富速度惊人,Meta斥资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8亿元)投资Scale AI,对应公司估值达2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5亿元)[1] - Scale AI成立于2016年,由两位90后华人少年Alexandr Wang和Lucy Guo创立,专注于为AI提供数据标注服务[1] - Meta此次投资取得Scale AI 49%股权,交易被视为"人才收购",创始人Alexandr Wang将离职并加入Meta领导新AI实验室[4] Scale AI交易细节 - 该交易是Meta史上第二大交易,仅次于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采用战略投资形式规避反垄断审查[5] - Scale AI目前员工超1500人,已完成7轮融资,背后集结20余家投资机构[5] - 早期投资机构如老虎环球基金投入2亿美元,现价值超10亿美元,获得丰厚回报[8] Lucy Guo的创业与财富 - Lucy Guo持有Scale AI 5%股份,身家达12.5亿美元,成为《福布斯》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女亿万富豪[1][6] - 她曾就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后因获得泰尔奖学金退学创业[11] - 离开Scale AI后创立风投机构Backend Capital,成功投资金融软件公司Ramp(估值130亿美元)[12] AI行业融资热潮 - 福布斯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女性亿万富豪TOP3中,两位靠AI致富(Lucy Guo和Anthropic联合创始人Daniela Amodei)[14] - Anthropic成立三年多估值飙升至6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00亿元),近期完成35亿美元融资[14] - OpenAI以3000亿美元估值融资400亿美元,创科技公司私募融资规模历史纪录[15] AI行业估值与风险 - AI行业已诞生4家估值超600亿美元独角兽:OpenAI、Databricks、Anthropic、xAI[15] - 知名AI独角兽Builder因技术造假申请破产,估值曾达15亿美元[16] - OpenAI估值与收入比达33倍,AI搜索产品Perplexity更高达75倍,显示资本市场过热[17]
「倒计时3天」2025 WAIC云帆奖全球征集|共青年之智,铸AGI未来
机器之心· 2025-06-13 17:22
2025 WAIC 云帆奖全球征集已进入倒数 3天,小伙伴们赶快 on board!点击文末「阅读原 文」完成报名或提名! 在全球 AI 创新格局加速重塑之际,2025 WAIC 云帆奖以「聚智・共进」为主题,继续发掘和表彰 AI 青年 先锋。从基础理论突破到产业实践创新,从跨学科交叉到开源生态建设,我们寻找能够在通往 AGI 的征途 上贡献中国智慧的青年才俊,并将为奖项得主提供学术影响、科研资助、产业生态全方位赋能。 现在,三位重量级奖项召集人向你发出诚挚邀请: WAIC 云帆奖得主赋能计划 学术影响力跃升 :在 WAIC 揭晓获奖名单并颁发证书,提升获奖者国际知名度与学术影响力。为有意愿者 向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推荐工作;提供与国际顶尖学术机构、学者交流合作机会,如受邀参加国际会议作 汇报。 奖项设置 璀璨明星 明日之星 百万级科研加速 :联合科研机构提供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内推,资助金额最高可达数百万;提供算力资源, 助力突破算力瓶颈;多渠道推广研究成果,提升影响力与应用价值。 产业生态赋能 :组织与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对接,提供项目实践机会,推动产学研融合。为有创业意愿者 提供创业培训、资金及上下游企业对接等 ...
LeCun和世界模型V-JEPA 2:零样本机器人规划新时代!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13 17:15
Meta AI战略调整与收购动态 - 公司计划以148亿美元收购AI数据标注企业Scale AI 49%股权,Scale AI CEO Alexandr Wang将加入Meta并领导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实验室[1] - 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领导的FAIR实验室因资源转向生成式AI产品团队而逐渐边缘化,核心技术人员接连离职[2] - FAIR实验室曾主导开源大模型Llama系列开发,但后续由生成式AI产品团队接管,目前聚焦高级机器智能(AMI)研究[2] 世界模型V-JEPA 2技术突破 - V-JEPA 2基于联合嵌入预测架构(JEPA),拥有12亿参数,专注于通过视频数据训练机器理解物理规律(如重力、碰撞)[7] - 模型实现零样本机器人规划能力,实验室测试中机器人成功抓取未见过物体,减少对特定任务训练数据的依赖[9] - 提供跨场景动作预测优化,工业场景中可模拟动作后果以提升效率与安全性[10] 具身智能领域应用前景 - 世界模型可赋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等自主系统,降低训练成本并加速虚拟到现实的知识迁移[16] - Meta发布三大基准测试(IntPhys 2、MVPBench、CausalVQA)评估AI对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16] - 公司计划开发多模态JEPA模型,整合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并探索跨时间尺度的分层学习[13] 行业竞争格局与Meta布局 - 全球仅少数企业专注世界模型研发,包括李飞飞的World Labs(融资2.3亿美元)和谷歌DeepMind的Genie项目[14] - 2025年Meta成立仿生人形机器人团队,目标打造类人任务执行能力,计划招聘100名工程师并由前Cruise CEO Marc Whitten领导[17] - 公司战略定位为机器人行业的"安卓平台",与Figure AI等企业合作提供底层AI技术[17] 科技巨头具身智能赛道动向 - 2024年四季度起,英伟达、苹果、OpenAI等国际大厂从AI赋能转向本体制造,国内蚂蚁、京东等跟进[17] - 大厂侧重"大脑"层技术突破,而非人形机器人硬件本体,目前AI能力仍是主要瓶颈[17] - 行业争议聚焦世界模型与具身智能大模型哪条路径更接近通用人工智能(AGI)[15]
估值翻倍 Scale AI将成为Meta的外挂?
金十数据· 2025-06-13 13:20
Meta Platforms正式敲定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Scale AI进行一笔高达143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并同时聘请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汪滔(Alexandr Wang)加入其AI团队,这是一笔不同寻常且意义重大 的交易,标志着Meta在人工智能竞赛中加速追赶的决心。 Meta在周四的一份声明中确认了与Scale AI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的消息,但并未披露具体金 额。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笔投资总额为143亿美元,使Scale的估值超过290亿美元(包含此次融 资)。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Scale的首席执行官汪滔将加入Meta的人工智能团队,在"超级智能"部门担任新职 务,该部门致力于开发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表现的AI系统——即业界所称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汪滔将继续作为Scale董事会成员。 消息人士表示,Meta将获得Scale 49%的股权,购入的是无投票权股份。Meta发言人表示: "我们已经完成了与Scale AI的战略合作和投资。作为合作的一部分,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双方 在AI模型训练数据方面的协作。" 汪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笔投资"认可了Scale取得的成绩",也凸显了人工 ...
AGI真方向?谷歌证明:智能体在自研世界模型,世界模型is all You Need
机器之心· 2025-06-13 10:32
通用人工智能与世界模型 - 谷歌DeepMind研究证明,能够处理复杂长期任务的AI智能体必须学习内部世界模型,且该模型可从智能体行为中提取[3][4][5] - 世界模型是实现多步骤目标导向行为的必要要素,提升智能体性能需学习更精确的世界模型[5][20][34] - 实验显示智能体处理目标深度(n)增加时,提取的世界模型误差按O(δ/√n)+O(1/n)比例下降[32][33][34] 理论框架构建 - 研究基于四要素构建数学框架:环境(20状态5动作cMP)、目标(LTL逻辑表达)、智能体(有界目标条件策略)、世界模型(预测环境转移函数)[24][25][27][28] - 有界智能体定义为在最大目标深度n下失败率δ≤1的策略,其最优策略可最大化目标实现概率[28][29] - 世界模型精度与智能体能力正相关,当δ→0且n≫1时模型误差趋近于0[31][33][34] 算法与实验验证 - 开发Algorithm 1算法通过查询智能体复合目标行为来估计状态转移概率Pss'(a),精度参数n与目标深度2n+1相关[37][38] - 在20状态5动作稀疏转移环境中测试,即使δ=1的最坏情况下仍能恢复准确世界模型,平均误差随目标深度增加而降低[40][46] - 算法填补了"策略+目标→世界模型"的三角关系,区别于传统规划(模型+目标→策略)和IRL(模型+策略→目标)[41][43] 行业技术关联 - 研究支持Ilya Sutskever观点:大语言模型本质是学习世界模型压缩表征,预测准确度反映模型保真度[16][17][19] - Genie 2基础世界模型可通过单图像生成无限3D环境,为智能体提供经验流训练,标志从人类数据时代向经验时代转变[50][51][52] - 领域泛化需比任务泛化更深层因果理解,适应分布变化的智能体必须学习因果世界模型[45][47]
今年“港股AGI第一股”确认了!云知声冲刺IPO五年终通过港交所聆讯
搜狐财经· 2025-06-13 08:36
公司上市进展 - 云知声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6月12日晚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 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公司已完成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 [2] - 即将成为今年"港股AGI第一股" [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成立于2012年 是一家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智能语音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的AI企业 使命是通过通用人工智能(AGI)创建互联直觉的世界 [6] - 主要业务聚焦智能语音赛道 创始人黄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 曾任职于摩托罗拉中国研究中心、盛大网络旗下的创新院等 [6] - 2013年推出第一代全栈AI系统 2017年推出基于BERT的大语言模型UniCore 2018年推出边缘交互式AI芯片UniOne系列 2023年发布自研600亿参数规模的山海大模型 [6] - 拥有超过184 PFLOPS的Atlas AI智算集群 超过10PB的存储容量 提供约1300万颗消费级AI芯片 [6] - 主要为生活、医疗等领域场景提供AI解决方案 客户包括中国前三大保险集团等 [7] - 通过MaaS向开发者和企业提供AI大语言模型能力 产品包括基于公有云的AI能力API 定制专有AI技术服务平台 AI模型嵌入式芯片和物联网IoT硬件模组等 [7] 财务与融资 - 上市前共完成11轮融资 总额超过3.4亿美元 有30余家机构入局 包括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中网投、京东尚科、高通、中金等 [9] - 公司估值达百亿左右 [9]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为6.01亿元、7.27亿元、9.3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5% [9]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3.75亿元、3.76亿元和4.54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分别是1.83亿元、1.37亿元、1.68亿元 [9] - 2023年完成D3轮融资 筹集超过人民币7亿元 [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6亿元 [12] 业务细分与客户 - 生活板块是营收大头 2022年-2024年分别贡献81%、79.6%和78.8%的营收 [10] - 项目数从2023年的913个减少到2024年的711个 客户总数量从389个涨到411个 主要客户数量从78个下降到71个 [10] - 按客户类型划分 2022年和2023年终端用户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52.7%、53.6% 2024年来自系统集成商/代理人的营收达到55.1% [11] 研发投入与未来规划 - 2022年-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2.87亿元、2.86亿元、3.70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9.3% [12] - 2024年融资成本达2.71亿元 同比增长27.3% [12]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投资Atlas AI基础设施等提升研发能力 投资新兴业务机会 提升产品在垂直行业和场景中的应用和渗透率 国际化扩张及战略合作 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等 [13]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 是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为0.6% [9] - 在国内生活AI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三 在医疗AI服务及解决方案中排名第四 [9]
蔡崇信:DeepSeek取得突破后,阿里巴巴工程师春节无休全力追赶AI浪潮
华尔街见闻· 2025-06-12 18:42
阿里巴巴AI战略转型 - 公司在DeepSeek发布R1模型后意识到AI领域落后 随即取消春节假期加速开发 几周内推出Qwen系列模型[1] - Qwen系列模型现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大型语言模型之一 公司承诺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人民币(53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2] - 全面转向聚焦人工智能特别是通用人工智能(AGI) 开源策略旨在推动AI应用普及并带动云计算需求增长[2][3] 行业竞争与创新动力 - 中国消费互联网环境与工程师竞争文化持续驱动AI领域创新[1] - 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体现在公司连夜加班赶进度 快速迭代模型版本[1] - 开源大型语言模型将带动AI应用激增 并推动云计算需求[2][3] 公司近期表现与挑战 - 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仅同比增长7% AI投资回报仍不确定[4] - 2023年公司经历"巨大考验时期" 承认扩张过快导致方向迷失[4] - 近期与苹果合作 为iPhone提供AI技术 管理层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3][4]
「机器人+」“非人形”路径迎资本大考!卧安机器人扭亏后闯关港股,海外市场依赖暗藏风险
华夏时报· 2025-06-11 14:36
公司商业化进展 - 卧安机器人2015年成立于深圳,由李泽湘孵化,专注于非人形机器人产品如指纹门锁机器人、窗帘机器人等,差异化布局避开人形机器人赛道[1]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75亿元、4.57亿元和6.1亿元,其中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产品收入占比从2.29亿元增至5.4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4.8%[2] - 公司2024年实现盈利,经调整利润从2022年亏损8360.5万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110.7万元,成为少数盈利的机器人企业[3] 行业竞争格局 - 按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是全球最大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市场份额达11.9%,且是唯一实现家庭场景全品类布局的企业[6] - 2025年国内机器人领域发生260起融资,人形机器人仅占67起,显示非人形赛道同样受资本关注[5] - 全球家庭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2年2133亿元增至2024年2577亿元(CAGR 9.9%),预计2029年达4283亿元(2024-2029年CAGR 10.7%),渗透率将从25.8%提升至29.5%[6] 市场依赖与风险 - 公司95%收入依赖海外市场,其中日本市场占比57.7%(2024年),欧美市场合计贡献37.3%[7] - 中美关税博弈影响跨境业务,所有产品在中国生产后出口美国,需应对反倾销、出口管制等法规,2024年净汇兑亏损因日元贬值扩大至650万元[7][8] - 行业专家指出海外市场优势在于老龄化需求明确、竞争较弱,但需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技术创新应对关税风险[7][8] 产品与技术路线 - 产品聚焦场景化解决方案,包括指纹门锁机器人、AI网球机器人等,技术实现难度低于人形机器人,量产成本优势明显[1][5] - 行业对机器人形态存在分歧,部分专家认为AGI发展将推动形态多样化,但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应用前景更广[2] - 现有商业化成功案例多为非人形产品,如清洁家电、工业机器人等,公司产品因实用性强更易落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