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棕榈油近况与展望
2025-09-10 22:35
棕榈油市场近况与展望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棕榈油行业 主要涉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生产与出口 [1][10] * 生物燃料行业 涉及美国 巴西和印尼的生物柴油政策与需求 [4][12][13] * 主要公司包括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种植园企业 以及涉及生物燃料生产的相关企业 [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价格走势与市场预期 * 棕榈油价格2025年7月以来显著波动 从7800元涨至9300元左右 8月中旬达9700多元高点 近期出现连续回调但后市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3] * 中长期美豆油价格在50美分以下空间有限 可能引发国际豆棕价差反弹及棕榈油性价比再度走高 [3] * 中期价格波动区间在9200~10000元之间 更宽范围可放到9000~10000元 长线存在超过10000元机会 [19] * 高点可能出现在2026年第一季度 季节性减产期叠加降雨滞后冲击和印度斋月备货 使库存迅速下降 [19] 供需情况分析 * 马来西亚和印尼供需趋于紧缩 马来西亚9-10月份库存将达到年内高点约230万吨左右 10月开始进入减产去库状态持续到2026年3月 [5] * 2026年全球棕榈油产量增速将显著放缓 印尼产量增量预估仅为100万吨左右 [2][11] * 印尼打击非法种植园涉及330万公顷 占总面积超过20% 涉及千万吨级别产量 [7][29] * 非法种植园移交导致产量损失 印尼5月产量比4月明显下滑 6月比5月更差 7月与6月基本持平 [26] 政策影响 * 美国和巴西生物燃料政策增加美豆油投料 导致豆油出口缩水 推高国际豆棕价差 利好棕榈油出口 [4] * 印尼B40政策执行良好 2025年从B35提高到B40理论上增加200万吨投料需求 实际增量约100万吨 [18] * 印尼可能执行B50政策 将增加约300万吨需求 [12] * 美国环保署10月31日公布生物燃料掺混最终方案 美豆油需选择方向 [19] 需求情况 * 印度植物油库存较去年同期减少100多万吨 存在补库需求 [6] * 印度人口尚未达到峰值 人均消费仍有增长空间 食用油进口有进一步扩张空间 [16] * 印尼B40政策使国内消费同比增长且具延续性 [7] * 巴西每年豆油出口量约为一两百万吨 参混率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需求增量增加约60万吨 [15] 风险因素 *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在2026年一季度对棕榈油生产造成滞后性冲击 [9] * 棕榈油价格长期维持高位且原油价格未跟上 需要大量补贴 可能影响B40 B50的执行 [21] * 印尼出口税费上调减弱竞争力 马来西亚出口数据表现良好 [6] * 原油价格中枢下跌10美元左右 棕榈油价格会受到影响但跌幅较小 [22] 其他重要内容 生产集中度与增长潜力 * 棕榈油生产集中度高 主要分布在印尼和马来西亚 [10] * 马来西亚产量过去几年徘徊在2000万吨以下 种植面积下滑和树林结构老化导致产量扩张潜力不足 [10] * 印尼树林逐渐老化 小农户占比高导致单产表现不佳 拖累增长潜力 [10] 数据可靠性问题 * 印尼官方数据存在修饰性 可能人为上调产量数据以避免库存水平过低引发市场恐慌 [27] * 实际产量情况不佳 根据印尼棕榈油协会报告 6月份和7月份的产量均不佳 [28] 非法种植园影响 * 非法种植园经营权移交国有企业主要发生在2025年3月和7月 涉及供给超过千万吨 [25] * 目前移交面积80多万公顷 没收面积达300多万公顷 后期可能有更多面积被移交 [29] * 如果管理不善导致采摘停止 每公顷单产约3.2至3.3吨 300多万公顷涉及千万吨级别潜在影响 [29]
北极圈驯鹿放牧传统或将走向终结
财富FORTUNE· 2025-09-10 21:09
萨米族驯鹿放牧传统与生存挑战 - 萨米族驯鹿放牧历史数千年 是萨米文化核心 涵盖食物 语言 山地知识等全部生活要素 [2] - 瑞典萨米族人口至少2万人 但无官方确切统计 因基于种族的人口普查属违法行为 [3] - 加布纳村管理2500至3000头驯鹿 15至20名牧民 150人家庭生计完全依赖驯鹿放牧业务盈利 [3] 采矿活动对驯鹿迁徙路线的破坏 - 基律纳瓦拉铁矿(全球最大地下铁矿)扩建迫使驯鹿迁徙路线更长更艰难 [3] - 佩尔盖杰稀土矿床(欧洲最大稀土矿)开采可能彻底切断加布纳村驯鹿迁徙路线 [2][4] - 采矿使土地支离破碎 改变古老迁徙路线 牧民需更自由迁移而非受限制 [2] 稀土开采的战略意义与冲突 - 佩尔盖杰矿山计划21世纪30年代开采 旨在降低欧洲对中国稀土矿依赖 [4] - 稀土矿物对消费科技产品(手机 硬盘 电动汽车)及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至关重要 [4] - 采矿项目与萨米族生存权冲突 牧民表示无其他迁徙路线可选 [4] 气候变化对驯鹿养殖的毁灭性影响 - 北极变暖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四倍 冬季降雨替代降雪 地衣表面形成冰层阻碍驯鹿进食 [6] - 夏季山区气温达30摄氏度(86华氏度) 驯鹿体温过高无法积累脂肪越冬 [6] - 卡车运输驯鹿方案不可行 因迁徙途中需持续进食 运输剥夺草料资源 [6] 法律抗争与资源不对称 - 加布纳村将通过法律途径反对采矿项目 但牧民对结果不乐观 [5] - 矿业公司LKAB拥有资源 资金和手段 牧民仅依靠生存意志和传承决心 [5] - LKAB称正在寻找解决方案但未透露细节 承认工作存在挑战 [5]
高温重返江浙沪,最怕热的群体被忽视了
虎嗅· 2025-09-08 09:5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里里,编辑:陆一鸣,题图来自:AI生成 这个夏天,江浙沪包邮区成了"包热区"。 人类感到最舒适的温度在18℃~25℃之间,面对热浪,我们尚可以躲进空调房,切一盘冰镇西瓜消暑。或者尽量避开日头最毒的时候出行,在路旁的浓荫 下暂得喘息。植物也有各自适宜生存的温度,但它们无处可逃,只能待在原地直面烈日。 整个8月,上海超过35℃的高温天足足有27个,刷新了1873年以来的8月纪录,杭州更是连续29天高温不断。8月24日,处暑刚过,本该是"暑热终止,秋意 悄至"的天气,上海却迎来了今年最热的一天,据徐家汇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当日最高温定格在38.9℃,体感温度突破40℃。 香樟耐热,能忍受35℃~38℃的高温,但长时间的炙烤下,叶片也会被灼伤,边缘焦枯。另一些更为娇嫩的景观树,只能在高温和干旱的夹击中沉默"哭 泣"——当植物极度缺水,空气会进入导管,形成气泡,然后破裂。那微弱的声响,就像是迈向死亡的哭声。 8月的尾声,上海辰山植物园樱花大道旁的樱花树已开始褪去绿意。叶片最先从树冠顶端开始变黄、枯萎、脱落,紧接着一层层向下蔓延。情况严重的, 短短几天时间 ...
雨量创纪录 华北真的更湿润了吗?
新华社· 2025-09-05 22:07
华北雨季特征分析 - 2024年华北雨季于9月2日结束 持续时间与1973年及2021年持平 累计雨量达356.6毫米 较常年平均值偏多161.1% 创1961年以来历史新高 [1] - 雨季空间分布显示北京 天津北部 河北西北部 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1至2倍 [1] - 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13天(7月5日) 结束时间偏晚16天 总持续时间较常年偏长29天 [1] 气候系统驱动因素 - 副热带高压北跳异常偏早是雨季提前的直接原因 其呈增强北扩趋势且7月脊线位置达1961年以来最北水平 [2] - 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信号叠加 配合副热带高压北跳和维持 低纬暖湿气流沿副高压外围北输送 与高纬冷空气结合导致降水异常偏多 [2] - 全球变暖造成大气含水量升高 华北高温热浪增强 高温时长延长 雨季间歇期高温快速发展形成闷湿天气 [4] 长期气候趋势特征 - 21世纪以来华北雨季雨量存在线性增多趋势 但1961-2024年整体未显现明显增多 历史超过300毫米雨量曾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及九十年代 [3] - 1981年以来华北夏季湿热型高温天数增幅约为干热型高温天数的2至3倍 湿热型高温事件频次呈增多趋势 [4] - 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可能增加极端暴雨频次和强度 需提升气候适应与应对能力 [4]
【环时深度】多重挑战下,欧洲环保路线之争加剧
环球时报· 2025-09-05 07:07
欧洲环保政策分歧加剧 - 法国因是否安装空调爆发政治和文化战争 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呼吁全国安装空调 而左翼人士反对认为会加剧热岛效应 [2] - 法国《杜普隆法案》引发政治对立 该法案旨在解除农业生产经营限制并重新引入被禁杀虫剂 获得总统马克龙所在政党及部分左右翼支持 但遭到生态党和极左翼政党强烈反对并提交近3500项修正案 [3] - 法国农民示威支持《杜普隆法案》 同时有210万人签署请愿书要求废除该法案 成为法国历史上签名人数第二多的请愿 [4] 欧盟绿色议程遭遇政治阻力 - 极右翼政党联盟"欧洲爱国者"成为欧洲议会第三大党团 拥有85名议员 将反对欧洲绿色协议作为政治纲领核心 [4] - 四个右翼党团若联合将在欧洲议会占据多数席位 "欧洲爱国者"党团主席公开呼吁共同扼杀欧洲绿色协议 [5] - 欧洲人民党党团强烈反对欧盟2040年减排90%目标 并拒绝绿党提出的加快谈判动议 [6] 环保政策倒退的具体表现 - 法国取消大城市车辆限行的"低排放区"制度 政府被指纵容敌视环保部门的行为 [7] - 欧盟给予汽车制造商额外两年时间实现减排目标 降低对狼的保护级别 英国净零排放目标面临政治阻力 [8] - 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2030年和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不再可行" 逐步淘汰内燃机已不现实 [8] 经济因素驱动政策转变 - 欧盟绿色转型经济成本较高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且财政紧张 各国政府优先保障能源安全 [9] - 欧洲人优先事项从气候问题转为经济安全和国际冲突 气候问题关注度降至第四位 [10] - 内燃机禁令导致德国一年失去11.4万个工业岗位 其中汽车行业损失5万个工作岗位 [10] 气候变化影响的严重性 - 2024年欧洲野火烧毁土地面积超过塞浦路斯岛 释放3800万吨二氧化碳 [11] - 欧洲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上升2.4摄氏度 高于全球1.3摄氏度的升温幅度 [11] - 2024年欧洲因极端天气受灾人口达41.3万 约335人死亡 7.5亿人生活受严重影响 [11] 绿色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 欧洲环境署评估显示欧洲未做好气候适应准备 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 [12] - 中国在光伏、风电、电动车等领域成为欧盟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中欧绿色合作空间广阔 [12]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在青岛挂牌启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9-04 13:46
中心成立与定位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在山东青岛挂牌成立 旨在促进区域协同创新 构建开放包容 互利共赢的国际创新合作生态[1][3][5] - 中心坚持立足山东 辐射全国 面向上合理念 为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5] - 青岛将发挥中心引领作用 深化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世界各国科技交流合作 打造国际创新要素集聚 资源配置高效 合作成果丰硕的高能级平台[6] 重点合作领域 - 10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启动 涉及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现代高效农业等多个领域[3] - 聚焦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医疗卫生 现代农业 气候变化等优先领域促进联合创新[5] - 积极开展双边 多边联合研发 推动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 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5] 活动与机制建设 - 持续推动创新领域人文学术交流 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大会 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科技成果展等品牌活动[1][5] - 建立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际智库 成立智库联盟 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及实践经验交流[1][5] - 建立国际技术转移平台 提升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 知识产权等方面服务水平[5]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在青岛挂牌成立
央视新闻· 2025-09-04 09:09
中心成立与项目启动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在山东青岛挂牌成立 [1] - 10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同步启动 涉及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现代高效农业等多个领域 [1] 中心定位与发展理念 - 中心坚持立足山东 辐射全国 面向上合理念 促进区域协同创新 [1] - 构建开放包容 互利共赢的国际创新合作生态 为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1] 学术交流与品牌活动 - 持续推动创新领域人文学术交流 [1] - 积极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大会 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科技成果展等形式丰富的品牌活动 [1] 联合创新与平台建设 - 持续推进联合项目遴选 在优先领域促进联合创新 [1] - 聚焦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医疗卫生 现代农业 气候变化等领域 积极开展双边 多边联合研发 [1] - 推动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 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 [1] 技术转移与服务体系 - 鼓励开展跨国技术转移 建立国际技术转移平台 [1] - 提升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 知识产权等方面服务水平 [1] 智库建设与政策交流 - 建立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际智库 成立智库联盟 [1] - 与各方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及实践经验交流 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1]
我们需要一场气候防灾的全民教育
经济观察报· 2025-09-03 18:48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 - 2025年汛期全国330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22条河流出现实测最大洪水[2] - 极端天气事件频率显著上升 2013-2022年87%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相关[3] - 中国高温日数与暴雨日数增加 北方干旱化趋势加强 登陆台风强度增大[4] 灾害事件典型案例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山洪致13人失联(12死1生还)该地年均降水量仅127.3毫米[2][4] - 甘肃兰州强降雨引发山洪致15人死亡 28人失联 转移安置超1万人[2] - 北京密云持续7天强降雨 局地最大降水量573.5毫米 造成37人死亡[3][4] 防灾体系薄弱环节 -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与应急救援队伍存在部门分割 城乡分割 灾种分割等问题[5] - 干旱地区防汛意识淡薄 气象预警信息下沉不足 公众防灾技能欠缺[4][5] - 需构建"预警-劝导-救援"完整链条 通过短信 农村广播等多渠道传递预警[5] 气候适应应对策略 - 需加强公众极端天气安全意识教育 提升地质灾害预警查询能力[5] - 推动气候防灾全民教育 适应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新常态[5][6] - 年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内蒙古近63年每10年升温0.36℃[4]
专访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期待广东经验助力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2:02
上合组织与气象合作 - 上合组织2025年被定为可持续发展年 成员国提出加强环保领域合作 减轻气候变化负面影响 [1][2] - 世界气象组织主席肯定中国在气象领域的国际合作 特别是通过南南合作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气象监测与防灾减灾能力 [1][2] 中阿气象合作成果 - 中阿气象合作成为南南合作典范 中国气象局与阿联酋国家气象局将围绕数据共享 技术规划和人才联合培养建设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 [2][3] -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 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 并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监测服务 [3] 技术合作与创新 - 中国推出全民早期预警方案"妈祖(MAZU)" 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 [3] - 中阿将在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方面深化合作 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3] 广东气象国际合作 - 广东被视作中国气象科技对外合作重要窗口 在极端天气应对 跨领域气象应用及国际人才培养方面获高度评价 [4][5] - 世界气象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在区域数值预报 海洋气象和台风监测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正开展国际培训与技术推广 [4][5] 国际合作平台与领导力 - 中国通过WMO 中阿合作论坛和中国-非洲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展现国际领导力 推动气候治理多边协作 [1][2][5] - 中国通过资金支持 技术输出和人才培训帮助发展中国家弥补气象观测与预警系统短板 [2][5]
只靠种树,还救不了森林
虎嗅APP· 2025-09-01 21:53
森林修复现状与挑战 - 全球森林修复进展极不平衡 实际二氧化碳吸收兑现率仅为24% 远低于每年10亿吨的理想预期 [3] - 中国森林覆盖率从不到10%恢复至25%左右 但生态系统质量有待提高 [12] - 许多修复项目过度关注树木数量增长 忽视生态系统质量重建 [3] 修复实践案例 - 高海拔地区修复成本高且周期长 滇西北高山植物年生长仅几厘米 [8] - 云龙天池项目通过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恢复 村民参与育苗种植养护并获得补贴 [8] - 采用植苗和播撒配方种籽技术 使裸露边坡覆盖一定厚度植被 [10] 技术标准体系 - 国内森林修复标准对生物多样性指标关注不足 现有标准多侧重传统林业指标 [4] - 政策覆盖存在不均衡 67%文件关注生态内容 42%关注林产品供给 精神文化支持效益被忽视 [19] - 关键技术需求如"避免有害林相置换"在政策中几乎未被提及 [19] 资金与人才瓶颈 - 社会组织资金来源有限 主要依赖企业CSR、基金会和政府项目 但资金体量较小 [12] - 基层林场缺乏资金进行森林改造提升 多以满足面积和覆盖率指标为主 [12] - 科研人才缺乏 需要政策支持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待遇 [20] 生态价值评估 - 人工林生态系统食物资源种类较少 支撑生物多样性能力有限 [14] - 森林修复可贡献显著固碳潜力 到2030年每年可达40亿吨二氧化碳 [15] - 白鼻综合征导致蝙蝠死亡后 受影响地区婴儿死亡率上升7.9% 显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5] 政策建议方向 - 需要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资金机制和技术人员培养渠道 [20] - 政策需回应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议题 设计配套机制防止规定松绑后被滥用 [20] - 应推动跨学科合作 探索生态补偿和绿色金融机制 让当地居民成为受益者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