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化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赋能交易,共筑生态——指数化投资新趋势交流论坛暨“交易高手俱乐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期货日报· 2025-08-18 07:49
指数化投资新趋势交流论坛 - 旭诺资本联合期货日报、鸿凯投资等机构举办"赋能交易 共筑生态"论坛,聚焦指数化投资新趋势与交易策略 [1] - 会议汇聚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及投资爱好者,探讨指数化投资生态建设 [1] - "交易高手俱乐部"正式启动,旨在打破信息孤岛、培养新生代投资人才 [1] 交易高手俱乐部成立背景与目标 - 旭诺资本董事长李旭东发起俱乐部,强调朋友圈资源在投资中的关键作用 [1] - 俱乐部三大目标:促进知识共享、建立系统化交易思维、赋能新一代交易高手 [1] - 鸿凯投资董事长林军视俱乐部为打破资管机构边界的"引擎",推动产业资本与对冲策略互补 [1] 合作与资源支持 - 期货日报将从资源、平台、生态三方面赋能俱乐部,转化信息传播优势为实战能力 [2] - 旭诺资本、鸿凯投资等六家机构共同揭牌并签署合作协议 [2] - 投顾网作为发起单位之一,通过"期货寻星赛"选拔近100位盘手,直投管理规模达4亿元 [4] 宏观经济与市场趋势分析 - 康楷数据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指出美国关税政策或影响中国出口,宏观不确定性持续 [2] - 美国核心通胀反弹叠加关税战,美联储降息受限,高层人事变动需重点关注 [2] - 人民币资产确定性高于美元资产,A股或受益于消费、投资等政策共振 [3] 指数化投资策略与实战分享 - 旭诺资本投资经理王亚运探讨股指期货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3] - 近50位实盘交易大咖分享市场应对经验,涉及交易策略与技巧 [3] - 圆桌讨论聚焦下半年行情,探讨股指期货投资、宏观与微观矛盾结合等议题 [4][5]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俱乐部将定期举办活动,提供专业支持以助力投资者把握市场机遇 [5] - 论坛为指数化投资领域搭建交流平台,推动行业生态发展 [5]
超3.2万亿,再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22:40
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 - 发起式基金数量达2268只,同比增长20%,管理总规模超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 [4] - 自2012年首只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数量与规模稳健增长,成为公募布局创新产品的重要形式 [4] - 指数型基金在年内新设立的发起式基金中占比达54% [6] 发起式基金的特点与优势 - 设立条件相对宽松,可快速完成募集,有助于基金公司完成对热点主题的布局 [4] - 要求管理人及其相关人员投入自有资金并锁定至少三年,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4] - 设立门槛较低,允许基金公司在市场低迷或新兴领域进行"试水" [5] - 通常设有较长持有期,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有助于培养长期投资文化 [5] 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的崛起 - 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爆发式增长,核心动因在于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6] - 监管层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并配套推出降低指数基金费用等措施 [6] - 个人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6] - 主动权益类产品的超额收益能力有所下降,费率更低、透明度更高的指数基金得到投资者青睐 [6] 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布局动机 - "机会捕捉"是当前基金公司布局发起式基金的重要动机 [9] - 上涨市更侧重机会捕捉,熊市更注重信心维护 [9] - 发起式基金成为布局创新领域的"试验田" [9] - 基金公司希望通过发起式基金快速切入市场,抓住市场机遇,提升自身业绩和市场影响力 [9] 发起式基金的投资业绩 - 439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达9.17%,超八成产品斩获正收益 [14] - 基金公司在市场低位的精准布局是取得可观回报的主要原因 [14] - 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参与且持有三年,促使基金公司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决策 [14] 发起式基金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部分发起式基金业绩低迷,主要由于市场环境不佳、基金公司投研能力不足,以及产品布局不合理 [18] - 基金公司需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投资决策水平,深入研究市场和行业 [18] - 在产品设计上要注重差异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产品 [18] - 加强产品营销与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18]
超3.2万亿,再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22:34
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 - 发起式基金数量达2268只,同比增长20%,管理总规模超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 [5] - 自2012年首只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数量与规模稳健增长,成为公募布局创新产品的重要形式 [5] - 发起式基金设立条件相对宽松,有助于基金公司快速完成募集,布局热点主题,丰富产品线 [5] 指数型基金主导 - 年内新设立的发起式基金中,指数型基金数量占比达54% [7] - 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爆发式增长,核心动因在于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8] - 监管层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降低指数基金费用、优化ETF注册机制,个人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接受度提升 [8] 市场环境与布局动机 - 当前A股市场表现亮眼,沪指涨幅超10%,基金公司布局发起式基金更侧重"机会捕捉" [11] - 在震荡市或熊市中,基金公司设立发起式基金更多出于逆周期布局考虑,当前则更注重分享市场上涨收益 [11] - 发起式基金成为布局创新领域的"试验田",基金公司通过设立标签化产品快速进入相关赛道 [9][11] 业绩表现 - 439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达9.17%,超八成产品斩获正收益 [16] - 业绩优异得益于基金公司在市场低位的精准布局,资产价格上升带动基金净值增长 [16] - 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参与且持有三年,促使基金公司更加谨慎进行投资决策 [16] 可持续发展建议 - 基金公司需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投资决策水平,深入研究市场和行业 [20] - 在产品设计上注重差异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品 [20] - 加强产品营销与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20][21]
鹏华基金刘嵚:ETF工具多样化 助力ETF生态焕发新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21:51
ETF市场发展现状 -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理念不断普及,ETF凭借分散投资、高透明、低成本等优势,高度契合机构投资者的配置诉求 [1] - 自2019年以来,非货ETF的持有人连续六年保持正增长,目前已突破2000万户 [1] - 截至2025年7月末,全市场ETF数量突破1200只,总规模突破4.5万亿 [2] - 股票型ETF数量超900只,规模突破3万亿元,持有A股市值占比达到3.7% [2] - 债券ETF总规模超5100亿元,相较年初增长超1000亿元 [2] ETF持有人结构 - 机构投资者在股票ETF的占比达70%,在宽基指数ETF品类尤为突出 [2] - 机构投资者在债券ETF的占比高达91% [2] - 个人投资者加速进场,在ETF的持有占比不断提升 [1] ETF产品优势 - ETF通过提供标准化、高透明、多元化的投资工具,能更为精准满足客户的配置需求 [3] - ETF覆盖股票、债券、商品等全资产类别,以及宽基、行业、主题等多维度策略 [3] - ETF凭借高效交易机制及低费率优势,既充分提高交易灵敏度,又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3] 鹏华基金ETF布局 - 鹏华基金自2019年起将ETF作为战略重点,积极构建"股债双骄"的ETF特色生态 [3] - 截至今年7月底,鹏华基金旗下权益指数产品规模超880亿,权益ETF49只,总规模约590亿元 [3] - 债券指数产品10只,总规模超700亿元;债券ETF3只,总规模超190亿元 [3] 鹏华基金ETF发展战略 - 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打造最全"科创ETF投资工具箱",累计布局9只科创类ETF产品 [4] - 满足客户多元配置需求,提供"一篮子"、"一站式"ETF配置工具,覆盖多个行业主题 [5] - 构建更全面的ETF投资服务体系,扎实做好ETF投资者服务与陪伴 [6] 鹏华基金ETF产品创新 - 鹏华科创债ETF具备里程碑意义,实现了从支持企业IPO融资到服务成熟期企业债权融资的全周期覆盖 [4] - 发行了全市场首只5年期地方债ETF、首只0-4年地方债ETF以及首批科创债ETF [5] - 积极参与行业首批创新品种的布局,致力于为投资者打造科创指数投资系统解决方案 [4]
兴银基金刘帆:指数化投资迎来“风口”
上海证券报· 2025-08-17 21:36
指数化投资趋势 - 纯指数基金规模突破4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7.4% [1][2] - 居民资产配置转向风险偏好进取型,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增长1.25个百分点 [2] - 指数基金承担分散风险、提升收益、增强透明度和降低管理成本等多重角色 [2] 指数基金优势 - 政策推动下科创债ETF、跨市场ETF等新品类涌现,提供多元化投资选择 [2] - 指数基金是布局权益市场的优质工具,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愈发凸显 [4] - 产品特征优势受到认可,预计规模将保持高增长速度 [3] 权益市场配置价值 - 股票资产最大回撤收窄,低利率和市场情绪改善推动上行波动率扩张 [4] - 三类增量资金为权益市场注入动能:保险资金、居民储蓄(突破120万亿元)、外资 [4] - 增量资金关注低位大盘宽基指数,指数基金或成为重要配置工具 [4] 外资与指数国际化 - 外资持续增配A股,偏好基本面稳健、流动性强的龙头股和被动投资 [5] - 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从2012年1.3%升至2020年3.7%,增速在2017年后加快 [6][7] - 外资入场推动流动性、定价效率和公司治理透明度提升,促进市场与国际接轨 [7] 未来展望 - 海外资金增配A股进程将继续,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7] - 产品端和交易机制或将继续创新,A股指数化投资生态向成熟市场靠拢 [7] - 兴银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发起正在发售,发行时间为8月11日至21日 [6]
资产配置+工具化 ETF成公募FOF“新宠”
上海证券报· 2025-08-17 21:36
公募FOF指数化投资趋势 - 公募FOF产品正加速向指数化投资靠拢 兴证全球基金将于8月20日推出ETF-FOF 2025年上半年还将成立两只同类产品 [1] - 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FOF投资ETF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业绩基准权益资产占比达80% [1] - 全市场公募FOF近一年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6.38% 八成以上产品单位净值已修复到1元以上 [1] 公募FOF发行规模创新高 - 2024年以来已发行39只公募FOF产品 合计发行份额359.13亿份 显著高于2024和2023年全年水平 [2] - 平均发行份额9.98亿份为过去3年最高 公募FOF发行份额占基金总发行份额比重达5.38% 创2017年以来新高 [2] ETF配置优势与发展现状 - ETF凭借低成本 高透明度 规则清晰等优势 正成为财富管理主流工具 2024Q3被动指数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首超主动权益类基金 [2] - 全市场ETF数量已达1147只 但近一年盈利超2%的个人投资者仅占55% 存在选择困难和折溢价问题 [2] - 指数增强型ETF兼具透明高效与超额收益特性 特别契合FOF产品定位 [3] ETF-FOF产品加速扩容 - 中欧积极多元配置ETF-FOF于6月初成立 平安盈轩90天持有期债券型ETF-FOF为全市场首只债券型ETF-FOF [3] - 多家基金公司正在积极筹备ETF-FOF产品 以更好满足投资者配置需求 [3]
猛!市场首现200亿元级科创债ETF
经济网· 2025-08-15 11:03
科创债ETF市场发展 - 嘉实基金旗下科创债ETF规模突破200亿元,成为市场首只200亿元级科创债ETF产品 [1][2]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中已有8只规模超百亿,整体规模达1156.91亿元,占全市场债券ETF规模5300亿元的21.8% [1][2][4] - 科创债ETF上市后流动性高,平均日均换手率超55%,日均成交额超56亿元 [2] 主要产品规模分布 - 嘉实科创债ETF以200.22亿元居首,华夏和富国旗下产品分别达153.54亿元和151.83亿元,鹏华产品超138亿元 [2] - 易方达、招商、南方、博时旗下科创债ETF规模均超百亿元 [2] - 全市场24只百亿级债券ETF中,科创债ETF占8只,其余包括短融、可转债、国债等方向 [4] 债券ETF市场整体表现 - 全市场39只债券ETF总规模达5363.42亿元,较年初1740亿元增长208% [4] -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550.68亿元,博时可转债ETF和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规模均超500亿元 [4] - 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等产品规模均超200亿元 [4] 科创债ETF的战略定位 - 科创债ETF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3] - 嘉实基金围绕自主可控、数字AI、绿色低碳等主线布局,旗下科创芯片ETF规模达311亿元 [3] 被动债券投资兴起原因 - 利率下行环境下,债券主动投资超额收益难度增加,被动产品受关注 [5] - 债券ETF具有透明度高、费率低、T+0交易等优势 [6] - 监管部门支持债券ETF发展,推动质押回购和跨市场互联互通 [6] - 基金公司创新推出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等新产品 [6]
投教宣传|一图看懂指数化投资之指数百科第二十一期:沪AAA科创债指数 沪科创债投资新工具
指数化投资趋势 - 近年来指数体系快速完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形成 [7] - 上交所投教联合中国基金报、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一图看懂指数化投资"系列投教栏目,为投资者提供专业解读 [7] 科创债市场概况 - 全市场共356家主体发行1360只科创债,合计规模1.95万亿元 [9] - 沪深两所共发行935只科创债,合计规模1.23万亿元,较2022年末分别增长14.7倍和13倍 [9] - 2025年以来支持科创债发行的政策频发,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公告启动债市"科技板" [11][12] 上证AAA科创债指数 - 2023年8月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上证AAA科创债指数,反映上交所科创公司债整体表现 [14] - 指数样本包含785只AAA级科创债,规模10943亿元,占交易所市场科创债总规模88% [15] - 成份债券发行主体评级均为AAA级,中证隐含评级AA+及以上 [16] - 指数覆盖央国企、地方企业及科创型民企,解决个券投资门槛高和风险识别难问题 [17] 指数表现与收益 - 基日(2022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31日,指数累计上涨14.4%,年化收益率4.3%,跑赢沪做市基准公司债和上证5年国债指数 [19] - 科创债在低利率环境下年化收益高于国债和货币市场基金 [18] 挂钩产品发展 - 境内已有3只ETF跟踪该指数,总规模达286亿元,产品上市后规模持续增长 [24] - 代表产品包括广发、博时、鹏华的上证AAA科创债ETF,募集上限均为30亿元 [24]
猛!首只突破200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14 14:56
科创债ETF产品表现 - 嘉实基金旗下科创债ETF规模于8月13日突破200亿元,达到200.22亿元,成为市场首只200亿元级科创债ETF产品 [1]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自7月10日成立以来规模迅速增长,初始募集规模接近290亿元,截至8月13日整体规模飙升至1156.91亿元,其中8只产品规模超百亿元 [1] - 除嘉实外,华夏和富国旗下科创债ETF规模分别为153.54亿元和151.83亿元,鹏华科创债ETF规模超过138亿元,易方达、招商、南方、博时旗下产品规模也均在百亿元以上 [1] - 科创债ETF上市后交投活跃,平均日均换手率超55%,平均日均成交额超过56亿元 [2] 科创债ETF产品设计特点 - 产品设计采用T+0交易机制、实物申赎模式支持实物债券与ETF份额互换、以及做市商报价制度,显著提升了交易灵活性 [2] - 科创债ETF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2] 债券ETF市场整体概况 - 全市场债券ETF规模快速攀升,截至8月13日,39只债券ETF总规模达到5363.42亿元,较年初的1740亿元增长超过208% [3]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是推动债券ETF市场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3] - 目前全市场有24只百亿元级债券ETF单品,除8只科创债ETF外,其余16只涉及短融、可转债、国债、城投债、做市公司债等方向 [3] -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突破550亿元,达到550.68亿元;博时可转债ETF和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规模均在500亿元级以上 [3] 被动债券投资兴起原因 - 利率持续下行,债券主动投资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增加,使以债券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产品备受关注 [4] - 被动型产品具有透明度高、费率较低以及T+0交易机制等优势 [5] - 监管部门对债券ETF市场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例如推动债券ETF纳入通用质押式回购,推动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等 [5] - 基金公司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债券ETF产品,如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ETF和首批科创债ETF [5]
猛!首只突破200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14 14:53
科创债ETF市场发展 - 嘉实基金旗下科创债ETF规模突破200亿元,成为市场首只200亿元级科创债ETF产品 [2][4][5]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成立后整体规模从初始290亿元飙升至1156亿元,其中8只跻身"百亿俱乐部" [3][6] - 科创债ETF流动性高,平均日均换手率超55%,日均成交额超56亿元,采用T+0交易机制和实物申赎模式提升灵活性 [6] 科创债ETF投资方向与行业影响 - 科创债ETF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7] - 嘉实基金在科技领域布局广泛,旗下科创芯片ETF规模达311亿元,其他科技类ETF如软件ETF、稀土ETF等规模居同类第一 [7] 债券ETF市场整体表现 - 全市场债券ETF总规模突破5300亿元,较年初1740亿元增长208%,科创债ETF是核心驱动力 [8][9] - 24只百亿元级债券ETF中,除科创债ETF外,还包括短融、可转债、国债等方向,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达550亿元 [9][10] 被动债券投资兴起原因 - 利率下行导致主动债券投资超额收益难度增加,被动型产品如债券ETF受关注 [11] - 债券ETF具有透明度高、费率低、T+0交易等优势,监管部门支持政策如纳入质押式回购、推动市场互联互通等促进发展 [12] - 基金公司创新推出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等新产品,丰富市场标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