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为绘好“十五五”发展新蓝图献计出力——全国政协常委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协商议政
新华网· 2025-08-26 19:51
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统筹中长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有效衔接 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重视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1]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全面发力关键时期 [1] - 破解内卷式竞争需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产业结构高端转 市场生态公平优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 [4] 农业与乡村振兴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与产业深度变革 破解发展瓶颈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探索建立联县包乡兴村梯次结对机制 健全项目信息库 强化企业发展特点与城乡资源禀赋适配性结对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破除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障碍 [2] 人口发展与社会建设 - 人口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实现人口素质优良 总量充裕 结构优化 分布合理及其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态平衡 [2] - 部署加强养老服务科技创新 研究涉及养老服务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 - 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 [3]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3] 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 - 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3] - 支持中央企业 地方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海外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加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持续优化开放环境 [3]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1]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王沪宁出席
新华网· 2025-08-26 16:01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突出战略位置 [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动能 [2] -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 推进乡村振兴 [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规划战略基点 [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意愿 拓展消费场景 扩大消费供给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 数字经济与产业智能化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2] 教育与人力资源 - 统筹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2] 乡村振兴与民营企业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发挥民营企业在城乡循环和共同繁荣中的作用 [2] -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 对外开放与创新协同 - 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2]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 王沪宁出席
新华社· 2025-08-26 13:28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 [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2] -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 [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把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编制规划战略基点 [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提振消费意愿、拓展消费场景、扩大消费供给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 数字经济与产业智能化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2] 乡村振兴与农业变革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 [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让民营企业在畅通工农城乡循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2] 教育结构与人才支撑 - 积极稳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的统筹优化和动态调整 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2] 资源循环与能源保障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2] - 提升我国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 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
新华社· 2025-08-26 13:12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突出战略位置 强化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动能[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2] -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编制规划战略基点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意愿 拓展消费场景 扩大消费供给[2] 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 -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发挥民营企业在畅通工农城乡循环中的作用[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2]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2] 教育与社会治理 - 统筹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2] -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2] 文化发展与人口支撑 - 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性 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跃上高峰[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2]
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健康江苏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许昆林主持并讲话
新华日报· 2025-08-14 07:28
核心观点 - 江苏省召开人口发展会议 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重点部署生育支持 教育健康建设 人力资源开发及老龄化应对等工作 [1][2] 生育支持政策 - 推动全链条政策协同发力 落实国家育儿补贴制度 [2] - 持续优化妇幼健康服务 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2] - 减轻家庭负担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 教育健康建设 - 统筹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2] - 落实国家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2] - 完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 提升人口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 [2] 人力资源开发 - 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 推进个人创业改革 [2] - 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 保障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权益 [2] - 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 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 [2] 老龄化应对措施 -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引导老年人服务社会 [2] - 发展老年康养 老年旅居 老年教育等养老产业 [2] - 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 工作机制 -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研判人口发展形势 [2] - 统筹配置公共服务 强化政策评估储备 [2] -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凝聚人口高质量发展合力 [2]
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健康江苏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新华日报· 2025-08-14 06:10
人口政策与战略规划 -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论述 [1] - 加快健全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政策体系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 - 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1] 生育支持与托育服务 - 加力推进生育支持工作 推动全链条政策协同发力 [2] - 落实好国家育儿补贴制度 持续优化妇幼健康服务 [2] - 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2] 教育体系建设 - 坚持教育强省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 [2] - 统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2] - 落实好国家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完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 [2]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 - 统筹谋划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2] - 加快"高效办成个人创业一件事"改革 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 [2] - 保障农民工就近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权益 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 [2] 老龄化应对与银发产业 - 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 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2] - 推动老年康养、老年旅居、老年教育等养老产业发展 [2] - 以多元业态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 政策协同与实施机制 -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认真研判发展形势 [2] - 统筹配置公共服务 强化政策评估储备 [2] -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凝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2]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13 15:24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涉及14亿多人口的整体现代化[1] - 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10亿人,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2] - 人口规模巨大和现代化的后发性决定了中国实现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2] 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 人口多导致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压力大,给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要素保障带来严峻压力[2] - 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化的利益诉求,需要考虑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情况[3] - 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挑战,土地资源相对于14亿人口需求是稀缺资源[2] 人口规模带来的优势 - 供给端有近9亿劳动力,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4] - 需求端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4] - 超大人口规模创造了巨大人口红利,支撑劳动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形成超大规模市场和超大经济体量[4] 现代化发展策略 - 必须保持高度自立自强的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4] - 需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4] - 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4] 现代化取得的成就 - 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5]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5] -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5]
最新披露!广州常住人口总增量超北上,中心四区人口迁出增加
南方都市报· 2025-08-12 17:04
就业与收入结构 - 2024年广州城镇新增就业34.33万人 稳居全省第一 [1] - 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收入65%和农村居民收入73% 农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 [1] - 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0% [1] 人口增长与分布 - 2000-2023年常住人口增长888.5万人 仅次于深圳且高于北京(803.9万)和上海(813.68万) [1] - 人口长期增速达2.8% 高于北京(2.0%)和上海(1.7%) [1] - 2023年中心城区人口净迁出24,487人 迁出迁入比1.48 较2022年净迁出量增加7,101人 [4] -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比从33.0%降至32.4% 外围城区从63.0%升至63.7% [4] 行业就业结构 - 2023年从业比例前三行业:制造业(1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6%)、批发零售业(17.41%) [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 制造业下降1.2个百分点 [4] 人口年龄结构 - 0-14岁人口255.23万人 较2022年增加11.34万人 占比13.4%上升0.5个百分点 [5][6] - 0-3岁婴幼儿52.35万人减少0.32万人 4-14岁人口202.88万人增加11.64万人(增长6.1%) [6] 跨境医疗合作 - 70%以上受访港人支持跨境医疗合作 赞成特区政府资助赴内地就医 [7] - 2023年港澳居民赴广东住院30,575人次 较2018年增长125.6% 较2019年增长58.6% [7] - 建议以南沙为突破口建立跨境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 [8]
育儿政策利好释放 葵花药业以创新责任护航儿童健康发展
财富在线· 2025-08-08 12:41
育儿补贴政策 - 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1] - 202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1] - 政策核心价值在于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并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 儿童健康产业影响 - 育儿补贴政策直接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释放儿童健康消费潜力,推动需求从基础治疗向预防+多场景用药升级 [2] - 头部儿药企业如葵花药业通过完善产品体系承接政策释放的需求,已构建覆盖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等领域的60余个儿童药产品矩阵 [2] - 葵花药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产品在同品类中处于优势地位 [3]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葵花药业推出小葵花将将®布洛芬混悬液,通过18项原料严控标准实现药物溶出率提升10%、杂质含量降低0.2% [2] - 产品采用草莓口味与防误服安全瓶盖设计,提升儿童用药体验 [2] - 公司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儿童专用药研发创新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涉及儿童药的企业不超过20家 [4] - 儿童用药研发和生产成本高,临床研究难度大 [4] 社会责任与产业协同 - 葵花药业2018年捐赠1000万元设立"小葵花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基金",7年来通过公益课堂惠及1100余万家庭 [5] - 公司连接政府政策、家庭需求与社会公益力量,推动构建国家人口健康保障网络 [6] - 医疗健康产业创新是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 [6]
免费学前教育今年秋季学期起逐步推进
央广网· 2025-08-06 08:52
政策内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从2023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1] - 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高出部分可按规定继续向家庭收取[1] - 免费范围限定为"学前一年"即大班适龄儿童 免费标准按当地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执行[1] 财政支持机制 - 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部分 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费用人数和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情况给予补助[1] -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被视为"投资于人"的重要体现 既是教育公平的深化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1] 收费构成说明 - 幼儿园收费主要包括保育教育费、伙食费和住宿费 本次政策仅免除保育教育费部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