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
icon
搜索文档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坚守初心使命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东方”力量
证券日报网· 2025-10-14 18:44
行业背景与发展方向 - 公募基金行业处于深刻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是连接资本市场与居民财富的重要桥梁 [1] - 行业面临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多元、金融科技赋能创新的背景 [1] - 中国证监会于今年5月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发展绘制蓝图 [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将高质量发展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 公司从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产品战略布局、投资者服务与陪伴三大维度协同发力 [1] - 公司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升居民福祉 [1][6] 投研能力建设 - 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的立身之本,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平台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 [2] - 通过搭建统一研究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研究成果高效转化和投资决策科学化 [2] - 公司布局了以总量周期、医药消费、科技新能源、量化投资等为主导的多策略权益投研体系 [2] - 公司按照长期主义理念,通过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结合,建立成熟的投研人员培养机制 [2] 产品布局与产业服务 - 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在主动权益、指数增强、固定收益、多资产配置等领域布局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产品 [3] - 在主动权益方面布局了创新科技、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主题基金 [3] - 产品布局围绕绿色、低碳、养老进行,覆盖主动权益投资、债券投资和养老FOF等 [3] - 产品布局旨在深耕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细分领域,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行业聚集 [3] 投资者服务与教育 - 公司深化市场营销团队从产品销售导向向客户服务导向转型 [4] - 通过媒体协同、跨界合作、内容深耕持续打造投资者教育体系 [4] - 2024年联合权威媒体开展多场线下投资者教育活动,传递养老规划、资产配置等知识 [4] - 2024年走进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引导年轻群体树立养老储备意识 [5] - 2025年与光大证券、兴业银行合作,针对银行与券商客户开展主题投教活动 [5] - 通过官网、社交媒体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普及量化投资、养老规划等基础知识 [5] 未来发展规划 - 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公司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 [6] - 公司将持续深化内控体系、投研平台和行业文化建设,提升投研能力和投资者服务能力 [6] - 公司计划进一步完善投向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方向的主动权益类、指数类及多资产配置型基金 [6]
“2025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将于10月29日在嘉兴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10-13 19:35
大会核心信息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10月29-31日在浙江嘉兴召开“2025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 [1] - 大会重点围绕“十四五”成就总结与“十五五”发展展望展开研讨 包括产业创新、绿色低碳、数字赋能等内容 [1] - 同期将召开跨国公司与重点园区领导圆桌会 [1] 主要议程与专题会 - 全体大会将进行领导致辞 并介绍石化园区“十五五”规划及2025年全国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情况 [1][2] - 设立多个专题会 涵盖安全与应急管理、环境管理、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化工园区、低碳与新能源、物流与储运管理等关键领域 [2][5][6][7][8][9][11][12] - “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将探讨石化行业低碳策略、能源化工展望、α-烯烃及POE产业链、稀土顺丁橡胶产业化等前沿议题 [7] - “智慧化工园区”专题会将聚焦大模型重塑管理范式、AI赋能平台、数据驱动管理等智慧化解决方案 [8][9] 重点园区发展现状 -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9.5亿元 同比增长5.5% 集聚了壳牌、巴斯夫等跨国企业和多家本土上市企业 [13] - 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园2024年实现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511.18亿元 正全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14] - 两大园区均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智慧化管理体系 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13][14] 参会企业与机构 - 大会拟邀请巴斯夫、SABIC、赢创、科思创、万华化学、卫星化学、传化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CEO及高管参与圆桌会 [10][11]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领导拟受邀发表讲话 指引行业政策方向 [1][11]
三大主席确认!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11月·杭州)
DT新材料· 2025-10-11 00:04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十四五”期间中国复合材料产业正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国家政策持续支持竹、秸秆、绿色树脂等可再生原料与复合技术研发 [1] - 绿色复合材料产业面临原料来源不稳定、工艺不成熟、成本高、回收难等挑战 [1] - 论坛将探讨绿色复合材料产业政策与市场趋势以及全球研究及应用开发趋势 [6] 核心技术研发方向 - 行业聚焦三大技术主题:绿色复材树脂与纤维、绿色复合技术与工艺、绿色复材应用与创新 [1][6] - 树脂与纤维领域关键技术包括竹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天然增强纤维技术开发、生物基树脂合成与改性 [6] - 复合技术与工艺重点包括绿色复合工艺与界面优化、低温固化、自愈合等先进技术以及复合材料回收与再生技术 [6] 下游应用领域 - 绿色复合材料下游应用涵盖航天航空、汽车轻量化、新能源(风电、氢能等)和电子电器、建筑与包装解决方案 [6] - 论坛将分享绿色复材在航天航空、汽车轻量化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6] - 行业致力于加速绿色复合材料在下游领域的应用推广 [1] 产学研合作与专家关注点 - 行业专家研究方向包括生物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热塑性淀粉、植物纤维利用等)、绿色蜂窝和夹层、生物源树脂和复合材料 [2] - 专家重点关注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及复合材料、新型碳材料的研发 [3] - 催化碳一化合物(CO2、COS、CS2)的聚合研究是前沿方向之一 [4]
北京环保戏剧展演落幕,千余市民沉浸式体验“绿色艺术”
新京报· 2025-10-09 13:54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环保戏剧展演公益演出活动持续十天,于北京东城区文化馆落幕 [1] - 活动自9月29日启动,围绕"观剧+交流+体验"多元形式,推出十余场不同主题的环保活动 [1] - 活动累计吸引上千名市民参与 [1] 核心活动内容 - "争做环保小卫士——中轴线亲子环保徒步文化行"将环保实践与文化遗产保护融合,参与家庭沿北京中轴线徒步并清理沿途废弃物 [1] - 亲子戏剧体验课通过角色扮演方式,让家长和孩子在演绎剧本中学习垃圾分类技巧 [1] - 绿色创意工坊以"废物利用践低碳"为主题,指导参与者将快递纸箱、旧衣物等常见废弃物改造成新物品 [1] - "艺术有约——环保戏剧分享会"提供导演分享、表演训练等全维度体验,深化环保理念 [1] 压轴剧目与活动成效 - 环保儿童剧《眼镜侠之星光计划》作为压轴剧目完成四场公益演出,将科学护眼理念融入冒险故事 [2] - 活动期间同步举行华裔加拿大女作家玛莎的新书《穿越未来之污染的怒吼》发布会 [2] - 本届展演通过多元沉浸式体验,推动生态理念从单向"知识传递"向多元"体验转化"升级 [2]
桂林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达638万千瓦,零碳漓江筑牢能源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8:45
国家气候与能源目标 - 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1] - 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为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南方电网在桂林的零碳举措 -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零碳坚强电网和以500千伏桂北站为中心的220千伏链式或环型网架 保障桂北风电群全额消纳 [2] - 220千伏冬田储能电站已投用 灌阳抽水蓄能电站等大型储能项目稳步推进 [2] - 桂林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达638万千瓦 装机占比提升至87.7% 电力碳排放因子大幅降低 [2] - 规划建设110千伏胜景景观融合零碳数字化变电站 完成漓江核心景区13处跨江线路整治 [2] - 兴坪供电所年减碳量达62.68吨 相当于1.38万棵树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2] 数字化与技术创新 - 建设广西首个电碳监测平台 研发新型电力系统下需求侧资源智能聚合技术 [3] - 建成广西首个零碳虚拟电厂 上线“碳电寻源”系统 [3] - 为1.4万余电力市场用户提供“数字碳账单” 引导绿色低碳消费 [3] - 广西首座近零碳、智能化配电房以电气设备零碳排放为景区赋能 [3] 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联合60余家单位组建桂林零碳绿电联盟 构建绿电产业生态圈 [3] - 促成清华大学、国电投等13家单位签约合作 [3] - 首创购、售、输配电三方绿色电力交易模式 [3] - 实现大河背岛330户居民、民宿、酒店及农业用户绿电全覆盖 打造服务区域首个“零碳村” [3] - 政企协同推动漓江核心景区1200艘电动竹筏完成“油改电” 每年减少碳排放2493吨 相当于70公顷红树林年碳汇量 [3]
新股消息 | 中伟股份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 2025-09-26 20:51
公司上市计划 - 中伟股份拟发行不超过190,364,6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新能源材料企业 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成为全球镍系和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出货量第一 [3] - 2025年第一季度成为全球外销市场磷系pCAM出货量第一的供应商 [3]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公司建立从上游新能源金属开采、冶炼、精炼到新能源材料生产及回收的一体化运营体系 [3] - 通过提供高性能环保新能源材料推动全球低碳和能源转型 [3]
中伟股份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 2025-09-26 20:49
公司上市计划 - 中国证监会批准中伟股份发行不超过190,364,6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镍系和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出货量连续五年领导者(自2020年起) [3] - 2025年第一季度成为全球外销市场出货量第一的磷系pCAM供应商 [3] - 业务覆盖新能源电池材料及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3] - 建立从上游新能源金属开采、冶炼、精炼到材料生产及回收的一体化运营体系 [3] 公司战略定位 - 以创新为核心致力于全球低碳和能源转型 [3] - 通过提供高性能环保新能源材料引领可持续未来 [3]
新股消息 | 中伟股份(300919.SZ)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20:48
公司上市计划 -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批准中伟股份境外发行上市备案 [1]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90,364,6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以创新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公司 [3] - 自2020年以来在镍系和钴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方面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出货量领导者 [3] - 2025年第一季度成为全球外销市场出货量第一的磷系pCAM供应商 [3] 公司业务范围 - 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 [3] - 建立从上游新能源金属开采、冶炼和精炼至新能源材料生产再到回收的一体化运营体系 [3] - 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环保的新能源材料以实现全球低碳和能源转型 [3]
迪卡侬:全面推动零碳重卡的应用|2025华夏ESG实践节能降耗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17:36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 公司于1976年在法国创立,截至2024年在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17家门店,团队人数达101,100名,业绩达162亿欧元 [1] - 公司于1989年进入中国开展采购和生产,2003年开启零售业务,在中国实现产品设计、生产、物流、品牌和零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1] - 公司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和采购中心,超过44%的采购来自中国,在中国设有4个自有工厂、3个物流园区、11个工业采购办公室、1个品牌中心及遍布百余城市的200家实体门店和线上销售网络 [1]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承诺 - 公司承诺到2030年将范围1、2和3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从2021年基准年减少42%,并承诺到205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该目标获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认证 [2][3] 门店能源管理与节能举措 - 2023年公司门店开始在能源管理系统中引入智能电表,截至2024年底已有69家门店完成安装,可精确监控每小时用电量以优化分配 [2] - 公司于2019年启动屋顶太阳能光伏项目,2023年发电量接近3GWH,为门店节省超过14万元电费,减少1,800多吨二氧化碳排放 [2] - 截至2024年,公司零售门店有124座快充桩签约落地,预计年减碳量约620-992吨(相当于400-600辆燃油轿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2] 物流与供应链减碳行动 - 2024年公司在中国物流领域全面推动零碳重卡应用,2023年已测试超过600公里长续航智能重卡,并拓展国际线路测试以引领全球低碳物流转型 [3] - 公司推动供应链减碳倡议,超过140家中国供应商参与绿电交易项目,2024年绿电交易预计覆盖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天津和浙江等省份 [3] 可持续发展成效 - 公司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超过84%,一次性塑料包装减量超过53%,并连续三年实现营收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3]
天华院装备支撑大型PTA装置高效运行
中国化工报· 2025-09-19 10:55
核心观点 - 天华院核心装备在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年产300万吨PTA装置上实现连续18个月稳定运行 支撑全球单体产能最大装置高效释放产能 [1] - 天华院装备推动PTA生产工艺实现"短流程、绿色化、智能化"突破 大幅降低能耗与排放 [1] - 天华院技术已推广至独山能源300万吨PTA装置 设备规格达全球最大 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升 [2] 技术突破 - CTA/PTA旋转压力过滤机使工艺流程大幅缩短 占地节省20% 投资降低约15% [1] - CTA产品回收单元能耗下降约75% 装置综合能耗从100千克标油/吨降至20千克标油/吨 降幅80% [1] - 压力过滤与压力精馏技术协同使脱盐水单耗下降95% 废水量减少70% [1] 行业影响 - 全球单体产能最大PTA装置连续稳定运行18个月 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 [1] - 旋转压力过滤机技术升级后设备规格达全球最大 推动我国PTA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提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