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制机制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深化机制改革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纪检监察与基层巡察及其他监督资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1] - 当前基层监督存在力量薄弱、方式单一、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效能提升 [1] 机构改革与力量整合 -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机构改革,增强系统性协同性有效性 [2] - 需解决机构设置分散、人员配置不足、监督合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形成合力 [2] - 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健全党委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同向发力的责任格局 [2] - 优化县级纪委监委内设机构设置,倾斜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力量,重构派驻机构实现人员集中和机制集成 [2] - 推进片区综合管理,统筹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纪委力量,形成联动监督机制 [2] - 推动纪检监察向村(居)延伸,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 [2] 监督方式创新 - 需创新监督方式以应对基层"熟人社会"干扰,增强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3] - 推动监督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平台整合数据资源 [3] - 探索提级监督方式,将重点村(居)"一把手"和基层站所负责人纳入监督范围 [3] - 优化案件提级审核机制,采取"县内交叉评议、市级深度评查"强化"乡案县审" [3] - 强化"纪巡组"联动监督,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促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 [3] -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深入了解诉求并收集问题线索 [3] 监督队伍建设 - 需选优配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优化队伍结构以提升监督质效 [4] - 深化一体化培养,分层级分领域精准施训,强化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 [4] - 完善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吸收财政、审计、法律等专业人才加入基层监督队伍 [5] - 加强作风建设,确保队伍清正廉洁,完善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5] -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强化全方位管理,落实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激励措施 [5]
非银金融行业跟踪周报:基本面持续转好,估值低位,期待政策催化
东吴证券· 2025-06-08 2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金融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非银金融基本面持续转好,估值处于低位,期待政策催化;各子行业近期表现良好,均跑赢沪深300指数;行业平均估值低,具有安全边际,攻守兼备;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 [1][3][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近期表现 - 最近4个交易日(2025年06月03日 - 2025年06月06日),非银金融板块各子行业均跑赢沪深300指数,证券行业上涨2.55%,多元金融行业上涨2.22%,保险行业上涨1.03%,非银金融整体上涨2.02%,沪深300指数上涨0.88% [3][8] - 2025年以来(截至2025年06月06日),保险行业表现最好,其次为多元金融行业,保险行业上涨1.08%,多元金融行业下跌3.93%,证券行业下跌8.78%,非银金融整体下跌5.52%,沪深300指数下跌1.55% [9] - 公司层面,最近4个交易日中,保险行业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表现较好,天茂集团(强制停牌)相对落后;证券行业国泰海通、光大证券表现较好,国信证券、湘财股份表现较差;多元金融行业南华期货涨幅较大,拉卡拉表现较差 [10]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观点 证券 - 2025年06月至今交易量同比大幅提升,截至6月6日,6月日均股基交易额为13631亿元,较上年6月上涨65.74%,较上月下降0.80%;截至6月5日,两融余额18117亿元,同比提升19.16%,较年初下降2.84%;截至6月6日,6月IPO发行1家,募集资金5.21亿元 [3][13] - 6月权益市场表现亮眼,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上证综指、中债总全价指数、万得全A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14] - 证监会表态深化资本市场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培育壮大长期资本、强化股债联动综合服务、做好投资者保护、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构建诚信市场环境等措施 [3][17] - 券商板块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2025年06月06日)券商行业(未包含东方财富)2025E平均PB估值1.2x,建议关注优质特色券商 [18] 保险 - 寿险保费持续复苏,财险业务增速稳健,2025年1 - 4月人身险原保费20966亿元,同比+1.8%,4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规模达2879亿元,同比+11.6%;1 - 4月产险公司保费达6486亿元,同比+5.2%,4月单月产险公司保费达1331亿元,同比+5.5% [3][20][21] - 2025Q1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同比+16.7%,较年初+5.0%;人身险资金余额31.4万亿元,Q1增配债券、股票与长股投、减配银行存款与基金 [23] - 保险业经营具有显著顺周期特性,随着经济复苏,负债端和投资端都将显著改善,2025年06月06日保险板块估值0.57 - 0.93倍2025E P/EV,处于历史低位,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3][27] 多元金融 - 信托行业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9.56万亿元,比2024年6月末增加2.56万亿元、增长9.48%,比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增长23.58%;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为940.36亿元,同比增幅为8.89%;利润总额为230.87亿元,同比降幅为45.52%;行业处于转型深化阶段,整体业绩表现仍相对承压 [31] - 2025年4月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8.09亿手,成交额为70.1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9%和增长23.92%;4月全国期货公司净利润7.82亿元,同比下滑5.08%,环比2025年3月下滑44.60% [3][36][38] - 预计以风险管理业务为代表的创新型业务将是期货行业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截至2025年3月31日,92家期货公司设立95家风险管理公司,3月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均有增长 [39] 行业排序及重点公司推荐 - 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重点推荐新华保险、中国财险、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 [44] - 保险行业受益于经济复苏、利率上行,储蓄类产品销售占比大幅提升,负债端预计显著改善,长期看好健康险和养老险发展空间 [44] - 证券行业转型有望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受益于市场回暖、政策环境友好,券商经纪、投行、资本中介等业务均受益 [44]
非银金融行业跟踪周报:基本面持续转好,估值低位,期待政策催化-20250608
东吴证券· 2025-06-08 18: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金融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非银金融基本面持续转好,估值处于低位,期待政策催化;各子行业近期表现良好,均跑赢沪深300指数;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重点推荐新华保险、中国财险、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 [1][3][44] 各部分总结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近期表现 - 最近4个交易日(2025年06月03日 - 2025年06月06日),非银金融板块各子行业均跑赢沪深300指数,证券行业上涨2.55%,多元金融行业上涨2.22%,保险行业上涨1.03%,非银金融整体上涨2.02%,沪深300指数上涨0.88% [3][8] - 2025年以来(截至2025年06月06日),保险行业表现最好,其次为多元金融行业,保险行业上涨1.08%,多元金融行业下跌3.93%,证券行业下跌8.78%,非银金融整体下跌5.52%,沪深300指数下跌1.55% [9] - 公司层面,最近4个交易日中,保险行业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表现较好,天茂集团(强制停牌)相对落后;证券行业国泰海通、光大证券表现较好,国信证券、湘财股份表现较差;多元金融行业南华期货涨幅较大,拉卡拉表现较差 [10]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观点 证券 - 2025年06月至今交易量同比大幅提升,截至06月06日,06月日均股基交易额为13631亿元,较上年6月上涨65.74%,较上月下降0.80%;截至06月05日,两融余额18117亿元,同比提升19.16%,较年初下降2.84%;截至06月06日,6月IPO发行1家,募集资金5.21亿元 [13] - 6月权益市场表现亮眼,截至06月06日,2025年06月沪深300指数上涨0.88%,创业板指数上涨2.32%,上证综指上涨1.13%,中债总全价指数上涨0.14%,万得全A指数上涨1.61% [14] - 6月5日,证监会表态深化资本市场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培育壮大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强化股债联动综合服务、切实做好投资者保护、加强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建设、构建更加诚信友善的市场环境 [17] - 目前(2025年06月06日)券商行业(未包含东方财富)2025E平均PB估值1.2x,一批优质特色券商有望脱颖而出 [18] 保险 - 金监总局披露4月保费情况,寿险保费持续复苏,财险业务增速稳健,1 - 4月人身险原保费20966亿元,同比+1.8%,4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规模达2879亿元,同比+11.6%;1 - 4月产险公司保费达6486亿元,同比+5.2%,4月单月产险公司保费达1331亿元,同比+5.5% [20][21] - 金监总局披露一季度保险资金运用情况,2025Q1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34.9万亿元,同比+16.7%,较年初+5.0%;人身险资金余额31.4万亿元,Q1增配债券、股票与长股投、减配银行存款与基金,债券占比升至51.2%,银行存款占比8.2%,股票占比8.4%,基金占比4.7%,其他类(非标为主)占比降至19.2% [23] - 保险业经营具有显著顺周期特性,随着经济复苏,负债端和投资端都将显著改善;2025年06月06日保险板块估值0.57 - 0.93倍2025E P/EV,处于历史低位,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27] 多元金融 - 信托: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9.56万亿元,比2024年6月末增加2.56万亿元、增长9.48%,比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增长23.58%;2024年信托行业经营收入为940.36亿元,同比增幅为8.89%,利润总额为230.87亿元,同比降幅为45.52%;政策超红利时代过去,行业进入平稳转型期 [31][35] - 期货:2025年4月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8.09亿手,成交额为70.1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9%和23.92%;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交易品种扩充影响,成交规模将有所回升;2025年4月期货公司净利润7.82亿元,同比下滑5.08%,环比3月下滑44.60%;以风险管理业务为代表的创新型业务是未来转型发展重要方向 [36][38][39] 行业排序及重点公司推荐 - 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重点推荐新华保险、中国财险、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 [44] - 保险行业受益于经济复苏、利率上行,储蓄类产品销售占比大幅提升,负债端预计显著改善,长期看好健康险和养老险发展空间 [44] - 证券行业转型有望带来新业务增长点,受益于市场回暖、政策环境友好,券商经纪、投行、资本中介等业务均受益 [44]
【金融街发布】中国证监会:持续深化资本市场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5 18:52
资本市场改革 - 证监会将持续深化资本市场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推进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 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1] - 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案例落地 [1] 并购重组支持 - 落实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1] - 鼓励科技型上市公司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多种支付工具实施并购重组 [1] - 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和重组简易审核程序落地 [1] 长期资本培育 - 引导私募股权基金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 契合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特点 [2] - 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发展 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 [2] - 扩大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2] 股债联动服务 - 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 探索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债券 [2] - 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 [2] - 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领域项目发行REITs 促进存量资产盘活 [2] 科技创新支持成效 - 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近2700家 市值占比超四成 [3]
瑞达期货国债期货日报-20250605
瑞达期货· 2025-06-05 17: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关税谈判超预期带来的债市利空效应基本消化完毕,债市回归资金面和基本面驱动,短期内缺乏进一步明确的利好或利空因素,预计债市将延续震荡整理格局,需关注后续高频经济数据和资金面变化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盘面 - T主力收盘价108.720,环比-0.01%,成交量64481,环比增加8772;TF主力收盘价106.030,环比0.02%,成交量73198,环比增加27197;TS主力收盘价102.430,环比0.04%,成交量49003,环比增加17801;TL主力收盘价119.310,环比-0.16%,成交量66642,环比减少3618 [2] 期货价差 - TL2509 - 2506价差0.59,环比-0.16;T2509 - 2506价差0.17,环比-0.08;TF2509 - 2506价差0.28,环比-0.00;TS2509 - 2506价差0.14,环比-0.00;T06 - TL06价差-10.17,环比0.13;TF06 - T06价差-2.80,环比-0.03;TS06 - T06价差-6.26,环比0.01;TS06 - TF06价差-3.46,环比0.04 [2] 期货持仓头寸 - T主力持仓量169240,环比-405;T前20名多头165766,环比-1024;T前20名空头166255,环比-963;T前20名净空仓489,环比61;TF主力持仓量144273,环比-872;TF前20名多头133649,环比3149;TF前20名空头152140,环比5592;TF前20名净空仓18491,环比2443;TS主力持仓量116473,环比-726;TS前20名多头88090,环比2;TS前20名空头104205,环比1211;TS前20名净空仓16115,环比1209;TL主力持仓量93443,环比-14;TL前20名多头88807,环比739;TL前20名空头94156,环比-292;TL前20名净空仓5349,环比-1031 [2] 前二CTD(净价) - 2500802.IB(6y)99.4137,环比0.0002;250007.IB(6y)99.0955,环比0.0161;240020.IB(4y)100.9503,环比0.0311;240020.IB(4y)100.8844,环比0.1235;250006.IB(1.7y)100.2591,环比0.0258;240010.IB(1.9y)100.7409,环比0.0373;210005.IB(18y)135.0724,环比-0.1735;210014.IB(18y)131.2939,环比-0.1844 [2] 国债活跃券(%) - 1y利率1.4525,环比-1.00bp;3y利率1.4700,环比-1.75bp;5y利率1.5260,环比-1.90bp;7y利率1.6210,环比-0.90bp;10y利率1.6710,环比-0.50bp [2] 短期利率(%) - 银质押隔夜1.4016,环比-1.84bp;Shibor隔夜1.4080,环比0.00bp;银质押7天1.5646,环比6.46bp;Shibor7天1.5340,环比-0.90bp;银质押14天1.5892,环比0.92bp;Shibor14天1.5910,环比1.50bp [2] LPR利率(%) - 1y利率3.00,环比0.00bp;5y利率3.5,环比0.00bp [2] 公开市场操作 - 发行规模2660亿,到期规模1265亿,利率1.4%/7天,净回笼-1395亿 [2] 行业消息 - 5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51.1,较4月上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经营扩张速度加快,新订单增加,就业指数升至六个月新高,市场信心小幅改善,但成本和销售价格一升一降,企业盈利承压 [2] - 证监会将深化资本市场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支持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美方称中方违反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中方坚决拒绝无理指责,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共同维护共识 [2] 重点关注 - 6月5日20:15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6月5日20:30美国至5月3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6月6日20:30美国5月失业率/美国5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 [3]
深化改革推动文化繁荣 创新开放激发文化活力——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综述
新华社· 2025-05-28 18:44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 需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2] -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需构建全媒体人才队伍 形成高校 科研机构 媒体的生态闭环 [2] - 文物保护需落实"最小干预原则" 推进科学技术体系化发展以应对自然和人为挑战 [2] - 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注重文化数据筛选 高质量推进文化数字化进程 [3] 文化与科技融合 -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快文化数字化赋能 [4] - 小红书运用多模态AI模型实现从"直接翻译"到"文化适配" 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4] - 多语言技术重新定义文化传播可能性 成为理解中国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基石 [4] - AI VR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开发沉浸式体验产品助力文化传承 [4] - AIGC技术可赋能艺术创作全环节 实现提质增效降本 [4] 文化出海与湾区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中华文明前沿 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平台 全球价值对话窗口三重属性 [6] - 内地院团可利用港澳"出海"便利条件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 [6] - 网文 网剧 网游成为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 [6] - 三七互娱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游戏研发 推动传统文化全球传播 [6] - 广州永庆坊改造保留社区肌理 重塑生活美学并激发经济活力 [7]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现场扫描
新华网· 2025-05-28 06:21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为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核心议题,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士共同探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路径[1] -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提出要准确把握世界格局演变逻辑,提高学术创新和知识生产质量以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1] - 市县主流媒体如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采用"顶层-中层-底层"三层协同式推进模式实施系统性变革,绘制"数智大厦建设图"[2] 科技赋能文化发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指出AIGC技术可有效赋能艺术创作全流程,实现提质、生成、增效、降本[1] - 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敦煌"品牌建设经验展示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新平台的实践成果[1] - 出版行业专家强调推进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时代必答题,需加强总体设计并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2]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艺创作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指出文物建筑保护面临多重挑战,需通过系统性保护与体制机制创新应对[2] -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认为新大众文艺与数字技术双向奔赴有助于形成中国独特叙事体系[2] -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案例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力,其海外发行证明优质内容具有跨越文化壁垒的力量[3] 文化贸易与城市文明建设 -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提出文化贸易根本在于创新,包括文学艺术、科技文化及贸易方式手段的创新[3] - 华南农业大学李凤亮教授认为城市文明建设与地方文旅产业结合能实现留住乡愁与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3] - 大湾区正以科技革命重塑新质生产力,通过管理创新构建文化共生生态,形成跃升中的文化共同体[4]
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强磁场”
科技日报· 2025-05-07 08:53
原标题: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强磁场" 近日,知名学者金太军正式入职安徽师范大学,这是该校人文社科领域引进的首位国家级二类人 才。 在确保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安徽师范大学还持续加大对本校人才队伍的培育力 度。 李宜江介绍,学校在人才制度修订、岗位体系重塑、考核流程再造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改革,重构 了"领军—带头—骨干—后备"金字塔式学科人才和教学人才体系,既实现了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梯队培 育,也充分发挥了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 孙中发是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青年教师。2021年,孙中发在完成海外博士后工作后入 职安徽师范大学,入职当年即破格晋升为教授。3年间,他获批多个国家级人才和科研项目,2024年被 聘为"学科领军人才",后担任该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物理学专业负责人,成为 了"双带头人"。 李宜江介绍,2021年以来,安徽师范大学提名学科领军人才的14人中,已有4人入选国家级二类人 才、5人入选三类人才。学校自主培育了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8人,新增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称号22人 次、省级人才称号229人次……现在,高层次人才在提升学校人才队伍质量、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 重要 ...
辽宁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辽宁日报· 2025-04-29 08:54
周波强调,要强化对企服务,聚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有针对性地丰富金融市场的工具、产品 和服务,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要着力加强民营企业培育, 持续组织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认定工作。围绕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 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和引领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力。 4月28日,辽宁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 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补齐短板,为全面振兴新突破决战决胜贡献民营经 济力量。省政协主席周波主持会议并讲话。 周波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发展民 营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加强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全面提高要素保障水平,大力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努力开 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周波要求,要狠抓政策落地,持续加强民营企业政策供给。围绕企业急难 ...
省政协举行“完善高校科研体制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专题协商会
辽宁日报· 2025-04-28 09:14
4月27日,省政协以"完善高校科研体制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为议题举行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 席周波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有关同志通报了我省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有关情况。省政协委员高明宇、 钱建华、江贺、马洪涛、岳喜庆、孟长功、贾玉明先后发言,提出以有组织科研破解"小作坊"研发模式 困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深化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围绕区域 发展战略激发高校创新活力、建立科研分类评价机制、以高水平产教融合促进工科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等 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周波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 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 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 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 省、人才强省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周波强调,科研体制机制是影响创新效能的关键变量。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 新统筹,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完善重大科技平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