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

搜索文档
湖北8地入选2025全国百强县
长江商报· 2025-07-24 07:31
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发布 - 湖北8地上榜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分别为仙桃(第52位)、大冶(第53位)、宜都(第62位)、潜江(第71位)、枣阳(第73位)、枝江(第77位)、汉川(第82位)、天门(第99位)[1] - 湖北上榜数量与去年持平,连续第4年有8地上榜,其中4个县名次提升:仙桃市由54位升至52位,大冶市由55位升至53位,枣阳市由74位升至73位,天门市由100位升至99位[1] - 百强县地区分布:东部67席,中部18席,西部12席,东北3席,湖北入围数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仅次于江苏(25个)、浙江(15个)、山东(12个)[1] - 评选标准设置"双门槛":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并从经济实力、发展潜力、智造能力、城镇活力、富裕合力五大维度设置35个指标[1] 百强县经济作用分析 - 百强县以仅占全国2%土地和7%人口,创造超10%的GDP总量,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 - 百强县以5%县域数量贡献县域26.5%的GDP,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领头雁"[2] - 百强县贡献县域约30%的二产增加值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2] - 百强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是科技创新的"试验田"[2] - 百强县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先突破50%,是富民强县的"先锋队"[2] 县域经济发展趋势 - 县域GDP从2015年31.6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48.3万亿元,规模持续增长[2] - 县域经济结构优化,二产增加值达40%,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2] - 未来县域高质量发展应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驱动、新型城镇化为空间支撑、乡村振兴为必由之路[2]
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湖北八地上榜,四地进位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45
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 - 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发布 湖北8地上榜 包括仙桃(52位) 大冶(53位) 宜都(62位) 潜江(71位) 枣阳(73位) 枝江(77位) 汉川(82位) 天门(99位) [1] - 百强县地区分布 东部占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湖北入围数量居中部第一 全国第四 仅次于江苏(25个) 浙江(15个) 山东(12个) [1] - 湖北连续第4年有8地上榜 相较去年 仙桃 大冶均前进两位至52 53位 枣阳 天门各前进一位至73 99位 [2] 县域经济表现 - 仙桃是湖北唯一千亿县 连续5年全省首位 拥有全国最大非织造布生产加工基地和黄鳝繁养基地 [3] - 大冶2024年GDP首次突破900亿 增长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14% 固定资产投资增13.5% 9项经济指标增速全省百强县第一 [4] - 枣阳2024年GDP达874.58亿 增长7.2%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14.4% 连续两年获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县称号 [5] - 天门2024年GDP增6.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12.7% 固定资产投资增9.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19.8% 三项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6] 评选标准 - 评选设置双门槛 GDP≥6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 从经济实力 发展潜力 智造能力 城镇活力 富裕合力五大维度设置35个指标 [6]
河南3地上榜!2025全国百强县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45
百强县经济表现 - 百强县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 [2] - 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18席,西部12席,东北3席,东部优势明显 [2] - 十年来百强县经济规模从2015年7.4万亿元增至2023年12.6万亿元,增长接近一倍 [3] - 2015-2023年百强县GDP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 [3] 评选标准与导向 - 评选设置"双门槛":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 [2] - 以"量质并重"为导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协同发展 [2] - 从经济实力、发展潜力、智造能力、城镇活力、富裕合力五大维度设置35个指标 [3] 千亿县发展现状 - 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其中7个发展为"超强县" [3] - 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700亿元以上接近150个 [3] - 7个"超强县"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 [3]
县域经济崛起背后的“职教输血”,中国东方教育如何打样?
新浪财经· 2025-07-21 12:11
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融合 - 职业教育正从传统"技能培训"升级为破解县域人才困境的核心抓手,形成"政策+职教+产业"闭环模式 [1] - 县域经济占中国经济重要地位,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但面临人才"育不出、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痛点 [2] - 小镇青年面临低技能岗位饱和与高技能岗位"招工难"双重困境,职业教育可促进人才流通与升级 [2][3] - 全国政协委员苏华指出职业教育应与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紧密结合,农业农村部强调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如"头雁"计划 [3][4] 中国东方教育的职教下沉实践 -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烹饪技术、信息技术、汽车服务三大板块,旗下七大品牌与县域经济需求高度吻合 [5] - 通过"新起点·筑梦公益行动"、"技能下乡"等形式将优质资源下沉县域,年开展助农直播约300场 [5][7] - 采用"三结合"模式: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结合、技能传授与就业帮扶结合、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结合 [7] - 区域中心职教产业园已覆盖安徽、四川等6省,形成"产业对接-人才培养-就业服务"闭环 [9] 产业对接与人才培养案例 - 在安徽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奇瑞、比亚迪合作定向培养技术人才,累计输送实习生超万人 [9][10] - 郑州校区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工程师等专业,与华胜、郑州地铁等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 [13] - 四川"技能小镇"项目结合川菜文化,建设智能烹饪实训基地,毕业生直接对接高端餐饮需求 [14] -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开发90余门特色课程,毕业生省内就业率显著提升,改变以往省外就业为主格局 [19][20] 职教下沉创新路径 - 采用"因地设课"专业设计逻辑,动态调整储能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方向课程 [17] - 校企合作从"输送"升级为"共生",与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入学即入职" [17] - 构建多元化就业生态:联合跨省企业提供高薪岗位,同时扶持学员返乡创业如电商直播培训 [18] - 学员肖俊案例显示职教成果:返乡创业从火锅店扩展到生态农业,年收入达百万元并带动农户增收 [18][19] 职教下沉成效 - 约90%学员毕业后留在就读省份就业,形成"人才留得住、产业活得久"良性循环 [19][20] - 职教产业园实现"在地培养、在地就业",使毕业生技能与当地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14][16] - 推动"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转型,成为县域经济与职教共赢的"中国样本" [16][20]
高交会打造“科技强县展区” 县域经济迎来创新发展新引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4 17:23
高交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于2025年11月14日-16日在深圳举行 [1] - 高交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二十六届 上届汇聚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知名企业与国际组织 专业观众达40万人次 [4] - 本届高交会将设置国之重器 科技巨头产业链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0余个展区 [3] 科技强县展区 - 本届高交会首次设立"科技强县展区" 聚焦县域产业链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展区围绕人工智能 大数据 生物制造 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县域渗透 [1] - 我国现有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 2023年全国"千亿县"达59个 GDP总量9.6万亿元 占全国7.6% 近三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扎根县域 [1]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部分县域通过"链主"企业牵头 为产业链关联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与转化服务 [3] - 部分县域通过"科创飞地"组建创新联合体 利用发达地区技术 知识 人才等资源提升本地产业水平 [3] - 部分县域通过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 形成资源共享 人才交流 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 [3] 高交会平台价值 - 高交会汇聚全球5000余家科技领军企业 科研单位 高校院所及投融资机构 推进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 [2] - 为县域创新发展搭建高能级交流平台 推动"错位发展 串珠成链"的县域经济格局 [2] - 促进以前沿科技为内核的新业态 新产品 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 [4]
政策高频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10 23:58
政策动态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规范重大工作决策机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与权力运行监督 [2][3] - 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科技创新和消费等重点领域 [4][5] 信用与金融改革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提出十项重点任务包括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分类失信信息、简化修复流程等,助力企业信用恢复 [6]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与数字技术赋能 [7][8] 区域与产业调研 - 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在福建调研强调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县域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9][10] - 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湖北调研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链集中 [9][10] 财政与预算管理 -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2024年中央决算草案,指出预算管理、财税政策、政府投资等问题,建议规范预算决算、加强绩效管理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11][12]
民生论谈丨突出精准匹配破解就业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7-09 08:27
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新能源工程师等职业需求激增,而传统行业人才过剩矛盾突出[2] - 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需未雨绸缪应对就业压力[2] - 教育部推动区域性就业大市场构建,如广东省已挖掘超120万个岗位对接新质生产力需求[3] 政策创新与精准匹配 - 政策工具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建立"产业需求清单+高校专业调整"联动机制[2][3] - 教育部实施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771所高校申报1.3万项合作项目[3] - 高校以"学科专业优化+定向人才培养"为主线,打造"订单式"校企协同培养机制[4] 县域经济与就业扩容 - "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挖掘经济强县优质岗位,推动人才向县域梯度集聚[3] - 县域经济成为增长极,缓解大城市就业压力并降低生活成本[3] 人才培养与供需闭环 - 需建立"产业需求预测—教育培养调整—就业服务跟进"数字化闭环机制[4] - 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保障体系,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政策[4] 经济转型与就业生态 - 就业政策创新本质是经济转型升级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具体实践[4] - 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将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5]
“袜都”“纺都”对决篮球,“浙BA”将成下一个“苏超”?
第一财经· 2025-07-08 23:00
赛事概况 - "浙BA"揭幕战于2025年7月6日在绍兴诸暨举行,诸暨队以79∶60战胜柯桥队,比赛场馆可容纳6077人,门票(28元/18元/8元)开售即售罄 [1][2] - 联赛定位为业余群众赛事,覆盖浙江11个地级市、90个县区,赛程持续至2026年2月,参赛者均为非专业运动员 [2] - 浙江篮球基础深厚:2024年全省篮球场地达55051个(篮球场占82.93%),浙江广厦队于2025年5月获CBA总冠军 [2] 赛事经济与文化联动 - 赛事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与文旅:诸暨揭幕战现场分发200个油麻团、2箩筐盐焗鸡等特产,并推出观赛免费游景区政策 [2][3] - 文旅部门提出将"浙BA"打造为全民狂欢,通过NPC互动、区域经济梗(如义乌代表金华)增强参与感 [3][5] - 赛事成为区域经济展示窗口:诸暨(全球1/3袜子产量)、柯桥(全球1/4面料交易)、义乌(2024年快递量126.3亿件)等借赛事强化产业标签 [5] 县域经济与产业特色 - 浙江县域经济均衡发展:诸暨珍珠交易占全球70%,慈溪生产全球60%小家电,永康为"中国五金工匠之乡" [5] - 数字经济赋能块状经济升级:县域经济从制造转向研发驱动,如杭州带动周边县域提升产品竞争力 [5] - 2024年浙江9个县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8万元,占全国14个高收入县域的64% [6] 旅游与产业融合 - 浙江县域旅游全国领先:2025年全国旅游百强县中浙江占34席,安吉县连续七年居榜首 [7] - 特色产业游崛起:诸暨山下湖镇"开蚌一条街"五一及端午吸引10万人次,义乌国际商贸城成4A级购物景区 [7] - 专家指出"浙BA"借鉴"苏超"模式,结合浙江文化特色与资源禀赋,成为体育文化新载体 [8]
“袜都”“纺都”对决篮球,“浙BA”将成下一个“苏超”?
第一财经· 2025-07-08 20:06
区域经济特色与体育赛事结合 - "浙BA"篮球联赛火爆开幕,揭幕战诸暨队以79∶60战胜柯桥队,体现浙江深厚的篮球运动基础[2] - 比赛门票秒光,三种票种售价28元、18元和8元全部售罄,6077人场馆座无虚席[3] - 联赛定位为业余赛事,覆盖全省11个地级市、90个县区,2025年7月至2026年2月举行[3] - 浙江篮球场地总数达55051个,其中篮球场占82.93%,三人篮球场占9.77%,篮球馆占7.31%[3] 体育赛事带动文旅消费 - 比赛现场展示地方特产,如200个油麻团、2箩筐盐焗鸡、50公分马剑馒头等,由NPC互动分发[4] - 文旅部门推出观赛免费游景区等优惠措施,将赛事与地方文旅资源深度融合[4] - 浙江省文旅厅要求将文旅资源融入赛事全链条,打造全民参与的超级狂欢[5] - 诸暨山下湖镇开蚌一条街"五一"和端午假期吸引超10万人次,30多家店累计开蚌20万个[8] 县域经济与特色产业 - 浙江县域经济特色鲜明,诸暨年产袜子占全球三分之一,山下湖镇掌握全球70%珍珠交易量[6] - 柯桥纺织业占全球约四分之一面料交易,义乌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26.3亿件[6] - 慈溪生产全球约60%小家电,永康是"中国五金工匠之乡"[6] - 2024年全国14个城镇居民收入超8万元的县域中,浙江占9个[7] - 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浙江占34席,前十强中浙江占7席,安吉县连续七年居首[7]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经济 - 杭州等中心城市带动下,数字经济持续赋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7] - 块状经济不仅制造能力强,还具备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7] - 义乌国际商贸城成为年轻人"新据点",展示浙江特色产业游的崛起[8]
球场竞争“上头”?秋糖“甜蜜”管够
齐鲁晚报· 2025-07-07 16:56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展区面积达18万平方米,吸引超30万全球买家参与 [1][3] - 参展企业包括500余家食饮龙头企业,涵盖茅台、五粮液、蒙牛、三只松鼠等知名品牌 [3] - 国际展团预计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国际品牌 [3] 参展企业与特色展团 - 传统酒业巨头如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等参展 [3] - 食品赛道领军品牌包括蒙牛、王老吉、盼盼、安琪酵母等 [3] - 特色展团涵盖贵州、宁波、汾阳白酒、诸城机械、台湾商品中心及意大利葡萄酒等 [3] 配套活动与消费体验 - "秋糖季·赏味金陵"活动联动百家特色餐饮名店和核心商圈,覆盖南京都市圈 [5] - 活动包括线上美食地图打卡、线下沉浸体验与消费券福利 [5] - 文化地标如夫子庙、老门东、熙南里、玄武湖融入秋糖元素 [5] 观众邀约与商贸配对 - 组委会在全国多地开展线下推介,组织南京及周边30城专业观众社群 [5] - 吸引东南亚、土耳其等地专业买家团,构建国际贸易双向通道 [5] - 组织超千名核心采购商洽谈,举办专场闭门选品会提升商贸配对效率 [5] 科技与健康主题 - 联合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举办"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展示2000余项前沿创新成果 [7] - "健康及科技服务专区"聚焦低GI食品、临床营养、科技服务 [7] - "智能制造设备专区"呈现人工智能、数字化尖端装备,推动智能生产、包装、物流等场景应用 [7] 高端论坛与思想碰撞 - 展会包含超过30场高端论坛专业会议,采用"1+4"架构 [9] - 主论坛聚焦"创新领航 智汇食饮",深入剖析长三角一体化、首发经济、国际化拓展等议题 [9] - 四大平行论坛分别聚焦酒业趋势、食品健康升级、全球渠道匹配、食品科技前沿等关键领域 [9] 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 - 特设约2000平方米的"桃花盛开的地方——百县千品万家福"专区 [9] - 专区划分县域经济展示与农业产业集群两大模块,推广县域地标产品 [9] - 通过产品展陈、直播推介等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