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近1GWh储能大单!星星充电正式进军印度储能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03 13:30
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与印度光伏EPC及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Prozeal Green Energy达成战略合作,成功签订近1GWh的储能订单[1] - 此次合作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印度储能市场[1] - 公司近日与东欧客户签署储能合作协议,将提供规模达100MWh的储能系统,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启动分批交付[4] 印度储能市场背景 - 印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储能市场之一,为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50%的目标,对大规模、高效率储能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3] - 印度市场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稳定性和电力供需平衡等方面面临重要挑战[3] 产品与技术细节 - 公司将向合作方提供其核心储能产品——5MWh集中式储能系统,以支持多个可再生能源和电池连接项目[3] - 该储能系统具备高密度、高安全、高收益三大核心优势,采用高安全标准314Ah磷酸铁锂电池和智能温控技术,能适应印度高温、高湿、高海拔等复杂气候条件[3] - 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灵活扩容,循环寿命超8000次,直流侧系统效率高达94%,可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3] 项目时间规划 - 印度市场的该批储能设备预计将于2026年内分阶段完成交付,并于2026年底前完成并网,正式应用于多个可调度可交付可再生能源项目[4]
崇德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破局“内卷”全球市场连获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9:0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8.59%,归母净利润6627.81万元,同比增长5.15%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2.00元,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731.48万元 [1] 行业背景与需求 - 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激增及欧洲可再生能源转型推动稳定高效电力设备需求增长 [1] - 国内轴承行业竞争重心从价格战转向高价值创造,客户对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和整体解决方案要求提升 [4] 技术研发进展 - 强散热高性能轴承在石化领域成功应用,风电滑动轴承持续迭代成本与可靠性优势巩固 [2] - 水润滑轴承、气浮轴承研发产业化加速,PEEK轴承在制冷、深井抽油泵、高速齿轮箱行业实现批量供货 [2] - 完成生产系统全新设计并实现设备搬迁,智能化班组模式投入运行,离散型生产模式提升效率缩短交付周期 [2] 国际市场拓展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4.58%,境外业务毛利率达50.04% [3] - 成功中标多个国际客户项目,与德国Levicron签订战略收购协议,欧洲中心正式运营 [3] 战略转型与布局 - 产品线实现从后端赋能向主动对接市场转型,通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开创技术+服务综合模式 [3] - 依托一核两翼战略扩大市场份额,强化工业轴承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客户开发,定位新产业赛道把握能源转型机遇 [4]
英国最大储能基金完成3.05亿美元再融资,加速1GW电池资产扩张
鑫椤储能· 2025-08-19 15:45
融资动态 - 英国Gresham House Energy Storage Fund成功获得3.05亿美元(约2.4亿英镑)再融资,用于扩展其1GW电池储能组合 [3] - 融资由NORD/LB牵头,联合桑坦德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及Aviva共同完成 [4] - 再融资将取代原有债务,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条件,降低融资成本并延长债务期限 [4] 市场地位 - GRID目前运营28个储能项目,占英国储能总资产的约20%,是英国市场最大玩家之一 [5] - 新融资将用于提升现有电池容量,释放更多电网灵活性,并开发更多收入渠道如调频、容量服务和市场套利 [5] 收入保障 - GRID与Statkraft Markets和Markel Bermuda签订长期保障协议,覆盖其一半的组合收入 [6] - 预计通过平衡机制优化调度将带来约5300万美元(4200万英镑)收入 [6] 行业影响 - 大规模电池储能已成为保证英国电网稳定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环节 [7] - 资本市场对储能资产的认可度正在提升,长期对冲机制降低风险并提升融资能力 [7] - 英国BESS市场将进一步加速扩张,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开发者进入 [7] 战略意义 - 3.05亿美元再融资结合1GW储能组合和长期保障协议,强化了GRID在英国储能市场的霸主地位 [8] - 该案例为欧洲能源转型树立了示范 [8]
本土深耕与全球拓展并行,果下科技凭 AI 储能技术冲刺港股
搜狐财经· 2025-08-11 16:10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全球能源格局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储能系统成为平衡电网负荷的关键支撑 通过存储多余能量并在电力需求高峰时释放 有效应对太阳能和风能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挑战[1] - 传统储能调度依赖预设规则 面对复杂多变的能源供需场景时效率和响应能力不足[1] - AI人工智能介入为储能调度开辟新路径 借助实时数据分析精准预测电力需求并动态调整充放电周期 例如结合天气预报提前规划太阳能储能 根据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实现低价充电高价放电的经济优化 降低企业级储能系统运营成本[1] - 储能系统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为AI提供持续学习的养分 通过分析电池状态和环境影响等信息 AI不断优化预测模型 针对不同气候和储能技术特性自动匹配最佳调度策略 使储能系统更智能高效[1] 公司战略与技术 - 果下科技以AI+储能战略向港股IPO发起冲刺 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储能行业开启绿色能源新篇章[3] - 公司深耕能源领域 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储能系统智能化水平 围绕AI+储能战略打造储能生态产品全栈技术体系 形成从设备级控制到系统级优化的完整能力闭环[3] - 深度融合AI算法与储能技术后 公司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调度 能量优化和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显著提升系统自适应能力和运行效率[3] - 研发团队在储能系统关键技术上不断突破 特别是在能量管理优化 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系统级安全架构等方面成果显著[3] - 2024年发布HANCHU iESS智慧AI储能平台3.0 用于打造光-储-充-热-柴多能协同一体化场景系统 2023年果下垂直领域能源大模型已进入全面应用[3] - 2021年Safe ESS云平台上线 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云-边-端能源监管架构 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调度决策 运行优化与风险防控 推动产品在家庭 工商业及电网级等多场景下高效运行[3] 业务布局与业绩 - 公司深度参与国内大型储能电站建设 服务电网侧辅助服务市场 为能源保供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5] - 采用双品牌战略 国内以果下科技品牌深耕本土市场 海外以HANCHU ESS品牌拓展欧洲 非洲 南美 东南亚和中东等市场[5] - 产品已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构建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全球服务三位一体的本地化交付与服务网络[5]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1.42亿元飙升至10.26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74.5%[5] -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非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40.2% 成为新增长点[5] - 尽管毛利率受电芯价格下降影响有所波动 但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保持较强盈利能力[5] 未来发展 - IPO计划将资金用于技术研发 产能扩张及海外市场拓展[5] - 继续完善云-边-端一体化智能架构 提升储能系统预测能力 响应速度和运行安全性[5] - 巩固在AI+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助力全球能源数字化转型[5]
海辰储能再签大单!
鑫椤锂电· 2025-08-01 15:58
合作协议 - 海辰储能与英国开发商Elements Green签署合作协议 将为其英国项目供应电池储能系统 总规模达720MWh [1] - 该项目为英国迄今最大规模储能项目之一 预计2027年建成投运 [1] - 海辰储能将提供5MWh直流侧储能系统及全定制化集成解决方案 [1] 技术优势 - 海辰储能凭借前沿技术与系统集成优势 确保项目实现高效率 高安全性与长周期寿命 [1] - 项目将助力稳定英国电网 支持该国达成净零排放目标 [1] 合作方背景 - Elements Green为英国太阳能与储能基础设施头部开发商 团队拥有15年项目开发经验 [1] - 该公司当前规划中的新建项目规模超过16GW 覆盖英国 欧盟及国际市场 [1]
【电新】多国政策边际改善,欧洲海风景气持续向上——欧洲海风系列报告(一)(殷中枢/郝骞/邓怡亮)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01 07:04
欧洲海风建设加速 - 2024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量为2.6GW,预计2030年将达到11.8GW,主要集中在英国、德国、荷兰、波兰、法国等国家 [3] - 海风战略地位提高:俄乌冲突引发欧洲天然气危机,可再生能源转型成为战略共识,2030年环北海国家海风装机目标120GW,2050年目标300GW以上 [3] - 项目成本降低:欧洲央行实施八次降息,融资利率下降,开发成本从2010年5418美元/kW降至2023年3138美元/kW,平准化度电成本从0.205美元/kWh降至0.067美元/kWh [3] - 政策目标驱动:多国通过行政手段设立政策目标、改革拍卖制度推动海风发展 [3] 英国海风发展 - 截至2024年底,英国海风累计装机容量15.9GW,项目规划容量达95GW [4] - 英国政府目标2030年实现43-50GW海风装机,改革CfD拍卖制度包括降低准入门槛、提高预算灵活性、延长合同年限至20年 [4] 德国海风发展 - 2020-2021年因政策目标滞后陷入"空窗期",2022年《海上风能法》明确2030/2035/2045年装机目标30/40/70GW [4] - 2023年和2024年拍卖容量分别达到8.8GW和8GW,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容量9.2GW [4] 荷兰海风发展 - 截至2025年4月,荷兰海风在运容量4.7GW,在建容量5.5GW,已规划容量11.5GW [5] - 荷兰政府目标2032年实现21GW海风装机,2025-2027年期间有11GW待招标 [5] 波兰海风发展 - 波兰首个海上风电场2024年底开工建设,2025年进行新一轮CfD拍卖 [5] - 2025年已有1.4GW项目达成FID,预计2025-2030年新增6GW装机 [5]
光大证券:海风建设迎来加速 欧洲主要海风国家已明确发展政策目标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4:34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增长前景 - 2024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量2.6GW 预计2030年达11.8GW [1][2] - 环北海国家目标2030年海风装机120GW 2050年超300GW [2] - 英国目标2030年实现43-50GW海风装机 德国目标2030/2035/2045年达30/40/70GW [4] - 荷兰目标2032年实现21GW海风装机 波兰预计2025-2030年新增6GW装机 [5] 成本与融资改善 - 欧洲海风开发成本从2010年5418美元/kW降至2023年3138美元/kW [2] - 平准化度电成本从2010年0.205美元/kWh降至2023年0.067美元/kWh [2] - 欧洲央行自2024年6月起实施八次降息 融资利率持续降低 [2] 政策与制度支持 - 英国改革CfD拍卖制度 降低准入门槛/提高预算灵活性/延长合同至20年 [4] - 德国通过《海上风能法》明确装机目标后 2023-2024年拍卖容量达8.8GW和8GW [4] - 荷兰2025-2027年计划招标11GW海风项目 波兰2025年进行新一轮CfD拍卖 [5] 现有装机与项目储备 - 英国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15.9GW 规划容量达95GW [4] - 德国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9.2GW 荷兰在运容量4.7GW/在建5.5GW/已规划11.5GW [4][5] - 波兰2025年以来1.4GW海风项目达成FID 首个海风场2024年底开工 [5] 行业驱动因素 - 俄乌冲突引发天然气危机 推动欧洲可再生能源转型战略共识 [1][2] - 供应链与技术成熟度提升 开发商投资意愿增强 [1][2] - 多国通过行政手段设立政策目标 改革拍卖制度推动发展 [1][3]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
经济日报· 2025-07-31 08:07
可再生能源成本竞争力 -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相比化石燃料具有显著价格优势 2024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比最便宜化石燃料电力平均便宜41% 陆上风电便宜53% [1] - 陆上风能成为最经济实惠的新增可再生能源 价格为0.034美元/千瓦时 太阳能光伏价格为0.043美元/千瓦时 [1] - 2024年新增582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 避免约570亿美元化石燃料使用成本 91%新投运可再生能源项目比任何新增化石燃料方案更具成本效益 [1] 区域成本差异与驱动因素 - 欧洲和北美地区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主要受许可延迟 电网容量有限和系统平衡费用增加等结构性挑战影响 [2] - 亚洲 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因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 可能出现显著成本下降 [2] - 融资成本是项目可行性决定性因素 非洲陆上风电项目融资成本比例远高于欧洲 尽管2024年两地成本均为约0.052美元/千瓦时 [3] 供应链与政策挑战 - 地缘政治变化 贸易关税 原材料短缺和制造业态势变化可能暂时提高可再生能源成本 [2] - 不稳定政策环境和不透明采购流程削弱投资者信心 稳定可预测收入框架对降低投资风险至关重要 [2] - 电网连接瓶颈 审批流程缓慢和当地供应链成本高昂导致风能太阳能项目延迟 在G20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尤为严重 [3] 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 - 电池储能系统成本自2010年以来下降93% 2024年公用事业规模储能成本达192美元/千瓦时 主要得益于制造规模扩大 材料改进和生产技术优化 [3] - 电池储能 混合系统(太阳能 风能和电池结合)及数字技术成为整合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关键 人工智能工具提升资产性能和电网响应能力 [4] - 数字基础设施 灵活性及电网扩建仍面临严峻挑战 新兴市场缺乏投资将限制可再生能源潜力完全实现 [4] 经济影响与转型趋势 - 所有在运可再生能源项目2024年节省化石燃料成本达4670亿美元 [5] - 可再生能源转型被描述为"不可逆转" 但其速度和公平性取决于当前政策选择和国际合作 [5] - 购电协议(PPAs)等工具在获得可负担融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降低融资风险是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的核心 [2]
对话柏基投资全球CEO:在华三十载,看好中国速度、创新活力与经济韧性
新浪财经· 2025-07-30 10:49
跨国企业在中国专题访谈 柏基投资长期主义投资策略 - 长期主义为核心投资理念,需谨慎思考未来变化并接受风险与不确定性 [5] - 投资团队激励机制基于五年滚动业绩,确保与客户利益长期绑定 [6] - 研究输入需差异化,如特斯拉投资决策参考学术界而非传统金融分析 [7] - 电池能效年提升15%-25%的学术研究颠覆了对电动车行业的传统认知 [7] ESG投资实践 - ESG是长期持有企业的关键考量,环境、社会和治理不佳的公司难以持续成功 [2][12] - 通过与被投企业沟通推动行业最高标准,如墨西哥西麦斯水泥的碳捕获实践 [13] -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停止甲烷燃烧,体现积极股东角色对ESG改进的作用 [14] 新兴市场与中国机遇 - 2050年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将集中在中国和印度,新兴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 [15] - 中国在电动汽车、电商平台、太阳能光伏领域已形成全球领先竞争力 [2] - 新兴市场拥有可再生能源转型所需的关键资源(稀土、锂、钴等) [16] - 中国零售市场规模为中美贸易额的10倍,内需韧性抵消关税政策冲击 [11] 中国企业竞争优势 - 执行效率远超欧美,如携程收购Skyscanner后3个月内完成50名开发人员配置 [18] - 激烈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创新,美团、京东等电商平台工作流程效率极致化 [19] - 太阳能电池板领域的隆基、电动车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19] 重点看好行业 - 医疗保健领域因AI、生物科学、基因测序融合蕴含巨大机会 [21] - 电商行业持续关注拼多多、美团、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21] - 新能源行业需警惕产能过剩,如太阳能电池板与电动车电池领域 [21] 中国市场长期展望 - 中国人均GDP从1994年与印度持平跃升至12000美元,经济增长韧性显著 [20] - 短期波动属正常调整,8亿人口脱贫成就印证长期发展潜力 [20] - 需实地调研理解中国市场,西方媒体视角存在片面性 [24]
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不可逆转”
新华社· 2025-07-23 10:48
可再生能源转型趋势 - 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已"不可逆转"且"势不可当",太阳能和风能成本优势超越化石燃料[1] - 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达2万亿美元,比化石燃料多8000亿美元,十年内增长近70%[1] - 太阳能成本从化石燃料的4倍降至低41%,海上风电成本低53%[1] - 可再生能源全球装机容量几乎与化石燃料持平,去年几乎所有新增发电容量来自可再生能源[2] 清洁能源发展的驱动因素 - 2023年清洁能源行业贡献全球GDP增长的10%,就业岗位数量超过化石燃料行业[2] - 可再生能源具备安全性优势,避免价格冲击和地缘政治动荡[2] - 太阳能和风能部署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灵活性更高[2] 能源转型的六大机遇领域 - 国家气候计划需更具雄心[2] - 现代化电网和储能系统建设[2] - 可持续满足激增的能源需求[2] - 保障劳动者和社区公平转型[2] - 通过贸易改革拓宽清洁技术供应链[2] - 为新兴市场调动资金[2] 资金需求与金融改革 - 2030年前清洁能源资金需增长五倍以上以实现1.5摄氏度控温目标[2] - 需改革全球金融体系,提升多边开发银行借贷能力并实施债务减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