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储能系统
搜索文档
阿特斯储能系统产能大扩张 业绩领跑在手订单超220亿
长江商报· 2025-11-19 07:45
储能业务表现与展望 - 储能业务成为公司利润增长核心,2024年营收占比增至21.0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大型储能出货量达5.8GWh,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三季度出货2.7GWh,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27%,创单季度新高 [2] - 控股股东CSIQ预计2026年储能系统出货量在14GWh至17GWh之间 [3] - 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出货量达6.5GWh,同比增长505.28%,实现营收97.38亿元 [5] 产能扩张计划 - 预计到2026年底,CSIQ储能系统产能将达24GWh,较2025年底预测值增加60%,电芯产能将达9GWh,增加200% [1][3] - 2025年底CSIQ储能系统产能预测为15GWh,电芯产能为3GWh [3] - 相比之下,光伏产业链四大产品的产能预测值在2025年底和2026年底差别不大 [3]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2.47亿元,同比下滑22.6%,但在行业中大幅领先同行 [1][4]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达9.89亿元 [1] - 2025年第三季度CSIQ营业收入达15亿美元(约106.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17.2% [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61.65亿元,同比下滑10.03% [4] - 2022年和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75.36亿元和513.1亿元,光伏组件收入占比均超八成 [4]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在2024年A股14家以组件为核心业务的光伏设备公司中,有9家亏损,公司归母净利润断层式领先同行 [5] - 公司股价从2025年5月14日的9.54元/股上涨至11月18日的18.62元/股,近6个月股价接近翻倍 [5] 订单与未来展望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含长期服务协议)金额达31亿美元(约220.4亿元人民币) [1] - 2025年第四季度CSIQ预计总收入在13亿至15亿美元(约92.4亿至106.7亿元人民币)之间,毛利率维持在14%至16%区间,组件预计出货4.6GW至4.8GW,储能系统出货量预计为2.1GW至2.3GWh [2] - CSIQ预计2026年全年组件出货量在25GW至30GW之间 [3]
“江大系”储能黑马冲刺港股:20天估值大增44亿,却遭证监会追问
搜狐财经· 2025-11-11 21:16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程 - 成立仅6年的储能公司果下科技于年内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 - 公司成立于2019年,由85后江南大学校友冯立正与刘子叶在上海创立,张晰于2022年加盟[3] - 江南大学校庆是关键转折点,校友陈俊德为首轮注资500万元[4] - 公司已将总部迁回无锡,与当地打造"新能源装备之都"的规划相呼应[5]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呈现陡峭增长曲线:2022年收入1.42亿元,2023年3.14亿元,2024年10.26亿元,2025年上半年6.91亿元[4][6] - 利润表现:2022年利润2427.7万元,2023年2814.8万元,2024年4911.9万元,2025年上半年557.5万元[6] - 毛利率出现下滑:报告期各期毛利率分别为25.1%、26.7%、15.1%、12.5%[7] - 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占销售成本比例极高,报告期内分别为94.4%、86.3%、94.1%及87.9%[8] - 经营现金流状况不佳:2022年-3032万元,2023年-7291万元,2024年373万元,2025年上半年-2.04亿元[8] - 截至2025年6月末,现金及等价物仅4668.7万元,短期借款高达3.31亿元[8] 市场战略与区域转型 - 成立初期聚焦欧洲户用储能市场,2022年欧洲业务收入占比高达72.1%[4] - 随着中国"双碳"政策落地,果断转型大型储能,2024年大型储能系统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76.6%[4] - 区域市场重心转移:2022年中国市场收入占比27.9%,2024年提升至79.9%,2025年上半年达81.8%[5] - 欧洲市场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72.1%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1%[5] 估值变化与资本运作 - 2024年3月28日,凯博鸿成入股时公司估值16.32亿元[3] - 2024年4月16日,深圳宁乾出资3000万元获得0.50%股权,投后估值达60亿元,20天内估值增长3.7倍[3][6] - 市场观点认为估值暴增可能为未来纳入"港股通"铺路,以吸引内地资金并提升流动性[6] 重要合作伙伴关系 - 中创新航通过凯博鸿成持有公司股份,凯博鸿成由中创新航等机构持有49.5455%出资份额[9] - 中创新航同时是公司大客户和供应商:2023年和2024年采购电芯金额3502.8万元,销售大型储能系统7140万元[9] - 2024年3月1日签订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采购和订单分配上优先合作[10]
阿特斯业绩承压毛利率降至10.77% 储能出货强劲四个月股价大涨102%
长江商报· 2025-11-05 16:45
储能业务表现 - 储能业务成为公司利润增长核心,表现强劲[1] - 2025年前三季度大型储能出货量达5.8GWh,同比增长32%[1] - 2025年第三季度储能出货量达2.7GWh,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27%,创单季度出货新高[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储能系统订单总额约30亿美元,为未来持续高增长奠定基础[1] 公司股价表现 - 储能概念爆发推动公司股价在最近四个月实现翻倍,从7月4日收盘价9.07元/股升至11月4日盘中年内新高18.4元/股,最大涨幅达102.87%[1] 光伏组件业务状况 - 光伏组件产品收入仍占公司营业收入近7成,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分别为68.2%和68.22%[2] - 2024年光伏组件价格较峰值暴跌60%,2025年在政策引导下价格先稳后升[2] - 公司面临上游成本上行与组件价格传导滞后的挑战,叠加北美关税成本上升的压力[2] 公司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61.65亿元,同比下滑10.03%,归母净利润为22.47亿元,同比下滑22.6%[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12.7亿元,同比下滑8.51%,归母净利润为9.89亿元,同比下滑49.41%[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0.77%,创近年来新低,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1.41%、13.97%、15%[3] 行业与公司背景 - 公司是全球主要的光伏组件和大型储能系统产品制造商之一,核心业务为晶硅光伏组件[2] - 自2011年起公司连续13年组件出货量名列前茅,始终位列全球组件供应商第一梯队[2] - 当前多晶硅环节产能供给过剩,公司暂无自建或收购多晶硅的计划[1]
阿特斯股价涨5.13%,国融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1.34万股浮盈赚取19.4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5 11:33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5日公司股价上涨5.13%,报收18.64元/股,成交额达19.92亿元,换手率为8.11%,总市值为687.48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主要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核心业务为晶硅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致力于提供光伏应用解决方案 [2] - 公司业务延伸至光伏系统业务、大型储能系统和光伏电站工程EPC业务,截至2021年末已不再从事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 [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光伏组件产品收入占比68.22%,储能系统产品收入占比21.04%,光伏系统产品收入占比6.05%,建造合同收入占比2.57%,其他收入占比2.12% [2] 基金持仓情况 - 国融融银A基金(代码006009)三季度持有公司股票21.34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为3.56%,为公司第六大重仓股 [3] - 基于11月5日股价上涨,该基金持仓单日浮盈约19.42万元 [3] - 国融融银A基金最新规模为806.39万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7.5%,近一年收益率为1.97%,成立以来亏损52.76% [3]
新股消息 | 果下科技年内二次递表港交所 专注于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06:55
上市申请与公司概况 - 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为年内第二次递表,光大证券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 - 公司是一家中国储能行业基于平台技术及人工智能驱动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专注于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的研发[3] - 公司为业内较早实现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的互联网云端整合及开发数字化能源管理全景互联网云平台的参与者之一[3] 业务与产品 - 公司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于大型电源侧、大电网侧、工商业及住宅等多种应用场景,适用于中国市场及海外市场[3] - 主要产品包括大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及户用储能系统,并配备能源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4] - 公司开发了与产品相对应的系列解决方案,并辅以自主开发及人工智能优化的应用程序SafeESS和HanchuiESS[4] - SafeESS平台采用云-边缘-终端通信和计算架构,为大型及工商业储能系统客户提供数据处理和智能管理服务[4] - HanchuiESS是一个人工智能优化的互联网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为户用储能系统用户实现高效的能源管理和电力优化利用[4] 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 - 公司将人工智能集成到储能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中,以提升自动化水平、安全性、响应速度及运营效率[5] - AI技术嵌入关键功能模块,包括智能调度、电池健康监测、安全控制、用户交互及数据分析[5] - AI算法通过分析电价、负载需求、天气及电池状况等实时数据,为户用及工商业储能系统优化充放电策略[5] - 公司部署边缘计算AI技术预测电池健康状态并提前管理安全风险,以增强系统可靠性[5]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储能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上中下游环节参与者超过300家[6] - 2024年,全球前30大企业占据超过90%的新增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其中中国企业贡献了该容量的70%以上[6] - 公司主要于储能行业中游环节运营,为下游客户及终端用户提供集成化的储能系统产品与解决方案[6] 财务业绩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4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26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6.91亿元[6][7] - 公司年度利润从2022年的2427.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911.9万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557.5万元[6][7] - 公司毛利从2022年的3562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5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8626.3万元[7]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378.7万元增至2024年的3157.8万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665.7万元[7]
都是500MWh!天合、亿纬又签储能新单
行家说储能· 2025-09-29 20:1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储能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呈现高增长态势,中国企业正通过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1][5][6][8] 天合光能储能业务动态 - 公司与日本汤浅商社达成战略合作,计划自2025年起向日本市场供应总计500MWh的大型储能系统 [2][4] - 公司负责提供从电芯、BESS系统到交流侧的完整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已完成日本本地化服务体系的搭建 [4][5] - 公司储能业务目标明确,2025年出货目标超8GWh,其中海外市场占比60%,已签海外订单超10GWh,预计2025-2026年交付,2026年目标保持50%以上同比增速 [5] 亿纬锂能储能业务动态 - 公司与波兰企业CommVOLT签署500MWh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满足欧洲日益增长的工商业储能需求 [6] - 合作将聚焦于提升电网稳定性、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在中东欧地区建立标杆项目 [8] - 公司联合打造的灵寿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已送电,标志着其628Ah储能大电池在全球百兆瓦时级电站中首次大规模应用,进入商用阶段 [8] 行业合作与技术趋势 - 中国企业近期在国际储能市场签约活跃,合作规模显著,如亿纬锂能、天合光能分别签署500MWh的海外合作协议 [1][2][6] - 行业技术发展聚焦于大容量电芯的应用与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推动储能系统商业化进程 [4][8]
天合储能与日本汤浅商社达成500MWh大型储能业务战略合作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9 10:46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日本汤浅商社签署大型储能业务战略合作协议 将从2025年起向日本市场供应总计500MWh的大型储能系统 可满足数万户家庭整晚用电需求[2] - 汤浅商社负责日本市场渠道开发、项目对接及本地服务网络建设 公司提供从电芯、BESS系统到交流侧的完整一体化解决方案[3] - 合作将显著加快公司在日本的市场布局与业务拓展进程 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与服务能力[2][3] 市场背景 - 日本持续加码可再生能源引入、脱碳社会建设和能源安全保障 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提升[2] - 电网平衡与储能调节能力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业用大型储能系统在削峰填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2] - 大型储能系统已成为日本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2] 本地化能力 - 公司已在日本完成本地化服务体系建设 拥有熟悉法规与市场需求的团队[5] - 整合本地供应链资源 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网络[5] - 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与本地化服务网络 可为客户带来更高价值并保障项目长期稳定运行[5] 合作意义 - 此次合作是公司在日本大型储能业务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5] - 通过双方优势互补 将为日本提供稳定高效的储能系统 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5] - 合作将为实现脱碳社会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5] 公司定位 -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脱碳化与绿色能源转型[5] - 秉持"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 与合作伙伴共建可持续发展未来[5]
上市公司抢抓大型储能需求增长机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4 00:36
全球大型储能市场发展 - 全球大型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风电等新能源崛起推动行业发展[1] - 美国政策简化并网流程支撑大型储能发展,欧洲国家如英国、意大利、德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1] - 中国市场化配储有望增强大型储能经济性,助推市场发展[1] 大型储能技术特点 - 大型储能技术复杂度显著高于工商和户用储能,对功率、响应速度、安全性要求更高[1] - 大型储能由电池簇、逆变器、控制系统等组成,被称为"电力系统稳定器",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承担关键角色[1] 市场需求与预测 - 欧洲新能源配套储能进程提速,德国等国家大型储能需求迅速攀升,亚洲、南美洲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催生市场需求[2] - 大型储能单位成本较户用和工商储能更低,更易通过规模化应用实现经济性突破[2] - 2025年全球大型储能装机预计同比增长51%至205千兆瓦时,中国预计同比增长28%至113千兆瓦时[2] 产业链公司布局 - 鹏辉能源海外大型储能项目自2024年4月起批量交付,国内与多家储能系统企业及大客户签署合作协议[3] - 科陆电子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25-26亿元(同比增长30.82%-36.05%),净利润1.75-2.25亿元(扭亏为盈),海外储能订单交付推动增长[3] - 阿特斯为澳大利亚萨默菲尔德项目提供储能系统,2025年第二季度储能产品预计出货2.4-2.6GWh[4] 行业竞争优势 - 中国企业在大型储能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中游系统集成及下游项目开发运维环节构建完整生态,具备全球竞争优势[3] - 中国储能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完整产业链配套和高效交付能力,成为全球大型储能行业关键力量[4]
储能业务持续增长 智光电气新签2.04亿元系统设备订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9:28
核心业务动态 - 子公司智光储能签订2.04亿元储能系统设备销售合同 采购规模为200MW/400MWh [1] - 合同履行预计对公司本年度及未来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500万至6000万元 同比减亏33.50%至50.13% [1] - 扣非净利润同比减亏0.93%至25.7% 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580至0.0774元/股 [1] - 2023年营业收入25.96亿元同比下降5.05% 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下降108.05% [2] - 2023年储能业务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近15% 储能系统出货量3.6GWh [2] 储能业务进展 - 2023年储能订单量达4.1GWh 同比增长超200% [2] - 大型储能系统单机最大功率25MW 综合效率超90% 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客户 [2] - 已投资建设清远一期至三期/梅州平远等独立储能电站 装机容量居全省首位 [3] 战略规划 - 对新增大型独立储能电站投资持谨慎态度 因广东省政策限制同一220kV供电片区原则上不超过1座电站 [3] - 黄埔永和厂区一期已投产 二期处于试产及产能爬坡阶段 现有产能可满足未来几年发展需求 [3] - 成立国际事业部重点布局欧洲和非洲市场 在意大利设立代表处 [3] - 工商储及户储产品获欧标认证 已在欧洲实现工商储销售 在非洲实现光储微网系统销售 [3] 资产处置影响 - 2024年下半年处置大部分南网能源及广立微股份 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同比减少 [1]
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开幕,AIDC全球协作深化
2025-08-11 09:21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光伏行业 * 光伏行业硅料、硅片、电池片价格稳中有升,硅料价格受收储政策影响抬升[1][5] * 辅材方面玻璃库存收缩导致价格抬升,胶膜及边框等组件相关辅材价格暂未明显变化,但预期组件价格传导后辅材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1][5] * 阳光电源若能保持技术优势,毛利和净利接近光伏产品水平,未来估值和市值提升空间大[1][4] * 阳光电源大型储能系统订单确认节奏良好,欧洲及中东区域价格稳定,北美价格小幅下行,二三季度毛利和净利有保障[1][4]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政策 * 浙江现货转正式运行、山东省136号文细则出台,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改革[1][6] * 山东省存量项目机制电价维持脱硫煤电价不变,执行期限为全生命周期剩余小时数或投产满20年较短者,不允许强制配储[3][8] * 上海市2025年6月前投产项目执行415.5元/兆瓦时机制电价,最高比例100%[3][9] * 华中监管局梳理华中四省省间电力互济市场交易规则,采用双面报量报价优先模式[1][6] AI数据中心 * Meta宣布投入290亿美元扩建AI数据中心,美国市场资本开支上修显著[1][7] * 国内AI DC相关资本开支持续高景气[1][7] * 2025年开放计算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对大模型及AI DC技术路线和投资具导向作用[1][7] * 阳光电源在AI DC领域业务延展表现出色,预计将带来更大估值空间,市值可能增益接近30%[2] 机器人行业 * 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开幕,参会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1][12] * 机器人产业化趋势明显,分拣和搬运场景表现最佳[12] * 德玛科技和优必选是推荐标的,德玛科技在物流方面表现突出,优必选展示优秀搬运能力[12] * 优必选沃克SR机器人具备自主换电功能,预计全年出货量5,000至5,500台[13] 风电板块 * 上周风电板块表现强劲,头部企业如金风、运达、三一等涨幅显著[16] * 今年1-7月核准量同比增长37%,下半年风机毛利将持续修复[16] * 广西北海启动1.95GW海上风电竞配项目,海缆、塔筒等环节有望持续发展[16] 锂电与电动车 * 7月份欧洲十国新能源车销量约24万辆,同比高增但环比下降[17] * 国内销量维持景气状态,7月第一周销量约16万辆,同比增长7%[17] * 大众Power Core支持Quantum Space建设固态电池试点产线[17] * 上汽与沈州完成融资,新界与有研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半固态技术[17] 消费电子 * 2025年消费电子板块整体表现较好,三季度环比数据亮眼[18] * 欣旺达、豪鹏科技、紫建电子是消费电池领域值得关注的公司[18][19] * 豪鹏科技由于大客户如大疆业绩大超预期,毛利率较高[19] * 紫建电子受益于可穿戴市场爆发,预计第三、四季度有较大业绩拐点[19] 其他新兴技术 * 七部门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意见,目标2027年实现关键突破[3][15] * 翔宇医疗作为国内较早落地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标的被看好[3][15] * 江西聚变新能源项目采用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一期计划2029年底完成[10] *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核聚变设计中使用AI技术[11] * 轻量化新技术主要集中在MEME和PIG两个方面[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