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金融
搜索文档
从社会价值视角重塑金融逻辑|“善本金融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24
核心观点 - 浙商银行提出"善本金融"作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新范式 强调从社会价值视角重塑金融功能 以"以善为魂 以数为用"为核心内涵 通过金融顾问制度 县域金融生态等实践探索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 [1][2][3] 金融理念内涵 - "善本金融"内涵包含两大维度:"以善为魂"延伸出六大实践向度 包括金融社会角色觉醒 服务场景下沉 业务逻辑变革 资本向善 机制助善 文化扬善 构建完整生态体系 [3] - "以数为用"延伸出链式生态金融服务模式 将金融服务与产业生态链紧密连接 形成服务实体经济新范式 [3] - 理论成果已结集为《善本金融•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新范式丛书》 目前已出版四本 未来将再出版五本 丛书围绕"善 数 价值评价 文化"四条主线展开 [3] 行业变革方向 - 金融业面临三大变局:功能定位变局需突显政治性人民性 数智化业态变局需实现数字化转型 时态变局需突破规模效益路径依赖 [2] - 金融文化需兼具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 既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为本""义利并举"思想 也要吸收现代金融治理科学理念 [4] - 金融发展需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实现商业性 政策性 开发性 合作性金融的协调配合 [4] 实践应用价值 - 通过金融顾问制度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善本信用"探索符合国情的信用评价体系 [4] - 具体实践包括对小微科创企业"雪中送炭" 对乡村振兴"精准滴灌" 对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6] - 四大实践体系包含金融顾问制度 县域金融生态 浙银善标 善本信托 将传统文化治理智慧转化为行业实践 [5]
金融·东方英才③丨浙商银行林静然:三十载金融路,善水融智绘“五篇华章”,联链筑峰赋沪上新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8-07 10:00
核心观点 -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在林静然带领下通过善本金融和智慧经营理念 实现存贷款规模及营收历史性突破 并深度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金融"五篇大文章"[3][4] 领导层战略定位 - 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统领发展 聚焦"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人文浙银"重塑分行发展定位[3] - 将金融功能性置于首位 从社会价值维度重塑金融服务模式[4] - 坚持"商行+交易银行+投行+私人银行"综合开发理念[4] 五篇大文章实践 - 科技金融:推进"善科陪伴计划" 落地"科创银投贷""科技创新再贷款"产品 升级授信流程和科创服务[5] - 绿色金融:探索碳金融和绿色资产证券化等新型产品[5] - 普惠金融:通过普惠金融顾问工作室挖掘小企业需求[5] - 养老金融:围绕银发客群六大场景提升服务深度与广度[5] - 数字金融:开发AI数字机器人提升长尾客群经营成效[5] 社会价值延伸 - 组建上百人金融顾问队伍 担任企业"金融家庭医生"和政府"金融子弟兵"[6] - 发布"Z益行·益心同行"公益品牌 开展助残助老助农助学活动[6]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国际业务成为分行金色名片 国际结算量和外汇交易量居在沪股份制银行前列[7] - 通过跨境"电商易"产品服务跨境电商 利用"跨境易收"支持中非贸易[7] - 供应链金融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流程重构和授信创新 支持核心企业上下游全线上化提款[8] 区域经济协同 - 通过跨地区供应链金融服务 将金融服务链延伸至长三角地区[8] - 分行经营发展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相结合[3]
三万亿浙商银行“掌门”辞任,“金融向善”探索将何去何从
南方都市报· 2025-07-20 13:49
人事变动 -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去所有职务 包括董事长 执行董事 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及H股授权代表 [2] - 陆建强1965年4月出生 刚满60岁 此前曾任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副秘书长等职 2022年初空降浙商银行担任一把手 掌舵约三年半 [2] - 执行董事 行长陈海强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直至新任董事长产生 [4] - 陈海强1974年出生 2020年7月出任副行长 分管零售 大财富管理条线 2024年4月被提名为行长 [5] - 陈海强行长任职资格刚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 此前行长职位已空悬大半年 [6] 公司经营 - 截至2024年末 浙商银行总资产3 33万亿元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10亿 637亿 676亿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亿 150亿 151亿 [2] - 2022-2024年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 分别为1 47% 1 44% 1 38%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7 07% 净利润微增0 61% [3] - 年内收到监管部门罚款总计约1900万元 [3] 战略发展 - 陆建强提出"善本金融"概念 强调"金融向善" 主张从社会角度重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 服务方式 文化建设 [4] - "善本金融"具象化为六大支柱 包括金融顾问制度 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 浙银善标 善本信托 问责向善和员工向善 [4] - 金融顾问制度已推广至全国16省市 服务企业超10万家 落实融资1 1万亿元 [4] 行业地位 - 浙商银行是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但多个关键指标已被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等本地头部城商行赶超 [6] - 近年来高管变动频繁 2022年1月原董事长沈仁康突然卸任 2023年2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6] - 2023年8月原行长张荣森因个人原因辞职 尚未到退休年龄 [6] 未来挑战 - 继任者需平衡"善本金融"社会价值与股东回报经济价值 [7] - 战略连续性和持续落地实践存在不确定性 [7]
浙商银行济南分行营业部:金融顾问防非反诈在行动 温情守护您的钱袋子
齐鲁晚报· 2025-07-18 16:36
金融服务创新 - 浙商银行济南分行营业部通过电话回访及时发现客户遭遇电信诈骗 成功拦截15万余元资金损失 [1] - 公司践行"善本金融"理念 深化"善标 善能 善行 善为"服务体系 组建金融顾问团队开展十余场防非反诈活动 [1] - 运用全息投影互动技术打造智慧网点 客户可通过虚拟数字员工享受24小时沉浸式金融服务 [8] 防非反诈措施 - 制作防非短视频和情景剧 再现电信网络诈骗 刷单返利等高发骗局真实案例 剖析非法金融活动套路 [2] - 联合济南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举办专场活动 覆盖企业主110余人次 讲解新《反洗钱法》及诈骗识别技巧 [4] - 开展"财富管理N课"校园宣讲 针对青少年解析"刷单返利""校园贷"等骗局 提升学生金融素养 [4] 特殊群体服务 - 为行动不便客户提供移动终端上门服务 联合山东银联走进特殊儿童服务中心开展反诈宣讲 [5] - 推广应急服务机制 增强公众金融风险免疫力 传播"金融为民"正能量 [5] 科技赋能与未来规划 - 推动与武术院校教育缴费平台合作 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8] - 未来将深耕"七进"宣传场景 健全线上线下融合宣教体系 聚焦"老少新"重点群体 [9] - 计划以"精准+温度"服务模式拓展金融知识普及广度与深度 推动科技赋能与社会责任结合 [9]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到龄辞任,股份行干部年轻化趋势显著
搜狐财经· 2025-07-14 09:58
核心高管变动 - 浙商银行7月发生两次核心高管变动 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任所有职务[1][2] 行长陈海强接任相关职责并于7月8日获监管核准任职资格[1][4] - 陈海强于今年4月10日获聘为行长[4] 目前高管团队包括8位成员 涵盖执行董事 副行长 行长助理等职务[4] 战略转型与资产质量 - 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阶段[4] 2023年资产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9] 2022年营业收入首次超600亿元[9] - 2024年向资产管理公司转让不良贷款201.44亿元 较2023年53.75亿元增长274.77%[4]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81.95亿元 同比提升7.97%[4] - 房地产不良率从2.48%降至1.55%[4] 近三年每年计提超400亿元营业利润化解近2000亿元不良资产[5] 治理理念与战略举措 - 陆建强任内提出"正 简 专 协 廉 严"治理理念[8] 强调合规经营与战略定力[8] - 推动三大关键举措:全面推进"三个一流"高质量发展目标[9] 力推"善本金融"理念[9] 深化"数智浙银"数字化战略[10] - 数字化改革采用ITBP模式 要求每个部门配备科技人员助手[10] 行业高管年轻化趋势 - 股份行高管年轻化趋势显著 7家股份行行长为"70后" 1家为"80后"[1][12] - 浙商银行行长陈海强出生于1974年[13] 恒丰银行行长白雨石(1982年出生)为最年轻股份行行长[14] - 股份行董事长普遍为"60后" 仅渤海银行董事长(1971年出生)为"70后"[1][14]
3万亿浙商银行,董事长辞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1:25
公司高管变动 -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任 行长陈海强代为履职直至新董事长选举完成[1] - 陆建强自2022年1月起担任董事长三年余 出生于1965年4月 此前有政府机构及财通证券任职经历[4][6] - 2022年上任后提出三大关键举措:打造一流商业银行目标 "善本金融"理念 "数智浙银"战略[6] 财务与市场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76.5亿元 归母净利润151.86亿元 总资产3.33万亿元[3] - 最新A股市值近1000亿元 总市值984亿元(人民币) 流通值817亿元[2] - 2024年ROE 8.49% ROA 0.49% 净利率23.20% 负债率93.90%[2] - 2025E/2026E收入预测685亿/713亿 同比增速1.20%/4.16% 净利润预测153亿/160亿[2] 行业动态 - 2024年多家银行"一把手"变更 包括四川银行、上海银行等[6] - 股份行高管年轻化趋势显著 "70后""80后"密集出任高管 如恒丰银行1982年生行长[6] 公司背景 - 2004年8月开业 总部杭州 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3] - 陆建强曾任财通证券董事长(2018-2022) 现任浙商总会副会长[6]
3万亿股份行,掌舵人到龄卸任
券商中国· 2025-07-10 20:57
浙商银行高管变动 -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因年龄原因辞去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职务[1] - 执行董事兼行长陈海强暂代董事长职责[1] - 陆建强任职期间推动公司治理建设、战略体系完善及企业文化塑造[1] 陆建强职业背景 - 陆建强1965年出生,早期从事市场行政监管,曾任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分管金融及国资[2] - 2018年出任财通证券董事长,任内完成38亿元可转债发行并推进80亿元配股项目,公司资产规模从600亿元扩张至千亿元[3] - 2022年1月调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2023年8月正式获批董事长任职资格[4] 陆建强在浙商银行的业绩 - 提出"善本金融"理念,构建金融顾问制度等六大支柱体系[6] - 化解历史不良资产,厘清战略方向并推动高质量发展[7] - 截至2024年3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达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5%[8]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1.1亿元,利息净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均正增长[8] 股份制银行高管变动趋势 - 年内已有3家股份行更换掌门人,包括浙商银行、广发银行(蔡希良)及华夏银行(杨书剑)[9]
陆建强到龄辞任浙商银行董事长,在职期间提出三个关键举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0:01
公司高管变动 -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任 由行长陈海强代为履职 [1] - 陆建强自2022年1月起担任董事长三年 此前曾任财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 [1] - 2024年以来多家银行发生"一把手"变更 包括四川银行、上海银行等 [4] - 商业银行高管年轻化趋势明显 "70后"及"80后"开始担任重要职位 [4][5] 战略发展成果 - 提出"打造一流商业银行"目标 2022年营收突破600亿元 2023年资产规模达3万亿元 [2] -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8% 较2021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2] - 推出"数智浙银"战略 建立"185N"数字化改革体系 ITBP模式实现科技与业务融合 [4] 金融理念创新 - 提出"善本金融"理念 强调金融功能性优先于盈利性 发布"浙银善标" [3] - 善本金融相关数据:金融顾问覆盖24省 服务企业10.33万家 落实融资10878亿元 [3] - "浙银善标"一级客户约10万户 善本信托工程累计规模3789万元 [3] 经营治理成效 - 任职期间完善公司治理 健全战略体系 推进风险管理与合规建设 [4] - 完成历史不良资产出清 2022-2024年资产质量保持向好趋势 [2] - 数字化改革成效显著 定期召开董事长级别的数字化推进会议 [4]
浙商银行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跨境金融“组合拳”护航企业扬帆出海
新浪财经· 2025-06-20 11:13
金融开放与展会概况 - 上海实施八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 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1] - 2025陆家嘴论坛与金融展联动举办 主题为"开放创新、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未来" [1] - 金融展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导 跨境清算公司等协办 [10] 浙商银行参展亮点 - 首次参展以"善""数"为设计理念 设置7大互动展区包括直播、Robot、善本金融等 [3] - 作为浙江省首家CIPS直参法人银行 系统性展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3][5] - 推出"浙银LIVE直播展区" 5场直播线上观看超百万人次 [9] 善本金融实践 - 构建"六大支柱"体系 包括金融顾问制度、县域金融生态等 [4] - 推出20项措施 包括100亿专项帮扶资金和170亿美元民企跨境融资计划 [4] - 截至5月末外贸企业累计授信超1400亿元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年均增长40% [4][5] 科技金融创新 - "善科陪伴计划"服务3.2万户科技企业 融资余额超4000亿元 [9] - 评价体系转向"数专利、看价值" 计划全年新增科技贷款100亿元 [9] - 展区展示搬运机器人(4.5米/秒)和机器狗等科技互动装置 [6] 跨境金融服务 - 打造"浙银丝路金融"和"浙银全球交易宝"两大跨境服务品牌 [5] - 通过CIPS直参优势提升清算效率 跨境结算本币占比提升20% [5] - 为义乌外贸企业提供担保/质押/信用贷款组合支持 [4]
以“人”破局 “善”“数”驱动 浙商银行激活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金融时报· 2025-06-18 11:12
医疗康养机器人行业 - 浙江孚宝智能科技开发的智能康养机器人"大宝"和"小宝"已实现量产,在国内康养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提升,并收到荷兰、德国等国际市场的意向订单[3] - 公司2023年智能康养陪伴机器人订单量暴涨,浙商银行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其备货生产[4] - 公司聚焦医疗资源不均衡和老龄化社会照护难题,产品具备基础诊断、分诊、医疗陪伴与危机报警等功能[3] 半导体材料行业 - 江丰电子创立中国首个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生产基地,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大规模出口[6] - 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17家公司全部成长为规上企业,复合增长率达90%以上,其中6家为高新技术企业[8] - 浙商银行为产业链初创企业提供3000万元纯信用授信"人才贷",给予江丰电子集团6亿元授信额度[7] 工业互联网行业 - 和利时卡优倍是工业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其HolliCubeOS系统具备采集生产过程全要素数据能力[9]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60%,浙商银行通过"人才银行"产品授信2500万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10] - 公司参与宁波市首笔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以专利作为底层资产进行质押融资[10] 银行科技金融服务 - 浙商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2万户,融资余额超4000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超4000户[1] - 银行创新评价模式,从"数砖头、看抵押"转向"数专利、看价值",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1] - 推出"人才银行"服务品牌,形成以人才价值为主要评估依据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7]